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女性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中国女性在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境遇里也生发性别文化诉求,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重要人力资源的女性是现代化发展的新亮点,女性对于和谐人文的情感支撑同样也显现着女性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政治优势,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什么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如何运用我们的政治优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何保持和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 关于我们的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归根结底,其最重要的就是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和要求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就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换言之,就是党的  相似文献   

3.
公民道德建设与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加快,公民道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初步建立现代化城市所要求的价值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体系,但也日益严重地暴露出与现代化发展不相容的方面,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城市发展的“瓶颈”。本文从上述问题着手。提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及如何提高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1世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背景,研究提出新经济观、新科学观、新农业观和新现代化,主要论断有:(1)人类社会将遵循着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工业化)到知识经济(知识化)再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发展方向;阐述了导致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内涵及其依据。(2)信息经济与生物经济都是以知识和技术为最重要生产要素,又处在交叉发展,可以同属于知识经济。进而将知识经济划分为两个阶段:前知识经济,以信息经济为主;后知识经济,以生物经济为主;并论述了生物经济终将占主导地位。(3)农业可以致富、农业可以跨越、农业可以主导的新农业观;指出农业的贡献不可低估、农业的功能不可少估、农业的潜力不可小估。(4)在上述论断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即:以农业为主导,促进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包括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逐步过渡到新农业经济;讨论了选择新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知识经济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着手,着重分析了知识经济概念的由来、基本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伟大意义、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经济定位情况。最后认为,针对时代要求,我国应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发扬传统、学习先进,坚持持续、高效、快速发展战略,努力培植知识经济的增长点,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加大研究与开发经费和人才开发的投入等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讲授《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时候,同学们颇关心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民族关系问题。这是笔者必须回答而又要从头学习的课题,今将学习笔记陈述出来,请批评指正。 一、指导思想 民族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在现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问题的一部分。只有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解决现阶段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海”潮的兴起,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校园里进一步打破了往常的平静。人们都在议论,都在思考,都在行动,争相闯开一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原动力是现代生产力的发展。革命则是摧毁旧制度、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手段。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使得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尤其紧密。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民主革命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最终确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模式;后发外生型的中国现代化又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制约着中国革命的方式与道路。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无疑会给我们今天的探索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表明,唯有科技进步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科技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应该通过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紧紧依靠创新塑造自身的大国发展优势.借助大国发展优势,中国不仅可以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发展瓶颈,而且能在部分新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10.
论全球化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市场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 ,正以强劲的势头推进着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用全球化视野来观照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理当对以应试为特点、以复制为功能的计划经济下的传统教育进行深刻的扬弃 ,实现教育价值观从适应论向超越论的历史性转换。具体来说 ,就是要充分认识到 ,以创新为价值先导、以立人为目标追求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要义 ,其中包括教育理念、人才结构、课程设置和教育体制诸方面的现代化 ;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教师角色之现代化 ,即确立以“平等者中的首席”为内核的新教师观 ,探究教师素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性建构 ,从而高效落实全球化视野中的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分化是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农民的乡城流动是实现农民自身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农民的观念和体制创新以及物质成就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更为直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谈三个问题:一是谈谈什么叫文化——现代文化学所理解的文化概念。二是谈谈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态的基本分析。三是谈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作为一个导语,我首先谈谈我对当前文化研究热的理解。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出现文化热,我觉得这个事情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种文化热从历史来看,在中国现代史上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五四运动时期,这一次是在现  相似文献   

13.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全党全国人民贯彻十二大精神的大好形势下,我们隆重地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走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精神是指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直接联在一起,与毛泽东思想同时形成.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江泽民同志曾作的精辟总结与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最基本的是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闯新路.理想信念是灵魂,敢闯新路是核心,不怕牺牲是根本.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以及执政党的建设,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深层障碍。本文从政治文化的涵义和作用的界定出发 ,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 ,探讨了创建新型政治文化对中国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并对如何创建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做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三步走"战略;规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明确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实现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历史使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要推进中国的现代化。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明确地提出了现代化的目标,不懈追求,把它当作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摆在新世纪三大任务之首,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作出科学的选择,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立足现实国情,把握世界趋势,制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实施,认真研究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总揽全局,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提高了驾驭现代化进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世俗化开始形成并成为一种历史趋势。中国这种现代意义上的世俗化由于同中国历史上业已存在的、传统的世俗化取向两者间的某种契合,或者说这种现代意义上的世俗化由于具有一种历史基因的支撑,而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充分。中国普遍而强烈的世俗化现象对于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巨大的助推效应:有助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主、个体户以及自雇者的大面积有效形成;直接助推消费内需的日趋旺盛;有效助推了国民文化素质以及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大面积、大幅度地升级换代;促使社会安定局面持续得以维持。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说新教伦理是西欧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之所以能够得以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话,那么,较之很多国家来说,更为明显的世俗化现象或世俗化伦理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公认巨大成就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而且还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还需要看到的是,对于现代化建设而言,中国普遍而强烈的世俗化现象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这些弊端如不予以消除或抑制,势必会形成许多负面效应,阻碍或扭曲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在中国的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在正确处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关系基础上,加强理性精神的塑造,致力于人文精神的建构和契约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