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豆叶片淀粉的降解及淀粉降解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μmol m~(-2)s~(-1)光强以下可见大豆叶片淀粉的降解,降解速率为0.8~3.8mg淀粉dm~(-2)h~(-1)。淀粉降解通过水解及磷酸解两条途径,α,β—淀粉酶的最适pH5~6,磷酸化酶pH7~8。α—淀粉酶活力随叶片的成长显著增强,β—淀粉酶则有所减弱。叶片淀粉积累或消耗时此三酶活力无显著变化。 黄化小麦叶片照光转绿过程中此三酶活力变化不大。黄化玉米叶片照光转绿过程中磷酸化酶活力降低,β—淀粉酶活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培养5天,伊贝母鳞茎外植体内淀粉含量明显增加,淀粉酶活力降低,随着细胞脱分化,组织内淀粉含量降低,淀粉酶活力增高;低温培养阶段,淀粉大量积累,淀粉酶活力降低;芽原基形成时期,淀粉含量急剧下降,淀粉酶活力增高;再生植株形成时,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力趋于稳定。培养初期及低温培养期间,当淀粉大量积累时,蔗糖酶活力增高,蔗糖被分解利用;培养15—25天,蔗糖含量升高,蔗糖酶活力降低;芽原基形成时,蔗糖含量下降,蔗糖酶活力增高;根原基形成时,果糖含量急剧下降。在整个组织培养过程中,β—淀粉酶活力始终高于a—淀粉酶,而且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3.
淀粉降解代谢与种子萌发、叶片光合作用、块茎和块根贮藏及肉质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体外酶学实验普遍认为,β—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的重要酶之一,然而由于其在生活细胞中经常定位于叶绿体或质体之外,与淀粉基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相互隔离,所以该酶在植物活体内的生理功能至今尚不清楚。我们最近首次发现,苹果果实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但尚不清楚这一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本研究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证明,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也是主要定位于质体内,围绕淀粉粒分布较多,其他亚细胞区域内β-淀粉酶分布很少,说明该酶主要分布于其功能区域。质体内胶体金分布密度随着块根发育的推进显著增加,但β-淀粉酶区隔于质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特点在块根整个生长发育期没有变化。这些结果明确地展示出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β-淀粉酶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内,为β-淀粉酶普遍参与植物生活细胞或贮藏器官生活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前言本世纪二十年代Kuhn等发现植物淀粉酶有两种类型,根据酶作用于淀粉时旋光度的变化,水解产物为α—型,有负的变旋光作用的称为α—淀粉酶;产物为β—型,有正的变旋光作用的称为β—淀粉酶。由于α—和β—淀粉酶在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和某些食品发酵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同时测定这两种淀粉酶活力的方法,对农业、食品工业和淀粉酶的生化研究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苏联植物生理学家X.H.波钦诺克所著《植物生物化学分析方  相似文献   

5.
淀粉水解酶广泛用于淀粉加工业中,何秉旺等在选育产耐热β-淀粉酶菌株中得到一株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firmus)725,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自然菌株产生的淀粉酶往往是多种淀粉酶的混合,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的性质和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分离了三个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1]。其中重组质粒pBA150产生的淀粉酶的淀粉水解产物主要是麦芽糖[1]。β-淀粉酶(EC.3.2.1.2)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是麦芽糖,工业上可用于生产高麦芽糖浆,近年来又有β-淀粉酶用于啤酒工业的报道[2]。本文报道重组质粒pBA150的β-淀粉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己知β-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相似文献   

6.
磷酸化酶和β-淀粉酶是在淀粉合成和分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酶,在植物体中往往同时存在,因此研究这两个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Porter 曾报告不同来源的β-淀粉酶在溶液中对磷酸化酶有抑制作用,她认为此抑制作用的机制主要是β-淀粉酶直接影响磷酸化酶的活动中心。但是我们都知道,β-淀粉酶是分解淀粉的,而磷酸化酶的形成淀粉的作用需要先有淀粉作为引子(primer),当引子量低于一定浓  相似文献   

7.
淀粉水解酶广泛用于淀粉加工业中,何秉旺等在选育产耐热β-淀粉酶菌株中得到一株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firmus)725,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自然菌株产生的淀粉酶往往是多种淀粉酶的混合,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的性质和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分离了三个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1]。其中重组质粒pBA150产生的淀粉酶的淀粉水解产物主要是麦芽糖[1]。Β-淀粉酶(EC.3.2.1.2)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是麦芽糖,工业上可用于生产高麦芽糖浆,近年来又有β-淀粉酶用于啤酒工业的报道[2]。本文报道重组质粒pBA150的β-淀粉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己知β-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相似文献   

