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年至2014年有关COPD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COPD发作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蕴肺、痰湿壅肺、痰瘀阻肺、表寒肺热、水凌心肺、肺肾气虚、血瘀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以及风热犯肺;稳定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肺气虚、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血瘀证、肾阴虚、肾阳虚。对证候要素在发作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痰、火(热)、湿(浊)、寒、水饮。在稳定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虚、阴虚、湿(浊)、痰、血瘀。结论 COPD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阳虚水泛证、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肺、肾、脾、心、脑,病性为气虚、阴虚、阳虚、痰、血瘀、热、寒饮,频率在10%以上依次为痰、气虚、热、阳虚、血瘀。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主要在肺、肾,与脾、心、脑密切相关,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痰、热、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回顾性研究调查表》,并据其建立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收集到合格病例475例,中医证候诊断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痰热壅肺证(37.47%)、痰瘀阻肺证(32.00%)、肺肾气虚证(31.58%)、痰湿(浊)阻肺证(17.89%)、气阴两虚证(14.32%)等;根据各主要证候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候的判别准确率达74%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个基本类别。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主要证候有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等,可作为进一步开展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征.方法 收集4所三级甲等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1 059例临床数据中,共出现了23个中医证候,其中频率最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与非老年人肺炎比较,老年人肺炎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出现的频率高(P<0.05).肺炎常见证候有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老年人肺炎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相关文献,对合格文献86篇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常见证候有血瘀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阴阳俱虚证。痰热壅肺、痰湿(浊)阻肺、肺肾气虚、阴虚内热、血瘀证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中医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等以及血瘀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血瘀证贯穿疾病整个病理过程,其统计及分析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探索COPD稳定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要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COPD稳定期患者共189例,应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9例患者虚证类证候以肺肾气虚(17.96%)和肺脾肾气虚(15.87%)最多,实证类证候以痰瘀阻肺(15.87%)、血瘀证(13.47%)和痰湿阻肺(12.57%)最多。聚类分析把主要症状归类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主要的证候因子,得到3类证候:脾肾气虚、痰瘀阻肺;气阴两虚、痰热壅肺、风寒犯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有决定意义的证候因子:影响肺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夜尿频数、苔白;影响肺脾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纳呆、腹胀、耳鸣。结论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多元统计方法的结合可筛选出对COPD稳定期诊断有意义的辨证要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13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前瞻性病例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对住院患者的证候信息及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病例中,临床辨证分型有11种,以痰热蕴肺型,气阴两虚、痰热蕴肺型,气虚血瘀、痰浊壅肺型,肝火犯肺、痰热蕴肺型所占比例居多,分别为40.71%、22.12%、15.93%、9.73%。证候的聚类分析后归纳为4型:痰热蕴肺型所占比例最大,为46.90%,其次为气阴两虚、痰热蕴肺型及气虚血瘀、痰浊壅肺型,分别为27.43%、16.81%,肝火犯肺、痰热蕴肺型为7.96%。结论聚类证候分型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中医诊断依据和证治规律。方法:参阅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慢性呼吸衰竭文献研究,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探讨了慢性呼吸衰竭临床特点。认为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间杂,本虚多为肺、心、肾虚损,邪实多为痰、热(火)、瘀血。病情发作时,以痰(痰热、痰浊)瘀互阻为关键,时或累及脑窍、大肠;病情缓解稳定时,痰瘀减轻但稽留难除,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肺、心、肾虚损。结果:提出了慢性呼吸衰竭常见证候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兼血瘀证)、危重变证类(痰蒙神窍证、正虚喘脱)三证类七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辨证治疗规律。结论: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及证候标准的拟定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樊茂蓉  韩克华  王书臣 《北京中医药》2012,31(4):252-253,317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对94例IPF患者病位、病性、病因、病机做出辨析,并以病位、病性、病因、病机为基础,参考中医辨证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应证型。结果 94例IPF患者主要证候要素为:病位在肺、脾、肾、心,虚证包括气虚、阴虚、阳虚,实证包括血瘀、痰、湿、热、风邪。证型分布特点:本证包括肺燥津亏、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在本证中气阴两虚证型患者最多,占44.68%;标证包括血脉瘀阻、痰热壅肺、痰湿阻肺、风邪犯肺,在标证中血脉瘀阻证型患者最多,占44.68%;在所有证型组合方式中,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最多,占27.66%。结论 IPF患者气虚、阴虚2者常相兼出现,在本虚的基础上往往伴有标实的症状,血瘀证最常见,临证治疗时应辨清本虚标实之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特征,为相关证候标准规范及临床诊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COPD文献并提取证候类型,将复合证型分解成基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候分布比例及证素出现频次、频率。结果:COPD病例数分布较高的中医证候为痰热壅肺、肺气虚、痰浊阻肺、肺肾气虚、肺脾两虚,稳定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肺肾两虚、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气虚、肺脾两虚、肺脾肾虚,急性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热瘀肺、痰浊阻肺、肺脾肾虚。本病病位类证素为肺、肾、脾、心、肝,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痰、阳虚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肺脾肾虚贯穿于疾病始终,肺肾气虚可能成为COPD的基础证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临床多中心病例调查,探讨肺性脑病证候要素的分布和基础证候,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全国选择4所医院作为研究中心,对肺性脑病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运用频数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调查表41份。