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海面小波面法线出发,采用海浪谱模型模拟海面的形态,提出一种新的简便算法,将海面各小波面划分成三角面元,通过求三角面元的法向量来计算海面发射率,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其次,综合考虑海面自身热辐射及海面反射天空、太阳辐射和探测器与海面之间的大气路径光谱辐射,建立海面红外辐射模型。最后,生成海面红外辐射的灰度图像,并给出在不同探测器天顶角下的仿真结果。通过结果分析,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海面红外辐射特性,仿真的红外图像对于舰船红外仿真研究及红外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面作为舰船的主要背景,其红外辐射特性对于舰船红外仿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介绍了三种海面发射率的计算模型:灰体模型、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并针对红外仿真中舰船辐射场和海面背景红外热像模拟两方面的计算要求,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对于舰船辐射场计算而言,使用经验模型已经具有足够的精度;而在模拟海面背景红外热像时,在天顶角较大的情况下必须使用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电磁散射、辐射理论,分析了可光海面图与红外海面图像的生成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具有相同拍摄条件的可见光海面图像与红外海面图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实现了从可见光图像反演出红外图像。最后,本文根据几幅可见光海面图像,利用这种方法反演出了其同样条件下的红外图像。  相似文献   

4.
红外仿真中的海面辐射模型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作为海面目标的主要背景,海面的红外辐射特性对于舰船红外仿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建立了三种海面辐射计算模型:漫射灰体、平静海面和波浪海面,并针对红外仿真中舰船辐射场和海面背景红外热像模拟两方面的计算要求比较分析了三种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对于舰船辐射场计算而言,使用经验模型已经具有足够的精度;而在模拟海面背景红外热像时,波浪的影响不可忽视,必须采用波浪海面模型模拟海面辐射亮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研究海面的红外成像特性中,建立了基于刚体的双尺度成像模型,从主动成像方面讨论了海面散射特性的变化规律。该模型仿真结果很好地说明了风向对海面红外主动成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红外被动定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中,大气以及大气中的气溶胶会对红外辐射产生吸收和散射,从而造成红外辐射的衰减。大气对红外辐射的衰减程度可以用消光系数来描述,波长不同,消光系数也不同。如果大气气象条件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小,则可认为消光系数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变化。红外探测系统可以分时探测两个或多个波段的红外辐射,通过一定的信号处理手段,实现对空中目标的被动定位。文中推导了利用消光系数对空中目标进行定位的公式,并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依据目标成像辐射通量变化与距离的关系,针对典型空中目标成像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合中波红外鱼眼凝视系统的被动测距方法.在红外鱼眼系统探测范围内,空中目标理想成像面积远小于单个像元面积,因而,背景估算时忽略目标对背景的遮挡,从采集图像与背景的差值中估算焦平面接收的光斑总体辐射通量.目标的红外辐射受到大气中传输衰减,短时间测量...  相似文献   

8.
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技术在目标探测和识别系统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单一的红外成像探测精度高,且不易受干扰,但无法在雾天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并且搜索范围有限;单一的被动微波探测具有作用距离远、不易受天气干扰、可大范围搜索等优点,但制导精度差[1].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双模复合技术实现了互补,克服了各自的不足,综合了各自的优点,可以大幅提高导弹的技战术指标,实现精确制导.为此本文进行了复合制导方案设计,深入研究了红外随动微波技术,通过对复合交班流程的梳理,建立了复合交班仿真模型,最后基于动态目标模拟完成了复合制导技术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海面环境中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润秋  王霞  金伟其  梁建安  刘敬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3):304007-0304007(5)
诸多实验证明海面辐射具有偏振特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海面目标探测能力的相关理论。利用T. Elfouhaily提出的海浪方向谱模型反演出海浪高度分布;通过一种基于Monte-Carlo光线逆追踪的方法分析了海面的红外偏振辐射特性;根据Stokes矢量分量的噪声特性建立了Stokes矢量各分量的最小可分辨温差值(MRTD)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okes矢量分量的MRTD与场景的表观温差(ATD)的差异建立了海面环境中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  相似文献   

10.
高国龙 《红外》2003,(1):29-29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在头盔上的被动/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它包括一个被动式红外摄像机。被动式红外摄像机内装有一个可拆卸的窄带滤光片盖、一个物镜、一个分束器、一个非致冷焦平面列阵、一块接口板和一个液晶显示器。它装在头盔的正面,具有前后、上下和倾斜调节功能,它可以将红外图像转换成电子信号。非致冷焦平面列阵与显示器之间的电子部件内有一个控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多用户处理是在上行进行的,本文提出了应用于TDD-CDMA系统中下行方向的一种多用户处理方案.在TDD-CDMA系统中,可以利用上行信道参数对下行信道参数做出估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利用信道参数来降低CDMA中的多用户干扰的方法.在该方案中,其多用户处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优化系统的多用户扩频码字和解扩码字来降低多用户干扰.为了达到最大的信干比,本文提出了系统扩频码选择的优化准则,它能够充分利用信道的特性.本文根据一定的迭代算法给出优化问题的解.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案的CDMA系统相对于采用Gold码的系统能够极大地降低多用户干扰,提高信干比.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The Ti me Division Duplex-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D-CDMA)system makes use of TDD syn-chronous CDMA technology and offers several opera-tional advantages.First,it is based upon TDD-modewith flexible forward link and reverse link switchi…  相似文献   