8.
淀粉降解代谢与种子萌发、叶片光合作用、块茎和块根贮藏及肉质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体外酶学实验普遍认为,β-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的重要酶之一,然而由于其在生活细胞中经常定位于叶绿体或质体之外,与淀粉基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相互隔离,所以该酶在植物活体内的生理功能至今尚不清楚.我们最近首次发现,苹果果实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但尚不清楚这一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本研究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证明,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也是主要定位于质体内,围绕淀粉粒分布较多,其他亚细胞区域内β-淀粉酶分布很少,说明该酶主要分布于其功能区域.质体内胶体金分布密度随着块根发育的推进显著增加,但β-淀粉酶区隔于质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特点在块根整个生长发育期没有变化.这些结果明确地展示出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β-淀粉酶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内,为β-淀粉酶普遍参与植物生活细胞或贮藏器官生活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β-淀粉酶水解淀粉是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水解相隔的α-1,4-葡萄糖苷键,产生麦芽糖。β-淀粉酶最初发现在高等植物中,特别是大麦、小麦等谷物中。甘薯和大豆中也含有β-淀粉酶。该酶主要用于酿酒和生产饴糖。近几年来,国外有一些关于由微生物产  相似文献   

10.
用水和木瓜蛋白酶提取的两种大麦β-淀粉酶同工酶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中能分辨出30条酶带,它们的pI在4.4—6.5之间,可以分成3个区(Ⅰ、Ⅱ、Ⅲ区)。水提取的游离态β-淀粉酶同工酶主要集中在Ⅰ区。而用木瓜蛋白酶提取的总β-淀粉酶同工酶主要分布在Ⅱ、Ⅲ区,Ⅰ区较少,它的分布区域与游离态酶的活性有关。37个二棱大麦品种的β-淀粉酶活性差异较大,但根据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即Ⅰ型和Ⅱ型,两者在酶带数和分布上都有差异。 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种之间杂交后,酶活性出现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不发生改变。 对β-淀粉酶同工酶电泳类型的多型性及高β-淀粉酶活性在育种上的应用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改良β-极限糊精法测定α-淀粉酶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淀粉酶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α-14葡萄糖苷键。可水解支链淀粉α-1-6键分枝点内部的α-1-4葡萄糖苷键。形成寡聚糖。又称为内淀粉酶。β-淀粉酶作用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α-1-4葡萄糖苷键。从外链末端的非还原端逐次切断。产生麦芽糖。可将直链淀粉完全水解。但对支链淀粉水解至α-16分枝点时即停止作用。又称外淀粉酶。  相似文献   

12.
在开花后6~15天稻胚分化过程中,胚内淀粉、总糖和非还原糖含量逐渐地增加,但在胚器官原基分化完成后淀粉含量明显下降。胚分化期淀粉酶活力增加显著,尤其是β-淀粉酶活力较高,变化幅度大;胚器官原基分化完成后酶活性亦下降。以单位胚干重或每胚细胞计算的结果基本上亦表现了相似的趋势。稻胚分化发育过程中淀粉是处于不断被贮存同时不断被利用的状态,它积极参与了胚胎发育的代谢过程。至于β-淀粉酶可能在降解淀粉、提供能源,为合成蛋白质及纤维素等物质提供碳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胚分化完成后胚乳中淀粉含量仍有少量增加。在胚乳中α-淀粉酶活力低,变化幅度小,而β-淀粉酶活力在发育初期很高,以后下降,但活力仍比α-淀粉酶高,可能它在发育前期亦有类似在胚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淀粉降解代谢与种子萌发、叶片光合作用、块根贮藏及肉质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 体外酶学实验普遍认为, β-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的重要酶之一, 然而由于其在生活细胞中经常定位于叶绿体或质体之外, 与淀粉基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相互隔离, 所以该酶在植物活体内的生理功能至今尚不清楚. 用苹果果实进行的实验表明,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β-淀粉酶活性由低到高, 与淀粉含量大致呈现互为消长的变化. 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明,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β-淀粉酶的表观数量也是由少到多, 与活性的变化一致. 利用胶体金免疫电子显微镜定位技术证明, 果实内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 围绕淀粉粒分布较多, 其他亚细胞区域内β-淀粉酶分布很少, 说明该酶主要分布于其功能区域, 这种亚细胞分布特点在果实整个生长发育期没有变化. 在亚细胞水平上明确地展示出植物生活细胞中β-淀粉酶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内. 质体内胶体金分布密度随着果实发育的推进增加显著, 发育后期的质体内或淀粉粒上存在高密度的胶体金颗粒, 这个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相互印证. 可以认为, β-淀粉酶参与了果实细胞质体中淀粉的水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
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型淀粉水解酶,它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此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产生β-构型的麦牙糖,在食品、医药工业上有很大用途,但目前工业上使用的β-淀粉酶大多为植物来源。微生物β-淀粉酶的研究自70年代以来陆续有文献报道[1-6],但至今人才济济 有理想的工业生产菌株推出。我们实验室经过前几年的研究,已得到一株热稳定β-淀粉酶的产生菌株[7],但以往的发酵研究都在摇瓶内进行,就生产应用而言,必须进行自控小罐的发酵条件试验,以便逐级放大进行中试,最后达到生产规模。本文报道热稳定β-淀粉酶产生菌高温放线菌A61菌株在5L自控发酵罐内的发酵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皮种子脱水敏感性与萌发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皮种子对脱水非常敏感,含水量从51%下降至22.4%,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为零,是典型的顽拗性种子。自然脱水时,种子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淀粉的含量下降;磷酸化酶,异柠檬酸裂解酶以及旺轴中α—和β—淀粉酶的活性先增加然后下降;子叶中α—和β—淀粉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这些变化类似于吸水萌发的黄皮和豌豆种子。可以认为黄皮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原因是在脱落时萌发。随着萌发过程的进行,水分成为限制因子,使种子生活力丧失。  相似文献   

