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由活大肠杆菌所至的感染性休克合并DIC的犬,可显著提高动物的存活率,改善动脉血压,防止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减少,遏制中性粒细胞、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聘减少,阻止血浆丙二醛升高,稳定细胞膜和维持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用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由活大肠杆菌所至的感染休克合并DIC的犬,可显著提高动物的存活率,改善动脉血压、防止血浆纤维蛋白质的减少,遏制中性粒细胞、血浆超氧化物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减少,阻止血浆丙二醛升高,稳定细胞膜和维持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救治成功的2例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异常、发热、肾脏、肝脏、心脏等多器官系统损害,起病初均未能正确诊断;经行血浆置换、血液透析及支持对症治疗,救治成功。结论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易误诊;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依据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异常、发热及肾脏损害;治疗上采取以血浆置换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围生期管理。方法 报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救治1例妊娠合并TTP,结合文献报道共16例妊娠合并TTP,回顾性分析其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和母婴结局。结果 16例妊娠合并TTP患者平均年龄26.18岁(20~36岁),孕周为(29±2)周(17+5~41+1周);15次妊娠合并TTP患者有血小板减少、发热、神经系统症状、肾功能损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典型五联征或三联征,治疗以血浆置换或输注血浆为主,母亲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亡后诊断),例15及例16为同一人二次妊娠,例15为本文报道患者前次妊娠,例16为其此次妊娠,围生期预防性输注血浆病情稳定,孕37+2周剖宫产终止妊娠,母婴结局良好。9次晚期妊娠:剖宫产8例,产钳助产1例(死胎),无自然顺产,共7例新生儿存活;7例中期妊娠:4例剖宫取胎,1例自然流产,2例利凡诺引产;均无新生儿存活。结论 妊娠合并TTP罕见,早期诊断和血浆置换或血浆输注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妊娠合并遗传性TTP患者,新鲜血浆输注预防发作也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董兴珍 《河北医药》2010,32(22):3176-317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方法 总结在我院住院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14例的临床资料(血小板〈50×109/L).结果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HELLP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综合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于术期、分娩前给予输丙种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新鲜血、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按产科原则决定分娩方式,产后出血2例,无母婴颅内出血.结论 ITP为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第一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SLE合并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及时进行血浆置换和大剂量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得到改善,均好转出院。结论SLE合并TrP病情危重,既有SLE特征,也有TTP特征,治疗除尽早血浆置换外,早期使用环磷酰胺对改善预后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卢昆林  胡燕  曹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2002-200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分娩期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妊娠期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 应根括不同病因给予积极治疗,于术前或分娩前给子输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等血制品.结论 经积极治疗后术前或分娩前血小板计数大于50x109 L-1,以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否则应行剖宫产,这是避免或减少母耍不良结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14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其中10例及时终止妊娠,1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和个性化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高脂血症胰腺炎尽早行血浆置换,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增大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高血压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尤以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增大者更为显著.结论 ET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预期内皮素受体桔抗剂具有重要的治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0):1871-1874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瓜蒌皮组(n=117)和丹参组(n=109),分别给予瓜蒌皮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qd,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的改善程度,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ET和NO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表现为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间期延长、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且伴随ST段下移程度减轻;瓜蒌皮组血浆全血黏度低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血浆ET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数值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COPD呼衰患者和COPD非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数值水平高于COPD非呼衰患者。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数值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早期和(或)轻度右心功能不全,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血糖升高可使血浆渗透性增高,抑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机体易导致各种感染。因此当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脓胸时。应有效控制血糖,给予高效、广谱抗生素搞感染并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可减少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乙胺碘呋酮与地高辛:因为血浆地高辛浓度增高和乙胺碘呋酮的剂量及其血浆浓度有关。地高辛主要由肾排出,给予乙胺碘呋酮后,血浆地高辛浓度增高可能与肾对地高辛的排出降低有关。