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有关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患者中“电风暴”(ES)的预测因素及临床预后的资料较少。对一个可能发生ES的患者亚组进行调查,并确定ES对ICD植入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和结果:对307例ICD植入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回顾分析。ES的定义为24h内至少发生两次需立即施行电治疗[对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和(或)电击]的室性心动过速,其间间隔窦性心律。在中位期为826d的随访(IQR 1141d)中,对比123例ES发作患者(经历了294次ES发作,中位值为每例患者2次,极差1~9)与184例无ES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生存率。ICD植入后初次发生ES的中位时间为1417d(95%CI 1061~2363),而无ES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16d(95%CI7~4642)。单变量分析发现,高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最初为室性心动过速、慢性肾衰竭及未用降脂药物与ES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多变量Cox分析显示,慢性肾衰竭(HR1.54,95%C10.95~2.51,P=0.052)、室性心动过速(HR2.20,95%CI1.44~3.37,P=0.0003)和LVEF(HR0.98,95%C10.97~0.99,P=0.027)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相反,糖尿病几乎不受ES影响(HR0.49,95%C10.27~0.90,P=0.022)。两组之间生存率无差异。结论:在ICD植入者中,ES较常见,但其并不影响死亡率。存在严重收缩功能障碍、慢性肾衰竭和最初为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发生ES的可能性高。糖尿病几乎不受ES影响。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特点及规律,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利于早期预防及治疗。方法将维持性血透患者58例随机分为透析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比较两组年龄、透龄、合并糖尿病及心脏损害等情况。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透析性低血压与年龄(r=0.223,P〈O.05)、超滤量(r=0.378,P〈0.05)、合并糖尿病(r=0.363,P〈0.05)、左心室肥厚程度(r=0.357,P〈0.05)呈显著正相关。低血压组与非低血压组相比,两组间性别构成、透龄、体重增长率、血红蛋白、透前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透析2小时内的低血压发生率为5.71%,占总发生次数84.48%,与透析3~4小时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压降低的发生时间多为透析2个小时内,其中老年、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脏损害患者血压降低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装置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2年12月在兵团第六师医院、新源县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的2972例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装置病人,因“永久心脏起搏器装置相关感染”的有2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系统相关感染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结果单纯囊袋局部感染21例,囊袋感染合并全身感染2例。2例经静脉使用抗生素及局部换药,3例行局部清创,18例行整个起搏装置移除与清创。局部清创组2例感染复发(66.7%),装置移除组1例感染复发(5.6%)。起搏器装置感染的发生率为0.77%,起搏器装置首次植入感染的发生率为0.69%,起搏器装置更换后的感染发生率为1.36%,首次植入起搏器患者感染发生率较起搏器更换患者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相关感染是起搏器植入后的严重并发症。单纯局部清创感染复发风险较高,永久起搏装置移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背景: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的适应证已有扩展。但是,一些初级和次级的ICD试验都排除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作者观察了肾功能对首次适当ICD电击发生率和时间的影响。方法:分析了2001年7月到2002年12月间一所三级医疗中心所有新植入ICD的资料。结果:在445±285d的随访期间,230例患者(年龄63±14岁,男性占79%,77%为白人,75%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左室射血分数为28%±14%)中的29例(13%)经历了41次适当电击。根据血清肌酐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血清肌酐水平处于下、中、上三分位水平的患者中一年适当ICD电击发生率分别为3.8%、10.8%和22.7%(P=0.003)。利用相同的血清肌酐界值,一年适当ICD治疗(电击和抗心律失常起搏)的发生率分别是8.8%、20.8%和26.3%(P=0.02)。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控制和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危险因素认知的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市19家二级和三级医院在2006年1—7月期间在发病后24小时内到达医院的430例STEMI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和控制情况、病史和临床情况。在入院后72小时内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知晓的因素。结果:430例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62岁(53—72岁),早发心肌梗死(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比例为34%,存在的危险因素个数平均为(3.0±1.4)个,≥3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占64.4%。在可纠正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47.9%,95%CI43.2%-52.6%),其次为吸烟(46.5%,95%CI41.8%-51.2%)和缺乏运动(40%,95%CI35.4%-44.6%),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20.7%和17.7%。