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颗粒状冷水可溶木薯淀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乙醇碱法制备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木薯淀粉 (GCWS)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其与预糊化木薯淀粉的差别。结果表明 ,GCWS淀粉仍保持颗粒形态 ,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形成糊的透明度、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要比预糊化淀粉好。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常压下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特征。实验证明,醇解法所得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溶解度可以达到100%。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相对加入碱量28mL,乙醇浓度80%,淀粉乳浓度1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0min,对应的最佳颗粒状冷水可溶马铃薯淀粉的冷水溶解度为97.4%(60g马铃薯淀粉)。经醇解法处理后所得到的不同冷水溶解度的颗粒状淀粉样品,颗粒保持完整,但其表面不再光滑,呈现出凹陷﹑空隙和裂缝等特征;随着冷水溶解度的提高,淀粉样品的偏光十字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结晶性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3.
颗粒状冷水可溶马铃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常压下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特征。实验证明,醇解法所得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溶解度可以达到100%。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相对加入碱量28mL,乙醇浓度80%,淀粉乳浓度1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0min,对应的最佳颗粒状冷水可溶马铃薯淀粉的冷水溶解度为97.4%(60g马铃薯淀粉)。经醇解法处理后所得到的不同冷水溶解度的颗粒状淀粉样品,颗粒保持完整,但其表面不再光滑,呈现出凹陷﹑空隙和裂缝等特征;随着冷水溶解度的提高,淀粉样品的偏光十字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结晶性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热-醇处理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对其糊化度有较大影响;在90℃、体积分数35%乙醇处理制备的冷水可溶淀粉的溶解度最大,白度比原淀粉有明显提高;温度对其黏度和颗粒结构影响较大,而乙醇体积分数则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GCWS)的制备方法及部分产品的性能分析结果,制备方法包括:双流喷嘴喷雾干燥法、高温高压醇法及常压多元醇法。  相似文献   

6.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是一种新型变性淀粉,其突出特点是能够直接溶于冷水,形成高度分散的均匀糊液。而且溶解速度快,糊液稳定、透明,具有良好的增稠保水、保形和乳化作用以及良好的耐高温及冻融稳定性。可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在番茄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制作高黏度番茄酱,验证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对食品的改良作用。以固形物含量、黏度和色差为质量指标进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因素对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影响。通过感官实验,番茄酱3个指标由主到次分别为:黏度>固形物含量>色差。通过不同因素下对番茄酱质量指标影响的实验,确定番茄酱工艺条件的最佳组合:每80 mL番茄原酱中添加糖20 g,盐2 g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7%,其产品性质固形物含量为:29%;黏度为21.64 Pa.s;色差为2.15。  相似文献   

8.
《粮食与油脂》2013,(5):16-19
研究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对绿豆淀粉和豌豆淀粉糊化特性及凝胶特性影响。通过对RVA和TPA数据分析,表明添加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后,二种豆类淀粉糊化温度随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添加量增加而升高,其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也随添加量增加而呈显著增大趋势;且添加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后,二种豆类淀粉凝胶硬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弹性则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首先利用酒精-碱法对其α-化,在此基础上,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为酯化剂,在干法条件下制备出颗粒冷水可溶亲脂性淀粉,所得产品取代度最高可达0.0192。通过分析试验制备的颗粒冷水可溶玉米淀粉和颗粒冷水可溶亲脂性玉米淀粉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黏度、流变学特性,并进一步探索这些特性与产品取代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种淀粉的性质比原淀粉有显著的改善,后者又比前者具有良好的性质,随着取代度的增大,颗粒冷水可溶亲脂性玉米淀粉的透明度增强,冻融稳定性提高,凝沉性降低,表观黏度增加;流变学分析显示两种淀粉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性质,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小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A淀粉为材料.采用乙醇-碱处理法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在系统分析乙醇体积分数、碱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溶解度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乙醇-碱法制备小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乙醇体积分数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溶解度的影响显著;小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适宜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65℃,乙醇体积分数80%,反应时间为80 min,碱浓度10 g/100 ml,其溶解度可达81.44%.  相似文献   

