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苦参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针600mg,复方丹参针14ml静滴,每日1次,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查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HBV血清标志物转阴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97.1%,HBV-DNA转阴3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5.7%,HBV-DNA转阴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下降(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加速了肝功能恢复,提高了临床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CHB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的研究方法,选择40例明确诊断的CHB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肝功能(ALT、AST)、HBV—DNA、HBeAg和血清IL-4、IFN—γ的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结果40例CHB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CHB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HBeAg转阴率37.5%;CHB组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CHB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CHB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能纠正CHB患者Th1/Th2失衡状态,明显改善CHB患者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蔡敏  杨永和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33-1533,1553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方法对60例HBeAg和/或HBV—DNA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用慢迁肝方,对照组用苦参素。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eAg及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BeAg转阴率为73.33%,HBV—DNA转阴率为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及γ-球蛋白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慢迁肝方具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病毒及改善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IL-18与HBV感染及拉米夫定治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L-18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21例,重型肝炎14例)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18水平,并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水平具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情愈重,水平愈高;CHB患者IL-18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662.P=0.001);不同HBVDNA含量的CHB患者IL-18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病毒量组高于高病毒量组;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DNA转阴组IL-18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后12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BVDNA未转阴组IL-18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肝脏炎性损伤和HBV免疫清除过程,拉米夫定治疗可能增强Th1型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应用 DSG-Ⅲ型红外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降酶等治疗12周,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给予 DSG-Ⅲ型红外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01),观察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与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转阴率、ALT 和 AST 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DSG-Ⅲ型红外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慢性乙肝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及促进病毒转阴,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用阿德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拉米夫定耐药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D、HBV—DNA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LT、AST、HBV—DN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在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武伟  黄频  余飞龙 《当代医师》2013,(12):1711-1713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时间点,观察患者血浆内毒素,血清TNF-α含量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血清TNF—α、ALT、AST、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DBIL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不同程度降低患者内毒素、TNF.d、ALT、AST、TBIL的含量.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采取随机分组,2组对比。抽取空腹血化验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2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治疗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乙肝病毒核酸指标HBV—DNA转阴率和HBeAg/抗一HBe血清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碱治疗CHB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增强抗HBV作用,二者联用有一定协同作用,是治疗CHB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将91例CHB患者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和甘草酸二铵组。观察和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肝功能、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DNA定量等项目,随访12个月。结果复方甘草酸苷组与甘草酸二铵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和80.8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AST复常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甘草酸苷组显效率为72.23%,甘草酸二铵组显效率为57.45%,两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CHB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前者在AST复常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对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HBeAg(+)的CHB患者82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ETV组和ADV组,分别给予ETV0.5mg和ADV10mg,均1次·d^-1,用药48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12、24和48周两组血清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300copies·ml^-1)、HBeAg血清学转换率、血清ALT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观察期的延长,(1)两组血清HBV-DNA水平逐渐降低,且治疗后各时间点ETV组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血清HBV‘DNA阴转率逐渐增加,24、48周时ETV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ADV组(分别P〈0.01,P〈0.05);(3)两组HBeAg血清阴转率逐渐上升,但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逐渐降低,24周时ETV组ALT水平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HBeAg(+)的CHB患者,ETV较ADV更能有效地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提高HBV—DNA阴转率,两者改善HBeAg血清阴转率和降低血清ALT水平的效果相当,无特殊不良反应,ETV优于ADV。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比夫定(TBV)短期治疗后肌酸激酶(CK)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我院应用TBV治疗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疗程6个月,每月随访1次,检测并计算CK升高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评估TBV剂量及疗程与血清CK值的相关性,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HB患者CK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随访6个月期间.