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刘召煜  匡翟林 《铝加工》1994,17(3):11-19,43
6 表面强化处理新工艺研究6.1 离子硫、碳、氮三元共渗工艺研究研究了不同预先处理、共渗气氛、温度、时间和气压对共渗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淬火 回火处理的模具共渗层的硬度最高,氨气与二硫化碳之比以20~30:1为佳.用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4Cr5MoSiVl模具钢的最佳三元共渗工艺为:在540~560℃渗氮2小时,三元共渗1小时.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及改进的Tlttagia法和Uddehlom法研究了三元共渗后的金相组织、表层硬度、渗层深度、相结构、热疲劳和热磨损性能以及它们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由一种有机溶剂浸渍的粉末冶金试样经碳氮共渗处理后的渗层组织及性能。研究表明:经预浸渍后再进行碳氮共渗处理的粉末冶金试样与未经浸渍而直接进行碳氮共渗的试样相比,不仅渗层薄、表面硬度高(提高5~SHRA)并趋于均匀,而且组织细化;还能有效地防止薄壁零件、齿轮等复杂结构件的热处理变形与开裂。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一)材料与设备上的准备:(一)凿岩机为-45和01-43型向上鑽,为了适应小钎杆的需要,我们自制了钎尾按制器。(二)钎杆是中空六角形,道径为22~25毫米的炭素钢钎,为了锻压钎尾的需要,将钎尾压瓦进行了改制。(三)钎头系我矿自制的,钎头形状为一字形,刃角110°,所镶硬质合金为BK-11与15两种,合金片除一少部分是新的小合金片外,多数是利用原有的废片来镶焊的,钎头直径为36~33毫米。(四)炸药:是用原有的硝铵炸药来改装的,改  相似文献   

