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6,(7):37-40
长庆油田里151区为边底水油藏处于开发初期,平面开发矛盾突出(采液强度分布不均、生产压差分布不均),但又缺乏对其评价的标准这一现状,以边底水油藏生产开采机理理论为指导,确定油井生产时的最大生产压差,并且分析评价了生产压差与含水的关系及效果认识,为后期里151区及长庆油田同类边底水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评价标准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大5-2油田合理生产压差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大5-2 油田生产层为疏松砂岩,胶结性差、流体携砂能力强,易出砂。科学确定生产压差,实施油井精细化管理,对于确保油井稳产,实现油田产能最大化意义重大。使用岩石力学方法确定旅大5-2 油田出砂临界生产压差,结合油藏地饱压差及油井实际生产状况研究结果,提出了旅大5-2 油田油井合理生产压差界限。  相似文献   

3.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长6油层属于储层丰度低,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层内非均质性强的特低渗透岩性油藏,该区原始地层压力低,饱和压力较高,地饱压差小,加之边底水不发育,自然能量贫乏.结合油藏地饱压差及油井实际生产状况研究结果,提出大路沟二区油井合理生产压差界限,为下步油藏生产制度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PL油田是渤海湾大型复杂河流相常规稠油油藏,储层为疏松砂岩,胶结性差,易出砂,因此确定其合理生产压差对保证开发效果非常重要。通过综合分析地层原油高压物性、油井流入动态曲线、Mohr-Coulomb破坏准则计算的油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及油井实际生产状况等因素,确定了油田合理生产压差界限为3.0~5.0MPa。  相似文献   