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第4月末为峰值(P〈0.05),而CK升高程度以及ALT复常率在第6月末为峰值(P〈0.05);TBV剂量与血清CK值呈正相关(P〈0.05),而TBV疗程与血清CK值无相关性(P〉0.05);他汀类药使用史以及运动量是CHB患者CK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BV短期治疗剂量与CHB患者CK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应重点监测联用他汀类药患者且应减少剧烈活动,预后指标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采用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能显著降低ALT和AST含量,提高A/G比值(P〈0.01);在降低ALT和AST含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对照组Hbv—DNA阴转率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9%,对照组为75.O%,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注射液不但能抑制病毒复制,且可促进HBV复制标志物阴转,并在HBeAg阴转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同时该药还可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肺结核病用药后肝损害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90例门诊健康体者和85例确诊为肺结核的病人服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PA)、谷丙转氨酶(AIJ)、谷草转氨酶(AST)进行检测。结果:肺结核病人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血清PA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PA水平结果降低(P〈0.05)。在早期(2周)抗结核治疗中PA的异常率为84.7%,明显高于ALT、AST异常率的25.8%和31.8%。结论:将血清前白蛋白作为肺结核病人服药前后肝功能检测常规能及时发现肝脏的早期损害,比ALT、AST更灵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研究健肝消脂颗粒治疗NAFLD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分析两者IR,ALT、AST、GGT,TG、TC、LDL-C,WC、BW、BMI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IRI变化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两组ALT、AST、GGT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TG、TC下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DL-C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4.两组WC下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W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下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肝消脂颗粒可以有效治疗NAFLD,可以改善其IR,可以降低ALT、AST、GGT,TG、TC,WC、BMI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持续输注0.9%NS1ml/kg·h;Ⅲ组:异丙酚5mg/kg·h组;Ⅳ组:异丙酚10mg/kg·h组;Ⅴ组:异丙酚20mg/kg·h。分别在肝门阻断30min、再灌注60min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Ⅱ、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Ⅰ组(P〈0.01),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低于Ⅱ组(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血清ALT、AST活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Ⅱ、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X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Ⅱ组肝组织SOD活性降低,Ⅲ、Ⅳ、Ⅴ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与Ⅱ组比较,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降低、XOD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肝组织MDA含量、XOD活性、SOD活性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Ⅲ、Ⅳ、Ⅴ组肝细胞病理学改变轻于Ⅱ组。且Ⅲ、Ⅳ、Ⅴ组间肝细胞病理学改变有差异。结论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观察组给予0.5mg/d的ETV治疗,对照组给予100mg/d的拉米夫定(LAM)治疗。比较二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超声影像学指标变化、治疗后HBV—DNA滴度与转阴率、不良反应。结果①二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LB及TBiD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组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组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二组治疗前后HBV—DNA滴度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组治疗后HBV—DNA滴度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④二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LAM相比,ETV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朱锦宏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73-74,7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各36例.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后的应答率、YMDD变异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完全应答率达52.8%(1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1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ALT复常率为52.8%(19/36),而联合组治疗12个月后ALT复常率为83.3%(3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出现YMDD变异共7例,YMDD变异率为19.4%(7/36),而联合组出现YMDD变异共2例,YMDD变异率为5.6%(2/36),联合组的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为61.1%(2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HBeAg转阴率为50.0%(18/36),而对照组HBeAg转阴率为16.7%(6/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HBV—DNA及HBeAg转阴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HBeAg和 HBV DNA阳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 ALT和 AST在正常范围,伴有不同程度症状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者作为治疗对象,以方剂疏肝健脾解毒方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后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观察停药后3个月以评估疗效的持久性。共入组患者348例,其中161例纳入对照组,187例纳入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方剂疏肝健脾解毒方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168例,总有效率80.3%(135/168),HBeAg转阴6例,HBV DNA下降大于或等于2个对数级14例;停药观察3个月157例,总有效率80.9%(127/157),HBeAg转阴4例,HBV DNA下降大于或等于2个对数级11例,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郁脾虚型 HBeAg阳性慢性 HBV携带者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0g静滴,疗程4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 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HBV 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上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膦甲酸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病毒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等优点,膦甲酸钠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1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1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予拉米夫定(100mg qd)治疗12个月。疗效评估包括血清HBV病毒学,血清HBV免疫学,血清生化学应答。结果 治疗12个月末,血清HBV DNA总的转阴率为72.32%,治疗第9个月末的HBV DNA转阴者占转阴者总数的98.98%,一度转阴后再转阳的反跳率为24.40%,从未转阴的发生率为7.23%,HBeAg血清转阴率为33.96%;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9.75%,治疗第9个月末的血清转换者占转换者总数的90.32%;ALT恢复正常率为67.61%,反跳率为26.98%。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9.43%,部分应答83.33%,无应答7.23%。治疗前血清ALT不同水平组间 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9个月的拉米夫定治疗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后期;机体免疫状况对拉米夫定治疗疗效有较大影响,治疗前ALT水平是预测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