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措施的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解决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低温冷凉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于2011—2014年采用裂区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设置4种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研究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的土壤水、肥、热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秋深耕+秸秆还田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明显提高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3年平均分别提高1.1和1.3℃。覆膜处理3年平均较不覆膜处理增加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1.7和1.2℃;2)秋深耕+秸秆还田苗期0~10 cm土壤含水量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3)玉米苗期秋深耕+秸秆还田0~12.5 cm土壤紧实度平均为春旋耕+无秸秆还田的3.0倍,从15.0 cm开始2个处理土壤紧实度基本一致。4)连续3年耕作覆盖处理后,秋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明显得到改善,其中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和全钾都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加,增幅分别为5.8%、6.4%和6.1%,覆膜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增幅为8.6%。5)秋深耕+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产作用,4年平均增加经济产量12.2%,4年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经济产量平均增加25.3%。所有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产量最高。6)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5.4%;而不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12.0%。因此,目前适宜该区域的蓄水保墒、增温稳温、培肥地力和高产高效的土壤耕作覆盖措施为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明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播种的有效方法,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探墒播种条件下,2~7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增加了4.31%,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旋耕较免耕探墒提高了地温,但免耕探墒条件下0~20cm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少耕处理的产量最低,为6555.38kg/hm2,免耕探墒播种的产量为6591.82kg/hm2,较旋耕降低553.36kg/hm2,减产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免耕探墒播种是旱地农业生产中有效的抗旱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1995~2007年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作物产量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旱地自然肥力可生产玉米176.7 kg/667m2,在施用纯N 11 kg/667m2、P2O55.5 kg/667m2、K2O 5.5 kg/667m2的基础上,玉米产量平均可达389.6 kg/667m2;单施无机肥作物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黄壤旱地玉米分带轮作其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益均大于轮作;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无机肥的肥料效益大于有机肥;黄壤旱地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比例以1∶3为宜,作物产量和施肥效益均佳。  相似文献   

4.
旱地玉米整秸秆不同覆盖形式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玉米整秸秆不同覆盖形式的大田试验表明 ,玉米整秸秆不同覆盖形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 ,其中以秸秆地膜二元单覆盖效果最佳 ,比对照增产 54.5% ,整秆半耕半覆盖增产4 0 8% ,秸秆地膜二元双覆盖增产 36 .0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呼吸和夏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作夏玉米田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依据。[方法]设置传统耕作(CK)、还田免耕(NTS)、还田深松(CTS)和还田旋耕(RTS)4个耕作方式。[结果]夏玉米田CO2平均排放速率表现为RTS>CK>NTS>CTS,CTS处理能够较传统翻耕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P<0.01)。与CK相比,CTS、NTS和RTS处理能提高产量24.44%、6.96%和9.17%,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土壤深松与秸秆还田相结合是西北地区旱地夏玉米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选用5种耕作覆盖方式和7个采收时期研究延收对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及其对应的产出量的影响,为玉米获得高产优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时延收可使玉米产量及主要营养成分产出量明显增加,延收15 d,产量增幅为10.19%~15.62%,千粒重增幅为14.70%~20.39%;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0.26%~1.29%,产出量增加117~230 kg·hm-2;脂肪含量增加0.05%~0.40%,产出量增加54~78 kg·hm-2;淀粉含量虽然降低0.5%~4.9%,但产出量仍然增加340~773 kg·hm-2。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延收15 d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籽粒品质产量的效果,但增幅因耕作和覆盖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温动态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华北高产农区连年旋耕导致耕层变浅、耕层生产能力下降的问题,在河北吴桥地区设置了6种耕作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热状况与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蓄水量的影响较大.耕作初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易于跑墒,随着时间推移,深旋松耕处理表现出利于降水入渗、储蓄更多水分的优势,并且越是干旱的时段,表现越突出,在抽雄吐丝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蓄水量均极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其中深旋松耕50 cm处理的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增加37.67和26.41 mm,提高了60.57%和35.96%.土壤耕作结合地膜覆盖可以防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其中深旋松耕30 cm+地膜处理的0~30和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深旋松耕30 cm增加18.18和24.67 mm,提高35.26%和24.64%.2)单纯耕作方法对春玉米土壤温度没有太大影响.