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沿皮刺太阳穴为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肩周炎 ,中医称之为“漏肩风”或“肩凝症” ,年龄多在 5 0岁左右 ,故又称“五十肩”。 1年多来 ,我们运用沿皮刺太阳穴为主治疗肩周炎 37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7例肩周炎患者中 ,男性 1 6例 ,女性 2 1例 ;左肩 2 3例 ,右肩 1 4例 ;年龄在 45岁~ 65岁之间 ;病程最短 1 3天 ,最长 3年左右。2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 ,医生取 2寸 2 8号毫针 ,取穴 :患侧太阳穴及肩关节周围的肩贞、肩前、肩骨禺等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 ,沿皮刺太阳穴 ,直刺其它局部穴位 ,进针约 1 .5寸得气 ,留针 2 0分钟后 ,将局部穴位的针取出 ,…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2003年-2011年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尿频尿急6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女性40例,男性2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塞45例,症状轻者有时尚能坚持1-2小时小便1次,重者十几分钟或半小时1次. 2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百会、合谷、足三里、三阳交、太溪、复部取穴(中脘、下脘、水分、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等穴位常规消毒,百会穴平刺0.5寸,合谷直刺1寸,足三里穴直刺1-2.5寸,三阴交穴直刺1寸,太溪穴直刺0.5寸,中脘穴直刺0.8寸,下脘穴直剌0.8寸,水分守直刺0.8寸,气海穴直刺0.8寸,石门穴直刺0.8寸,关元穴直刺1寸,中极穴直刺1寸,曲骨穴直刺0.8寸,天枢穴直刺1寸,外陵穴直刺1寸,大巨直刺1寸,水道穴直刺1寸,归来穴直刺1寸,气冲穴直刺1寸,针刺得气后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1疗程.  相似文献   

3.
针刺、牵引加运动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4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采用针刺、牵引加运动疗法对 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94例中男性 5 5例 ,女性 39例 ;年龄 2 5~ 72岁 ,病程 5个月~ 5年。临床病例均以神经根受累为主 ,临床表现多有后枕头皮疼痛 ,颈、肩与臂疼痛或上肢放射性麻木等症状。典型病人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均阳性。均经X线摄片及CT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椎间隙变窄 ,后纵韧带钙化等改变。2 治疗方法针刺以夹脊穴 (C4~ 7棘突旁开 0 .5寸 )为主穴 ,并根据经络走向在疼痛 ,麻木患侧配选曲池、肩骨禺、外关、…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针刺、刺络拔罐配合TDP灯综合治疗肩周炎6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3~71岁,平均48岁;病程15天~2年。治疗方法选取患侧肩骨禺、肩髎、肩贞、臂月需、天宗、曲池、外关、合谷、风池、阿是穴。皮肤常规消毒后,以1寸毫针直刺风池穴,行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20min,余穴均以1.5寸毫针直刺,行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20min。留针同时用TDP灯照射患者肩关节,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每日照射20min。起针后选定阿是穴,每次1~2穴…  相似文献   

5.
肩骨禺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穴位 ,笔者临床取肩骨禺穴为主穴 ,配合其它穴位 ,施以针灸推拿治疗肩部伤筋 ,疗效较佳 ,现介绍如下。肩周炎王某 ,男性 ,60岁 ,2 0 0 0年 1 2月 1 3日初诊。患者 2周来左肩疼痛 ,夜间尤甚 ,诊见左肩关节后伸时出现疼痛 ,外展 40角度 ,肩关节上部及后部有明显压痛。诊为肩周炎 ,以温经通络、化瘀止痛法为治。针刺患肩肩骨禺、肩前、曲池 ,并刺压痛点 ,以臂为配穴 ,用泻法 ,针后隔姜艾柱灸 ,每穴灸 1 0壮。后因患者诉肩后疼痛较重 ,将配穴改为天宗。并嘱其每日做肩关节活动锻炼。 1周后诉肩部疼痛明显减轻 ,外展可达…  相似文献   

6.
针灸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1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 ,笔者近几年来以针灸为主配合牵引治疗本病 1 1 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1 8例中男性 5 0例 ,女性 68例 ;年龄 2 5~ 68岁 ;病程 2个月~ 1 8年 ;4例有外伤史 ;其中神经根型 85例 ,椎动脉型 1 6例 ,脊髓型 1 4例 ,交感神经型 3例。治疗方法交替选用大杼、天柱、风池、后溪、肩外俞、颈臂(奇穴 )、颈夹脊穴 (奇穴 )等穴 ,:肩臂痛加肩骨禺、肩贞 ;上肢麻木、握物无力加曲池、合谷、八邪 ;颈僵直、转动不利加大椎、崇骨 ;疼痛剧烈在主穴处针后拔罐 ,每次 1 0 min,或针后加艾条灸。刺法 :大杼、…  相似文献   

