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资料与方法对经确诊的53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大片状或小片状密度增高阴影(27例);磨玻璃样影(22例);1侧肺叶或肺段的小片状或斑片状影(19例);表现肺段内结节影(3例)以及两肺间质改变,肺纹理增粗,呈网格状及不规则线状影(4例)。结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如两肺片状影,磨玻璃状影,呈游走性,以及肺纹理增粗、增多,呈网状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白细胞降低或正常等,应考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SARS的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X线特征。方法 对29例已确诊为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地区有SARS爆发流行。本组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5例(51.7%)病人有咳嗽,多为干咳。10例(34.5%)患者入院前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血白细胞计数正常18例(62.1%)、降低11例(37.9%);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7例(24,1%);肝功能异常16例(55.2%),主要表现为血清酶学的改变。肺部体征轻微,与X线胸部阴影显著的表现不相符。其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伴网状阴影7例(24,1%),磨玻璃状阴影3例(10.4%),斑片状阴影12例(41.4%),片状阴影7例(24.1%)。X线改变出现晚、吸收慢。结论 SARS患者的X线表现各异。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X线表现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初步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BS)的X线表现,为其早期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日-4月28日经临床综合诊断为SABS患者82例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82例SABS患者,除2例儿童肺部无明显异常外,其余80例均有改变,其表现主要为肺野透亮度减低、大小不一的斑片状、球形阴影的肺实质漫润,以及肺内间质漫润为主的肺纹理异常、索条影、网状影、结节影。结论胸部X线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ABS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X-线诊断。方法:选取36例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比较胸部X-线表现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胸部X-线表现为:(1)早期肺纹理增粗,模糊的间质水;(2) 早期肺内小点片状或大片状融合阴影;(3)中晚期两肺广泛片状阴影,常合并感染,临床表现严重,可伴肺不张或肺膨胀不全;(4)恢复期病变吸收缓慢;结论:X-线胸片是诊断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方法,但要结合临床并与其它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X线及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26例ARDS均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有2~6次胸部X线检查,2例同时行CT扫描. 结果初次检查,正常7例,肺纹理增多8例,毛玻璃样表现11例,胸腔积液6例.复查显示随着检查时间不同,上述肺内表现逐渐演变,数周后可以转归为网格状肺纹理. 结论胸部X线片对于ARDS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可用于ARDS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6.
SARS的早期X线及CT表现   总被引:34,自引:12,他引:2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早期X线和CT表现。方法 对28例SARS患者的早期X线和CT表现进行分析。患者在发病1—3d内行X线及CT检查。CT检查包括常规螺旋扫描和高分辨率CT(HRCT)。结果 28例中胸部CT检查均有异常所见。X线胸片发现病变者占60.7%(17/28)。影像表现可分为:(1)单发小片状病灶:占82.1%(23/28)。在CT影像上病变分为3种形态:①类圆形磨玻璃样密度病灶20例;②肺小叶形态的磨玻璃样密度病灶2例;③小片状实变影像1例。(2)多发小片状磨玻璃样病灶2例。(3)大片状影像3例。28例患者共发现31个病灶,其分布上叶7个,占22.6%;中叶3个,占9.7%;下叶21个,占67.7%。病灶最大径多为2.0~3.5cm。结论 SARS早期X线和CT主要表现为肺内单发小片状影像。CT显示病变的形态为类圆形磨玻璃样密度病灶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SARS的胸部X线表现及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胸部X线影像及变化规律。方法临床诊断为SARS者46例,每间隔2~4d摄胸片复查,分析全部胸片的影像表现和动态变化。结果 首次胸片正常但不能排除SARS,在拍摄病变初期X线胸片的30例中,4例在发病10d后才发现胸部异常。病变早期胸片表现以单发小片状阴影为主(66.7%,20/30)。动态观察病变的影像变化快,而且病程中严重程度有反复,8例患者肺内病变吸收缓慢。死亡患者肺内有多发弥漫病变及病变逐渐减轻者各3例。结论 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SARS的早期发现及显示病程的变化。但对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8.
