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横沙岛东滩位于长江口,长江口河槽形态各异,河段河床演变复杂,盐水入侵及盐度分布非常复杂。利用Delft-3D模型的Flow模块,建立合理模型,对比分析长江口横沙岛东滩两侧的北港、北槽受咸潮入侵的影响程度,为东滩地块农业开发从外河取水灌溉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长江口4条入海汊道3个月的水文测验资料,研究长江口的盐度分布格局和盐淡水混合情况,运用分层系数法和混合比法对长江口实测盐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支汊道的盐度最高,洪、枯变幅大,全年均为垂向均匀混合型;南支3条汊道盐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南槽、北槽、北港;盐淡水混合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南槽、北槽、北港,这与长江口北港分流量大于北槽、北槽分流量大于南槽的格局相对应;枯季的混合强度大于洪季,大潮的混合强度大于小潮。盐淡水的混合强度呈周期性变化,涨急前后垂向混合程度最大,涨潮的混合强度高于落潮时的混合强度。  相似文献   

3.
为论证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必要性,通过主要货类的运输组织变化、流量流向及其匹配船型分析,确定不同货类在南北槽航道运输中的分担比例,预测未来长江口南北槽航道分货类货运量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南槽航道货运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后随着北槽航道通过能力日益紧张,南槽航道货运需求增速有望快于北槽航道。  相似文献   

4.
薛为 《水运工程》2024,(2):107-112
长江口水域滩槽相间汊道众多,河势水情变化复杂。为分析径潮流作用下长江口南港北槽水域水文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对长江口南港北槽水域的认识,基于2018—2022年长江口水域各实测站点洪枯季水文测量资料,对各水文特征值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径潮流变化对长江口南港北槽水域各水文特征影响不尽相同,水域涨落潮流同时受到径流和潮流的耦合作用影响。径潮流在南港北槽水域影响作用的临界点大约在北槽上口门水域,临界位置跟随径潮流变化而摆动,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的位置也随着径潮流变化而上下摆动,并且此种摆动也会造成回淤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方佳敏  於龙  田栋 《水运工程》2021,(11):153-158
鲤鱼山水道位于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是长江上、中、下游水上物资运输的必经干道,其航道通过能力是长江流域物流畅通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鲤鱼南槽冲深发展引起北槽过流能力减小、水流分散,黄莲洲心滩极不稳定,北槽航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为遏制该水道的不利发展,于2015年在该水道进行了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后通过定期观测分析,结合设计施工阶段相关数模、物模成果,对整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黄莲洲心滩和南槽的冲刷总体上得到控制,遏制了不利变化趋势,北槽航道条件得到改善;整治建筑物结构稳定,实现了航道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高峰  郭文华 《水运工程》2013,(11):124-129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2004—2007年工程期间的北槽河势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表明北槽总体上呈现了拦 门沙区域的“洪淤枯冲”规律,而且北槽上段北滩地一直淤积,W3附近南滩地一直发生淤涨,导致滩地坡度较大,且航道 南侧滩槽水深比和航道回淤量非线性负相关性非常强。 W3附近南滩一直淤积、滩槽水深比小、滩地坡度大、8 m线宽度最 小等因素是使近底高含沙水体易进入航道导致北槽中段回淤量大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长江口深水航道中的北槽航道,指长江口船舶定线制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之间的航道,总长约43 n mile,是目前大型船舶进出上海港和长江沿岸各港口的咽喉要道。随着上海和长江沿岸经济与港口业的快速发展及南槽水深变浅等,进出北槽航道的船舶密度趋于饱和,特别是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过后,航道更加拥堵。改善北槽航道通航状况、提升通航能力是港口管理人员和船舶驾引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北槽航道示意  相似文献   

