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平行效度的研究,以初步探讨AIMS判断高危婴幼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参考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高危儿门诊定期体检的268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AIMS和GDDS评估。AIMS的百分位与GDDS粗大运动发育商(DQ)用于检测平行效度。将所有的高危儿分为足月组和早产组,并将早产组分为3个月龄组。再将GDDS粗大运动DQ<76分别与AIMS百分位5,10和25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组别的Spearman相关系数和Kappa值。结果 在3种标准下,当AIMS判定足月高危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10时,与GDDS粗大运动DQ平行效度最好,呈高度一致(Kappa=0.759,P<0.001);对于≤6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在任何标准下二者相关性和一致性均差;对于7~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判定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25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分别为0.779和0.766,呈较好相关和高度一致,而取5和10时仅呈中度相关和一致;对于>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百分位异常取10,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最高,均为1,呈高度相关和完全一致。结论 AIMS和北京版GDDS在定量和定性方面为高度一致和相关,对于足月儿和1岁以上早产高危儿可取10作为判断运动发育异常的参考值,对于1岁内早产高危儿,AIMS可更敏感地发现运动发育异常,运用其结果判定运动发育异常时仍需综合考虑以决定早期干预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早产儿早期运动发育状况,分析影响早产儿运动发育的相关因素,为构建早产儿出院后早期运动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出生,并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建档的361例早产儿,以矫正3个月Alberta 婴儿运动量表(AIMS)评分作为早产儿运动发育的结局指标。结果 361例早产儿中,311例(86.1%)AIMS评分>P25,即运动发育正常;40例(11.1%)AIMS评分在P11~P25之间,即可疑运动发育迟缓;10例(2.8%)AIMS评分为≤P10,即运动发育迟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矫正3月龄体重(OR=0.347,95%CI:0.174~0.691,P=0.003)、女性(OR=0.415,95%CI:0.202~0.850,P=0.016)是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保护因素。结论 早产儿出院后早期运动发育状况整体较好,但在后期的随访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体重追赶缓慢的早产男童,以尽早发现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情况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网状密集式悬吊训练对发育迟缓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新的早期干预思路与方法。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6~15月发育迟缓儿童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网状密集式悬吊训练,治疗周期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均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和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IMS评估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t=-2.983、-7.157,P<0.05;PDMS-GM评估分别为t=-2.733、-6.517,P<0.05),且治疗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IMS和PDMS-GM评估分别为t=-2.400,-6.099,P<0.05)。结论 网状密集式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改善发育迟缓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1岁内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高危儿出院后的系统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将2018年1-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16家社区建册体检的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按《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开展高危儿常规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高危儿运动和认知发育情况。结果 6月龄时干预组动作能(细)高于对照组(t=2.074,P<0.05);12月龄时干预组应物能高于对照组(t=2.353,P<0.05);6~12月龄应人能增长速度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2.474,P<0.05)。结论 开展医院家庭联合的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的早期运动和认知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有必要开展进一步随访研究以探讨综合干预对高危儿远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1岁内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高危儿出院后的系统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将2018年1-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16家社区建册体检的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按《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开展高危儿常规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高危儿运动和认知发育情况。结果 6月龄时干预组动作能(细)高于对照组(t=2.074,P<0.05);12月龄时干预组应物能高于对照组(t=2.353,P<0.05);6~12月龄应人能增长速度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2.474,P<0.05)。结论 开展医院家庭联合的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的早期运动和认知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有必要开展进一步随访研究以探讨综合干预对高危儿远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评估及干预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价值,为高危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160例高危儿,进行扭动阶段和不安阶段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月龄满3个月后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简称“儿-心”)定期测试发育商(DQ),随访至12月龄以上以临床诊断与随访评估结果明确其神经发育结局。