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毗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在甲醇(MeOH)反应介质,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窄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分别采用红外(IR)、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SPAN)等手段,表征了聚苯乙烯(PS)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并讨论了个各个因素对所制备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当St质量分数为溶剂量的10%,AIBN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0.15%,PVP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1.5%时,该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粒径为1.38μm,SPAN值为0.77,微球形貌及其分散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分散聚合制备大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稳定剂、引发剂及溶剂比对微球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对微球外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9.52%,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质量分数为3.94%,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36%,溶剂为乙醇时,制备得到平均粒径达到10.06μm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稳定剂、引发剂及溶剂比对微球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对微球外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9.52%,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质量分数为3.94%,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36%,溶剂为乙醇时,制备得到平均粒径达到10.06μm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无水乙醇(EtOH)为反应介质,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尺寸大小为5.4μm的流式聚苯乙烯微球;同时分析了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DVB、PVP对粒径大小和变异系数的影响;以及引发剂和苯乙烯单体对粒径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分散聚合法能制备出粒径大小为5.4μm、变异系数小于10%的流式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5.
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苯乙烯在大分子单体的存在下于醇水体系中的分散聚合,反应是以马严酷酐引入双键的聚醚多元醇大分子单体为共聚反应型稳定剂。  相似文献   

6.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对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电镜分析表明,PS微球平均粒径约为35nm,且随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PS微球易溶于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而不溶于极性溶剂中。XRD分析表明,PS微球为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度为3~8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胶体微球,并重点考察了分散稳定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不同分散介质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PS微球的粒度及单分散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S微球的平均粒径随分散稳定剂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增加而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单体用量升高而增大,随分散介质中水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PVP用量和初始单体浓度是影响粒径关键因素.PS微球粒径的相对标准偏差随PVP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介质中加入微量水后,发现粒径偏差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工艺,分析了乳化剂、引发剂、单体的用量,醇水比和搅拌速度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所得产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仪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均匀且呈单分散性,并制得了粒径为100~800 nm的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的荧光激发峰在390 nm处,与微球粒径大小无关。同时借助Langmiur-Blodgett(LB)技术对PS微球进行了自组装。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甲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微米级的聚苯乙烯(PS)微球.所制备的PS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且表面光滑,无破损,无缺陷.讨论分散剂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以及聚合温度对PS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P质量分数的增加,PS微球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宽;随着苯乙烯和AIBN质量分数的增加,PS微球的粒径增大;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PS微球的粒径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乙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粒径范围在1.84~4.23 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并探讨单体用量、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介质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所得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随着初始单体质量分数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的增大以及聚合温度的升高,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随着分散稳定剂PVP质量分数的增大,微球粒径变小;在相同条件下,以乙醇为分散介质比以甲醇为分散介质制得的PS微球粒径大.  相似文献   

11.
Disper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200-dimethacrylae 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 was completed by using poly(N-vinyl pyrrolidone) and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s the steric stabilizer and initiator, respectively. Crosslinked copolymeric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directly by the one-step method of dispersion co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content of polyethylene glycol 200-dimethacrylae on the particle morphology and the copolymeriza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 It shows that the crosslinking ag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rticle morphology and the system stability. When the content of crosslinking reached 2.5wt%, the floriated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衣康酸为共聚单体,用具有反应活性的环氧改性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高分子分散剂,以及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水包水乳液.考察了合成AmPAM的DMC含量、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用量、单体浓度、分散剂含量、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等因素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DMC的含量为4%,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的用量为0.8%,AM单体的浓度为18.0%,分散剂的含量为13.0%,引发剂的用量为0.35%,聚合温度80℃时聚合物性能较佳,纸张的环压强度和抗张拉力分别可提高38.04%和30.15%.  相似文献   

13.
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微米级壳聚糖微球,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壳聚糖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质量分数为4.5%、液体石蜡和壳聚糖溶液两相体积比1∶1.5、Span-80在油相中的质量浓度为9.0mg/mL、戊二醛和壳聚糖溶液体积比1∶20、搅拌转速大于800r/min时,SEM表明所制备产物是粒径10μm的壳聚糖微球。壳聚糖微球对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反应挤出过程的原位聚合相容过程,设计了PS/PS-g-PA6/PA6聚合物体系,对相容剂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以实现反应过程的可控.在催化剂己内酰胺钠(NaCL)存在的条件下,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和苯乙烯(St)共聚物(PS-co-TMI)中异氰酸官能团引发己内酰胺(CL)聚合,合成了可控结构的接枝共聚物PS-g-PA6.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温度低于200 ℃时,CL的转化率低于30%;增加NaCL的用量,可减短聚合反应的诱导期,提高反应速率;PS-co-TMI中TMI的质量分数越高,聚合反应的诱导期越短,生成的PA6支链越短;PS-co-TMI与CL质量比对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基本上没有影响.接枝聚合合成PS-g-PA6的较佳条件是:反应温度高于220 ℃,催化剂的质量分数高于3%,PS-co-TMI中TMI的质量分数高于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828)/甲基四氢苯酐(MeTHPA)/聚酯(OHT-T)共混体系的研究,经由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制备了微米级的无孔环氧树脂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加入OHT-T聚酯后,共混体系发生相分离,得到不同的相结构.随着OHT-T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相结构呈分散相-双连续相-完全反转相的规律性变化,环氧树脂微球的粒径及其单分散性指数逐渐减小.当OHT-T用量为45 pbw时,制得的环氧树脂微球粒径约为4 μm,单分散性指数为1.1553,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一种可快速处理废水中Pb2+的材料,提出以聚苯乙烯(PS)为基体,铅试剂双硫腙为功能基团,经过原位乳液聚合、硝化反应、氨基反应和功能接枝反应制备双硫腙接枝PS微球(PS-N-S)。通过红外光谱讨论了PS-N-S微球的表面基团特性,并证明了双硫腙接枝在PS微球表面。通过热失重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聚苯乙烯、硝基聚苯乙烯、氨基聚苯乙烯和PS-N-S微球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双硫腙接枝PS尺寸均一,直径约为1μm,起始分解温度为287℃,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