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美娟  冯娜  吴健  白小亮  卫尊义 《热加工工艺》2012,41(15):192-193,196
利用Gleeble热-力学模拟试验机,通过热膨胀法测得了不同焊接冷却速度下材料的膨胀量曲线.结合切线法和斜率法,分析不同焊后冷却速度下的相变温度,并绘制X100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的SH-CCT曲线.结合微观组织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X100管线钢焊接时推荐采用适中的焊接线能量规范,焊后冷却速度在5℃/s到20℃/s之间.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不含Mo 低成本900 MPa级工程机械用钢的生产,采用Formastor-FⅡ相变仪,研究了900 MPa级工程机械用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分析了试验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和贝氏体相变过程;结合热膨胀法和金相-硬度法绘制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为0.25~0.5 ℃/s时,试验钢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冷却速率为1~2 ℃/s时,试验钢组织由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组成;冷却速率为5~20 ℃/s时,试验钢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和互锁状贝氏体,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板条贝氏体相变温度区间变窄,互锁状贝氏体相变温度区间变宽。冷却速率为5 ℃/s时,以板条贝氏体相变为主导,晶界形核速率高于晶内形核速率;冷却速率为10~20 ℃/s时,以互锁状贝氏体相变为主导,晶内形核速率高于晶界形核速率。冷却速率为0.25~2 ℃/s时,试验钢显微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硬度值从188HV升高到239HV;冷却速率为2~5 ℃/s时,出现硬度平台;冷却速率为5~20 ℃/s时,试验钢显微硬度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硬度值从240HV升高到270HV。  相似文献   

3.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ST52-3G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的膨胀曲线,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了试验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试验钢组织及硬度与冷却速率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的Ac_1和Ac_3分别为760℃和940℃;微观组织主要有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较慢冷却速率时发生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其中铁素体含量较多;当冷却速率大于20℃/s时发生贝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各组织或晶粒变细,试验钢的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呈先快后慢趋势。  相似文献   

4.
加热温度对X80弯管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模拟试验方法研究X80感应加热弯管用钢850~1150 ℃加热温度下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X80钢在二次加热及快速冷却条件下,其强度优于原材料;冲击吸收能量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其离散性相对原材料增大,但-20 ℃冲击检测结果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试验材料在950~1050 ℃加热时,其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少量铁素体,遗传了原材料细小晶粒的特性,可使材料获得优良的强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在热成形过程中温度和冷却速度对高强钢微观组织的影响,借助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材料BR1500HS开展了等温和变温两种拉伸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变温变形与等温变形的高强钢微观组织明显不同。800℃等温拉伸变形后,以10、20℃/s冷速冷却至常温的试样微观组织均由马氏体和贝氏体组成,然而800℃拉伸同时冷却至700、650和550℃的试样微观组织则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800℃拉伸同时冷却至500、450和400℃的试样微观组织除铁素体、珠光体外,还出现了贝氏体。  相似文献   

6.
20060501龙田光晴,杉浦直晋,野村宏之.铸铁的半固态铸造与加压工艺下材料性能的提高.铸造工学(日),2006,78(1):14—20采用倾斜冷却板及加压成形的新工艺(SSCP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半固态铸铁材料的性能。试验合金为亚共晶铸铁;倾斜冷却板的角度100°,铁水浇注温度为1300—14000℃,加压压力0-69MPa,模型预热温度3000℃、2000℃及室温。热处理方法为500℃保温3h后取出空冷。试样为Φ20mm×90mm的棒状及Φ200mm,厚度分别为3、5、10mm的盘形试样。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解决宏观缺陷及充型不良等问题,可制作高性能的铸铁件。(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冷却速度及卷取温度的控制,并对试验样品进行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热轧工艺对Q345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方案为加热温度(1180±20)℃、终轧温度为(870±20)℃、精轧总变形量为84.28%、冷却速率控制在(10±2)℃/s、卷取温度控制在(620±20)℃.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此工艺性能稳定,轧后钢板可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进行SKD11钢和20CrMo钢高温性能试验,把试样按照压铸模的工作温度区间(20℃~700℃)进行加热--冷却循环.SKD11钢中由于ωCr=.5%~13.0%,会提高材料抗高温氧化能力和抗热疲劳性能,使其抗高温氧化能力远好于20CrMo.而且未在SKD11试样表面发现热疲劳裂纹.SKD11试样的基体组织也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07MnCrMoR水电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并对其静态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利用淬火机和热处理炉对38 mm厚的试验钢进行了淬火和回火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在1200℃以下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趋势不明显;当冷却速率为0.05~0.25℃/s时,试验钢的组织转变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冷却速率为0.5~20℃/s时转变为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为20~50℃/s时转变为马氏体组织;930℃淬火后,试验钢的组织转变为板条贝氏体+马氏体,600℃回火后转变为铁素体+回火贝氏体,大量的碳化物在铁素体基体上析出,其屈服强度为602 MPa,抗拉强度为713 MPa,-20℃低温冲击吸收能量为259 J,力学性能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为最佳的调质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Ti-V复合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相变规律,采用热膨胀法和金相法测定了试验钢的CCT曲线,分析了不同的冷却速度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0.1~5℃/s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当冷却速度达到10℃/s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和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15~50℃/s时,室温组织为贝氏体和铁素体;当冷却速度小于20℃/s时,试样的显微硬度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当冷却速度为20~50℃/s时,显微硬度随冷却速度的增大而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淬火冷速对大型核电压力容器用SA508-3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尤其对落锤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速的增加,SA508-3钢的显微组织由宽大的上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组织向细小下贝氏体+马氏体组织转变。淬火冷速对SA508-3钢的常/高温强度影响不大,而对冲击韧性的影响显著,尤其对零塑性转变温度(NDTT)的影响显著。低冷速下的NDTT只能达到≥-13.3℃,而高冷速下的NDTT大幅度降低,达到≤-48.3℃。  相似文献   