提取病性证素8项,痰出现的频率最高,为70.73%,其构成比为31.87%,其次为热与湿;病位证素5项,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73.17%,其次为肾与清窍。基础证有13个。痰热证的频率最高,为43.9%;其次为肺气虚证、痰湿证、肾气虚证和痰闭证。此外,对各基础证的主、次症进行了筛选。结论:痰、热、湿、虚、瘀是肺性脑病的主要证素特征,痰热证、肺气虚证、痰湿证、肾气虚证和痰闭证是其基础证候。临床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脾脏病理生理状态下唾液的代谢组变化。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患者为实验组(即"脾病"组),以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即"脾未病"组)。采用标准化方法收集全唾液,应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唾液中的代谢物组。结果:脾脏在病理生理状态下唾液中1H NMR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唾液1H NMR谱的主成分积分值集中分布于椭圆形散点图(95%置信区内)的3个区域,脾气虚证组、湿热蕴脾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交叉和重叠。进一步对1H NMR谱变化值影响较大的两个主成分PC1和PC2的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唾液中主要是葡萄糖(3.82 ppm)、N-乙酰糖蛋白(2.02ppm)、比咯氨酸(2.06 ppm)、乙醇(1.18 ppm)、山梨醇(3.66 ppm)、羟脯氨酸(2.34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湿热蕴脾组唾液中主要是乙酸(1.9 ppm),丙酸盐(1.06 ppm和2.18 ppm)、牛磺酸(3.42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脾气虚证组唾液中主要是谷氨酰胺(2.14 ppm)、蔗糖(4.22 ppm)、乳酸盐(4.1 ppm和4.14 ppm)、苯丙氨酸(3.26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脾脏虚实状态下(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唾液中有部分代谢物发生了变化,其可以作为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的辨证参考指标,这揭示了中医"脾在液为涎"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性脑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相关文献数据库,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71篇文献构成COPD肺性脑病的中医证候要素有15个,以痰、内热(火)和瘀血为主;作用靶点集中在脑窍、心和肺。作用靶点组合时单一靶点最常见,证素组合时二证素组合最多见。单一证素与作用靶点组合时,痰邪蒙窍和肝风内动最为常见;二证素与作用靶点组合时,痰火扰心和痰热闭窍出现的频率较高;三证素和五证素与作用靶点的组合规律较为复杂。结论:COPD肺性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其次是内热(火)和瘀血,作用靶点主要在脑窍、心和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近况。方法:通过广泛检索近几年的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及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其优势,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得到更多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方法:治疗组除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外,还加用中药清热解毒,镇静安神、醒脑开窍、菌毒并治,以及通腑泻热的方法。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平喘、祛痰药改善通气;抗生素以足量、联合静脉给药为原则;利尿脱水以缓和、小量、联合、间歇使用为原则。尽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肺性脑病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除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外,加用中药清开灵、醒脑静、参附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平喘、祛痰药改善通气;抗生素以静脉给药为原则,利尿脱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67%,与对照组(77.78%)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神志转清楚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观察为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治疗14天,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确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6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解剖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按中医辨证属虚证者12例,虚实夹杂证44例,实证仅6例。除1例外,凡有脏器重量减轻或萎缩者均有虚象。老年患者病理检查常发现有多脏俱病及多种疾病。本组老年患者的病理解剖疾病数及中医辨证虚象所涉及的脏腑数皆随年龄增加而递增,提示老年患者病理学上的多种疾病是中医辨证多脏俱病的病理基础。本组病例胃肠道及肾病理变化的发生率分别为88.5%及86.7%,85岁以上患者皆有胃肠道及肾的病理变化。故治疗上常宜从调治脾胃入手,或同时调补脾肾、补益肺气、气阴兼顾等综合措施。对于治疗老年病,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真实世界分析当归-川芎配伍在中医临床处方中的应用情况,为解释中药药对内在配伍规律和临床用药所治疾病科属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从某大型三甲中医医院自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医生开具的所有住院处方中,选择同一处方药物组成同时含有"当归"、"川芎"2味中药的所有住院处方,共计8 792首方,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当归-川芎配比、剂量、疾病科属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当归、川芎以1∶1在临床中使用的频次最多,占42.4%,使用剂量以当归、川芎均为15 g为主,所治疾病科属主要为脑病科和肺病科;当归-川芎1∶1占处方总数的33.3%,其中配比3∶2出现的频次最高,使用剂量以当归15 g、川芎10 g为主,所治疾病科属主要为脑病科;当归-川芎1∶1占处方总数的24.3%,其中配比2∶3出现的频次最高,使用剂量以当归10 g、川芎15 g为主,所治疾病科属主要为脑病科。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药药对在临床实际应用处方中的配伍及应用特征,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药对的现代研究提供科学指引和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gener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 and human zinc and copper with TCM conception of the organism as a whole, and adjustment effect of human body zinc and copper by TCM treat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value of serum zinc of 75 cases of RAU was on lower level within normal range, serum copper was normal, the rate of copper to zinc was higher than normal value. Analysis using the TCM theory showed serum zinc of patients of deficiency symptom-complex was lower than excessiveness symptom-complex, the rate of copper to zinc of patients of deficiency symptom-complex was higher than normal range. The zinc content of serum and the rate of copper to zinc were different in patients of various symptom-complexes of RAU. The zinc and copper contents of serum were adjusted, the rate of copper to zinc was normalized and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cell increased distinctly by TCM treatment according to an overall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Thu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CM was better than zinc prepa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