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2005年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海域水质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海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盐度从春、夏季到秋季缓慢降低,冬季升高;溶解无机氮(DIN)与盐度恰恰相反,夏秋季最高且监测的超标率高.溶解氧季节性非常明显,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总体上春冬季水质好于夏秋季.年际变化显示,1992~2005年pH和盐度均有降低趋势,尤其是2003年以后降幅更加明显;DO和COD年际变化相对平稳但季节变化幅度较大;2000年12月后油类浓度明显降低且年际变化平稳;近几年DIN有明显增加趋势,无机氮已成为该海域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利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内海洋文档资料(1953-1988)和日本气象厅《东中国海表层月平均水温30年(1953-1982)报》等资料,将中国近海按153个统计区统计了水、气温频率分布的数字特征值,经主因子分析,求得累积贡献率达95.29%的3个主要因子,再用模糊聚类软划分方法将中国近海划分为3个气候带和10个气候区,本方法所取特征值能完整地反映数列的频率分布特征,避免了选取气候特征值时的主观随意性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枯季水质生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一个由水动力、粘性泥沙和水质生态模型搭建的综合模拟系统应用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用枯季(11—4月)平均水文气象条件设置并驱动模型。将模拟结果与2003年3月观测资料及其他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发现,模拟结果总体上很好地再现了研究海区枯季温度、盐度、悬浮泥沙、无机氮、无机磷等生态水质要素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趋势,说明模型可反映研究海区的水动力、泥沙和水质生态的关键过程。模拟结果中,DIN的分布趋势呈现出"近岸河口高、外海低"的特点,长江口和钱塘江口附近含量最高;DIP的高浓度区不仅仅在长江口及杭州湾,在浙江近海其它区域的浓度值也较高;浮游植物量最大的区域位于舟山以东海域。另外,3个条件响应数值试验表明,枯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区无机氮和无机磷均处于富余状态,尤其是无机氮,即使在陆源输入减半的情况下,仍然富余,没有被浮游植物充分利用;研究区域的高质量浓度悬浮泥沙通过限制光照强度控制着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近岸海域水质生物指标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力 《海洋科学》2005,29(6):84-88
2002年8月以来,对辽宁省沿岸经济贝类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近岸海域水质生物指标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些地区沿岸贝类有害物残留量较高.水生生物表现为轻污染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所建潮流场的基础上,本文采用ADI法格式对连云港西大堤建成后的水质变化、排放量的改变及污染物入海源强削减量进行预测,从而为连云港海域的功能区划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通近岸海域水质特征的因子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2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水质环境调查资料,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南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站位聚类分析进行了区域类别划分,并对各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南通近岸海域主要存在4种水质影响因素,总体表现为受近岸污染源的控制影响,其中F1(NO-2-N、石油类)高值区位于冷家沙西北侧,是北上长江径流与外海水在冷家沙浅滩处相遇作用的结果;F2(DO、NO-3-N)体现了外海水进入的影响,其值由近岸向离岸逐渐增大;F3(COD、PO3-4-P)显示了河流输入的影响,F4(NH+4-N)体现了人为源的作用,两者高值区均分布于栟茶运河河口和长江口北侧。站位聚类分析显示,南通近岸海域可划分为5个类型区,其中A区(小洋口港近岸区域)受陆源河口排污影响,且所处水道尾部水文动力条件弱,污染严重;B区(烂沙洋海域)受西侧相邻的河口排污区和近岸污染影响,在主要潮汐通道的强动力作用下,污染程度较轻;C区(冷家沙区域)为B、D两区之间的潮滩区,受到B、D两区域污染的综合影响;D区(冷家沙南侧近岸海域)主要受近岸污染影响,为小庙洪和网仓洪的强动力控制区;长江入海携带污染物及水流扰动对E区(东南部离岸海域)有一定干扰。不同空间类型分区体现了区域动力地貌在海洋污染物分布中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8.
养马岛西南海域泥沙运移及近岸演化态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佐  印萍  王文海 《海岸工程》2005,24(1):19-28
养马岛西南海域近30年来发生普遍淤积,海域海底淤积速率平均为1.5cm/a,局部可达10cm/a。鱼鸟河以东岸线向海推进速度约1~6m/a。海域表层沉积物有整体细化的趋势,该海域的快速淤积与海岛的屏蔽消能以及海堤的拦截作用有关。海底淤积对取水口的设计方案有明显影响,分析了工程海域动力、泥沙、海岸及近岸演化态势,并对取水口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成熟的海洋经济社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逐步回归法,测算2006-2016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分析海洋经济社会系统与近海水质间的拟合关系、弹性、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从系统、状态和指标3个层面解析影响近海水质的海洋经济社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以前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与近海水质基本呈反向变化关系;近海水质的海洋经济社会系统弹性自2014年开始转为正值,但二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较低;海洋社会发展对近海水质存在明显负向影响,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有利于近海水质改善。建议严控陆源排污入海,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持续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近海水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区域浮游植物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近海区域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浮游植物生态的变化关系到我国近海生态安全.采用重构的遥感数据等资料,分析并综述我国近海区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水升温、风场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东(南)中国海叶绿素a浓度略有上升(下降)的趋势,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微微型浮游植物和甲藻占比增加,小型浮游植物物种成为海区优势种,暖水性种分布区北扩,而这与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热动力环境的长期变化及其对营养盐供给的影响关系密切.分析还指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近海区域海洋生态影响研究迫切需要开展的若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海分布有丰富的泥炭资源,主要为埋藏泥炭,属于低位型的草本泥炭。按其成因可分为泻湖型、河漫滩型和沟谷型泥炭三种类型。在整个全新世时期均有泥炭形成,可分为早、中、晚全新世三个发育期,中全新世是辽宁沿海泥炭发育的最盛时期;沉积速率为0.25~1.1mm/a。全新世海侵,约在距今6000~7000a达到最大范围;近五千年来海面在下降过程中有波动和相对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12.