深旋松耕结合地膜覆盖会在春玉米封垄之前气温较低时有较好的保温效应,从而延长生育期5d左右,延长了灌浆时间,利于提高产量.3)耕作方式的不同对土壤水温状况有影响,并进而影响春玉米物候期、群体LAI、干物质积累和灌浆速率以及产量的形成.所有耕作处理中,深旋松耕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深松耕作和旋耕耕作,其中深旋松耕50 cm+地膜处理产量最高达12 698.93 kg/hm2,与长期旋耕耕作相比增产27.45%.总体来看最适宜本地区的耕作处理是深旋松耕结合地膜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玉米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进而增加其叶面积,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根系活力,改善了玉米的产量性状,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增产效果好,最高可达4991.9kg/hm2;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秸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是重要的有机肥源。通过旱地玉米秸秆覆盖,可以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玉米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旱地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方法:于大田条件下,分别给予垄膜覆盖、黑膜全膜覆盖、秸秆覆盖、露地等4种覆盖种植方式的处理,比较其产量及水分利用率(WUE)。结果:垄膜覆盖、黑膜全膜覆盖、秸秆覆盖种植较露地种植分别增产7.69%、13.42%、26.1%,而WUE较露地种植分别增加14.98%、18.74%、32.61%。结论:秸秆覆盖种植相较于其他覆盖种植方式更能提高旱地马铃薯产量,且其WUE亦较好,故推荐作为旱地马铃薯首选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耕作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自然降水径流小区田间实测法,在典型黄土高原黄绵土种植区域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播+免耕种植模式有效延长了玉米生育期,且各项经济性状表现最优,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6907.78kg/hm2,较不施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9.53%、13.06%,可视为黄土高原黄绵土种植区域坡耕地种植稀播作物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济宁地区4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等相应增加,叶夹角、茎粗等相应减少,不同品种变化不一致;单株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增长速度减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各密度间增长速度差异小于不耐密品种鲁单981;籽粒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但不同品种表现规律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设计密度中,济宁地区适宜种植密度郑单958、浚单20为6.75万株/hm2左右,先玉335、鲁单981为6.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土壤耕作深度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旱地中低产田不同耕层养分和降水的利用率,在禹州市旱作农业区开展了不同耕层深度(0、10 cm、20 cm、30 cm)对小麦生长和增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铁茬播种相比,随着耕层深度增加,小麦春季群体增加72.0万~184.5万株/hm2,单株次生根增加5.0~20.7条,叶面积系数增加0.3~1.8.同时...  相似文献   

14.
旱地土壤耕作生态对木薯生长及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面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木薯单产及品质。[方法]利用水分(雨水)控制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耕作生态类型对木薯生理生长及环境的影响。[结果]与降雨内涝淹水处理相比,降雨时正常排灌疏松土壤的含水量增加44.23%,容重降低17.32%,孔隙度增加38.26%,微生物菌落总数增加384.6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65%,光合效率增加55.28%,水、土流失量分剐减少83.70%和125.29%,这诸多因素构成了良好的土壤耕作生态。木薯产量达到46800kg/hm^2;反之,降雨短时渍水处理、降雨内涝淹水处理.因其土壤耕作生态不良,其产量分别为19125、6225kg/hm^2。[结论]在合理利用天然降雨、不渍水不淹水而保持良好的土壤耕作生态条件下,木薯种植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杨文凯  杨文月  孙玉莲  黄成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17-2419,2438
通过对临夏州广河县玉米裸地及双垄地5、20 cm土壤温湿度进行分析,掌握旱作农业田间变化规律,为广河县旱作农业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生长数据,可将数据转化成服务材料随时服务于地方政府及农业部门,为当地更好地利用热量资源提供更精确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粉碎还田+翻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处理基本苗少,但个体发育较好,地上部分生长健壮,能够增加幼苗生长量、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相对较高,是最理想的耕作方式。[结论]该研究可为整地方式选择、改善整地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研究PAA、PAM、补水量对旱作区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PAM>PAA>补水量;两因素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PAA+PAM>PAM+补水量>PAA+补水量。经模拟寻优表明,最优组合为PAA为51kg/hm2、PAM为36kg/hm2、补水量为0.302L/穴,拟获得的最高产量为7845.45kg/hm2。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旱地地膜覆盖栽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生长后期脱肥早衰的问题,研究了配方施肥和施肥种类对地膜覆盖栽培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旱地地膜覆盖栽培谷子的产量,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85.5 kg/hm2、P2O569 kg/hm2和K2O 75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施肥结合使用保水剂或者施用缓释肥均能提高地膜覆盖栽培谷子的成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谷子产量,其中施用尿素225 kg/hm2+稀土磷肥525 kg/hm2+保水剂45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微肥与杀菌剂配施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ZnSO_4·7H_2O、MnSO_4与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配施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肥与杀菌剂配施,有利于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玉米拌种用量ZnSO_4·7H_2O6g/kg MnSO_46g/kg 50%福美双3g/kg 40%五氯硝基苯3g/kg,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88.75%~92.17%,较微肥处理和杀菌剂处理分别增产4.77%~6.42%和6.25%~1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