75.2%的高血压患者正在服药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治疗率仅为10%和40.8%。在问卷调查的9种危险因素中,患者乎均知晓(3.0±3.0)种。男性(OR=2.2,95%CI:1.6—3.1,P〈0.001)、高血压(OR=1.5,95%cI,1.1—1.9,P=0.05)和存在多种危险因素(OR=1.3,95%CI,0.9—2.1,P=0.004)的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识较好。结论:北京市2/3的STEMI患者有≥3种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性别、是否存在高血压和存在危险因素的个数对患者的危险因素知晓情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对左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施行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起搏器植入、CRT优化及规范的药物治疗,并随访6个月临床与超声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房最大容积指数(iLAVmax)、心房收缩前左房容积指数(iLAVpre)及左房最小容积指数(iLAVmin)等]。LVESVi降低幅度大于10%被视为CRT治疗有反应。结果 CRT治疗反应者(71.4%)与无反应者(28.6%)具有相似的基线特征和左室容积指数,但CRT治疗有反应者iLAVmax更低(P<0.05)。CRT 显著降低 LVESVi(P<0.01)、LVEDVi(P<0.01)、iLAVmax(P=0.004)、iLAVpre(P=0.003)和iLAVmin(P<0.01),但与无反应者相比,治疗有反应者iLAVmax降低更显著。相关分析显示LVEDVi与iLAVmax、iLAVmin显著相关(P<0.05)。结论 CRT治疗能够显著改善iLAVpre ,iLAVmax可能成为逆转左室重构的潜在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及裼 相互关系,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对254例已确诊为淋病(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单纯疱疹病毒(HSV)、人乳头瘤病毒(HPV)其中之一感染者,再同时检测其它四种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254例病员中以CT感染率最高(60.63%),NG次之(43.31%),两者的感染率有差异(P<0.005)。合并感染率为33.46%,男性女性合并感染率无差异(0.05<P<0.01)。各种感染的病原菌中,NG以合并感染为主,HASV以单独感染为主(P<0.005)。合并感染以NG合并CT感染为主,男性合并感染高于女性(0.005<P<0.01)。结论:CT感染是性病中主要的致病菌,当临床治疗效果不好时,要重视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问题,特别是NG合并CT感染。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1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2008年7月。2009年7月收治住院的137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6.06%;(2)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P〈0.01);(3)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P〈0.01);(4)尿路感染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P〈0.05);(5)尿路感染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有关(P〈0.05)。结论糖尿病容易合并尿路感染,血糖控制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是糖尿病患者感染的易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178例(男115例,女63例)在我院确诊为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的患者,诊断采用上消化道内镜。所有患者进行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或乙酰水杨酸(ASA)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年龄及性别等危险因素采用f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估。结果47例患者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平均年龄为(65.7±12.5)岁,无出血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15.0)岁。出血患者中ASA的使用比NSAID更常见(NSAID n=18例;ASA n=26例,P=0.036)。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出血的比例女性为20%,男性为28%(P=0.056)。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有CAD(OR:24.66,95%CI=1.7-95.8,P=0.002),ASA的使用(OR:9.67,95%CI=2.2—36.6,P=0.022),NSAIDs的使用(OR:4.6395%CI=1.2—15.6,P=0.033),年龄(OR=11.50,95%CI=2.8—11.2,P=0.002),男性(OR:2.47,95%CI=0.9-8.7,P=0.053)。结论高龄、动脉粥样硬化、男性和非甾体抗炎药和乙酰水杨酸的使用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乙酰水杨酸的使用导致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江矿务局职工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病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右江矿务局机关和那读矿、公篓矿井职工1508例,检测其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结果:右江矿务局职工高血压粗患病率24.0%(男28.2%;女19.5%),男性高于女性(X2=15.795,P=0.000);肥胖粗患病率17.1%(男26.4%;女7.0%),男性高于女性(X2=100.494,P=0.000);糖尿病粗患病率9.9%(男11.7%;女7.8%),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65,P=0.000)。