唐山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唐山沿海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地质条件为背景,运用灰色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的方法,根据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的特点,选择了Cl-、M、SO42-3项化学指标作为综合评价海水入侵程度的指标,侵染程度划分为4级;通过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唐山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发展动态和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莱州市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对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发展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9年是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发展最快的时期,其后海水入侵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入侵南界基本在1995年线附近摆动.BP网络计算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减少,直接原因则是地下水超采.降水量增加比地下水超采量减少所引起的海水入侵速度降低量要大;即使恢复了海水入侵前的水量供需状况,海水入侵也不会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清辽宁省海岸的蚀淤等级和分布,从1990年和2007年遥感图像中提取了17年的岸线变化信息,结合辽宁省908专项海岸带海岸侵蚀特征的调查资料,对全省海岸蚀淤情况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砂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绥中和熊岳一带,黄海岸段的砂质海岸基本稳定,基岩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老铁山一带,粉沙淤泥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分布在庄河一带。摸清辽宁省海岸蚀淤等级分布,对海岸整治与修复、海岸侵蚀灾害的防治与防护以及海岸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杭州湾北岸河口演变及建港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元 《海岸工程》2004,23(1):35-40
从海岸的历史变迁出发,阐述了杭州湾北岸的成因,对沿岸的潮流作用和地貌发育、泥沙运移以及河口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建港条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对灌河口及其入海河段中潮带进行了11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0种,均为软体动物。潮间带优势种为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总平均丰度为92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20.9 g/m2;入海河段优势种为中华拟蟹守螺(Cerithidea sinensis),总平均丰度为180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52.5 g/m2。与邻近海域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丰度、H’等都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污染物敌敌畏、OCPs、SVOCs和重金属镉、汞、锌和总铬的浓度对生物量、丰度和H’有着显著或较大影响。研究表明,灌河沿岸4个化学工业园的排污及沿岸码头建设等对该海域产生了较大的人为扰动,已不适宜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存,需进行跟踪调查监测及时制定该海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相似文献   

17.
雷州半岛灯楼角热带海岸的景观生态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岸景观由于其边缘效应而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尤其是本区的热带海岸景观,由于发育有我国大陆唯一的珊瑚礁而显独特。本文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分类方法,将灯楼角热带海岸景观生态划分为3大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24亚类,并揭示了本区的景观生态系统的等级和景观的演变与时空分布;由陆向海方向上依次出现陆地景观、海岸景观和沿岸浅海景观,而区域自然景观的出现时间序列上,则是陆地景观、沿岸线海景观和海岸景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杭州湾北岸南竹港-龙泉岸段实测岸滩断面资料的统计分析,进而对淤泥质海岸岸线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动态模拟预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因长江来沙减少以及侵蚀/淤积波自东向西移动,导致近10a来该岸段岸滩处于侵蚀状态,其中岸线整体后退;因季节性的波侯作用,岸滩具有冬淤夏冲的特征,岸线则表现为冬涨夏退,因局部工程作用影响的岸线则具有冬退夏涨的特征。此外,基于-3m和-8m等深线构建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预报岸线的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地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严重,并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湿地退化、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等方面。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江苏近海海域风暴潮的特性以及为该海域风暴潮增水变化机理及后报做铺垫,本文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海洋模式和Jelesnianski圆形台风风场模型,建立了江苏近海风暴潮数值模型,并对江苏近海的天文潮以及1109号台风和1210号台风引起的风暴潮进行模拟。结合验潮站水位观测,研究了连云港站和吕泗站的天文潮和风暴潮增水过程。我们将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作用下的风暴潮增水和纯风暴潮增水过程进行对比,讨论了天文潮与1109号和1210号台风风暴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引起的增水特征。结果均表明,在天文潮高潮时,天文潮和风暴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可以抑制增水,在天文潮低潮时,天文潮和风暴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有利于增水。除了气象因子以及天文潮和风暴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外,该海区的地理环境也对台风风暴潮增水产生影响。因此对江苏近海的海岸线变化和浅滩地形变化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海岸线变化对该海域的风暴潮增水影响较小,江苏沿海岸线的向外推移使得江苏海域风暴潮的增水略微上涨,而本文所设计的地形的变化对风暴潮增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