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4,(7):1-6
横河是指河道水流在非工程控导情况下,全河或主溜以与宏观流向垂直或近于垂直的方向冲向堤防、整治工程、滩岸,水流发生急转弯的河势流态。在遭到横河顶冲的地方,会造成滩地大量塌失或工程发生严重险情,甚至造成堤防决口。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河势变化速度快、幅度大,出现横河的几率远比弯曲型河段、过渡型河段的大。据1950—2009年资料统计,游荡型河段中柳园口—古城、黑石—黑岗口、裴峪—孤柏嘴、禅房—马寨4个子河段是发生横河最多的河段;横河发生次数较多的时段分别为1985—1989年、1970—1974年、1975—1979年、1990—1994年、2000—2004年;形成横河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主溜摆动与河势游荡、河床组成差异、流量变化幅度大、主股支股交替是其主要原因;通过河道整治可以减小发生横河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张仁 《人民黄河》1992,(2):34-36,45
黄河下游郑州铁桥至高村是游荡型河段,河道宽浅,水流散乱,冲淤幅度大,主流摆动频繁,容易出现“横河”、“斜河”。是防洪的一个危险河段。特别是其中东坝头至高村一段,从1958年修筑生产堤以来,河道淤积主要限于生产堤内,已形成“二级悬河”。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近期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入运用,黄河下游防御大洪水能力增强,但由于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现有防洪工程还不完善,因此防洪形势仍很严峻。主要问题有:泥沙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根本解决,历史上形成的“地下悬河”局面将长期存在。下游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堤防质量差,险点隐患多,断面不足,仍有溃决的可能;高村以上河段控导工程不完善,河势尚未得到控制,主流游荡多变,“横河”和“斜河”类重危及堤防安全,而且又建工程标准低,急需加固;东平湖滞洪区围坝质量差,退水不畅,安全建设遗留问题较多;防洪非工程措施不适应防汛抢险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近期防洪治理急需采取的对策是:大力 开展放淤固堤;加强游荡性河段的河道整治;进行东平湖滞洪区除险加固;加强滩区安全建设,尽快兴建沁河河口村水库;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6,(10):43-48
河势演变中常会出现畸形河湾、横河等畸形河势。畸形河势会危及防洪安全甚至造成决口。通过搜集、分析、整理黄河下游已有的河势演变资料,以文字、河势图相结合的形式,较全面地描述了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及过渡型河段在进行河道整治之前及河道整治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畸形河湾,以实例说明畸形河湾对防洪安全及以下河段河势演变的不利影响,为确定河道整治工程布置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游荡河段自然形成的稳定河道对黄河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具有比降陡、宽浅散乱、河势多变的特性,但在双井至来童寨约10km河段因为河的一岸为整治工程,另一岸由抗冲刷黏土组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河道,近20多年中,包括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10多年河槽发生强烈冲刷的时期,均没有发生过横河、斜河等险情,成为游荡河段中的特例,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治理指明了方向。建议在老田庵至武庄河段进行双岸整治试点,为有效稳定游荡性河道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改变了下游来水来沙条件,游荡性河段将普遍遭受冲刷,尽管河床下切可以促进河道稳定,但还不能摆脱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的威胁,近期黄科院开展的游荡性河道挖河固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游荡性河段只要挖河方案可行,可以达到规顺河势的目的,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下泄清水为游荡性河道局部河段采用挖河方式规顺河势创造了条件,因此这期间游荡性河道整治应与挖河固堤相结合,在局部河段实施挖河疏浚,以促进游荡性河段河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微弯型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的游荡性河段,河身宽浅,水流散乱,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决口改道,是较难治理的河段。游荡性河段的整治方法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整治成微弯型河道是个较好的方法。以下通过与该河段河性相近的过渡性河  相似文献   

