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国内外报道联体婴儿生存率很低,联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其中以胸腹部联体最为多见,约占联体婴儿的90%,对手术后软组织巨大缺损,多采用整形植皮、皮肤扩张器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措施[1,2].2002年我院对1例联体婴儿进行了分离手术,并采用胸腹部互换皮瓣修复巨大缺损,获得成功[3].我们对患儿随访2年,以探讨异体皮瓣移植后对机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联体双胎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患病率约为1/(3万~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出生后存活率约为1/20万,其中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多。根据两联体儿大小,分为对称性和不对称性联体婴儿,按连接部位把对称性联体分为5种类型:胸腹联体(35%)、剑脐联体(30%)、臀部联体(19%)、坐骨联体(6%)及头部联体(2%)。其中能接受分离手术的病例很少,分离术后双婴儿均存活的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耍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联体婴儿A婴和B婴分离成功,分离后腹壁巨大缺损应用Preclude心包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成功.术后A要恢复较顺利,无腹腔并发症发生,至今仍存活.B婴于术后第14 d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于第25 d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冗长的引流管被肠管包绕粘连,通道有3处肠管成角粘连,形成2处洞孔,并有肠管疝入绞窄.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回肠造瘘术.术后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第53 d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第2次手术粘连松解处又见轻度肠粘连,原腹腔引流管及回肠造瘘管处有肠粘连.结论:选择防粘连的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及正确放置和管理腹腔引流管,有助于防止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严密观察、准确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有利于改善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耍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联体婴儿A婴和B婴分离成功,分离后腹壁巨大缺损应用Preclude心包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成功.术后A要恢复较顺利,无腹腔并发症发生,至今仍存活.B婴于术后第14 d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于第25 d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冗长的引流管被肠管包绕粘连,通道有3处肠管成角粘连,形成2处洞孔,并有肠管疝入绞窄.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回肠造瘘术.术后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第53 d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第2次手术粘连松解处又见轻度肠粘连,原腹腔引流管及回肠造瘘管处有肠粘连.结论:选择防粘连的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及正确放置和管理腹腔引流管,有助于防止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严密观察、准确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有利于改善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99年3月26日行1例联体儿分体术,现将麻醉过程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联体儿(女)系剖宫产娩出,出生时Apgar评分8分,经足底刺激、吸氧后5min评分为10分。测体重3700g。联体儿为胸腹联体,其中1体为先天性无脑儿、发育小,体重1300g,彩超证实胸腔内脏器均未发育,停滞在胚胎时期。腹内脏器肝脏为两患儿共同拥有三叶,余未见异常。另1体婴儿较大,体重2400g,心脏彩超示主动脉降部有一侧支血管同时供应小婴儿的血液循环。这样在分体术时仅需保全大婴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修复耳鼻部皮肤缺损的作用。方法采用鼻唇沟皮瓣、额正中皮瓣、耳廓复合组织瓣、耳后皮片及颈部皮片重建耳鼻部皮肤缺损16例。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结论皮瓣应用于耳鼻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成功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刘安军  袁存和 《淮海医药》2001,19(3):217-217
目的 评价胸腹部留蒂皮瓣治疗上肢瘢痕增生、肘关节屈曲畸形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7例因烧伤致上肢瘢痕挛缩患(其中2例双肘部关节屈曲畸形不能伸直,影响肘功能活动),采用胸腹部留蒂皮瓣移植进行治疗。结果 7例患共移植9个皮瓣均成活,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胸腹部留蒂皮瓣移植治疗肘关节瘢痕挛缩畸形,是一可靠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8):216-218
目的分析皮瓣修复在手部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6年1月60例手部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行前臂或胸腹部皮瓣修复,实验组行局部皮瓣修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周时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组织缺损效果确切,有利于缓解术后患者疼痛,伤情康复较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联体双胎为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患病率为1/5~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约20万次以上分娩有1例出生后存活犤1犦。能接受手术的患者非常少,合并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能成功进行分离手术麻醉,未见报道。我院于2001-11成功行首例紫绀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麻醉,由于麻醉方法选择适宜,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联体儿甲婴和乙婴,均为男性。于出生后发现联体10月入院。该对婴儿系足月顺产,父母均无特殊病史。出生时呈面对面联体,共用同一脐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采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结果50例患者皮瓣均全部存活,46例患者均一期愈合,4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方便,缺损修复疗效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