4.
在由氰酸盐(KCNO和NaCNO)与碳酸盐(K2CO3和Na2CO3)组成的盐浴中添加适量稀土La,对35钢材料进行盐浴碳氮共渗,对涂层的显微组织、涂层的厚度、显微硬度沿层深的分布以及涂层的耐磨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稀土La对35钢盐浴碳氮共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浴中添加稀土La可显著提高碳氮共渗层的厚度和表面硬度;在温度为560℃、时间为2 h条件下进行盐浴碳氮共渗时,添加稀土La可增加化合物层的厚度,稀土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时化合物层最厚;添加稀土还可提高涂层硬度,在575℃/2 h、添加5%稀土条件下盐浴碳氮共渗后,试样表层硬度HV0.01达到最大值835,且耐磨性显著提高,与常规盐浴碳氮共渗相比,质量磨损降低38.4%。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用NH_3和SO_2进行辉光离子氧—硫—氮三元共渗工艺的试验研究。试样材料选用45~#钢、Cr_(12)MoV、3Cr_2W_8等。对共渗后的试样进行了渗层的组织分析和表面状态观察;用X—射线测定了渗层的相结构。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共渗试样的表层成分;测量了渗层的显微硬度;讨论了不同流量比、温度、时间对渗层组织和渗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S—N—O共渗,其共渗温度:450—570℃,时间1~6h,先氮化后共渗,共渗后可以得到满意的共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机器制造和机床工具工业中有时使用以氰盐为基的有毒液体介质对各种工件进行碳氮共渗。可采用硫酸亚铁中和废盐,但这种处理方法难以使工业污水全面净化。因此。寻找无毒液体介质用于碳氮共渗仍然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TEM研究了粉末烧结Fe—C系和Fe—Mn—C系合金碳氮共渗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锰能增加烧结体的开口孔隙度,从而增加共渗层深度。经150℃回火,碳氮共渗马氏体中析出Fe_(18)N_2(α″)相,合金元素锰能显著增加Fe_(16)N_2(α″)相的弥散度。经300℃回火,碳氮共渗马氏体中析出Fe_3C,没有发现Fe_4N(γ′)相。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渗剂,不同保温时间及不同冷却方式对45钢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氮碳钛共渗系列试验,探索出一种大幅度提高45钢表面硬度的较佳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国内钎钢生产概况 1.生产能力目前国内生产钎钢的有贵阳钢厂、新抚钢厂、唐山钢铁公司及我厂等四家。年产能力为:中空钢和成品钎分别约2.4和1.2万吨。年耗量一直在2万吨左右波动。其中B19,B22,B25和D32等小型钎杆年需量为1.6—1.7万吨。此外,随着钎钢按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热挤压模具钢3Cr2W8V进行了基体强韧化处理以及表面离子硫、氮、碳加稀土共渗处理,分析其基体组织及表面层组织,进行了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可有效地提高扩渗速度及渗层质量。由于表面形成了一层Fe_2S,在热挤压过程中有自润滑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模具的耐磨性,显著增加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碳氮共渗是利用氨作介质,但对温度和工序介质的要求很严。如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无毒的氮类物质,利用这种物质可以在高温下实现碳氮共渗,还可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H13热作模具钢的表面热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光明 《特殊钢》2005,26(1):34-37
H13(4Cr5MoSiV1)钢成分 (% )为 0 32~ 0 4 5C ,0 80~ 1 2Si,0 2 0~ 0 5 0Mn ,4 75~ 5 5 0Cr,1 10~1 75Mo ,0 80~ 1 2 0V是目前广泛用于热挤压模和压铸模的热作模具钢 ,工作温度达 6 0 0℃。介绍了离子渗氮、N C共渗、N C V共渗、O S N共渗、S N C共渗、多元共渗等提高H13钢抗热疲劳、耐热磨损和耐蚀性能的表面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 ,以及激光表面处理、高能束表面合金化、离子注入表面改性处理等高能束流表面处理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化学成分的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处理,观察工艺参数和合金元素对共渗层相组成、渗层深度、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共渗温度、时间、气 氛等工艺参数以及在Fe-C烧结材料中添加Mo、Cu等合金元素,明显影响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对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当保温时间为2-3h,C3H6O(丙酮)输入量为保护气氛总体积的7%(体积分数,下同)时:材料密度为6.7g/cm^3的Fe-C材料,在560-620℃,可获得530-77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15-0.65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12-23μm;Fe-C-Cu材料,在560-580℃,可获得640-65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23-0.38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8-12μm,FC-C-Cu-Mo材料,在560-580℃,要获得760-88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17-0.25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8-17μm。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用于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化学热处理工艺,诸如渗碳、碳氮共渗等进行了说明.另外,还介绍了一种较新的表面硬化方法--FNC(铁素体氮碳共渗)工艺和预测表面硬度与含碳量的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低温固体B-C-N共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硼-碳-氮-稀土(B-C-N-RE)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并与硼-碳-氮(B-C-N)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适当范围内,稀土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B-C-N共渗相比,B-C-N-RE共渗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提高。本文对B-C-N-RE共渗的机理及稀土元素的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原料粉末为Hoganas ATST-D,添加石墨粉以调整锻坯的最终碳含量。在控制气氛和1100℃进行热锻。将热锻件进行热处理,产生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进行碳氮共渗处理,其显微组织变化不明显,试样表面形成15μm厚的白色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液法制备CH_3NH_3PbI_3钙钛矿光吸收材料,并研究了不同温度对CH_3NH_3PbI_3钙钛矿材料晶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CH_3NH_3PbI_3钙钛矿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能。当热处理温度为85℃时,CH_3NH_3PbI_3钙钛矿材料的结晶性和吸光度最优,平均晶粒尺寸为375?左右,且材料能级为1.62 eV。  相似文献   

18.
苏联哲兹金斯克选矿厂1965年投产,处理当地的锰矿石。矿石主要是褐锰矿—硬锰矿类型,粒度为中细到微细粒结构。选矿厂的设计流程为重—磁选,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把粒度为2~0毫米的原矿经跳汰并磁选,第二段把磨至0.5~0毫米的磁选中矿进行跳汰选。选矿厂装备的2ВК—5型电磁选矿机和处理跳汰中矿的ЭРМ—2型磁选机由于性能不佳,已从工艺流程中拆除。最近几年,选矿厂按重选流程选矿,包括第一段:2~0毫米的矿石跳汰,第二段:跳汰尾矿磨至0.5~0毫米后,用摇床精选。按此流程处理含锰18%的矿石时,工艺指标仍不够高,含锰30~30.5%的精矿产率为30%,精矿  相似文献   

19.
钢经气体碳氮共渗处理后,一方面形成同时含有碳、氮原子的固溶体;另一方面,还可形成M_3(C,N)、CrN、Fe_4N、Mn_4N、TiN、AlN,M_7C_3及M_(23)C_6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相,显著提高了钢的使用性能。为了深入研究共渗层的强化机理,其定量相分析工作至关重要。对此,已有了定量提取上述各相的电解制度,但迄今尚无一个较好的定量分离和测定这些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RWSSCL-X-12型电阻炉是一种集粉末冶金烧结、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磷化为一体的专用电阻炉。它可以单独作为烧结炉使用,也可以作为烧结、磷化两用炉或作为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磷化三用炉使用。这种电阻炉生产效率高,能节约工时和能耗,并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