7.
王国鹏  彭磊 《国医论坛》2002,17(1):31-31
自 1 997年以来 ,笔者运用手法加小针刀治疗冻结肩 2 7例 ,获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7例中 ,男性 1 0例 ,女性 1 7例 ;年龄 41岁~5 9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1 .5年 ;病在左肩 1 4例 ,右肩 1 1例 ,双肩 2例 ;因外伤引起者 3例 ,风寒引起者 1 1例 ,原因不明者 1 3例。2 治疗方法2 .1 手法治疗 点穴 :取秉风、肩贞、肩 、肩骨禺、抬肩穴 (肩峰下 1 .5寸 )、举臂穴 (抬肩穴下 2寸 )、肩胛暗脉 (天定穴上 5分 )、讠意讠喜。点穴时将意念集中于手指 ,点按震颤 3min~ 5 min,使患者产生酸胀困感并有热流传导感。拨筋 :用单拇指在…  相似文献   

8.
一、取穴:取穴为两点、一透、一交叉。两点是取双侧合谷;一透是阳白透鱼腰;一交叉是地仓透下关与颊车透四白。二、操作方法:用1.5寸毫针,针尖向上(针柄与第二掌骨夹角为75°)刺双侧合谷穴,针感达肩部以上为佳。用2寸毫针直刺阳白穴,当针刺入皮下后向上扳倒针柄透刺至鱼腰穴。用5寸毫针直刺颊车穴,当针刺入2分后扳倒钵柄横刺至四白穴。用5寸毫针直刺入地仓穴,当针刺入表皮与口腔内粘膜1/2时扳倒针柄横刺至下关穴。运针时用捻转提插手法,新病采用泻法,久病采用补法。刺双合谷穴术者用双手同时运针,刺面  相似文献   

9.
针药配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药酒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 96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中 ,男 49例 ,女 47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8岁 ,平均 48.7岁 ;病程最短 9d,最长 2 3年 ;所有患者均经 X线片摄影或 CT、MRI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2 .1 针刺 后溪穴、落枕穴均取同侧 ,申脉穴、阳陵泉穴均取对侧。患者取坐位 ,局部常规消毒 ,取 1~ 2寸毫针 ,后溪穴向劳宫穴透刺 1 .5寸 ,阳陵泉穴直刺1 .5寸 ,落枕穴与申脉穴直刺 0 .5寸。使其得气后 ,接 G680 5治疗机 ,后溪穴与申脉穴接负极 ,落枕穴与阳陵泉穴接正极。采用疏密波…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中 ,男 4 7例 ,女 39例。年龄多在 30~ 70岁之间。平均年龄 4 0岁左右。病程少则半个月 ,多则 5年。以 1个月~ 1年的为多。风湿疼痛 2 0例 ,扭伤 2 5例 ,肩关节周围炎 14例 ,腰肌劳损 8例 ,坐骨神经痛 14例 ,膝关节疼痛 5例。2 治疗方法2 1 选穴一般在病变局部选一穴为主 ,做对刺点 ,并可循经配 1~ 2穴。如肩关节周围炎 ,肩部疼痛抬举处展困难 ,可选肩骨禺穴作对刺 ,配穴可选曲池、合谷 ;膝关节疼痛取膝眼作对刺 ,配足三里等穴 ,把主穴作为对刺穴位。2 2 刺法用 1 5寸不锈钢毫针 ,在所选穴位上下或左右以两针相…  相似文献   

11.
肾俞(Shen shu)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刺法 直刺0.8~1寸,斜刺2寸;点刺放血;穴位注射;埋线;火罐。 主治 凡辨证属肾阴亏耗或肾阳虚衰者,均可取本穴治之。肾病多虚,因此,本穴针刺时多用补法或配合灸法,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还常用于消化、呼吸、神经系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收到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其中女16例,男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6a。2治疗方法2.1针刺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取患侧肩骨禺、肩骨羽人彡、臂月需、肩井、曲池、外关、合谷及肩关节周围压痛点,用75%酒精常规消毒,用28号毫针针刺患侧上述诸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min。取健侧条口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取28号5寸毫针向承山穴透刺,采用快速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留针20min,隔10min行针1次,每d针刺1次,6次为1个疗程。2.2推拿治疗①起针…  相似文献   

13.
耳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继诚 《中国针灸》2001,21(8):21-29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等 ,临床以患肢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功能障碍为特点 ,日久肩关节及上肢肌肉可出现废用性萎缩。笔者 10余年来 ,采用耳针配合推拿治疗本病 13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6例患者中 ,男 6 1例 ,女 75例 ;年龄最小 4 1岁 ,最大 74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13年。2 治疗方法耳针配合推拿2 1 耳针取穴 肩关节、神门、皮质下。操作 :常规消毒后 ,左手拇、食 2指固定针刺穴位 ,右手持 30号 1寸毫针 ,准确迅速轻巧刺入穴位 ,尤须注意针刺肩关节穴时 ,针尖一定要向上斜刺至肩穴 ,神…  相似文献   

