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沥青作为溶剂的浸渍法来测定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准确、稳定,能准确计算体积参数及较准确地检测混合料沥青含量。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可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测混合料沥青含量和现场芯样空隙率等。该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表明,改进后的检测方法指导配合比设计能有效减少因沥青开裂导致的路面早期破坏,降低养护费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几种确定方法的比较与分析,认为不管对普通或改性沥青,采用集料有效相对密度计算法最为合理,不过实测法如果应用得当也不失为很好的方法。笔者给出了它们在湖北襄十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中成功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欧拉  梁友哲  周方旭 《安徽建筑》2010,17(3):109-110,158
为有效利用当地多孔安山岩集料,在配合比设计中,采用沥青浸渍法测定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优选级配,确定最佳油石比。经检测,安山岩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利用安山岩铺筑沥青路面,压实度、渗水系数等检测结果显示路面成型质量良好。安山岩在沥青路面的成功应用,可以为其他工程项目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4.
徐世民 《山西建筑》2010,36(35):273-274
简要介绍了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及路面温度预估方法,结合国内外关于沥青路面温度场的理论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理论法求解沥青温度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指出理论预估模型便于分析沥青层不同深度处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的污水COD值预估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测量的COD值快速预估方法,它采用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直接由UV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数据预估出水样的COD值。实例分析表明,采用该混合模型具有比常规的BP网络和传统回归模型更好的预估精度,同时混合模型的预估值与标准分析值之间也有着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运动车辆与不平整路面的相互耦合作用,建立车辆动力作用下沥青路面车辙计算与预估方法。提出一种更加符合实际的汽车动载模型;采用室内蠕变试验确定不同级配、不同温度和不同油石比下的沥青面层混合料Burgers黏弹性模型参数;提出以车辙等效的轴载换算及轴载累加作用时间tt计算方法;通过路面温度场观测,综合相应温度场路面材料动稳定度,建立一种新的路面代表温度的计算方法;针对重复与累加作用时间加载的不同,在理论计算基础上,提出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加载修正系数;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动力轴载累加时间作用下沥青路面车辙及加载修正系数,获得最终车辙预估值。通过邯郸—长治高速公路试验路车辙预估值与实测值对比,误差仅为8%~9.5%。表明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合理性,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准确预测不同骨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本研究基于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疲劳预估模型(JTG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AC-16C型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通过67组玄武岩、石灰岩和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数据,对JTG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研究发现:(1)简化的JTG模型适用于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估,不同骨料类型对模型参数a的取值有影响;(2)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最长,石灰岩最短,花岗岩居中;(3)修正后的JTG模型与实际疲劳试验数据高度吻合。本研究为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提供了更为精确的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8.
对AC类基质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与计算最大理论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最大理论密度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同时对同一个试件进行了空隙率计算,结果相差甚小,为缺乏试验仪器且试验量较大的沥青路面工程的体积参数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时,由于无法检测回收沥青混合料旧料的组成材料密度,计算再生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理论最大密度必须使用溶剂法或真空法进行检测,本文就溶剂法检测理论最大密度的试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运输系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重型吨位的车辆,这在高速路面基层的结构性能和承载强度上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解决这一工程难题,加速加载状态下的车辙抗裂性及稳定性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就环道下加速加载试验的实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以此建立适合实际路面抗裂性车辙预估模型,旨在为公路工程质量建设提供可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盼  袁明  王雅婷 《市政技术》2012,30(2):36-37,40
在分析车辙产生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列举了几种国内外常用的车辙预估方法及最新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车辙深度与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以及目前车辙预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表面裹附的沥青膜厚度,并提出一种拌和和易性评价指标.采用集料分布均匀性和压实度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不同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沥青种类、级配类型及拌和温度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影响作用不同;沥青膜在集料表面裹附得越均匀,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易性就越好,集料分布的离散性越小,热拌沥青混合料成型的压实度越大.  相似文献   

13.
以双辽至通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对燃烧炉法检测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的几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混合料取样、燃烧炉修正系数标定、燃烧残留物的处理3个方面对双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规范使用燃烧炉进行明确要求,使检测结果更加合理和准确,对有效控制和提高双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运鼎  银花 《建筑材料学报》2023,26(10):1104-1110
为综合考虑沥青低温性能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并实现对混合料低温性能的预测,采用弯曲梁流变试验及常规低温试验测定了5种沥青及其混合料的低温评价指标,并与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结果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分数阶灰色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沥青低温连续分级温度、玻璃态转变温度、脆点、不同温度下的蠕变速率和耗散能比对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较大;冻断温度和转折点温度FGM(1, 4)模型的误差分别为1.83%和3.71%,精度为优,预测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精确预估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以十天高速公路陕西汉中段为试验路段,通过实地观测统计获得了全年路面温度区间分布频率和全年不同温度区间的轴载等级分布频率,采用有限元建模并计算路面结构的偏应力,计算表明,偏应力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路面的中面层偏应力最大.通过不同温度及偏应力的三轴重复荷载试验,建立了SMA-13,AC-20,ATB-30沥青路面重复荷载永久变形黏弹性力学模型,其拟合相关系数大于0.980 0.综合考虑路面温度、路面厚度、荷载作用次数、荷载大小、路面结构中各点偏应力及沥青混合料蠕变柔量等因素,提出了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预估方法,试验表明,该预估方法可模拟沥青路面结构实际受力状态,准确预估其容许永久变形寿命.经计算,十天高速公路陕西汉中段的容许永久变形寿命为13a.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具有代表性的3种沥青和AC-13C级配矿质混合料拌制沥青混合料并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都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但低温抗裂性略差一些。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检验国外2个沥青路面均匀区域构造深度预估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这2个模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上述模型进行改进,确定了以细度模数、最大公称粒径4、.75 mm筛通过率和油石比为自变量的沥青路面均匀区域构造深度预估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SMA-16间断级配和AC-20连续级配沥青路面均匀区域的构造深度.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不同沥青掺量下AC-13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不同沥青掺量对混合料强度特性、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及冻融残留强度两个试验能够合理确定沥青最佳掺量,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高估了沥青掺量范围。由此在进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设计时,抗车辙性能及冻融残留强度应作为确定最佳沥青掺量的主要控制指标,而马歇尔稳定度可作为参考指标,弥补实际操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比研究了普通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较低(0℃)时,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弯曲疲劳性能优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抵抗反射裂缝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对沥青混合料动模量进行预测.以沥青混合料空隙率(Va)、有效沥青含量(wbeff)、沥青黏度(η)、荷载频率(f)、集料筛余质量分数(ρ34,ρ38,ρ4)以及集料在0.075mm筛孔上的通过率(ρ200)为主要参数,建立了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模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由预测模型得到的动模量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将预测模型与Witczak 1999模型、韩国动模量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来预测沥青混合料动模量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