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正确实施钡灌肠检查并能做出准确解释的情况下,钡灌肠是一种简单安全且高度有效的方法。作者讨论了各种因素及其在提高结肠检查效果方面的重要性。 实施一次正确钡灌肠检查最重要的是清洁结肠,同时结合饮食控制、口服流质、应用通便剂。作者所在单位采用24小时流质:口服液体(每小时240ml水)用盐和一种带刺激的酸性通便剂(枸椽酸钠或蓖麻油60ml)并清洁肠道(检查前30~60  相似文献   

2.
CT仿真结肠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诊断结肠疾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用螺旋CT对33例结肠疾病患者进行CTVC检查,并与纤维结肠镜、钡灌肠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VC能显示正常或异常粘膜纹,显示病变形态和范围与纤维结肠镜、钡灌肠所见类似,并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结论CTV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结肠镜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31例病人作了Gd-DTPA口服和/或灌肠前、后的下腹部MRI检查。病例全部得到证实。其中9例为口服,17例灌肠,5例口服加灌肠给药。检查前夜禁食,检查前2小时清洁灌肠。Go-DTPA浓度为1 mmol/L,检查前1.5小时口服400~500ml,或检查前即刻灌肠200~400ml。溃疡性结肠炎或肠道梗阻病人用量约50ml,未见明显副作用。经口服、灌肠与口服加灌肠给药的病人,检查部位造影剂分布均匀的百分率(例/例)分别为33%、70%、80%;肠腔内造影剂充盈良好的百分率(例/例)分别为55%,76%,80%。造影剂在肠腔内产生高信号影象(T_1加权象:TR 500~700ms TE 25ms);未见肠腔内造影剂被稀释。效果差的病例均为口服给药,原因包括药量不足,检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报告1例钡灌肠期间出现豪-罗氏征(Howship-Romberg sign)而被诊断为箝闭性孔疝的病例。女性、87岁。厌食、恶心及双侧腹部下1/4疼痛、胀满。没有腹膜炎、肿块或外疝体征。早期腹平片示轻度小肠非恃异性梗阻。钡灌肠检查示钡剂返流进入空虚的回肠末端约20cm,回肠平滑地逐渐变细,在闭孔区变成完全梗阻。结肠及  相似文献   

5.
作者复习了4年间的X线照片和内窥镜记录,对136例经结肠镜和钡灌肠确定的有一个或多个结肠息肉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单对比钡灌肠54例,男26,女28例,平均年龄68岁;双对比钡灌肠82例,女28,男54例,平均年龄59岁。对年龄较大、虚弱及保留清洁洗肠困难的病人选用单对比钡灌肠。全部病人的结肠准备采用统一标准。24小时流质食物,大量饮水,口服296ml枸椽酸镁及59ml篦麻油,在检查当天早晨用2000ml水洗肠。单对比钡灌肠用稀释的18%Wt/Vol钡悬液。双对比钡灌肠用100%wt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了300例阿米培克脊髓造影。颈段造影(150余例):采用下行性和上行性两种方法。下行性造影穿刺点:1.枕大池穿刺病人侧卧,检查台头侧抬高10°。注入阿米培克6ml(300mgI/ml)。2.枕大池外侧穿刺病人仰卧,针头由C_1~C_2垂直刺入椎间隙,深3~4 cm,在电视监视下注入造影剂,该法安全简便。上行性造影:即经腰注入阿米培克7ml(270mgI/ml),检查台头侧放低,使之流至颈段。胸段脊髓造影(79例):病人侧卧,经腰注10ml(250mgI/ml)造影剂,然后翻转病人,使其仰卧或俯卧,在电视监视下调节台面倾斜度,使造影剂不滞留于生理后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270例病人进行了结肠双重造影检查,肠道清洁:病人吃二天流质,检查前18小时服蓖麻油40毫升,检查前晚作高位清洁灌肠。