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述传染病中医病名诊断的现状、中医病名命名的形式及中西医命名特点的异同。提出了传染病中医病名分类的框架,认为中医临床应高度重视传染病病名诊断规范的意义,使病名更能反映该病的本质,提高疾病诊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内经》疾病的名称、分类以及命名方法,概括出《内经》疾病命名的原则,即把握学术主体、突出病机内涵、用词简明确切、遵从约定俗成4个方面,并归纳出病名要素辨析归纳法,以供中医学病名规范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读朱文锋教授《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黄惠勇(92级博士研究生班410007)主题词@朱文锋,@《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中医药学文献,书评病名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医病名极其简朴,且非出自一家,命名依据不一,...  相似文献   

4.
痧症简史     
依据历代医学献,探讨痧症的演变历史。痧症最早见于晋代《肘后备急方》,指恙虫病。宋元时期,痧症包括艾灸后皮肤出现如砂样斑点的疾病、水伤寒、干霍乱、水沙等。明清以降,以痧命名的病症逐渐增至百种以上,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并出现了与伤寒、杂病混淆不清的状况。提示开展痧症病名的系统整理研究,最终规范痧症病名的使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争议较多,各医家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或以症状来命名,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典籍文献自主命名。以症状命名只能反映疾病的某个阶段,变化多端,不能反映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比较局限;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典籍自主命名,各抒己见,不能统一。《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对各种病毒性肝炎做了统一的中医命名。追根溯源,参考中医古代典籍,探讨此种命名方法,以期达到命名有理有据,把辨病与辨证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探析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目前存在的系列问题,以文献为基础,参考专家建议,结合临床实践,初步探讨性提出颅脑损伤中医病名体系,丰富完善了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理论,进一步深化了中医对颅脑损伤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继承和发展中医病名之我见黎敬波,导师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关键词:中医病名;规范化;中医理论;学术发展面对现代纷繁复杂的疾病体系,中医病名应如何继承和发展,这是每个中医研究者都关心的问题。然而传统病名与现代医学疾病相结合的历史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8.
天泡疮为临床少见、难治性疾病,中医对其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较多,治疗上有较强的优势,但其古文献记载名称繁多,且概念不明确,加之现行教科书对其古病名所指部分参考依据不足,规范病名的称谓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关键和起点,明确与西医天疱疮之间的关系为发扬中医优势的桥梁,故提出深入病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天泡疮为临床少见、难治性疾病,中医对其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较多,治疗上有较强的优势,但其古文献记载名称繁多,且概念不明确,加之现行教科书对其古病名所指部分参考依据不足,规范病名的称谓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关键和起点,明确与西医天疱疮之间的关系为发扬中医优势的桥梁,故提出深入病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病证规范的角度,探讨中医行业规范、标准中中医病名、证名与相关术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疫病病名在中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情况,在建立历代"疫病"方剂数据库的过程中对此情况进行了初步规范化整理,以期为提高中医疫病病名规范化程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教科书中某些产科病名,定义不够准确,概念含混不清的现象,提出有关规范的探讨,以期得到严谨的修正,使之更完善.从而保证教科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更好地作为指导医学工作者临床实践的蓝本.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诊断普遍采用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模式,规范的中西医病名对照可使中医诊疗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中医病名偏少、中医疾病诊断标准不一、生搬硬套导致诊疗僵化等问题。建议临床上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病名诊断在中医诊疗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认识疾病的过程,认为中医病名诊断是疾病诊治体系的核心。明确病名,可把握疾病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及对疾病的深入研究。病名诊断不能由证候诊断或西医诊断所代替,否则就无法按照中医“病”的概念完成理法方药的思维过程,收到理想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认为以往中医内科学的病名多为症状性或病类性术语,而“国标”在区分病,证,症概念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以往混淆的概念,病名坚持能中不西,采用继承,挖掘,改造,创新等方法对病种进行具体分化,将内科病症分化成270多个独立的病种,从病理性状的角度对内科疾病进行了归类,对症状性术语的定义及运用作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外感热病相关的病名,寒温始终是思考和理解的两条主线。外感热病的病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通过病名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医家对疾病各自独到的认识,而且还是当今学者认识古代临床问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小议既往病史李欣然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镇卫生院(473402)主题词中医病名,注释既往病史,又称过去病史。是指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以及病人主诉所述疾病以外曾患疾病。还包括预防接种史、传染病接触史、过敏史以及手术、外伤史等。由于它常与现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  相似文献   

18.
赵勇 《中国病案》2011,12(7):40-41
目的了解《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标准实施的规律性,探讨中医疾病分类和西医疾病分类的不同特性。方法分别采用中医疾病系统分类和中医疾病病种分类两种方法,进行前十位疾病顺位排序,结合国际疾病分类综合检索,对中西医病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体现中医医疗特色的疾病眩晕病、咳嗽病、中风病等排在前十,证候以气血亏虚证高居榜首,中西医病名间虽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但不是绝对的等同。结论实现病证名称统一,纵向比较中医各病种的各项医疗指标,可有效掌握医疗情况并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9.
疾病一般概括为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常体现于病名之中.病名即疾病的名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日:"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日风厥."[1]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名繁杂众多,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研究其中医病名源流,分析古代文献的有关论述,可从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取得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分期分阶段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