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现代击剑运动的飞速发展,在运动竞赛中为了使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发展或超常发挥,必须在进行技、战术训练同时,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训练。良好的赛前情绪使运动员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在激烈的比赛中,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可是有不少运动员缺乏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在赛前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严重地影响正常的技、战术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比赛中,特别是在参加奥运会大赛的时刻,即使是有经验的运动员,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控制自己的紧张心情。参赛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保持最佳情绪状态,可根据个人性格和习惯在赛前采用下列简单易行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立秋  李文新 《冰雪运动》2006,(2):75-75,112
运动员参加比赛,特别是青少年,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给运动员带来不良的影响,使运动成绩无法正常发挥。通过对影响运动员赛前情绪不稳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对赛前紧张情绪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吕晓昌  林琳 《体育学刊》2012,(3):104-109
考察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等级、团队凝聚力、教导方式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各维度差异以及不同赛前情绪特征对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良好;不同赛前情绪特征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部分维度能够预测他们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5.
1.引言游泳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自身的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与体育锻炼有相关之处和相联系的一面,就心理  相似文献   

6.
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情绪的变化 ,直接影响比赛的运动成绩。怎样调节好武术运动员赛前的情绪 ,是武术训练和比赛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状态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获得赛前良好情绪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动竞赛中过度紧张的情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兆刚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83-484,487
运动竞赛中情绪过度紧张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体育界研究的重点。文章阐述了过度紧张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8.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比赛的运动成绩。怎样调节好武术运动员赛前的情绪,是武术训练和比赛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状态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获得赛前良好情绪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跆拳道运动员赛前紧张情绪的产生原因和克服的训练方法,为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的心理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关于11分制乒乓球运动员赛前情绪心理表现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乒乓球11分赛制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赛前情绪心理的异常表现,本文对其异常心理表现进行分类、分析并找出原因,提出了乒乓球运动员适应新规则的心理训练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术运动员赛前情绪及临场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8名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及其临场应激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名次前列的武术运动员的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得分低于名次后列的运动员,且其与比赛名次呈显著相关,而在自信心与躯体焦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与比赛名次也不存在显著相关,赛前情绪是影响训练水平与比赛成绩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名次前列与后列运动员在面对各种应激源时,4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均有采用,但前者在采用进攻式应激应对策略的得分均高于后者,而在采用回避式应激应对策略的得分则是大部分都低于后者,赛前情绪各因子与临场应激应对方式各因子呈一定相关,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认知-情感调控训练法、模拟应激训练法、放松训练法与控制点训练法等是几种可以改善赛前情绪状态及临场应激应对方式的有效方法与手段;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不仅是单纯的竞技技术训练,还应包括必要的、系统的心理训练内容。各种训练方法应根据具体运动员在各训练阶段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组合,使能发挥最大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竞赛自信及竞赛焦虑与注意指向:探点反应时实验的提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Spielberger^「1」关于认知评价与焦虑反应关系的 临床心理关于威胁指向性注意的研究成果,研究假设,在内隐认知的层次上,将注意更多地指向威肋性信息,是低部赛特质自信和高竞赛特质焦虑的特点之一;将注意更多地指向积极性信息,是高竞赛特质自信和低竞赛特质焦虑的特点之一。对40名运动员进行的探点反应时实验表明,高竞赛躯体焦虑运动员的主要注意特征表现为较少关注积极信息。注意指向未能有效地预测竞赛  相似文献   