16.
<正> 本研究内容是将生产玉米淀粉的副产物黄浆先用α-淀粉酶在90—94℃下将淀粉液化后,再用β-淀粉酶及界限糊精酶在62—58℃下糖化三小时后滤出糖化醪中的粗蛋白,干燥后蛋白质的最高含量达56.36%。上述的粗蛋白掺用遣量的玉米胚穿着,用pH6.3的玉米浸渍水代替常水下料,经变性处理后接种3.042米曲霉及酵母,经42~46小时培养产酶后,在50℃下水解16天以上,水解液中  相似文献   

17.
烟草叶组织培养中糖类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在细胞脱分化期间,各种糖类的含量均下降,淀粉含量也较低;2、细胞分化阶段,糖类含量显著升高,特别是淀粉含量随着芽原基的形成和芽的生长而急剧上升;3、在芽分化完成后,糖类及淀扮含量趋于稳定;4、在根形成之前,各种糖的含量又有回升的趋势。在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过程中,蔗糖转化酶活性较高,特别是酸性转化酶活性比碱性转化酶活性平均高10倍。淀粉水解酶的活性变化也很明显,其中β—淀粉酶的活性在大多数情况下较α—淀粉酶高,而且变化幅度也大。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宁夏枸杞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淀粉含量、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内质体超微结构和淀粉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枸杞果实内淀粉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果实花后14d其含量达到最高(13.85mg·g-1)。(2)果实内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果实发育成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α淀粉酶活性始终明显高于β淀粉酶活性。(3)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果实转色(花后24d)以前果实的造粉体内有大量淀粉粒的存在,但在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内的淀粉粒分解、消失,而叶绿体内没有观察到淀粉粒。研究认为,淀粉是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暂时贮存形式,对维持果实早期的库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库强的增加,淀粉体内的淀粉被淀粉酶分解转化为还原糖贮藏在果肉细胞中。  相似文献   

19.
高活力β-淀粉酶菌种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β一淀粉酶的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Asl.447,通过紫外线、亚硝基胍和利福平的反复处理诱变,获得一株具有高活力β-淀粉酶的变异菌株M一3,产酶活力从74u/ml提高到5000—7000u/ml。牛肉汁液体培养基成分为:每100ml牛肉汁中加人蛋白胨1g,可溶性淀粉1g,酵母膏0.5g,NaCl 0.5g pH6.0。该变异菌的最适培养条件是:pH6—6.5 30℃48小时。酶的最适反应条件是:温度40℃,pH7 0,pH稳定范围是6—9,酶的抗热性较差,对可溶性淀粉水解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用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中有些加入了植物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内客,其中有关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内容在不同的教材中有不同的表述。潘瑞炽、董愚得合编的《植物生理学》上册(1979年高等学校试用教材)第161页和1983年该书第二版第152页:α-淀粉酶可作用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α-淀粉酶可任意断裂螺旋构型的α-1,4-苷键,割裂出含6—7个葡萄糖单位组成的短链。由于这种酶的作用位置是在淀粉分子之内,故亦称为内淀粉酶(endoamylase)。α-淀粉酶不能水解α-1,6-苷键,故作用于支链淀粉时,就会余下1,6结合的分支部分。α-淀粉酶分解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所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