14.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湿疹16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1 临床资料 经中西医确诊为湿疹病人160例,其中30岁以上40例,30岁以下70例,幼儿及儿童50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3个月。随机分为自血穴位注射组、药物组、自血肌注组。 2 治疗方法 2.1 自血穴位注射法:本组共58例①取穴:大椎穴、曲池穴、足三里穴为主,配以血海、三阴交、合谷穴等;②方法:大椎穴向上斜刺0.5寸,曲池直刺1.5寸;足三里直刺1.5寸;血海针尖斜向上,使针感达腹部为宜;三阴交直刺0.5寸,使针感达足心为宜。取7号针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主穴取迎香、鼻渊(迎香穴外侧旁开0.5寸)。配穴取肺俞、合谷、足三里。方法:针刺迎香穴,指揉鼻渊穴;或指揉迎香穴,针刺鼻渊穴。隔日1次,交替选用。同时每日针刺肺俞、合谷、足三里。迎香穴与鼻渊穴均略向鼻根方向斜刺,进针0.5~1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肺俞向脊柱正中斜刺1.0~1.5寸,合谷穴直刺0.5寸,足三里直刺1.0~1.5寸。此3穴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均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揉按迎香穴或鼻渊穴,每次15分钟。上述方法连续治疗20天。结果: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痊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21例(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16.
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 ,病因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一系列症候群。笔者自 1996~ 1999年运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本病 50例。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 ,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67岁 ;病程最短 18天 ,最长 7年。其中神经根型2 0例 ,椎动脉型 2 5例 ,交感型 5例。 50例均经 X线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主穴取颈夹脊。神经根型配肩井、天宗、秉风 ;肩、臂、手指麻木配肩骨禺、曲池、外关、合谷、八邪 ;椎动脉型配风池。让患者端坐低头位 ,充分暴露穴…  相似文献   

17.
肩周炎中医称“漏肩风” ,西医称“冻结肩”、“肩凝症”、“肩周炎”。此病多见于老年人 ,一般均在 40岁以上 ,女性多于男性。又称“五十肩”、“老年肩”。笔者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 4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0例患者均为明确诊断的门诊患者 ,其中男 16例 ,女 2 4例 ;最大年龄 71岁 ,最小年龄 38岁 ;病程最长 4浕 ,最短 3周。治疗穴位注射最多二次即痊愈或有效。2 治疗方法取穴为患侧肩部的“肩骨禺”穴 ,取康宁克通 40mg ,与 5 %利多卡因 5mg配合成混合溶液 ,注射肩 骨禺穴。待其局部麻醉后 ,将其注射器…  相似文献   

18.
谬1临床资料我院1997年10月~2000年5月共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68例,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龄8~76岁;病程1~5周。2治疗方法根据辨证选取穴位或特定穴位针刺,可加电针,或用艾柱灸。上肢取肩贞、肩、肩骨禺、臂月需、曲池、外关、合谷等,下肢取风市、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昆仑、太冲,配合头针督脉穴及华佗夹脊穴轮换针与灸。电针每次30min,或艾柱灸25min、火罐15~20min,交替轮换。10d为1疗程,治疗2~5个疗程,2个疗程后休息1周。同时给予中药、抗生素及血…  相似文献   

19.
聂志华 《新中医》1997,29(11):26-27
肩周炎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五十岁左右患者,亦称五十肩。笔者在临床中用“上病下治”的方法,运用“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42岁;病程3个月至2年。早期以疼痛为主者30例,中后期以功能活动受限者18例。2 治疗方法取穴:肩痛穴位于足三里穴下二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单侧肩周炎取对侧,双侧则取双侧穴。操作:令患者坐位或立位,常规消毒穴位后,以2~3寸毫针直刺15~2寸,进针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直至针下有强烈的酸、麻、胀得气感后,嘱患者作主动患肩功…  相似文献   

20.
温针灸加局封治疗肩周炎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周炎是肩关节的关节囊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炎症性病变 ,属中医“痹证”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笔者自 1 995年以来 ,采用温针灸结合局封治疗本病 5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8例中男性 2 1例 ,女性 37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53岁 ;病程 1 5天~ 1 0个月。其中 4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肩上举、外展、后伸及旋转功能障碍。治疗方法温针灸 :患者取坐位。取患侧肩骨禺、肩、肩贞、肩内陵、臂、曲池。将所选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 2 8号 2寸毫针 ,直刺 1 .2~ 1 .5寸 ,行针得气后留针 ,并在针柄上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