13.
第26届奥运会中国女子足球队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经过琼斯和斯万修订的 CSAI- 2量表对参加第 2 6届奥运会的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共 1 9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 ,赛前认知焦虑的强度增大、频率升高、认知焦虑方向有显著变化 ;赛前躯体焦虑的强度增大 ;但躯体焦虑的频率、自信心强度、频率以及对躯体焦虑的方向性解释均无显著性变化 ;将该队分为高、低两种运动水平 ,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 ,运动员的焦虑强度和焦虑频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焦虑的方向性解释也未见显著性差异 ,但在自信心频率上存在着时间和运动水平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图研究自我损耗与锻炼规律性对负性情绪图片注意偏向的影响。采用了2(自我损耗:高、低)×2(锻炼规律性:有、无)×2(探测点位置:一致,不一致)三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统计分析了56名被试在完成负性情绪面孔的点探测任务时的反应时与N1、P1、N2、P3等ERP成分。结果发现:高自我损耗比低自我损耗表现出对负性情绪图片更明显的注意偏向,且在无规律锻炼条件下,高自我损耗比低自我损耗表现出对负性情绪图片更明显的注意偏向,在有规律锻炼条件下,高低自我损耗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无差异;无规律锻炼比有规律锻炼表现出对负性情绪图片更明显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5.
以103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检验了运动动机气氛、能力知觉与运动员赛前情绪的关系.①掌握指向的动机气氛与运动员的自信心有显著性高相关(r=0.803,P<0.05);成绩指向动机气氛与赛前情绪的社会期待焦虑(r=0.504,P<0.05)和躯体焦虑(r=0.625,P<0.05)具有显著性的中等相关,而与个体失败焦虑之间存在低相关(r=0.341,P>0.05).②运动员能力知觉与赛前情绪的自信心之间具有显著性高相关(r=0.846,P<0.01),与个体失败焦虑(r=0.554,P<0.05)和社会期待焦虑(r=-0.617,P<0.05)之间具有显著性中等相关.③运动员的能力知觉与掌握指向的动机气氛有显著性高相关(r=0.805,P<0.05),与成绩指向的动机气氛之间具有中度相关(r=0.261,P>0.05).因此,运动动机气氛、能力知觉是影响运动员赛前情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探讨我国单板U型滑雪运动员人格和赛前情绪类型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和赛前情绪量表–T,对我国43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运动员的人格类型主要有普通型、兴奋敢为型和敏感紧张型。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类型主要有混合型、自信型和淡漠型。地方队的混合型和淡漠型运动员显著多于国家队。赛前情绪为混合型的运动员没有取得过国际名次,自信型运动员取得的国际名次最多。(2)普通型和敏感紧张型运动员的个体失败焦虑显著高于兴奋敢为型运动员;敏感紧张型运动员的社会期待焦虑显著高于兴奋敢为型运动员。(3)从个案看:该项目优秀运动员大多属于兴奋敢为型和自信型运动员。结论:兴奋敢为型和自信型的单板滑雪U型项目运动员焦虑更少、成绩更好、更易成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张力为编制的《赛前情绪量表-T》(PES-T-16×4)量表,对39名(男运动员32名,女运动员5名)散手道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散手道运动员的赛前情绪与其比赛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散手道运动员赛前情绪处在适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参加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摔跤比赛预赛(第二轮)的85名运动员进行了赛前情绪状态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赛前状态受到运动员曾经所取得成绩的影响,不同水平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不同;运动员在赛前焦虑水平越低,自信心越高越有利于其运动成绩的取得。  相似文献   

19.
根据情绪的认知—动机关系理论和情绪的概念化观点,以61名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测量等研究方法,检验了被试的情绪反应与报告的应对方法、知觉到的应对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了情绪和知觉到的应对方法对奥运会中主、客观成绩的预测程度。研究认为:运动员的乐观情绪与应对效果有关,并且是客观比赛成绩的正面预测因子;当运动员所报告的消极情绪作为负面预测因子出现时,应对效果能正面预测主观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Visual attention is essential in many areas ranging from everyday life situations to the workplac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such as driving in traffic or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require immediate adaptation to constantly changing situations and frequently the conscious perception of 2 objects or scenes at the same time. Method: The attention window task, a measure of attentional breadth, in which people must attend to 2 equally attention-demanding stimuli simultaneously, was introduce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narrative review of studies using this task and outlines different factors that might influence the attention window. Results: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ttention result, for example, from effects of age or physic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from emotional processes and those affected by current motivation, while gender does not have any influence. The window is represented as an ellipse with greater attentional breadth along the horizontal axis than the vertical axis, and it is about 5 to 6 times smaller than the human visual field. Conclusion: Not only everyday occurrences but also situations in sport games—for example, having an overview of the opponent, teammates, and the ball—require the ability to pay visual attention to 2 peripheral objects and continuously changing situations.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r avoidance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and factors is discussed to improve and adjust behavior in those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