检查当天不作其他措施,也不用解痉药。硫酸钡浓度为0.66毫克/毫升。约一半病人获得内诊镜活检或术后镜检结果。作者认为微皱襞(Feinrelief)这一概念是指大肠扩展后肠壁所有结构的总合。它不应与钡灌肠排空后结肠萎瘪时所见到的粘膜皱襞(Faltenreli-ef)相混淆。作者将所见到的微皱襞按其特征分成十组。第1组表现为横行而规则的点状和逗点状结构,宽1毫米以下,长约0.5到2毫米。第2组为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X线表现,及其X线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13例,均作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显示普遍性小肠胀气13例,出现液平9例,无1例结肠或直肠充气,钡灌肠(13例)显示结肠细小10例,3例结肠近似正常,有1例表现结肠缩短,1例合并多处穿孔,6例排钡延。结论:钡肠检查仍是目前X线诊断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在直肠癌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对北京肿瘤医院1996年4月-1999年12月住院的直肠癌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资料全面同时进行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的病人51例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直肠肿瘤及合并结肠疾病的诊断。结果:在51例直肠癌中,钡灌肠检查时漏诊2例,对于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的8例合并存在的结肠息肉全部漏诊。结论:在直肠癌的术前检查中纤维结肠镜检查应该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而钡灌肠检查除非特殊情况下,一般不宜用这种方法检查同时合并的结肠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1985年至1995年经X线检查后手术病理证实此病者18例。结果;腹部平片17例显示:中上腹小肠胀气伴气液面15例,直肠少气或无气16例。无1例结肠胀气。钡灌肠18例显示:结肠细小5例。结肠宽径多数近似正常、但肠管形态多不正常(包括僵直9例,锯齿状改变7例),结肠短缩12例,直肠壶腹消失14例。排钡延迟11例。结论:钡灌肠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443例结肠双对比造影检查作前瞻性研究。预先设置四种结肠清洁方法,病人随机采用其中一种。方法1,病人接受清流质饮食一天,不含牛奶或奶制品,并结合服用15g硫酸镁或2片bisacodyl(刺激型导泻剂)5mg,早上8时和晚上8时,一天二次,要求病人一天喝水至少3L,在检查当天7时,嘱病人肛门内塞一粒bisacodyl栓剂。方法2,除采用方法1同样的准备之外,另在钡灌肠检查前2小时,由放射科技术员作清洁灌肠。方法3,病人需准备2天,每天包括清流质饮食结合使用和方法1同样的导泻剂。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钡剂造影目前仍是检查小肠疾病的主要方法。虽然内窥镜已广泛使用于上消化道和结肠的检查,但尚不能在空回肠的检查中使用。小肠钡剂造影究竟是使用常规口服造影法好还是使用小肠灌肠法好,过去一直有争论。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1465例小肠钡灌肠病人的检查结果,并与临床最后诊断进行了对照,在手术病人则与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10年应用口服不透光的造影剂以来,硫酸钡已成为上消化道检查和结肠灌肠的主要材料。然而它具有很多付作用。多年来认为,如果胃肠道有梗阻时,则钡(?)检查列为禁忌症。虽然Frimann-Dahl等指出,在胃  相似文献   

14.
