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舌与证素的关系,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1018例临床病例中红舌与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红舌对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病位证素中,肝、肺在是在红舌病例中出现频率最高,它们出现红舌的比率亦较高,且红舌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也是最高;病性证素中,热、阴虚在红舌病例中出现频率最高,它们出现红舌的比率亦较高,红舌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也是最高。结论:红舌与病性证素热、阴虚及病位证素肝、肺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紫舌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 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紫舌与病性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紫舌对病性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 血瘀、气滞不仅是在紫舌病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病性证素,它们出现紫舌的比率亦高于其它病性证素(P<0.01),紫舌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也是最高.结论 病性证素中,紫舌与血瘀、气滞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淡红舌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淡红舌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7 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 018例临床病例中淡红舌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淡红舌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脾、肝、胃、肾不仅是在淡红舌病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位证素,且淡红舌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亦最高。结论:病位证素中,淡红舌与脾、肝、胃、肾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苔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黄苔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黄苔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黄苔病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位证素是肝、肺、脾、胃、肾等,黄苔对肝、肺、胃的诊断权值最高。结论:病位证素中,黄苔与肝、肺、胃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胖大舌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胖大舌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胖大舌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脾、肾不仅是在胖大舌病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病位证素,它们出现胖大舌的比率亦较高,胖大舌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也是最高。结论:病位证素中,胖大舌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剥落苔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7 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 018例临床病例中剥落苔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剥落苔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剥落苔病例中出现频率较高且剥落苔对其诊断权值较高的病位证素是肝、肾、肺、胃。结论:病位证素中,剥落苔与肝、肾、肺、胃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腻苔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 对7 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 018例临床病例中腻苔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腻苔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 腻苔病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位证素是脾、肺、肝、胃,腻苔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也是最高.结论 腻苔与脾、肺、肝、胃等病位证素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与脾、肺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淡白舌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 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淡白舌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淡白舌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 病位证素中,脾、肾在淡白舌病例中出现频率最高,它们各自出现淡白舌的比率亦较高,且淡白舌对它们相关的诊断权值最高.结论 淡白舌与病位证素脾、肾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胖大舌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胖大舌与病性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胖大舌对病性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阳虚、水停不仅是在胖大舌病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性证素,它们出现胖大舌的比率亦较高,胖大舌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也是最高。结论:病性证素中,胖大舌与阳虚、水停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淡红舌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淡红舌与病性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淡红舌对病性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气虚、气滞、湿、痰等病性证素不仅在淡红舌病例中出现频率较高,而且淡红舌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也较高。结论:病性证素中,淡红舌与气虚、气滞、湿、痰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候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为DN 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早期DN 样本,共236 例,运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 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病程、冠心病、高血压、脉无力;阴虚燥热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吸烟,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UMA)升高,舌红、苔黄;脾肾气虚证的危险因素有苔白;瘀证的危险因素有TG、UMA 升高,舌紫暗;痰瘀证的危险因素有苔黄燥、脉弦滑;湿热证的危险因素有运动情况、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苔黄厚。结论:早期DN 中医证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辨证诊断及治疗应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为H型高血压标准化诊断及分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盐城市中医院85岁以下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设计问卷调查表,对纳入对象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录入Epidata软件系统,校验导出;SPSS Statistics因子分析法分析数据,结合中医临床及专家意见,归纳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结果:因子分析四诊信息,F1-肝火亢盛证:脉弦数、面红赤、目赤、急躁易怒、小便短黄、苔黄、口苦、舌红、耳鸣;F3-阴虚阳亢证:五心烦热、目涩、颧红、腰膝酸软、多梦、少津、头重脚轻、耳鸣、目胀、舌红、口干、苔少;F2-痰湿壅盛证:口黏腻、苔腻、头重如裹、舌淡胖有齿痕、痰色白、痰多、痰质稀、脉滑、苔白、泛恶欲吐、食少。结论:H型高血压中医病性证素:阴虚、阳亢、阳虚、火、痰、血瘀;病位证素:肝、脾、肾。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  相似文献   

13.