5.
郝玉鸿 《试采技术》1998,19(1):23-25
基于气井稳定二项式产能方程,提出在一定地层压力上,生产压差随产气量变化的关系式及相应曲线。当产气量增大到某一值后,生产压差随产气量的变化将偏离直线关系,则该产气量所对应的生产压差即为气井最大合理生产压差。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海S油田5井区油藏具有储层厚度大、地层原油粘度稠、平面上呈窄条状分布等特点,在精细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开发"厚稠窄"边底水油藏的合理采油速度,分析了在不同生产压差时的含水率、日产油量、含水率和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厚稠窄"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的合理生产压差,并提出了"厚稠窄"边底水油藏水平井高速高效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叶挺柱  钱家煌  陈晓威  陈岩 《钻采工艺》2003,26(2):39-41,49
根据安丰地区K2t1^3的油井生产资料及其油井试油时产量较高,但油井在生产后见水较快的特点,以控制生产压差,避免油井早期见水为原则,利用水平井的产能模型与临界产量模型计算出安丰K2t1^3地区安丰平1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分析了污染对该水平井产能及生产压差的影响,并由此反映出水平井开发中油层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凝析气藏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反凝析油在近井地带的聚集引起产能损失的问题,在制定凝析气井工作制度时,通常以控制生产压差为主,往往忽略高速流动下凝析气液相变的非平衡特征与毛管数效应.为此,分析了凝析气非平衡相变与向井流规律,评价了凝析气在流动过程中的非平衡相变特征和毛管数效应,阐述了凝析液聚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体在高速流动条件下,增强高速流动效应有利于提高凝析气井产能.在对产能预测结果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凝析液饱和度分布控制为主的凝析气藏合理生产压差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尼日利亚某深海油田油藏储层为深海河道和水下浊积扇沉积体,岩石胶结较差,在优质筛管完井油井投产阶段可能会破坏出砂,甚至引起井壁坍塌,导致泄流区流动效率降低,因此须确定可允许的压降范围,以确保井壁的完整性。油井投产启动时处于非稳定流,作用于岩石颗粒上的水动力起着主要作用,据此推导出了流体流动和岩石颗粒平衡耦合的生产压差计算公式,并应用于该油田的极限生产压差确定,其中对于推导公式中所涉及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首次提出了基于岩心实验RSD数据的关联法确定。现场应用表明,在油井投产实际操作中没有出现出砂和井壁垮塌现象,而且长期生产井动态数据也表明生产井产能较为稳定,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实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长庆气田下古气藏是一个低渗、低丰度、低产能的大型复杂气藏.随着长庆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气井的出水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在产气水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出水对气井产能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根据现场实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探讨了产水气井稳产的对策.鉴于生产压差对气井产能与出水影响极大,文章在“非线性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水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方法,并在现场得到成功应用,对实际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North Buzachi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既存在活跃浅气层、水层以及高压气层,又存在不同的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属典型的“上吐下泻”的多压力层系地层,固井质量一直是困扰该油田开发的难题。针对North Buzachi油田典型的地质特点和固井施工要求,根据紧密堆积理论、超细活性矿物材料物理化学性能和加工技术,研制出了由混合增强材料BXE-600S以及配套的低温早强剂CA903S和CA909S、防气窜剂G60S等外加剂组成的低温早强、防窜、防漏高性能低密度水泥浆,保证了密度为1.85~1.40g/cm^3水泥浆在20~30℃的低温下具有良好的水泥浆综合性能。配以相应的配套技术,该水泥浆已经成功固井120余口,固井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北布扎奇油田水流优势通道的发育特征,以北布扎奇油田Ⅵ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流线型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目的层水流优势通道进行识别,并定量表征水流优势通道的发育程度及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Ⅰ类和Ⅱ类通道是无效循环水流通道,水驱波及系数仅为0.120~0.175,其中,Ⅰ类通道油井端含水率大于97%,平均波及系数为0.120,窜流极其严重;Ⅱ类通道油井端含水率93%~97%,平均波及系数为0.175,窜流很严重。水流优势通道的数量较少,体积有限,但占据了多数水量,导致注水低效。优势通道数量与注水井和产油井间的距离成反比;主河道位置是水流优势通道形成的主要区域,特别是注水井和生产井连线平行于主河道时;油井和水井的生产时间长、累计产液量与注水量比值高,日产液量较大的井附近形成优势通道的概率更高;并且通道随油井投产及注采关系调整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扩建工程中应用的SCADA无线数传电台通信系统的组成,对此系统在投产调试阶段遇到的故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据此方案对原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造,达到了预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是油田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地层压力、油井产能一定的情况下,合理的沉没压力(沉没度)是提高泵效和系统效率的关键.以综合抽油系统效率和泵效最优、产量最大为目标,在理论计算和统计分析2种方法相互对比和印证的基础上,得出了油田区块机抽井的合理沉没压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粉细砂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人工井壁堵塞及排泥砂井检泵频繁、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采取酸化解堵、抑砂防膨、压裂防砂相结合的复合防砂方式,对排泥砂井采用硬质合金阀、双固定阀改装泵,改变泵下管柱结构和新式防砂卡泵等技术,经过现场试验见到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外围低渗透油田水平井合理流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注水开发的油田,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后,由于井底附近油层中渗流条件发生了变化,井底流压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降低,产量不但不会增加,还会出现减小的趋势.考虑水平井段流体与井筒管壁的阻力,以及孔眼流体流入引起的变质量流动特征,研究水平井段流动的摩擦压力损失、动量变化压力损失、入流混合压力损失以及势能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建立一套水平井段变质量流动条件下的压力梯度及压力分布计算模型和方法.理论和实际测量结果证明,低产、低渗透油田水平井水平段管流压降不大,约为6%.  相似文献   

17.
渤海中部25-1南油田D、E平台的水平井、水平分支井和定向井一般采用“裸眼+筛管”的方式进行防砂,在开发过程中这种防砂方式要求满足生产压差的精细管理与产能最大化之间的平衡。文章应用解析方法计算了不同井型的理论产能,并结合各种测试资料、实际生产动态的对比分析,对渤中25-1南油田不同井型、完井方式油井的合理产能进行评价,找出了影响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岩石力学方法进行了油田不同井型的临界出砂压差、临界出砂半径计算;通过建立实际油藏数值模型,进行了不同井型产量与生产压差关系的模拟计算分析,综合多种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渤中25-1南油田油井合理的生产压差界限。研究结果为渤中25-1南油田或其它相近油藏选择合理的生产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布扎奇油田是哈萨克斯坦大型油田,该油田埋藏浅,原油黏度高,带气顶,存在边水和底水,储层胶结疏松,开发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油田开发历程,对比分析了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如注蒸汽、注冷水、注热水、注聚合物等保持地层压力的方法,指出钻水平井和侧向井的前景.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9.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来说,合理注采比是保证地层压力,产液、产油能力,降低无效能耗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保证。本为将从压力恢复速度、注采比及含水率的关系和耗水率、注采比及含水率的关系出发,先从理论上对这两种关系进行推导,最后应用实例来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