对评估结果异常的实施早期干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观察临床效果,分析两种评估结果的相关性及早期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神经学发育结局:发育正常59例(36.8%),发育偏离58例(36.3%),发育迟缓32例(20%),脑瘫11例(6.9%);2)干预前后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367,P<0.01);3)干预后高危儿的DQ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3, P<0.01);4)GMs评估结果与“儿-心”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P<0.05或<0.01);5)扭动运动阶段评估异常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OR=7.650,95%CI:1.129~51.813,P=0.037)、缺氧缺血性脑病(OR=2.656,95%CI:1.158~6.089,P=0.027)、脑损伤(OR=2.123,95%CI:1.017~4.434,P=0.045)和早产(OR=2.405,95%CI:1.126~5.133,P=0.023)。结论 运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合“儿-心”量表进行早期评估,有助于预测高危儿神经学发育结局,并且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期评估及干预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价值,为高危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160例高危儿,进行扭动阶段和不安阶段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月龄满3个月后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简称“儿-心”)定期测试发育商(DQ),随访至12月龄以上以临床诊断与随访评估结果明确其神经发育结局。对评估结果异常的实施早期干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观察临床效果,分析两种评估结果的相关性及早期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神经学发育结局:发育正常59例(36.8%),发育偏离58例(36.3%),发育迟缓32例(20%),脑瘫11例(6.9%);2)干预前后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367,P<0.01);3)干预后高危儿的DQ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3, P<0.01);4)GMs评估结果与“儿-心”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P<0.05或<0.01);5)扭动运动阶段评估异常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OR=7.650,95%CI:1.129~51.813,P=0.037)、缺氧缺血性脑病(OR=2.656,95%CI:1.158~6.089,P=0.027)、脑损伤(OR=2.123,95%CI:1.017~4.434,P=0.045)和早产(OR=2.405,95%CI:1.126~5.133,P=0.023)。结论 运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合“儿-心”量表进行早期评估,有助于预测高危儿神经学发育结局,并且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早产儿运动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早产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15月龄婴幼儿182例,分为观察组(早产儿组,98例)与对照组(足月儿组,84例),根据AIMS评估结果进行早期干预。3个月后再次对两组给予AIMS评估。结果 两组婴幼儿干预后比较:各体位AIMS评分和AIM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7、5.315、4.802、2.334、5.083,P<0.05或<0.001),而AIMS百分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结论 AIMS可评估早产儿运动发育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早期干预方案,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婴儿粗大运动发育水平和迟缓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婴儿运动能力和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 2015年5—9月儿保门诊体检的653名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中文版(ASQ-C)评估婴儿粗大运动发育水平,分为可疑组和正常组。用婴儿发育家庭环境支持量表中文版(AHEMD-IS)评估婴儿家庭支持环境。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653例婴儿中,平均粗大运动得分为49.16±11.41,可疑粗大运动发育迟缓者93例(14.2%)。控制所在城市、母亲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结构等变量后,活动空间适量(β=4.255,95%CI 2.013~6.492)、充足(β=3.010,95%CI 0.845~5.171)与不足相比,对粗大运动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控制所在城市、婚姻状态等变量后,活动空间适量(OR=0.357,95%CI 0.195~0.653)、活动空间充足(OR=0.476,95%CI 0.272~0.783)、活动多样性适量(OR=0.507,95%CI 0.288~0.893) 与可疑发育迟缓(ASQ筛查结果)存在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活动空间适量或充足、活动多样性适量可促进粗大运动的发育,儿童保健工作者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改善家庭支持环境促进儿童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早产儿轻度运动发育迟缓的评定及早期干预模式,为早产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童保健科建卡并常规随访的早产儿100例。研究对象用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20项)检查,并被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组31例、正常组32例及转诊的早产儿4例。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干预后的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得分及12月龄时3组早产儿发育商(DQ)。结果 1)干预后,干预组AIM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2)干预组、正常组与对照组12月龄时的大运动DQ、言语DQ、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9.02、4.53,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大运动D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言语D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转诊早产儿4例,无视、听异常婴儿。结论 以20项为随访基础、以AIMS为早期干预指导基础及以Bobath运动疗法为主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在轻度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随访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早产儿与足月儿早期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INMA20)结果的差异,为神经发育异常患儿的早发现、早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并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建档进行连续随访的婴儿,根据孕周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两组婴儿首次儿童保健时INMA20结果差异。结果 共纳入早产儿349例,足月儿713例。