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矿立并提升系统1990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担负全部的矿石及人员上、下井的提升工作。井筒深172m,双卷筒提升。井筒装置高柔性钢丝绳罐道;井口、井底投刚性罐道作为稳罐装置;进出车采用双面自动摇台,三号双层罐笼;刚性罐道四角布置,每条长度1!m,共计16条。1问题的提出随着服务年限的增加.作为稳罐装置的刚性罐道大部分磨损有1mm,局部磨损过大(如图1所示),主要集中于罐笼正常停罐位置。其原因是罐笼与刚性罐道在进出车时的不断碰撞及提升钢丝绳的弹性伸缩,致使刚性罐道两侧磨损至47mm(原为68mm),轨面磨损至128mm(磨损6mm…  相似文献   

2.
范建伟 《矿山机械》2003,31(6):42-44
罐道为提升容器的导向装置 ,通常可分为两种 ,即刚性罐道和挠性罐道。刚性罐道使用的材料一般有方木、钢轨和型钢3种 ,在井筒中固定在各种金属型钢或特制的钢筋混凝土罐道梁上 ;挠性罐道采用各种形式的钢丝绳 ,用两端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1罐道特点(1)方木罐道多用于提升人员的罐笼 ,用螺栓结构固定在罐道梁上 ,但缺点较多 ,变形大 ,提速受到制约 ,磨损快 ,增大了维修量和维修费用 ,井筒的特殊环境又使木材容易腐烂 ,降低了安全系数 ,井筒的特殊状况又导致安装的一线型较差 ,使提升容器运行不平稳 ,给生产和维护带来许多不便 ,同时也不能满…  相似文献   

3.
罐笼通过自身的导向槽,依靠装设在井筒中的木罐道,使罐笼定向作上下运动。因此,木罐道的作用: 1.使提升容器在井筒中作上下定向运动; 2.保证提升容器在运行和振动时,不与井筒内其他物体发生接触; 3.在提升运行时,提升钢丝绳破断后,用  相似文献   

4.
立井钢丝绳罐道的使用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 煤矿提升系统的正常运转,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保持井筒装备的良好状态,对保证提升系统的正常运转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目前井筒装备有木罐道、各类钢罐道、焊接组合罐道和钢丝绳罐道等类型。钢丝绳罐道最大优点为投资少、施工安装工期短,且更换方便、维护简单,经济效益好,已被广泛应用而取代木罐道和钢罐道。但钢丝绳罐道存在着张紧、稳罐、安全间隙及防腐蚀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提升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此,将钢丝绳罐道的常见问题与产生的原因及钢丝绳罐道的使用与维护经验介绍如下。 2 钢丝绳罐道常见…  相似文献   

5.
正常提升中罐笼防坠器卡罐事故预防我矿副井一台φ2m的提升机自1991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后,在正常的提升过程中时常发生木罐道齿爪式罐笼防坠器卡罐事故,频繁时一星期中出现几次。我们对井筒各部分的安装精度、防坠器与木罐道间隙以及卷筒、天轮和罐笼的相对位置等可...  相似文献   

6.
胡华斌  王先科 《中州煤炭》2022,(9):279-280,318
某矿副井井筒罐道由于使用时间长,磨损锈蚀严重,存在罐道与罐耳配合间隙超、罐笼运行震动大等安全隐患。改变井筒内原有的罐道(43 kg/m道轨)布置在罐笼两侧的模式,选用方钢罐道,布置在罐笼两端,采用滚轮替代滑块,对罐道梁的固定方式也进行了修改,同时对罐笼进行了改造,更换2台配套的新罐笼。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矿实现了在不停产的状态下对副井罐道进行更换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十五冶四公司竖井提升罐笼的罐道,原采用木罐道,要使用大量木材,并且更换和安装都不方便。为此,我们改用了钢丝绳罐道,并采用了一套捕捉安全绳的保险装置,经生产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保险装置(附图)在罐笼主拉杆下端连接小  相似文献   

8.
建井期间,在平巷开拓罐笼提升时,均使用了圆股钢丝绳作罐道绳。实践证明,在湿度和淋水较大的井筒提升时,圆股罐道绳锈蚀、磨损严重(特别是出风井),换绳频繁,维护困难。因此,  相似文献   

9.
《煤矿机械》2017,(8):110-111
木罐道抓捕器是矿井使用木罐道罐笼提升中的安全装置,是保证乘罐人员安全与井筒装备的重要保护。由于木罐道结构简单,更换方便,投资相对少,因此在矿井尤其是中小型矿井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主拉杆变形或断裂的情况,影响矿井提升安全。通过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矿井在提升中的人员与井筒装备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冶金矿山罐笼井一般采用多中段提升。当井深较深时,为了缩短井筒装备费用和安装工期,降低井筒通风阻力,多采用钢丝绳罐道,因此,各生产中段必须采用具有稳罐功能的摇台。由于井深较深,如果采用稳罐型长臂搭接摇台,摇台特别笨重。因进出车两侧高差大,进出矿车时罐笼的跳动大,易引起矿车掉道,影响提升安全和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