结论:右江矿务局职工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患病率高;男性高于女性,应当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7月至8月底选取自然人群2095例;通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超重或肥胖,将其中达到超重或肥胖诊断标准的93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ankle-brachial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以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高动脉僵硬度组与动脉僵硬度正常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等变量间均存在差异。(2)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有:年龄(r=0.546,P=0.000)、腹围(r=0.148,P=0.000)、收缩压(r=0.520,P=0.000)、舒张压(r=0.275,P=0.000)、总胆固醇(r=0.126,P=0.000)、空腹血糖(r=0.218,P=0.000)、糖化血红蛋白(r=0.172,P=0.000)等。(3)在调整性别、BMI、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肾功能后,与baPWV呈独立相关的变量是高血压史(OR=3.996,P=0.000,95%CI:2.821~5.661)、甘油三酯(OR=1.428,P=0.000,95%CI:1.201~1.698)、年龄(老年与非老年)(OR=5.35,P=0.000,95%CI:3.728~7.676)。结论年龄、高血压史、三酰甘油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的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和团结湖社区家庭成员的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社会行为危险因素,评价口腔健康状况与家庭聚集性以及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区招募的方法 ,选取符合设计要求的226个家庭,对这些家庭中的699名调查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应用二分类反应变量多水平Logistic回归进行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社会-行为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中,患龋261人,占37.3%,有牙周疾病的331人,占47.4%,出现上述两种口腔健康问题的共453人,占64.8%。二分类反应变量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考虑家庭聚集性水平的拟合模型是有意义的(P=0.004),在考虑家庭聚集性的拟合模型中.龋齿和牙周疾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F=6.523,P=0.000)、文化程度(F=6.003,P=0.000)、婚姻状况(F=4.571,P=0.001)、1年内是否进行过口腔检查(F=3.981,P=0.046)、体重指数(F=2.630,P=0.049)和知识态度评分(F=10.562,P=0.001)。结论 出现上述两种口腔健康问题是存在家庭聚集性的。在考虑家庭聚集性的情况下。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1年内是否进行过口腔检查、体重指数和知识态度评分是其社会-行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烟草暴露与肺结核发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青  庄斌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30-2231
目的探讨烟草暴露与肺结核发病的关系,揭示肺结核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济宁市136例肺结核病例和149例对照的烟草暴露及其它肺结核潜在危险因素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OR=6.011,OR95%CI:3.648—9.905,P=0.000)和已戒烟(OR=5.125,OR95%CI:2.100—12.507,P=0.000)有统计学意义;被动吸烟(OR=1.042,OR95%CI:0.642—1.693,P=0.868)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6.282,OR95%CI:3.188~12.382,P=0.000)和已戒烟(OR=9.938,OR95%CI:2.851—34.634,P=-0.000)均是肺结核危险因素。结论有吸烟史是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秦锴  贺长林  刘峰 《医学综述》2013,(24):4557-4558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03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镜下发现结直肠腺瘤者98例(观察组),正常者20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及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病史等临床体征有无差别,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6,95%CI 1.21~2.37,P〈0.05)、年龄〉60岁(OR:1.48,95%CI 1.24~2.36,P〈0.05),BMI〉24(OR:2.22,95%CI 1.88~4.32)和脂肪肝(OR:1.88,95%CI 1.21~2.45,P〈0.05)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伴有脂肪肝且超重的男性易患结直肠腺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男性公务员脂肪肝临床特点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97例维吾尔族、汉族男性公务员,汉族男性405人,维吾尔族男性392人,检测空腹血糖(FBG)、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部超声及脂肪肝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汉族男性公务员405人中脂肪肝检出率为58.23%,维吾尔族男性公务员392人中脂肪肝检出率为73.22%。与汉族男性公务员相比,维吾尔族男性公务员脂肪肝组的体质指数(BMI)、腹围、舒张压(DBP)、UA、FBG、TG、TC水平均最高,HDL最低。维吾尔族与汉族男性公务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维吾尔族男性脂肪肝组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族别、BMI、腹围、FBG、TC、颈部斑块为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维吾尔族男性公务员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是汉族男性公务员的1.96倍(95%CI:1.23-3.15)。