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浅议《金匮》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  利达 《江苏中医》1998,19(1):37-38
《金匮要略》是一部杂病治疗专著,其中有关内容为后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归纳出六厌烦 方:麻黄类方、乌附类方、石膏类方、防己类方、黄芪桂村主及虫类方药,具体体邮开腠发汗、温经散寒、清热和络、祛风除湿、扶正蠲痹、搜络邪等治疗大法,在类风性关节炎治疗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还结合主各家的经验,探讨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临证要点。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丸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络证及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辨证属湿热阻络及寒热错杂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丸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纽症状改善及血沉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71.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络证及寒热错杂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判断疗效。结果:益气活血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患者的局部疼痛、肿胀,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为89.5%。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苗药金乌健骨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金乌健骨方配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益肾蠲痹丸配合甲氨蝶呤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炎性活动指标等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方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类风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2例,每日1剂,15d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激素及其他药物。结果:有效率95.94%。结论:类风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益气祛湿通络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祛湿通络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8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0 例及对照组 120 例,治疗组采用益气祛湿通络方内服;对照组口服芬必得、雷公藤多苷片。治疗3 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3%,对照组为 7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气祛湿通络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络病学说角度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重温络病学说的相关文献,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与络病学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提出络脉病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根据病程可分为络脉瘀阻、络虚不荣、络息成积三个阶段;运用络病学说,紧扣血瘀络阻的病机,以通络为基本治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归属于络病范畴,以络病学说为指导开展治疗,拓展了对该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和重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之一,可归属于中医"痹证""络病"范畴。目前虽有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治疗,但存在毒副作用较大、易增加患者感染等弊端。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疗痹证的代表方剂,目前中医临床大多用其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本文基于"络病"理论和"风药"理论相关认识,从桂枝芍药知母汤为治风之剂新的视角认识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中各药可归属于风药,诸药合用,共奏通络宣痹之效,使风寒湿得祛,郁热得清,气血通行,痹痛得止,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痹方联合甲氨蝶呤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痛痹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及实验室各项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痛痹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益气清络方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作用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清络方及其拆方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作用的影响.方法:运用Ⅱ型胶原免疫SD大鼠制成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观察益气清络方及其拆方对模型大鼠足肿胀、体重、血清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益气清络方在用药第8天即能减轻模型大鼠的足肿胀,30天时,减轻足肿胀的作用仍然存在,且能够降低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益气清络方的拆方--益气部分在用药30天时,大鼠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且可降低大鼠血清TNF-α水平.益气清络方的拆方--清络部分单独治疗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无明显效果.结论:益气清络方能够改善大鼠胶原性关节炎,作用优于其拆方.  相似文献   

11.
从“脏虚络病”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东涛  沈鹰 《天津中医药》2008,25(6):482-483
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探讨"脏虚络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进而讨论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采用斑龙汤加减方中药汤剂配合金水宝胶囊、甲氨喋呤进行治疗。结果: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证候复杂的疾病,治疗此病颇棘手,笔者用痛风方加减治疗,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风湿宁五号方辨治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风湿宁五号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5.31%,总有效率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之44.44%和71.11%(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指数、关节痛度、关节肿胀、晨僵、握力、关节周径、关节功能和炎症指标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宁五号方辨治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寒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寒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寒湿夹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寒湿方,对照组服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寒湿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寒湿夹瘀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通络方联合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之间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实验组实施温经散寒通络方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整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整体有效率为7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后RF、CRP和ESR等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均显著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接受温经散寒通络方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因而可作为患者临床首选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古代文献回顾和现代研究成果,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以湿热痹阻、郁毒内蕴及瘀血阻络为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阴虚络热证是临床常见证候。通过对该证候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深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确立养阴清热、宣痹通络为治疗大法及该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科学性和重要地位,有利于拓宽思路,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郑国俊 《国医论坛》2021,36(3):23-2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化瘀强肾通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化瘀强肾通痹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炎性因子及类风湿因子指标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通络中药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以丁甘仁治疗热痹的方子为基本方,制成浓缩口服液,并以独活寄生汤为对照,分别观察两种药物对大鼠佐剂试验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在提高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白介素1,血浆前列腺素E1和血栓烷B2的含量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凉血通络在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好疗效,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应该考虑从热痹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