白苔和黄苔细胞化学指标的观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考察不同舌苔舌上皮细胞化学变化特点。方法:运用显微分光光度技术,检测了33例病理白苔和35例黄苔舌上皮细胞化学7项指标的含量,并按辨证分型进行了比较。结果:白苔组各项指标除G-6-PDH外,均低于正常组,其中LDH、MDH、ACP有显著性差异,黄苔组各项指标(ACP除外)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白苔组;各项指标数值实热证组>正常组>虚寒证组,实热证组与虚寒证组,正常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苔和黄苔各有其不同的细胞化学特点,并与辩证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224例SARS患者舌象定量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舌质、舌苔特征并探讨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用数码相机摄取患者的舌象,然后用图像识别分析软件测定舌质、舌苔的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数值,并分析其与病情关系。结果:急性期69例中舌质以淡红色(51例,73.9%)为最多,与其他各舌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舌苔以薄黄(32例,46.4%)为多,其次是薄白(29例,42.0%);舌体胖大者5例(7.2%),舌边有齿痕12例(17.4%)。恢复期155例中舌质以淡暗(72例,46.5%)为多,其次是淡红(68例,43.9%);舌苔以薄白苔(80例,51.6%)为多,与其他各舌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次是舌根部黄31例(20.O%),舌体胖大23例(14.8%),舌边有齿痕者19例(12.3%)。病情属普通型者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多;重型者以舌质淡暗、舌苔根黄为多;极重型以舌质淡暗、舌苔黄厚为多。肺损伤累及肺叶≥3叶者以舌质淡暗、舌苔根黄为多;累及肺叶1、2叶者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多。结论:该方法测定的R、G、B数值变化可以比较灵敏地反映舌质、舌苔的颜色差异。舌象是对SARS患者病情判断,辨证论治的客观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舌象表现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COVID-19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舌象进行分析。结果(1)舌象表现:40例患者中,舌质红者40例(100%),其中舌质暗红者19例(47.5%);少苔者5例(12.5%),苔白腻者27例(67.5%),苔黄腻者8例(20.0%)。(2)临床表现:40例患者中,发热27例(67.5%),其中低热(37.3~37.9℃)18例(45.0%)、中热(38~38.9℃)8例(20.0%)、高热(≥39℃)1例(2.5%);咳嗽25例(62.5%),乏力13例(32.5%),咽痛6例(15.0%),肌肉酸痛12例(30.0%),腹泻2例(5.0%)。舌红少苔者症状多轻微,仅有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咽痛症状较舌苔厚腻者更为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苔白腻、黄腻者则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其中舌苔白腻者以低热为主,舌苔黄腻者发热多为38℃以上的中热或高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片提示,40例患者中双侧肺部炎症患者13例(32.5%);单侧肺部炎症患者18例(45.0%),其中左肺炎症患者7例(17.5%),右肺炎症患者11例(27.5%);其余9例(22.5%)患者胸部X线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舌红少苔者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胸部X片提示肺部炎症多为舌苔厚腻者,其中双肺炎症多见于舌红苔黄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40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为(5.17±1.5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3例(7.5%);淋巴细胞计数为(1.39±0.7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8例(20.0%),随着舌苔逐渐厚腻的变化,血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舌红少苔多见于疾病早期病程较短者(1~2d),症状多轻微;伴随病程进展(病程≥3d),部分患者舌苔逐渐增多,表现为厚腻苔,症状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反映了感染逐渐进展的情况,由此及时总结出COVID-19宜采用清热宣肺利湿、不可过用苦寒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资料,探讨北京地区COVID-19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北京佑安医院截至2020年2月5日收治的COVID-19患者67例,分析有完整舌象资料的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27例患者中有发热症状22例(81.48%);发热是最多见的首发症状,有17例(62.96%),其次为倦怠乏力11例(40.74%)、周身疼痛9例(33.33%)等。舌象表现:舌质淡红3例(11.11%),舌红15例(55.56%),舌暗红9例(33.33%);舌苔腻27例(100%),其中舌苔黄腻17例(62.96%)。27例患者中疫毒袭肺证15例(55.56%),其中兼有气阴两虚证1例,病邪均属热重于湿;湿毒郁肺证12例(44.44%),均为湿重于热。结论北京地区COVID-19患者的中医病性为“湿热证”,舌质红和苔黄说明热象突出,“热重于湿”更多见。中医药治疗要本着“三因治宜”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中主要内容之一,而舌苔是舌诊的重要部分。舌苔的形成文献中已有一些记载,但在舌苔构成成份与疾病及祖国医学表里寒热的关系,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尚缺少分析。本文对小儿常见病舌苔进行了细胞学初步观察,并对不同病种舌苔细胞的变化加以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8.
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舌脉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哮喘临床辨证有意义的舌脉象客观指标,以辅助临床诊断。方法:应用TP—I型中医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108例患者舌脉象参数,分析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舌脉象特征。结果: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舌象中,舌色以淡红舌、淡紫舌多见,舌苔以白苔、黄苔、薄苔为多见;脉象以弦脉、滑脉、弦滑脉为多见;舌脉象参数中舌色指数、苔色指数、厚苔指数、胖瘦指数在哮喘发作期各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RPSR1、RPSR3、RPSR4、RBF、RLMS2、PLMP2、RLMS3、RLMP3在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脉象参数、舌色指数、苔色指数、厚苔指数、胖瘦指数、RPSR1、RPSR3、RPSR4、RBF、RLMS2、PLMP2、RLMS3、RLMP3对其辨证分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