8.
刘长俭  袁子文 《水运工程》2020,(10):106-109
针对长江口航道发展问题,对航道面临的形势要求、现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航道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对比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江口航道总体通航能力、南槽航道通航水深、南港航道通航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北槽通航管理、推进南槽一期工程建设、研究北港航道开发建设、提升南港航道通航安全水平、谋划北支航道发展方向等建议,希望能为"十四五"期长江口航道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卡  陈琳  高辰龙  郭琦 《水运工程》2018,(10):155-160
太平口水道是三峡下游第一个沙质微弯分汊河段,该河段滩槽格局调整剧烈,航道条件极不稳定,已成为长江干线航运的"卡口"。以太平口水道为研究对象,针对三峡蓄水后,该河段主要碍航浅滩的不利变化,建立二维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杨林矶将进一步淤积挤压北汊航道,航道条件继续恶化,而南汊水域条件明显优于北汊,同时有进一步冲深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较大的来流过程将进一步促进南汊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合理、顺应自然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以"南槽—南汊"为目标的航道整治思及相关管理手段,为后期该河段的具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量变化宏观动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猛  李为华 《水运工程》2013,(3):129-139
根据实测资料、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和有关文献成果对影响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量的宏观动力原因进行了分析。取得新的认识:1)与枯季相比,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洪季波浪中的长周期波浪显著增多,其中8.0 s及以上周期的波浪能量占总波能的比例由枯季的3.2%增加至洪季的40.6%;2)高能波浪运动对北槽航道回淤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与北槽航道回淤量的增加息息相关;3)12.5 m航道开挖后,北槽航道内水流冲刷能力沿程均有增强,有利于槽内泥沙往两侧高滩运移;4)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泥沙自身交换量远大于河口上游来沙,洪水不是造成北槽航道回淤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主导性宏观动力原因;5)波浪作用是长江口北槽航道回淤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主导性宏观动力原因,“消浪”应成为今后北槽深水航道减淤工程以及长江口南槽、北港和北支下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研究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指导性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给长江中游鲤鱼山水道航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水道治理思路及方案研究。通过鲤鱼山水道近期航道变化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以北槽为通航主槽,通过工程稳定滩槽格局,抑制南槽发展,适当改善北槽航道条件"的治理思路,并借助河工模型提出航道治理总体方案,该方案可以达到河段2020年规划航道尺度。  相似文献   

12.
王贇 《珠江水运》2014,(12):42-43
本文通过对上海港南槽和北槽航行水域大概介绍,结合南北槽水域困难航段和危险航段的航行注意事项,以及对南北槽水域实际通航状况的分析,对如何在南北槽采取正确的航行方法和避让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力图为船舶驾引人员在该水域内安全航行提供参考依据和基本判断思路,对航行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切实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2年2月及8月长江口南港—北槽大、小潮水文测验资料,从涨落潮历时、流速、含沙量及含盐度等方面 分析了南港—北槽洪枯季水沙盐纵向及垂向分布特征以及潮周期内含沙量变化特性。分析表明:南港—北槽沿程各垂线落 潮平均历时洪季整体较枯季长,涨潮平均历时洪季整体较枯季短,且小潮期洪、枯季的这种差异更为明显;南港—北槽洪 季落潮流速普遍大于枯季,涨潮流速普遍小于枯季;小潮期涨潮平均流速会出现近底层较表层大现象, 且CSW-CS3出现滞 流点;北槽中段—口外段洪季含沙量及垂向差异均较枯季大,南港圆圆沙段及北槽上段枯季含沙量较洪季大;潮周期内北 槽中段各垂线上层含沙量均较小,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下层含沙量变化达数倍乃至十几倍之多,且涨憩时段近底层含沙 量可能特别高;洪枯季北槽中段均存在盐水楔,其位置洪季偏上、枯季偏下,最大浑浊带洪枯季位置变化与此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搜集实测资料分析2016—2019年大通站流量、北槽中站流速等长江口水文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年,大通站径流年总量与往年平均值接近,年内最大月均流量出现在7—8月,最小值出现在10月—次年2月.2)北槽高、低潮位和潮差月平均值年内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8—10月;3个不同位置测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南槽东月平...  相似文献   

