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香丹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717例香丹注射液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香丹注射液引起的ADR未见性别差异,ADR在各年龄组段均有分布。ADR主要有胃肠系统94例(13.11%),皮肤及附件158例(22.03%),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90例(12.55%),呼吸系统136例(18.97),全身性119例(16.60%)等多系统损害。ADR涉及药品本身和临床使用两个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香丹注射液ADR监测,完善药品说明书,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香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耀辉 《江西医药》2010,45(7):726-728
香丹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组成,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原儿茶醛、原二茶酸等;丹参苦寒,有活血祛淤,消痈安神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有扩张处于收缩痉挛状态的微动脉,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毛细血管网开放和改善微循环的功效,可使因缺血缺氧的状态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3.
178例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露苗  赵胜利 《中国药物警戒》2006,3(6):353-355,364
目的了解香丹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湖南省2003年12月1日-2006年7月19日使用香丹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心血管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涉及药品本身和临床使用两个主要因素。结论生产企业应规范生产工艺,完善药品说明书;医生、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刘雪花 《中国当代医药》2013,(10):144-144,148
目的探讨使用香丹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17例使用香丹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临床使用香丹注射液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严格按照说明书的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溶媒,并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佳的疗效,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6.
王飞  匡丽萍 《中国医药》2013,8(2):257-258
目的分析使用香丹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文献以寻找减少ADR发生的方法。方法对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与维普医药数据库1998年至2010年报道使用香丹注射液出现的172例ADR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剔除香丹注射液直接与药物配伍6例,有效病例166例。结果ADR主要发生在41~70岁[71.1%(118/166)],以51~60岁及61~70岁年龄段为多,构成比分别为28.9%(48/166)、29.5%(49/166),不同年龄段发生ADR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R主要发生在用药中,以用药2~10min和11~30rain时发生最多,构成比分别为26.5%(44/166)、27.7%(46/166);166例患者中,132例(79.5%)香丹注射液≤20ml,溶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ADR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占31.3%(52/166),其次为皮肤反应,占15.7%(26/166)。结论严格把握香丹注射液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及用药过程全程监护有助于降低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外  任浩洋 《中国药业》2012,(20):75-76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至2011年国内文献,收集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53例,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时间30 min内的占88.68%。过敏性休克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其中49例痊愈,4例死亡,死亡率7.55%。结论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105例香丹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庆夏 《中国药业》2010,19(5):46-47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知识库》中关于香丹注射液致ADR的报道,查阅原始文献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香丹注射液可引起多系统ADR,临床使用时须高度重视和.警惕,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香丹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两药的临床不良反应。结果香丹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上约30%-40%左右的病例为循环系统疾病,10%~20%病例为损伤疾病。香丹注射液38.78%的不良反应症状为皮疹,丹参注射液43.24%不良反应症状为心悸、气短;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第2~12天用药过程中;临床约60%不良反应病例的症状较重且需对症处理。结论此临床不良反应观察显示,香丹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安全性表现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香丹注射液是中药丹参和降香的复方制剂。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显著的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耐缺氧、改善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血脂等多种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广泛,毒性较低,副作用少见。笔者将使用香丹注射液致呼吸困难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上报的3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72.10%),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瘙痒、红肿,其次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70.91%)。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丽  邓楠  韦鸿雁  谭波宇 《中国药房》2013,(18):1701-1704
目的:监测并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79.64%)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微生物药与营养药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7例(24.36%)和59例(21.4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和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27.15%)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的ADR11例(4.0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集到的61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0岁人群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60例(26.02%);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有516例(83.90%);ADR主要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有285例(43.91%);严重ADR 23例,其中以发生过敏性休克为主,有13例;引起ADR的药品有16类171种,抗菌药居首位,有346例(44.88%),抗菌药中以喹诺酮类药物居首位,有81例(23.41%)。结论:加强合理用药教育和对ADR的监测,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我院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2010—2011年上报的22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药物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4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的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两家大型综合性医院2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尤其使用频率越高,发生机会越多。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虽机率低,但危害及后果严重,要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6.
我院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韩波 《中国药房》2011,(30):2859-286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1日-2010年12月20日通过网络系统向广东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83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上报的科室、ADR的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7类9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37例(占48.4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2例(占96.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135例(占47.70%);严重的ADR2例(占0.71%);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噻肟钠,有22例;引发新的ADR最多的药物是参麦注射液,有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士勇  程军  王儒强  韩一萱 《中国药房》2010,(26):2468-247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上报合格的535例ADR报告,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ADR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10∶1;≥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有197例(36.82%)。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占80.37%(430例)。引发ADR最常见的是抗微生物药,有254例(占47.48%);其次是中药制剂,有75例(占14.0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12例(占39.63%);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有164例(占30.65%)。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应不断加强我院医、药、护人员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与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