13.
TDD-CDMA系统中支持非对称业务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TDDCDMA系统中由于对上下行不对称业务的需求,使得不同小区间的上下行切换点不同,因此会产生严重的小区间干扰(基站和基站间干扰),需要使用动态信道分配算法(DCA)。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基于路径损耗的抗基站间干扰DCA),它通过路径损耗进行资源预留,同时通过尽量避免基站问的相互干扰机制来最大化提高系统容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DCA能够显著改善非对称业务下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李泽宪  张平 《电子学报》1999,27(10):55-57
根据宽带码分多址( WCDMA) 系统的特点,提出并分析了一种导频符号辅助干扰删除多用户检测器(PSAIC),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WCDMA系统中的帧结构,在不增加物理信道的情况下,实现接收信号的相干解调,并与多址干扰删除器相连,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增加系统的容量,当干扰删除器的级数为2 时,其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复杂度也不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DS-CDMA PCN系统抗干扰性能的分析中,首次提出了用户归一化扩频信号等效左半部分和等效右半部分的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结合传统扩频通信RAKE接收机的抗多径性能和多用户信号检测器的抗多址干扰特性,得到了一种能同时消除同频干扰和对抗多径多用户信号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CDMA中通常采用RAKE接收机来实现多径分集.本文提出了TDD-CDMA系统的一种新的多径分集方案.它在发送端采用一个FIR滤波器,而在接收端采用RAKE接收机实现多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对FIR滤波器的系数进行优化的问题相当于求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问题,而最大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最佳FIR滤波器的抽头系数.数值分析表明,采用上述方案的系统的输出信噪比(SNR)较之通常的RAKE系统或者Pre-RAKE系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Multiuser detection-oriented CDMA systems have been anticipated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system capacity in third-generation W-CDMA-based systems. However, they are greatly limited by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multiuser receivers.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 new,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pproach to multiuser detection (MUD), consisting in MUD of the subset of preselected users, and conventional detection of the rest of users, called selective multiuser detection (SMD). It allows for full exploitation of available processing power at the receiver by use of MUD and provides remedy fo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MUD techniques when the number of active users increases beyond the processing capability. We propose and examine three different criteria for selection of users to be processed by the multiuser receiver and analyze the capacity for the single-cell and the multicell CDMA cellular system. The capacity improv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conventional CDMA detector combines the gain from MUD and reduction of other-cell interference. We apply the analysis to two SMD schemes using decorrelator an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er (SIC) as the multiuser receiv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MD i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MUD-oriented CDMA systems with large numbers of active users.  相似文献   

18.
CDMA-only microcell/macrocell cellular systems have traditionally suffered from the near-far problem in the microcells located near the macrocell boundary. Strong macrocell interference in these microcells disables conventional single-user detectors. The solutions currently adopted in the literature include bandwidth-consuming frequency separation between macrocell and microcell tiers and complex hybrid architectures.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the techniques for multiuser receiver design that address this problem. The preprocessing stage, called the projection stage, which projects the received signal onto the space orthogonal to the subspace spanned by macrocell users' signature sequences, is introduced. It is followed by the stage employing conventional multiuser detection (MUD) techniques. This class of detectors, called multiuser projection detectors (MPD), provides efficient protection against macrocell interference in all microcells, regardless of their location within the macrocell. The protection is optimal if the amplitudes of macrocell interferers are not known by the microcell BS. We analyze four MPDs using different MUD techniques in the detection stage, and perform performance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链路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快速调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满足长期演进(LTE)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信噪比(SNR)和信道质量指示(CQI)映射方案.这种新的方案通过系统链路级仿真得到信噪比和误块率之间的仿真曲线,然后通过区域拟合的方式得到SNR和CQI之间的关系.和传统的映射方案相比,它不仅易于实现和存...  相似文献   

20.
含参量线性多用户检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含参量线性多用户检测器,该检测器利用参量对用户特征波形的相关矩阵进行对角加载,通过选择最佳参量,使得检测器输出信干比最大,从而获得最优检测.给出了最佳参量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含参量检测器与匹配滤波检测器(MF),解相关检测器以及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器(MMSE)的相互关系.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最佳参量的估计是有效的,含参量检测器统一了MF,解相关和MMSE检测器,具有最佳参量检测器比MMSE检测器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