15.
徐建 《航海技术》2019,(1):41-42
<正>0引言在珠江海心沙岛东面编号为No.73NZ的小型过驳作业船候泊区右侧有一对南北向的浮筒(见图1,海图图号为84234),这就是就是泥洲浮筒(具体位置为北浮(22°52'.48N,113°33'.77E),南浮(22°52'.15N,113°33'.77E))。2个浮筒图距300 m,但由于流水、底质等原因,实际间距约250 m,其图示水深约15 m。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沙洲水道弯曲、分汊、多汊等特点,结合初拟的顺坝平面布置方案,利用二维数模分别计算在不同顺坝坝长及坝头偏角布置条件下黑沙洲水道各汊道分流比,通过分析不同布置条件下各汊道分流比的计算结果,总结汊道分流比变化的规律并得到平面优化布置方案。黑沙洲水道由南、中、北3个水道组成,其中南水道右槽为通航主航道,南水道右槽分流比的提高作为本工程航道整治成功的关键点之一,通过计算分析提出的坝长及坝头偏角布置可为整治平面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涛 《珠江水运》2023,(4):55-57
2019年1月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实施,将通过实施整治建筑物控制河势,并疏浚建设6.0m水深航道,其后每年随淤随挖,长期实施维护疏浚。长江口2019-2021年航道维护A标工程中,在南槽6.0m基建疏浚开始之前仍由该工程的承建单位负责南槽航道5.5m的维护任务,为响应国家对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要求,综合南槽区域环境、疏浚土源特性,鉴于南槽航道疏浚土泥沙特性满足航道整治建筑物筑堤袋装砂充填料的要求,因此,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南槽航道整治一期工程,长江口南槽航道维护过程中采取了新的施工工艺,通过耙吸船抽砂装驳,进行整治建筑物工程中袋装砂斜坡堤段的筑堤材料的充填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长江口大型工程群为研究对象,采用CJK3D-WEM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工程群对水动力的影响及累加效应.结果表明,长江口1998—2016年间实施的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北港分流工程及南汇边滩和横沙东滩促淤圈围等大型工程群后,徐六泾河段涨潮量降低约10%,潮差降低约6%,涨急流速降低约9%,落急流速降低约4%,北槽...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不同阶段的地形分析,定量分析不同工程阶段影响下北槽丁坝群坝田冲淤厚度以及地形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程阶段,北槽南北侧坝田冲淤差异受工程进度影响,总体呈逐年淤积趋势,南北侧坝田呈"洪季多淤、枯季少淤积"的状态,北侧坝田淤积厚度大于南侧。北槽主槽与坝田地形变化在2010年之前变化较大,2010年之后,主槽基本趋于稳定,变化较缓,坝田则持续淤积。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北槽河槽地形变化及深水航道回淤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口北槽航道为研究对象,利用1997年12月~2013年2月多年实测水深资料和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开通以来维护疏浚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与对比方法分析了北槽河槽多年来的地形冲淤变化和一、二、三期航道航槽回淤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在此期间,在北槽上段北侧滩面和坝田大范围淤积,下段南侧滩面和坝田大范围淤积,北槽拐弯段为北槽淤积集中区域,河槽向窄深方向发展;(2)北槽航道年回淤量大,三期12.5 m航道期间,北槽航道年回淤量在6 400万m3左右;(3)北槽航道回淤沿程分布差异大,北槽中段(H~O疏浚单元)的回淤量占北槽航道段回淤量的70%左右;(4)北槽航道洪季和枯季回淤差异大,洪季期间的回淤量占全年该段航道回淤量的80%以上;(5)北槽航道南北回淤差异大,南侧淤积高于北侧淤积400~1 300万m3;(6)北槽12.5 m航道与10 m航道相比,全年回淤量有较大增加,洪季期间的回淤比重有所增大,北槽中段回淤峰值更加突出,略有所下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