其机制可能是地高辛在体内的分布极不均衡,某些组织中的浓度甚至可超过血浆的100倍,但乙胺碘呋酮与组织的亲和力更强,合并用药后,乙胺碘呋酮将组织中地高辛置换出来,使血浆中地高辛含量增加,易导致地高辛中毒,甚至可导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A组,46例)和单纯高血压组(B组,74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C组).测定三组血浆P-选择素、空腹血糖、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与C组相比,A、B两组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升高(P<0.01),而A组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又高于B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和血浆P-选择素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升高,是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杜娟  徐学明 《中国药房》2002,13(11):675-676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衰竭(CRF)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尿蛋白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血压升高组(研究组)24人,口服缬沙坦80mg/d,共治疗4wk;血压正常组(对照组)20人,健康对照组9人,分别测定研究组用药前、后与对照组及健康组的血浆ET和CGRP含量、24h尿蛋白定量及Q-Td。结果:(1)CRF患者血浆ET含量均高于健康组,且CRF研究组高于CRF对照组,药物治疗后ET含量下降;(2)CRF患者血浆CGRP含量高于健康组,且CRF研究组高于CRF对照组,药物治疗后CGRP含量明显升高;(3)CRF患者尿蛋白高于健康组,且 CRF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尿蛋白减少;(4)CRF患者合并高血压后 Q-Td明显比对照组及健康组延长,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缬沙坦可治疗CRF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效降血压、降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无逆转心血管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BNP)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6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观察组)及62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对照组)血浆的BNP水平,并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值,以了解左心室功能,然后对两组数据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更长。结论观察组BNP水平、LVEF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以通过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早期准确地诊断心力衰竭及判断心衰分级,以利于临床上及时有效地调整治疗方案,尽早纠正心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犬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复苏后不同内固定方法对凝血机能的影响。方法18条健康杂种犬,股动、静脉插管,右颈外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放血后制成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复苏后分别采用钢板(plate,P)、不扩髓钉(Unreamed femoral nailing,UFN)和扩髓钉(Reamed femoral nailing,RFN)内固定。在手术开始前至术后8h内7个不同时间点测定静脉血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血浆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血浆蛋白C(protein-C,PC)、D-二聚体(D-dimer)含量,并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RFN组术后Fbg含量有明显降低,血小板数量减少,AT-Ⅲ和PC活性降低,D-dimer含量均有升高,8h仍未恢复至基础值;UFN和P组表现相同趋势,但变化较小,2~8h均恢复正常;三组间比较,多个时间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犬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复苏后早期扩髓固定,可造成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激活,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消耗性减少,AT-Ⅲ和PC活性降低,D-二聚体含量升高,和不扩髓及钢板固定相比,扩髓固定对凝血-抗凝血系统产生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缬沙坦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56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另设单纯高血压组36例作为对照,3组均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控制体重,血压不达标者加用氢氯噻嗪12.5 mg,1次/d,口服,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和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 缬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Hcy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3组治疗8周后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缬沙坦组治疗后血浆Hcy、ET显著下降(P<0.05),血浆NO显著上升(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Hcy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缬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Hcy、ET水平和升高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高血压痛合并左心室增大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高血压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患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尤以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增大更为显。结论 ET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预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具有重要的治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浆可溶性CD36(sCD36)与冠心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35例冠心病合并NAFLD患者(A组)、35例单纯冠心病患者(B组)和35例健康志愿者(C组)血浆sCD36水平和生化、炎症相关指标。计算A组患者NAFLD纤维化评分(NFS)。分析A组上述各项指标与血浆sCD36水平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血浆sCD36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和B组血浆sCD3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和IL-6水平高于C组(P<0.05),且A组上述指标亦高于B组(P<0.05)。A组血浆sCD36水平与BMI、AST、ALT、hsCRP、TNF-α、IL-6和NFS呈正相关(r=0.800、0.865、0.797、0.957、0.909、0.907和0.527,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TNF-α和IL-6是冠心病合并NAFLD患者血浆sCD36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NAFLD患者血浆sCD36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有关,可能作为冠心病合并NAFLD的血浆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