1 立位腹部平片见小肠多个液气平面且临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此时可以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文献中提到的消化道钡剂造影的禁忌证 :(1)胃肠穿孔禁用钡剂造影 ,可改用碘水溶液或碘油进行造影。 (2 )肠梗阻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 ,不完全型者可以进行小肠钡灌肠检查 ,用低浓度钡液灌肠。而完全型肠梗阻 ,临床术前需要定位及定性者 ,也可以进行小肠钡灌肠 ,以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未作手术准备者不能做小肠的钡灌肠检查 ,可以行逆行结肠钡灌肠 ,观察结肠及回肠远段 ,请参阅高育、高元桂主编的《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术》第 5篇第 190页 (1989年 )…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2例典型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平片可能见到盲肠及远侧小肠扩张钡灌肠可以显示盲肠溃疡形成,甚至可以提示有结节性病变,但是不能明确结肠肠壁是否增厚。对于结肠或盲肠有严重炎症的病人来说,钡灌肠没有引起穿孔的危险性。作者指出,CT 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能很好地显示肠道轮廓而无穿孔危险,并且还可很好地显示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MR结肠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0例患者进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MR结肠水成像的对比研究.结果 结肠癌共36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34例见病区肠壁僵硬、不规则,肠管扩张受限,2例病变显示欠佳;MR结肠水成像29例显示肠管的狭窄、肠壁僵硬,且病变范围显示更清晰.肠套叠3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均只显示部分套头及套鞘;MR结肠水成像均确切地显示了套入肠管的全貌.结肠癌合并肠套叠1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仅显示部分套头及套鞘,癌肿病灶未显示;MR结肠水成像不仅使套入肠管全貌显示良好,而且使癌肿内坏死区良好显示.结肠息肉6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中病变的大小、形态、数目均得以良好显示,但MR结肠水成像仅能使部分病变清晰显示.两者结果对比表明,MR结肠水成像对结肠癌、肠套叠等病变的显示更清晰、具体,更能确切地显示病变的实际大小和内部结构;两者在定性诊断上无显著性差异(定性诊断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χ2=1.95,0.1<P<0.25),但MR结肠水成像对结肠多发性小病变的定量诊断不如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论 MR结肠水成像对结肠癌、肠套叠等梗阻性病变的检查,比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更具优越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作为结肠病变的辅助检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150例门诊病人连续的双对比钡灌肠中进行了三种清洁肠方法的双盲研究,A组采用少渣饮食,检查前一日下午2时口服30ml蓖麻油,次晨在放射科作清洁灌肠,至少一小时后开始灌肠检查;B组自检查前一日中午始进严格的流质饮食,每小时至少饮一杯清饮料,禁饮汽水,下午3时口服1ml/kg的番泻叶制剂(Prunasine),剂量不超过75ml,不作清洁灌肠;C组饮食措施同B组,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了4例结肠组织胞浆菌病,均为HIV阳性的AIDS病人,复习了内窥镜和影象学表现。4例均为男性,年龄35~52岁。1例是根据感染史和以前诊断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而诊断为AIDS,1例在入院时有口腔和食管念珠菌病,2例无感染或肿瘤。均作钡灌肠检查,2例在口服和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整个腹部和盆腔CT检查、准直器直径为10mm。3例根据结肠镜活检结果诊断为结肠组织胞浆菌病,1例初次结肠镜活检结果无特异性,通过肠段切除而明确诊断。3例药物治疗后临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了Ⅰ例用钡气双对比选影诊断乙状结肠静脉曲张,并经血管造影及结肠镜检证实。结肠静脉曲张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罕见。钡灌肠充盈相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有限,通常靠血管造影及结肠镜检。文献上尚无用钡气双对比造影诊断乙状结肠镜脉曲张的报导。本例患者男35岁,因检查慢性消化道出血而住院。内窥镜检查为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无饮酒及肝病史。肝静脉造影无肝硬化及肝静脉梗阻,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未见离肝性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JS)的影像学综合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996-11~2008-01 5例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的MDCT、SCT、B-us钡灌肠和胃肠钡造影表现.结果:MDCT显示肠套叠改变2例,SCT显示肠梗阻表现1例,直肠癌变1例.B-us显示同心圆状强回声团块2例,假肾型包块影1例.钡灌肠示结肠内有多发大小不一的类圆形充盈缺损3例,其中伴癌变1例.胃肠钡造影发现肠内有类圆形或分叶状充盈缺损2例.结论:对于临床疑似或确诊患者,应早进行影像学的综合检查,MDCT多层面重建技术可更清楚地显示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