12.
采用 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EH460船板钢进行1050 ℃下变形30%和850 ℃下变形30%的双道次压缩试验。绘制了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过程中钢的膨胀曲线,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冷速下试样的室温组织。结合膨胀法与金相法,利用 Origin 8.0软件绘制了船板钢的动态 CCT 曲线。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1~3 ℃/s 时,所得室温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大于5 ℃/s 时,出现粒状贝氏体组织,随着冷速的增加贝氏体逐渐增多,铁素体与珠光体逐渐减少;当冷速为10~15 ℃/s 时,珠光体消失,组织为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随着冷速进一步增到 20~50 ℃/s 时不再发生铁素体相变,仅为粒状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U-2.5%Nb合金在-100~700℃温度范围内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的抗拉伸强度随试验温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其塑性在600℃以下温度并非单调变化,而是在500℃附近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出现极小值,合金拉伸断口与室温(20℃)相比具有明显的沿晶断裂特征。试验温度高于600℃后,合金塑性明显升高。热处理后的该合金加热至500℃经保温并冷至室温后,合金的冲击韧性有所降低。在-100℃~室温的温度范围,合金的冲击韧性随试验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并在-30~-10℃的温度范围发生韧脆转变。当温度低于-30℃后冲击韧性下降趋势明显减缓,合金冲击断裂面颗粒高低不平,具有准解理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固溶温度和不同时效温度对TB6钛合金自由锻件进行热处理,通过室温拉伸和断裂韧性检测和高低倍组织检测,获得力学性能和高低倍组织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程度.结果表明:固溶选用750~760℃水冷,时效选用520℃~530℃空冷,室温拉伸和断裂韧性具有较好的匹配性,低倍晶粒较细,高倍组织中初生α相较多.  相似文献   

15.
1'neveIOnmentorSedation~unesatthebetituteorweIForweldabilityevaluationofnewlydevelopedsteelsattheinstituteofWeldinginGliwicesimulationtechniqUeshavebeenaPPliedsince1970.Thefirstweldingthermalcyclesimulatorwasbasedonresistantheatingofsmallsamples,Wherethecurrentwascondoledbyaftmctiongeneratorcomposedof24resistorsadjustedaccordingtothereqUiredthermalcycle.Thebasicinconvenienceofthecontrolsystemwasarectilinearsegmentapproximationandatimeconsullingsettingofindividualresistorsbasedonatrialander…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回转振动粘度仪在液相线以上较大温度范围内,测量了In-55%Sb(质量分数)亚共晶合金熔体在不同的升降温过程中的粘度.实验结果表明,熔体经历的热历史对其粘度具有显著的影响.熔体在降温过程中的粘度高于升温过程中,在过热100℃后的降温过程中熔体的粘度较之无过热的降温过程中要低.在不同的热过程中,粘度发生转折变化的温度不同,在升温过程中,发生在850℃左右,在过热100℃和无过热的降温过程中,分别发生在750℃和650℃左右.熔体粘度的突变反映了熔体结构在相应温度的突然变化.  相似文献   

17.
艾玉忠  刘旋  李彩云 《轧钢》2021,38(6):91-94
20CrMnTi热轧带钢直接作为适宜规格齿轮原料在可加工性和使用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带钢中的带状组织缺陷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板坯加热均质化控制试验、精轧变形量及变形速率控制试验及轧后控制冷却试验,对20CrMnTi热轧带钢带状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CrMnTi板坯加热时应保证心部温度大于1 000 ℃,保温时间在150 min以上;采用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工艺,终轧温度控制为930 ℃,卷取温度控制为670 ℃,可有效控制成品带钢带状组织级别在3级以内。  相似文献   

18.
对34CrNiMo6风电主轴采用改进后的降温淬火工艺,将淬火温度从860℃降至800℃,冷却方式由单纯油冷改为水冷+空冷+水冷+油冷,并适当提高回火温度,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前期研究发现,升温过程中Bi-20%Sb合金熔体在829~1107℃区间存在不可逆的电阻率温度异常行为。据此,分别选取700℃和900℃进行等温电阻率试验,在700℃保温电阻率随时间无变化,而在900℃保温过程中电阻率在37~54min发生了明显降低,揭示熔体结构状态发生了改变。根据这一结果进行凝固试验,发现在相同的冷却条件下经历过熔体结构转变试样的冷却速度较慢,凝固组织明显细化;两种熔体状态下的过冷度与冷却速率分别满足分段线性关系;两种熔体状态下单位面积晶粒数和冷却速率均满足良好的线性关系。凝固过冷度增加,是因为合金熔体在结构转变后原子团簇变得更加细小均匀,需要降到更低温度时才可以发生形核。冷却速度变慢,是因为热导率随着混乱度的增加而减小,经历过熔体结构转变的熔体在降温的过程中热导率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