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君庙M层油藏由于非均质性导致注入水沿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高渗透层、大孔道单层突进,本着含油污泥"源于油藏,用于油藏"的技术思路,基于现有调剖技术及污油泥相关性质,依据颗粒架桥理论及地层的孔喉匹配性,采用含油油泥作为主剂,结合油藏特征,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含油污泥调剖剂、含油污泥颗粒复合调剖剂,优化现场施工工艺,形成适用于老君庙M层油藏的油泥调剖技术。  相似文献   

2.
油田含油污泥产生途径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泥处理最终的目的是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含油污泥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焚烧法、生物法、焦化法、含油污泥调剖及含油污泥综合利用等。除了以上处理方法外,还有地耕法、含油污泥固化法、化学破乳法和固液分离法土地填埋技术。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一般是利用含油污泥铺路、制砖和制作蜂窝煤等。国外还有含油污泥低温热解技术,以及采用溶剂和低频声波分离油泥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企业生产中,“污泥、污水、污油”的处理是三大难题。大庆采油五厂通过“点石成金”,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通过循环处理后变成了促进油田生产的“宝贝”,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油五厂工程技术大队研发的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将含油污泥经悬浮、乳化处理后用作深度调剖剂的成分之一,回注到地层中。该项技术不仅解决了污油泥污染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应用》2017,(3):50-56
随着长庆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姬塬油田每年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无法直接排放,处理费用高,给油田开发和环境保护都造成巨大压力。综合考虑油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本文通过国内外调研、室内研究以及姬塬油田储层适应性分析与评价,对姬塬油田含油污泥用于调剖堵水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建立了基于油田污泥的调剖剂配方,并形成了污泥回收、处理、注入工艺流程和基于含油污泥调剖剂的复合段塞深部调剖工艺技术,为姬塬油田的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火烧山油田目前累计的含油污泥量为2.6×10~4 m~3,处理方式为积累到一定量后,统一拉运到环保单位,采用热处理+萃取工艺进行净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运行成本很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含油污泥冻胶调剖试验。通过研究稠化剂、交联剂A、交联剂B、油泥含量等不同含量组分的影响,确定了配方体系为:0.3%(w)聚丙酰胺+0.03%(w)交联剂A+0.10%(w)交联剂B+20%(w)污泥。对含油污泥的粒径及耐温性、封堵性、选择性进行的室内评价表明:含油污泥组分的粒径分布较宽(61~830μm);温度升至90℃时,冻胶黏度仍保持在20 000 mPa·s以上;单管岩心封堵率均达到了85%以上;双管岩心的渗透率依次减小(均小于1μm~2),说明油泥配方体系对火烧山油田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将含油污泥冻胶与常规凝胶颗粒配合使用,采用多级段塞注入的工艺技术,优化出了适应火烧山油田的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该技术在火烧山油田共实施13井次,累计处理含油污泥25 543 m~3,节约污泥处理费用741.3万元,井组累计增油共1 988 t,降水615 t,合计产生经济效益506.9万元。实现了低成本处理含油污泥的目的,解决了含油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油田普遍存在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问题,在分析含油污泥来源和组分基础上,提出三大类6种适合不同特性污泥的处理方法。其中物理化学处理包括:溶剂萃取法适用于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的含油污泥;热化学洗油法适用于落地油泥处理;油泥调剖适用于含油量低的油泥处理。热处理法包括:焚烧法适用于含水低的污泥处理;热解吸法属最佳适用技术,对油水含量没有严格限制。生物法适用于非溶解、非挥发性石油烃污染的油泥处理。  相似文献   