8.
根据沁河下游1983—2011年的主流线套汇图分析,五龙口—伏背河段河势比较稳定;伏背—丹河口河段,上段河势变化不大,下段受支流汇入的影响,河势变化较大;丹河口—武陟为过渡型河段,沙质河床,河势游荡多变,近期来水量较小,河势上提严重,溜势多变,形成"横河"、"斜河"、S形等畸形河弯,危及堤防安全;武陟—沁河入黄口为弯曲型河段,河势变化不大,仅表现为河势的上提下挫。其原因是沁河下游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河道整治,河道工程均为险工,没有控导河势的作用。建议尽快开展沁河下游的河道整治,以提高沁河下游堤防工程的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的游荡性河段是现阶段防洪的重要河段,有计划地进行河道整治是延长现行河道寿命的主要措施。过渡性河段及部分游荡性河段的整治实践表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可以进行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微弯形整治,工程的布设应满足排洪及宽滩区滞洪沉沙的要求。小流底水利枢纽将于2000年建成,可为游荡性河段赢得20年左右的冲淤平衡时间,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0.
略论二级悬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悬河是指河床明显高出河流堤防背河侧地面的河流(或河段),又称地上河,它具有水位常年高于背河侧地面、河势多变、防洪工程自行降低标准、堤防决口后灾害严重、一旦堤防决口可能造成改道等特点。二级悬河是指河槽平均河底高程高于滩地平均河底高程的河流(或河段),黄河下游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形成二级悬河。平原堆积性河流,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存在滩面横比降;悬河,具有平原堆积性河流的特点,且河床明显高于河流堤防背河侧地面;二级悬河由悬河淤积而成,除具有堆积性河道、悬河的特点外,就断面形态而言,还应同时具有滩面横比降陡、滩唇高程远高于堤防临河侧附近滩面高程、河槽平均河底高程高于滩地平均河底高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因剧烈的游荡特性与悬河特征使其河道治理成为世界性难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其主要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然而,299 km游荡型河段河势未完全控制,危及大堤安全。根据国家战略对河道治理的新要求,在总结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在黄河防洪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提升治理目标,剖析了目前游荡型河道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应对的挑战,提出了完善河道整治工程措施、加强畸形散乱河势治理、研发仿生态工程新材料与新坝型等提升治理对策,支撑新时期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宽浅河段整治对窄河段冲淤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根据游荡性河道形成的水沙条件、河道特性与稳定条件,论述了游荡性河道固有的比降陡,河道宽浅及窄河槽的冲淤与输沙特性。参照高村至陶城铺及东坝头至高村两段已经整治了的河槽断面形态、河段输沙能力、河道滞洪特性及滩槽冲淤特性的变化,分析了宽浅河道整治后,进入下游窄河段水沙条件可能产生的变化和上游宽河道整治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形成中水河槽是治河的关键。宽河道进一步整治可能会提高中等洪水的输沙能力,但不会改变小水淤槽的状况,若不改变水沙条件,二级悬河将会发展.但由于艾山以下窄河段在中水的输沙呈“多来多排”的特性,故不会造成直接危害。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整治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齐璞  王开荣 《人民黄河》1999,21(11):34-36
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应使游荡性河段塑造出有利的河槽形态。游荡性河道的整治应与改变不利水沙条件相结合并按顺直或微弯流路整治,保持窄深河槽和修建卡口工程是进行游荡性河道整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沁河下游河势游荡,还没有系统的整治规划,双岸整治措施为沁河下游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沁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双岸整治的必要性在于:①河势游荡,堤防上布满了险工;②丹河的汇入加剧了沁河河势紊乱;③弯曲型整治在沁河治理中有局限性;④黄河双岸整治模型试验成果为沁河治理提供了依据;⑤沁河双岸整治可作为黄河游荡型河道的野外实体模型。双岸整治的可行性有:①沁河下游没有系统整治规划,为双岸整治提供了可能;②局部河段顺直,双岸整治适应多方向来流;③堤防间距小,实施双岸整治投资较小;④天然来水量减少,畸形河势难以改变,只有系统整治才是根本;⑤河口村水库修建后,下游出现中小洪水几率增多,双岸整治有利于下泄清水塑造良好河势。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近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整治是防止堤防冲决、减少堤防险情的关键措施。黄河历史上的河道工程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修建的,近50a来才逐渐有计划地开展河道整治,修建了大量的河道整治工程,并在防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下游特别是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难度极大,因而在水利科研界一...  相似文献   

16.
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的河道成为“悬河”.河势多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决口,1950年以后,黄河下游分段开展了河道整治工作.已修建的河道整治工程,经受了多年不同类型洪水的考验,这些工程改善了河道的横断面形态,限制了不利河势的出现,稳定了溜势,规顺了河槽,减少了防洪中的被动局面.实践已经证明,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对确保防洪安全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齐璞 《中国水利》2004,(7):34-36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治理难度很大.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为游荡性河道进一步整治提供了条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采用双岸同时整治,可以形成窄深、归顺、稳定的窄槽宽滩,防止横河、斜河产生.  相似文献   

18.
惠遇甲  张仁 《人民黄河》1996,18(10):27-29,36
本文回顾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的历史情况,重点研究了小浪底水库运用50年内不沙条件下下游游荡性的断面开矿和河相关系(包括河道水面宽、平均水深、平均流速、河相断面系数等方面的变化),对比了花园口和高村两粘面在水库动用前、拦潲动用玫蓄清排浑运用各阶段河相关系各变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游荡性基本未变。为了确保防洪安全,对该河段仍需积极进行整治,修筑控导工程,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情况与工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黄河下游白鹤至高村游荡性河段共有险工和控导工程110处,工程长度305.2km,裹护长度261.3 km,坝垛2830道,对控制河势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修建后,减少了在控导工程掩护范围内发生“横河、斜河、滚河”危及堤防安全的机率,黄河下游河道主流摆动范围大幅度减小.同时,整治工程的修建改善了断面形态,有利于加大水流输沙能力,减少河槽淤积.随着工程不断增加,掉村现象已很少发生,塌滩现象也大为减轻,为滩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也改善了下游河段引黄涵闸的引水条件,促进了沿黄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包括水沙条件和河道演变规律的新变化;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考虑,兼顾防洪与护滩保村、引水等问题;充分利用小浪底水库控制水沙的有利条件,掌握住下泄清水的有利时机,主动布设工程,提高工程迎流、导流、送流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认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双岸整治的实施背景和预期效果进行总结,详细分析了双岸整治面临的工程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当前黄河下游防洪形势虽得到改善,但也面临下游游荡性河道输沙能力不足、下游部分河段河势恶化等问题。指出双岸整治的主要效果在于通过丁坝等工程实施黄河下游双岸整治,塑造窄深河槽,利用窄深河槽很强的泄洪输沙能力并结合小浪底水库的调节运用使得大部分泥沙通过洪水输运,同时依靠整治工程消除横河、斜河等不利河势;双岸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黄河下游大洪水仍有可能出现,整治工程带来的水位壅高,整治河段挟沙能力提高造成的下泄泥沙对山东窄河道和黄河河口产生影响,以及工程实施带来的土地权属、引黄供水和环境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