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变电应用技术的不断革新,近年来,光伏发电技术逐渐受到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已经应用到变电站工作当中,并取得比较不错的成效。本文就围绕光伏发电技术展开论述,并浅析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变电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模糊神经网络在光伏发电MPPT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问题,由于存在随机性,且往往不够准确和充分,容易导致系统无法准确跟踪或稳态剧烈震荡。针对传统的人工总结模糊控制规则有一定难度,提出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将神经网络理论和T-S模糊推理方法相结合,选择网格法作为生成算法,混合法作为训练方法,由实测数据自动生成模糊控制规则,并将其嵌入模糊控制器当中去,以实现MPPT控制功能。仿真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生成模糊规则准确实用,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均十分优越。实验证明,模糊控制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法相结合实现光伏发电MPPT准确高效。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微网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其出力的不确定性。对于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 MC)以及数据驱动技术的太阳能发电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智能微网中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为了减小预测误差,利用历史数据对马尔可夫链进行连续训练。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构建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光伏控制系统。从硬件构成、软件控制逻辑等方面分析了系统对光伏组件的管理和保护。同时,系统采用了LCD、键盘和串行通信,加强了系统的实时监控性和远程管理,方便了对单个系统或多个互联系统的维护和监管。本系统已运用于多个太阳能光伏产品系列,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模糊PID控制在光伏发电MPPT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随外部环境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为有效利用太阳能,需要对其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模糊控制属于有差控制,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仍有振荡存在,为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MPPT控制品质,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扰动的模糊PID双模控制策略.其基本方法是直接将占空比作为控制变量,在模糊控制基础上加入了传统的PID控制,在大偏差范围内采用模糊控制进行快速响应调整,在小偏差范围内的精度调整采用常规PID控制,实现了MPPT精确性和快速性的兼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避免在最大功率点的振荡,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中,存在着的预测精度不高、收敛速度较慢的弊端,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增加动量项以及自适应选取最佳隐含层的方法来改进传统BP模型的缺陷.文中首先进行了各类气象因素对于光伏发电功率输出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提取出最能影响光伏发电功率的6个气象因素,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然后建立了改进型的BP网络模型,结合光伏功率输出的历史数据,来进行发电数据的直接预测;最后根据不同气候类型下的预测结果,分析并验证了采用该模型进行功率预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光伏发电系统作为能源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重要战略点,通过自然资源的有效转换,为能源消耗的提供可持续推动力,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耗损率.基于此,文章以光伏发电原理为切入点,对其在智能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形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阵列、负载和蓄电池匹配和控制不合理、工作效率低的现状,结合单片机自动控制技术,对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及光伏系统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研发了以Ph ilips公司生产的P89C58X2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带有完备的数据采集功能,以及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根据当前蓄电池端电压自动调整光伏阵列电流的输入以及负载和备用电源的启停;实际运行情况表明了整个系统在自主研发的控制器的控制下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光伏板的发电量以及电站的发电量,基于一种新型的光伏电池板双轴跟踪支架,提出了以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控制芯片为核心的跟踪控制系统.采用天文学计算法和光电传感器模拟量修正法,共同计算太阳光的方位角和高度角;再根据光伏板位置给定与反馈的数学关系,得到三相脉冲控制信号.采用工作过程分...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目前混合型微电网中光伏储能切换控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微电网中的光伏储能控制策略研究.构建微电网基本结构模型,采用功率管理对微电网切换进行控制,分析光伏储能在微电网稳态时的特性.通过微电网中的主控单元采集电网数据,利用锁相技术监测主电网状态,依据反馈的数据信息对主网系统与微电网之间的开关进行操作,并为运行...  相似文献   

11.
鉴于TRT高炉煤气发电装置的重要性且对其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因而该发电装置的控制系统选用了西门子S7—400H冗余系统。文中简述了TRT高炉煤气发电装置的构成,介绍了S7—400H冗余系统的硬件结构、模块参数和各程序模块的具体功能。该控制系统投运后,TRT高炉煤气发电装置运行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光伏新能源发电负荷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微电网经济运行成本高,调度优化效果降低的问题,构建一个柔性负荷分级补偿的不确定微电网调度模型。首先,确定微电网调度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然后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基础上加入Logistic混沌映射算法,分别从粒子自身搜索行为、引入混沌变异机制和自适应调节惯性权重三个方面进行改进;最后通过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CPSO)实现微电网调度模型求解。仿真表明,实施柔性负荷参与下的微电网调度后,IEEE33节点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网损成本均有所下降。在三种模式下,模式一的运行经济成本仅为89 632.23元,相较于模式二和模式三分别低了4.1%和3.7%,机组运维成本和网损成本最低。因此,选用模式一柔性负荷不确定性补偿,通过其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减少电网负荷冲击和网络损耗,提高分布式光伏新能源的利用率,提升微电网调度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抗扰技术的光伏发电并网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相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系统是一非线性系统,受电网和环境的影响,系统存在较强的外部干扰和非线性不确定因素.针对系统的工作特点,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来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系统利用自抗扰控制器(ADRC)的扩张状态观测器,来对系统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外扰进行动态观测,使系统对扰动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并在系统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状态误差控制器中引入非线性幂指数函数,使系统运算变得更加简单.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即本文所设计的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光伏发电系统采用的固定电压法、增量电导法等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跟踪速度慢、精度不佳的问题,提出采用变步长电导增量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为了控制光伏系统中电网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采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技术,使得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直流母线电压可用相同的算法进行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基于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算法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技术的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反馈线性化技术控制逆变器后,日照强度和温度变化不会对电网功率因数产生影响;变步长电导增量法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且降低了电网电流的总谐波失真率。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光伏行业的人才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施工》这门课程是光伏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高的课程改革价值。本文结合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该课程建设中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的经验,详述了对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进行职业、行动、学习领域分析和情景设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因其环保洁净特性,已经以一种新的能源形式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文主要就太阳能在我国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使用现状展开讨论,详述光伏发电的技术细节,进而对光伏并网发电技术投入生产使用是否可行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孙高峰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10):2428-2430,2460
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新型能源,在未来发展具有很广阔的前景。文章结合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实际发展情况,介绍了光伏发电原理、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及系统保护配置等,并具体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并网调度管理的运行步骤。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新型能源,在未来发展具有很广阔的前景。文章结合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实际发展情况,介绍了光伏发电原理、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及系统保护配置等,并具体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并网调度管理的运行步骤。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就光伏发电在武汉市某小区户外停车场挡雨棚上的实际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系统设计。论文分别就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背景、系统构成、工作模式及系统可行性分析进行介绍与探讨。然后根据实际的数据估算系统的预计发电量并进行系统负载的设计,最后依据实际电价及相关补贴计算出的效益与系统预计成本进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