INMA20检查各维度结果显示早产儿视听反应维度异常率(13.5%)明显高于足月儿(8.4%)(χ2=6.683,P=0.010),足月儿肌张力维度异常率(50.9%)显著高于早产儿(44.0%)(χ2=4.517,P=0.034),两组间反射、姿势维度以及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查条目结果显示,早产儿的人脸追踪、内收肌角及足背屈曲异常率明显高于足月儿(χ2=7.307、3.932,P<0.05),而足月儿持续手握拳、拉坐姿势和头竖立、围巾征异常率显著高于早产儿(χ2=5.936、11.058、6.669,P<0.05) 。结论 早期发育中,早产儿视听整合能力、下肢肌力较弱、足月儿上肢肌力较高而头颈部肌力较弱。建议在常规儿童保健中加强视听整合训练促进早产儿视听觉追赶发育,开展不同类型的运动干预以促进婴儿粗大运动发育,同时进行早期运动发育评估尽早发现发育异常的婴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高危儿出院后有关营养和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情况,以更好指导后期随访提供依据.方法 共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7月1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高危儿联合门诊进行随访的293例B类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高危儿疾病病种、随访依从性、纯母乳喂养率、营养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等随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高危儿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胎龄和日龄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基于胎龄和日龄制定适用于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结果。按照胎龄和生后日龄分组,对比各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检测指标随胎龄和生后日龄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早产儿497例,其中早期早产儿组206例、中期早产儿组128例和晚期早产儿组163例。1)早期早产儿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分别与中期、晚期早产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早产儿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晚期早产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胎龄组早期早产儿T4、FT4和T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588、32.381、43.021,P<0.01),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后日龄7~14 d组与14~28 d组早产儿T4、FT4和T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06、6.904、9.497,P<0.05),而血清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早产儿T4、FT4、T3水平与胎龄、日龄呈正相关性,而TSH 水平与胎龄、日龄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早期早产儿T4、FT4、T3水平与胎龄、日龄呈正相关,需基于胎龄和日龄制定适用于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中文版和丹佛尔发育筛查测验(DDST)两种常用婴幼儿发育筛查量表在临床应用的结果一致性,为临床评估婴幼儿发育不良选择合适量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1日—2020年4月30日期间在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355名儿童的ASQ-3中文版问卷和DDST筛查评估结果。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分析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和个人-社会能区4个能区发育筛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ASQ-3量表筛查阳性率高于DDST量表,除大运动能区外,在精细运动能区、语言沟通能区、个人-社会能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942、6.424、60.634,P<0.05或<0.01)。Kappa检验对两种筛查方法进行一致性分析,4个能区Kappa值均在0.4以下,提示这两种发育评价筛查量表在4个能区的一致性均较低,大运动能区的Kappa值相对较高(Kappa=0.317,P<0.001)。结论 ASQ-3中文版和DDST两种婴幼儿发育筛查量表临床应用于筛查3~60月龄的婴幼儿神经发育行为,筛查结果一致性低,亟需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应用,提高婴幼儿发育筛查量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评价Dubowitz神经学评估法-第2版(The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Preterm and Full-term Newborn Infant-Second Edition)对晚期早产儿发育行为结局的预测效果,为完善晚期早产儿随访体系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出生的低风险晚期早产儿(34+0~36+6孕周)116例组成随访队列,于超早期(生后6 h内)和矫正“足月”(矫正胎龄40孕周)时分别进行Dubowitz神经学评估,矫正6月龄时进行贝利-Ⅲ诊断测试(Bayley Scale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3rd Edition),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Dubowitz神经学评估分数与认知、运动发育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矫正6月龄时,认知发育商与超早期和矫正“足月”异常体征分数相关(r=0.184和-0.187,P均<0.05),与矫正“足月”姿势和肌张力、反射两个维度分数相关(r=0.187和0.182,P均<0.05);运动发育商与超早期姿势和肌张力、异常体征两个维度相关(r=0.201和0.219,P均<0.05)。结论 Dubowitz神经学评估对晚期早产儿的发育行为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在更大的人群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医护教家相结合养育照护促进早产儿发育的效果,为开展高危早产儿随访监测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早期发展门诊(研究组)和普通门诊(对照组)随访的高危早产儿各71例,研究组采取医护教家相结合养育照护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指导方式。动态监测比较两组高危早产儿矫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水平。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矫正1月龄仅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9,P<0.05);矫正3、6、12月龄研究组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MDI和PDI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身长、体重、头围、MDI和PDI得分的时间效应、组内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矫正3、6月龄20项神经运动发育的通过率较对照组提高(χ2=4.064、8.414,P<0.05),且随着月龄增长,研究组的通过率上升较为明显。研究组矫正12月龄智能缺陷、运动落后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χ2=4.769、5.182,P<0.05)。结论 医护教家相结合养育照护能促进高危早产儿早期发展,同时还可降低高危早产儿智能缺陷、运动落后的发生,有利于脑损伤的修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危早产儿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