7.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之一,河南油田每年产出近5×104 m3的含油污泥,为充分回收利用含油污泥,引进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通过对含油污泥进行化学剂处理,使其变成活性稠化的调剖剂,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地层,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提高回注污水水质,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风港油田含油污泥含油量较高且不具备除油除水设备条件的情况,直接对油泥混合物进行机械筛分研磨、乳化悬浮处理,以机械剪切法为主导制备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优化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的使用条件,评价了其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调驱效果.结果表明,在含油污泥中加入配方为0.2%丙烯酸酯共聚物悬浮剂(SF)+0.2%三乙醇胺单硬脂酸...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 ,对注水井调剖 ,封堵高渗透层段 ,调整吸水剖面 ,提高中、低渗透层段的动用程度 ,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开展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的目的 ,一方面可解决含油污泥外排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和含油污泥固化费用 ;另一方面可为油田寻找一种价格低廉的调剖剂 ,使含油污泥变废为宝。 2 0 0 3年该技术现场实施 11口井 ,累计处理含油污泥 180 0 0m3 ,受益油井增油 110 0t,降水 1 2×10 4m3 ,创经济效益 5 5 0万元 ,投入产出比为 1∶4。同时减少了含油污泥外排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具有较好的社会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含油污泥的处理问题,在对现河采油厂的含油污泥进行成分分析和粒径测定的基础上,以含油污泥为主剂、稀土矿粉为固化剂,研制了一种含油污泥堵剂。通过抗压强度的测试,该堵剂养护3 d的抗压强度在1 MPa以上。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岩心封堵率在99%以上,突破压力在8 MPa以上,具有较高的封堵强度。耐冲涮实验表明,在经过200℃水蒸汽冲刷100倍后,渗透率和堵塞率均没有大的变化,说明该调剖剂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能。研制的含油污泥调剖剂可以用于注水井的调剖、蒸汽吞吐井的封堵汽窜,预期现场应用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国内含油污泥调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含油污泥调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含油污泥用于调剖时的调剖机理和污泥处理过程;对目前开展的含油污泥调剖体系的不同配制方法及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分类概述;指出了含油污泥调剖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含油污泥调剖剂注入困难和容易二次采出的问题,采用SEM 测定并分析了胜利油田含油污泥微观形貌和组成特征。分析了不同类型分散剂对含油污泥分散特性的影响,优选出分散剂Na2CO3 的适宜加量为0.8%~1.0%。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4 种悬浮剂对含油污泥悬浮性能的影响,确定出适宜的悬浮剂及其加量;在此基础上加入成胶剂和引发剂制成凝胶型含油污泥调剖体系。测定了含油污泥凝胶调剖剂的断裂应力,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评价了调剖效果。结果表明,在储层条件下生成的凝胶型含油污泥调剖剂不会发生脆性破坏,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5.5%。  相似文献   

13.
对原油回收站废弃含油污泥及联合站罐底含油污泥组分进行了分析,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调剖剂。通过室内试验,筛选了适合含油污泥条件的分散剂及固化剂,确定了应用浓度。利用该调剖剂进行现场试验,降低了调剖成本,取得了显著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含油污泥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沉降析出的罐底含油污泥的外排,由于含油污泥量大、矿化度高、含油多,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现介绍一种新的研究成果,即将含油污泥经化学处理后变成稠化油污泥调剖剂,用于高渗透注水井调剖,封堵强吸水孔道。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增油降水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污泥的污染与利用问题,为油田治理污泥污染找到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江汉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如何处置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将此污泥作为调剖剂用于调剖。室内对污泥调剖机理及污泥粒径、污泥含油量、污泥封堵侵入深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优选了污泥注入速度、注入压力、注入量等参数。矿场试验共施工12井次,累计注入污泥2719m^3,累计增油6551t,降低无效排液量。7583m^3。表明污泥调剖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含油污泥是新疆油田固态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量化和无害化对于石油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生物制剂清洗和微生物降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石油新疆油田新港公司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使含油污泥中的矿物油得到了有效去除。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优反应参数;初始含油污泥含油率为28.23%,单因素优化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6.48%,响应面优化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3.04%。进一步利用枯草芽孢杆菌XG02对复合制剂洗脱后的含油污泥进行微生物降解处理,20天后污泥含油率仅为0.45%,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DB65/T 3998—2017 《油气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中对矿物油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含油污泥和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污泥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含油污水中石油类的处理和工业油品的吸附。结果表明:制备的污泥吸附剂碳元素质量分数为87.68%,表面质地松散,分布着大量发达的孔隙,孔隙结构以过渡孔为主;相同条件下,污泥吸附剂对含油污水中石油类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活性炭,热处理再生后的污泥吸附剂对含油污水中石油类的处理能力相比于新剂略有下降,但仍优于同时再生的活性炭;污泥吸附剂应用于工业油品的初始瞬时吸附速率高于活性炭,热处理再生后的污泥吸附剂初始瞬时吸附速率相比于新剂有所提高,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初始瞬时吸附速率不断提高;热处理再生后的污泥吸附剂对工业油品的饱和吸附量始终高于同时再生的活性炭,且其达到饱和吸附的时间更快,多次再生后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工业油品吸附量。  相似文献   

18.
以某油田污水处理厂沉降罐底部油泥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稳定性高、含油量较高的特点,提出了脱水-干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实验考察了脱水剂种类、脱水剂加量、CPAM加量及干化剂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筛选出最佳脱水剂A,其最佳条件为:投加量2%(质量分数),快速搅拌过程前CPAM加量为200 mg/L,慢速搅拌前加量为400 mg/L,经脱水处理后,油泥含水率从85 % 左右降至65% 左右;干化实验中,脱水油泥在加入5% 氧化钙或者与煤粉简易混合(油泥∶煤粉=1∶1.5)后,晾晒3~4 h可成颗粒状,于电热炉(800℃)上灼烧10~15 min,引燃即可燃烧,油泥中的油分可实现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