SARS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S线表现特征。方法 52例SARS患者,每隔l~3d摄胸部正侧位片,而且在7次以上;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流行病学、放射学、实验室检查确诊的52例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为:3l例见两肺大片状、小片状密度增高阴影;18例见l侧肺叶或肺段有片状影;l例表现为肺段内结节影;2例见两肺纹理增粗,呈网格状及不规则线状影;16例见磨玻璃样影。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SARS的X线表现,可有如下特征:三片一间(病人出现大片状、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有些病人出现间质性改变);三多一个不相符(病灶在两肺中下野多;磨玻璃样影多;游走性多,即上下游走或左右游走;症状与X征象不相符;一快一慢(胸部X线表现病灶变化快,最终吸收慢)。结论SARS的胸部X线表现如单独和单次静态观察似乎无明显特征改变;但是,进行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胸部X线征象及变化,还是有其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明确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湿肺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3—2006两年间住院病人中临床诊断明确的新生儿肺炎72例,湿肺28例X线胸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复习有关文献,找出各自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新生儿肺炎72例表现为明显的肺气肿,肺纹理增多增粗和两肺内、中带夹杂有点状或斑片状阴影。湿肺28例表现为由肺门向外伸展呈放射状肺纹理改变,常为两侧对称性,肺野内显示广泛小片状浅淡密度增高影或局限性均匀分布的颗粒阴影。肺气肿情况不如前者显著。结论:仔细分析胸部X线表现结合病史,X线平片可以对新生儿肺炎和湿肺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肺部表现有小片状及大片状阴影,肺纹理增多增生呈网状及小结节状,肺门阴影增大,纵隔阴影增宽,胸膜反应及胸腔积液。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有3个特点:a)由肺门向肺野内伸展的扇形阴影。b)肺部的X线表现早于肺部体征的出现。c)临床症状及体征与X线表现不相符。需要结合临床及冷凝集试验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SARS胸部表现和并发症的CT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SAR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82例SARS患者行螺旋CT扫描112次,其中胸部106次,头颅5次,腹部1次。采用标准肺窗、纵隔窗摄片观察。结果82例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野66例(80.49%),单侧16例(19.51%)。病变累及4~6个肺野的54例(65.85%),下肺野63例(76.83%)。病变形态表现为胸膜下局灶性实变影26例(31.71%),斑片状实变影53例(64.63%),大片实变影9例(10.98%),磨玻璃样模糊影31例(37.80%),肺泡实质影14例(17.07%),间质改变16例(19.51%)。发生并发症6例(7.32%),其中1例同时并发肺、脑部结核及纵隔气肿;余5例分别为肺部继发感染2例,肺霉菌、气胸、脓胸各1例。根据上述所见,作者提出了SARS的相对特征性肺部表现:(1)病灶呈多发性、两侧性分布,以两下肺多见。(2)斑片状、大片实变影,胸膜下局灶性实变和磨玻璃样模糊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3)肺泡内点状高密度影。(4)胸部X线检查和CT扫描动态观察中发现病灶大小、数量及分布部位有迅速变化和进展(即在24~48h内有动态变化)。上述征象提示为SARS病毒引起的肺部表现可能。结论 CT扫描检查是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SARS患者肺部病变的演变过程和及时发现所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ARS患者肺纤维化的转归情况并随访观察其胸部及髋关节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4例SARS患者进行的影像学检查随访观察1年,随访内容包括摄胸部X线正侧位、骨盆正位片及CT扫描检查。结果:34例SARS患者中18例在住院时期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其中15例重症SARS病例中12例住院时期肺部有纤维化改变。19例普通型SARS中,6例并发肺纤维化。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9例(27%)患者存在肺纤维化。随访1月,4例(12%)SARS患者两肺见纤维条索状影,粗细不均,但与前片比较均有吸收好转。随访3月,仅2例(6%)见两肺纤维条索影,其余2例病灶完全吸收。随访6月及12月,1例(3%)见纤维条索影,两肺纹理增重。1年随访中未观察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结论:肺纤维化是SARS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重症SARS患者较普通型患者更易发生肺纤维化,老年和重症SARS患者合并肺纤维化的程度较重,其肺纤维化吸收慢、时间长。未见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巨细胞病毒感染(CMV)的CT特征。结果:本组2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中有2例CT表现未见明显异常,其余22例均有毛玻璃样阴影改变,其中呈两肺多发、散在分布7例,呈两肺弥漫性分布15例。仅表现为毛玻璃影者4例,伴有小叶间隔增厚10例,伴有实变影者7例,伴有多发小结节影者8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者4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毛玻璃样阴影,且常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小结节影、实变影等表现。  相似文献   

14.
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及胸部影像学随访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并随访观察其恢复期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随访观察25例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的胸片、CT扫描表现。结果 54例重型SARS患者,死亡15例(其中1例尸检),临床治愈39例。随访观察的25例中21例随访时间为发病后158—238d,CT扫描发现8例有肺间质增生(38.10%);4例有纤维性病灶(19.05%);12例有磨玻璃样密度病变残留(57.14%);7例双肺未见异常改变(33.33%)。结论 肺间质增生、纤维性病灶、磨玻璃样密度病变残留是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的主要胸部表现,其发生率高于普通型SARS患者。  相似文献   

15.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符合《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全胸站立后前位和侧位片;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97.8%(45/46)的SARS患者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体征较轻,与影像学改变不符。X线表现:(1)病变分布:两侧肺17例(37.0%);一侧肺29例(63.0%),其中右肺14例(14/29),左肺15例(15/29)。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者28例(60.9%),分布于2个肺叶者9例(19.6%),3个肺叶者4例,4个肺叶者4例,5个肺叶者1例。多肺叶分布中,局限于一侧肺者1例(1/18),两侧肺分布者17例(17/18)。(2)病灶类型: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阴影,其内可见增粗和紊乱的肺纹理结构;肺纹理改变型3例(6.5%);间质型18例(39.1%);实质型9例(19.6%),混合型16例(34.8%)。此外还可见肺门模糊1例,少量胸水1例,轻度胸膜反应1例。6例CT扫描,3例急性期表现为磨玻璃样高密度灶或大片状渗出和实变,3例吸收期可见条索状残留灶。结论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预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接尘二年以上的349名工人,相邻两年内的两次X线胸片698张,进行了对比分析,两次X线表现比较肺纹理增多好转235人,占67.3%;肺内网状阴影好转248人,占71.1%;类圆形小阴影好转153人,占43.8%;不规则形小阴影好转53人,占15.8%。作者认为X线胸片的改变可能是由于肺部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