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雪  徐雅 《江西中医药》2021,52(11):7-10
吴又可治疫治则扶正贯穿始终,注重祛邪早治,既病防变,因人制宜.在新冠肺炎分期治疗中,初期疏利膜原,祛邪不伤正;发展期邪实轻者,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邪实重者,侧重祛邪,邪实正气虚者,攻补兼施;恢复期,以扶正为主,佐以驱邪.吴又可主张开通胃气,一病一药,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李雪  徐雅 《江西中医药》2021,52(11):7-10
吴又可治疫治则扶正贯穿始终,注重祛邪早治,既病防变,因人制宜.在新冠肺炎分期治疗中,初期疏利膜原,祛邪不伤正;发展期邪实轻者,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邪实重者,侧重祛邪,邪实正气虚者,攻补兼施;恢复期,以扶正为主,佐以驱邪.吴又可主张开通胃气,一病一药,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将“欲求南风,须开北牖”这一方法应用于温疫病治疗之中,针对疫邪表里分传,传及至胃,里气壅塞,致人体表里、上下、营卫、脏腑之气不得宣通的病理,运用通其塞气之法,以开北牖,求南风,治愈温疫传变过程中的多种病证,从而确立了该法在温疫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温疫病诊治的蹊径。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除呼吸道症状以外,常伴有纳差腹胀、大便不调等消化道症状,舌苔往往厚腻,有湿邪侵犯中焦的特点。中医认为脾胃与肺关系密切,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脾共司水液代谢。同时从国家及各地区发布的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中也可看出,针对脾胃的治疗贯穿始终,与《温疫论》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在治肺的基础上应当重视脾胃的治疗。结合《温疫论》中相关论述及现有的报道和临床资料,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疾病分期,探讨从脾胃角度防治COVID-1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辨治要点,为基于邪伏膜原理论辨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目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特点,总结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辨治要点。结果:目前流行的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传变规律符合吴又可提出的疫病传变规律,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为该理论所述邪伏膜原者。结论:邪伏膜原理论可为中医辨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提供辨证思路,其治疗要点在于及时透解邪气,减少发病及预防邪气逆传,减少重症患者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当注意顾护患者胃气,选方可用达原饮加减,其中槟榔、草果、厚朴为组方要药。  相似文献   

6.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嘉兴市第一医院作为浙江省嘉兴地区的定点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46例,通过中医药早期介入治疗、中医专家会诊治疗、全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患者治愈出院,临床疗效满意.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新冠肺炎虽为全新的传染病,但根据中医疫病的病因病机主线,采取因势利导,逐邪透外的治则辨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曹洪欣教授运用透邪解毒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析,发现该法具有缩短发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与肺部炎症、有助于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缩短病程等作用。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与诊疗思路,以期深化对新冠肺炎认识,丰富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思路,为防治突发疫病贡献中医智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吴又可与俞根初关于邪伏膜原证的治疗方法加以比较,试图探究两位医家对这一证候的治疗思想之异同。同时,对临证使用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注意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温疫论》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最早的治疗瘟疫类疾病的专著,重温此书,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有不谋而合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辨位导邪,邪出有法:主要从表、里、半表半里三个邪聚病位进行论治,邪在表宜散,邪在里宜攻,邪在半表半里宜透达膜原邪气。(2)兵贵神速,速拔病根:祛瘟疫之邪犹如带兵,讲究兵贵神速,祛邪更宜及早导邪外出,速拔病根以免邪留生患。(3)掌握虚实,酌用扶正:分析疾病的阶段、病人的体质,掌握虚实,灵活运用补泻之法。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末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急剧蔓延,迅速播散,但截至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派高级别专家组多次深入武汉临床一线。笔者通过对确诊病例的中医流行病学初步观察,认为本病属于疫疠邪气所致温疫范畴,与武汉暖冬、降水多、湿度大的物候学环境导致的人群普遍易感相关,本病需要与感冒、时行感冒(流感)、风温、春温、冬温鉴别。审证求因,本病疫疠之邪的病因属性是湿毒,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虚”,综合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临床表现,初步认为本病存在较为鲜明的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其预后有正局和变局之分。初步提出分期辨证论治:初期(轻型、普通型)、进展期(重型)、极期(危重型)、恢复期。结合前期武汉地区中医药干预有效病例的剖析,初步阐述了四期的辨证要点与理法方药,认为本病初期为湿毒郁于上焦膜原,进展期多为湿毒热化,进而淫肺、壅肺、闭肺、内闭外脱。初期湿毒郁于上焦膜原应“湿热治肺”,分消走泄,关注肺气的宣畅,警惕入营之势;进展期从气分、营分论治;极期则变症百出,需要个体化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著名温病学家吴又可所撰《温疫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本书首提异气致病学说,谓其由口鼻而入,直走中道,易伏于半表半里之膜原,既可浮越,又有九传;主张治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倡导疏利透达治法,使潜伏在膜原的邪气溃散、外达、出表而解;创达原饮、三消饮等名方;主张逐邪勿拘结粪下不厌早;重...  相似文献   

12.
施荣伟  谷雨 《江苏中医药》2020,52(12):40-4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严重威胁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温疫”范畴,患者因感受“疫邪”而发病。“疫邪”致病特点包括直犯肺脾、耗伤气血、易致悲恐、常留伏邪等。目前,国内疫情早已获得有效控制,对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调治获得更多关注。结合“疫邪”致病特点,我们认为恢复期当注意恢复肺脾功能,重视调养脏腑气血,宁心畅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同时预防复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3月21日杨教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50张处方,采用频数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50张处方涉及57味中药,合计用药频次646次,使用频次>30次的分别为黄芪、贯众、金银花、苦杏仁、百合、麻黄、茯苓、瓜蒌;四气中以寒性多见;五味位居前3位的是甘、苦、辛;归经位居前3位的是肺经、胃经、脾经;功效位居前3位的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结论: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冠肺炎寒温并用、甘苦兼施,以治肺为主,注重固护脾胃,将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协同配伍,以扶正解毒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疾病特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李杲脾胃理论探讨从脾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理法基础。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虽在肺,但脾虚湿盛为其致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虚证治疗时须以补中益气、升提清阳、苦温燥湿为主,少佐清热利湿之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分析,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红十字医院发热八病区确诊的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入院时、入院3 d后及入院7 d后的中医证候、舌象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入院时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64.44%)、咳嗽(75.56%)、乏力(55.56%)、咯...  相似文献   

16.
门九章教授从胃气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特点以及相应的中医学机理,阐述了顾护胃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脾胃系症状、危重症、存津液等方面的重要性、作用机理以及基本的中医防治思路。同时,本文还简要介绍了门九章教授"大病以胃"治疗思想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顾护胃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运用中医药从寒湿辨治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旨在总结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的优势,以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又可重视祛邪,强调邪去正安,但在祛邪的时候亦重视正气的虚实。对于正气不虚之证,吴又可放手攻逐邪气,但对于正气、胃气虚弱之证,吴又可处处强调胃气之重要性,攻邪而不伤正,或直接加用生姜、人参等扶正祛邪,或减轻攻邪力度。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文章从中医学角度阐述了肿瘤的病因病机,认为正虚邪毒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并提出了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自拟扶正解毒活血汤,具有扶正、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解毒抗癌的功效,临床根据气、血、阴、阳的亏虚和郁、热、痰、瘀不同邪毒辨证加减,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举4个典型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瘟疫范畴。膜原学说主要用于瘟疫治疗,邪伏膜原为其主要致病机制,临床治疗以驱邪为要。结合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在当代中西医结合背景下对膜原学说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膜原定位、属性与作用机制,为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