结论维吾尔族男性公务员脂肪肝检出率高,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比汉族男性公务员高,并且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并发甲状腺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996例慢性肝炎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性别、情绪、干扰素治疗时间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是HCV感染并发甲状腺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女性(OR=6.801,95% CI:2.051~22.108)、干扰素治疗时间长(OR=7.942,95% CI:4.502~31.018)、不良情绪(OR=1.702,95% CI:1.319~2.296)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OR=9.056,95% CI:1.516~12.071)等四项因素和HCV感染并发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丙肝感染者的性别、使用干扰素、不良情绪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诱发甲状腺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12例行冠脉造影患者,采集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通过冠脉造影直径目测法判断是否患冠心病,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冠心病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LDL-C、TG、体重指数、U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且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病例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0.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低HDL-C、高龄入选回归方程(OR=2.933~1.143,P<0.05~<0.001),其中LDL-C为最显著的心血管独立相关因素(OR=2.933,95%可信区间1.956~5.345,P<0.001)。结论:LDL-C水平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上升、HDL-C水平降低、高龄为冠心病显著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学青  王国民  郁红  庄斌 《中国热带医学》2009,9(3):448-449,483
目的探讨健康相关性行为与肺结核发病的关系,揭示肺结核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济宁市136例肺结核病例和149例对照的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它肺结核潜在危险因素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种卡介苗(OR=O.168,OR95%CI:0.086—0.327,P=0.000)是肺结核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核病人接触史(OR=2.405,OR95%CI:1.113~5.200,P=0.026)、心理健康程度低(DR=1.983,0R95%CI:1.277~3.080,P=0.002)、吸烟(OR=6.282,0R95%CI:3.188~12.382,P=0.000)和已戒烟(OR=9.938,OR95%CI:2.851~34。634,P=0.000)是肺结核危险因素。结论接种卡介苗能够有效预防肺结核,而接触结核病人、吸烟以及心理健康程度低都是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永德  孙中华  钟明惠  齐向前 《吉林医学》2010,31(21):3416-3418
目的:对使用抗生素预防起搏器术后感染的有效性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系统收集使用抗生素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的相关文献,并按临床科研方法的国际通用原则进行阅读和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使用抗生素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有效性指标的相关证据。结果:共检索到篇原始文献60,有6篇符合最终的入选标准,总计2259例随访患者例。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为B级2篇,C级4篇。Meta分析研究表明: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明显减少起搏器术后相关的各种感染风险[RR=0.29,95%CI(0.16,0.53)],明显减少皮肤切口和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RR=0.36,95%CI(0.19,0.67)];②在系统感染、败血症及感染性心内膜炎方面有减少的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24,95%CI(0.04,1.39)]。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显著减少起搏器术后各种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囊袋感染及皮肤切口的感染的发生风险,但对败血症及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效果尚需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3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24 h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正常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DN),其中DN组又分为微量(MIAU)、大量白蛋白尿组(MCAU)。通过眼科检查将患者分为正常眼底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完善临床资料,检测分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糖尿病组DR的发生率最低,仅为5.23%,而MCAU组DR发生率最高,为35.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DN组中(MCAU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肌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GFR水平则显著减低(P<0.01)。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DR(OR:6.127,P<0.000 1),糖尿病病程(OR:1.123,P<0.000 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DN(OR:6.299,P<0.000 1),糖尿病病程(OR:1.085,P<0.000 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是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