11.
颗粒冷水可溶淀粉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采用乙醇-碱溶液处理方法制备颗粒冷水可溶淀粉的工艺技术。以溶解度和粘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制备颗粒冷水可溶淀粉的工艺中反应温度与乙醇浓度对溶解度影响显著,反应温度、碱用量、乙醇浓度及反应温度与碱用量、碱用量与乙醇用量的交互作用对粘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菱角淀粉糊的流变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菱角淀粉和绿豆淀粉进行流变特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样品均为假塑性流体,8%的绿豆淀粉糊的剪切力大于5%的绿豆淀粉糊,反之质量分数8%菱角淀粉的剪切力小于质量分数5%的淀粉糊.在相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绿豆淀粉糊比菱角淀粉糊的滞后面积大,而且四种样品滞后面积均随着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在质量分数5%菱角淀粉中添加4种不同添加剂NaCl、单甘脂、黄原胶、纤维素钠,结果表明NaCl、单甘脂、黄原胶的加入可以使淀粉糊表观黏度减小,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加入使表现黏度稍微增加.NaCl、单甘脂,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以使滞后面积减小,黄原胶可以使滞后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3.
对慈菇淀粉糊与马蹄、绿豆、马铃薯、豌豆、玉米和木薯淀粉糊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条件对慈菇淀粉糊黏度和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慈菇淀粉糊凝沉速率较低,介于马蹄与木薯淀粉之间;冻融稳定性与木薯淀粉相似;在微酸和微碱条件下,慈菇淀粉糊的透明度下降,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透明度上升;在低pH值时,淀粉糊黏度下降,pH>7时,淀粉糊黏度上升;蔗糖和葡萄糖能增大淀粉糊的黏度,也能提高其透明度,而NaCl与CaCl2对其淀粉糊黏度和透明度的作用则相反;随剪切时间延长,其表观黏度减小,这表明慈菇淀粉糊属于典型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4.
游曼洁  赵力超  张茜  陈晓 《食品科学》2009,30(9):99-102
测定了荸荠淀粉糊的Brabender 黏度曲线,利用NDJ-8S数字显示黏度计研究了淀粉乳浓度、pH值、增稠剂、糖、盐等因素对荸荠淀粉糊黏度的影响以及荸荠淀粉糊的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荸荠淀粉糊化温度低,峰值黏度大,冷稳定性优良,不易发生老化,但热稳定性差。荸荠淀粉糊的黏度随淀粉浓度增加而呈幂次方上升;酸使糊黏度下降,碱使糊黏度上升;黄原胶与魔芋胶均使淀粉糊的黏度增加;葡萄糖和蔗糖对糊黏度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aCl与CaCl2均能降低淀粉糊的黏度。荸荠淀粉糊属于非牛顿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乙醇介质碱法催化方法制备冷水可溶性淀粉,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玉米原淀粉、冷溶淀粉颗粒的微观结构进行扫描观测.同时对不同淀粉浆液的透明度、溶解度、凝沉性等物性进行测试分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冷溶淀粉不仅易溶解,而且无显著的残渣.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菱角淀粉的颗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冯  顾楠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0,31(3):118-122
以产自江苏南湖的无角菱、四角菱以及产自四川西昌的两角菱为原料,运用电镜扫描、激光粒度散射、X 射线衍射、DSC 差示扫描等手段,系统研究不同品种菱角淀粉的颗粒特性。实验结果表明,3 种菱角淀粉的颗粒大多为椭圆形,少部分为圆形,淀粉颗粒较完整,表面光滑,具有明显的双折射现象,偏光十字呈“X”型,脐点基本位于颗粒正中间。3 种菱角淀粉85% 以上的淀粉颗粒分布都在7.96~63.37μm 范围内。无角菱、四角菱和两角菱3 种菱角淀粉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21.24、19.67、38.52μm。无角菱和四角菱淀粉的晶体类型都为A 型,结晶度分别为39% 和28%;两角菱淀粉的晶体类型为Ca 型,结晶度为40%。3 种菱角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和峰值糊化温度在75.2~78.1℃和76.6~81.8℃范围内,而终止糊化温度在80.7~86℃之间,相变热焓的范围为15.3~19.7J/g。  相似文献   

17.
以荞麦淀粉为原料,采用乙醇碱法对荞麦淀粉进行改性修饰,系统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碱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后淀粉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改性后荞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溶解度的影响最大,碱用量和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次之,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小,各因素对产物溶解度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5 min、乙醇体积分数55%、碱用量为45 mL时对荞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溶解度的影响最大,此时其溶解度达到22.52%。  相似文献   

18.
张燕萍  史巧玲 《食品科学》2007,28(1):115-117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硬脂酸为酯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合成了硬脂酸玉米淀粉酯,着重研究了硬脂酸玉米淀粉酯的性质,如粘度、透明度、抗凝沉性和乳化性。结果表明:经过硬脂酸酯化后的淀粉大大改进了原淀粉的性能,粘度较低、透明度较高、抗凝沉性好并具有一定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19.
非晶颗粒态淀粉是一种特殊的淀粉物态形式,具有颗粒性,但不具有结晶性。为了实现对原淀粉颗粒的改性,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乙醇溶液处理法制备非晶颗粒态淀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种非晶化处理方法对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结晶性质、溶解度与膨胀力及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经非晶化处理后颗粒性仍保持完整,但颗粒表面有较大爆裂孔生成,并出现明显褶皱;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呈现V-型衍射结构,其结晶性基本消失,颗粒由多晶颗粒态结构转变为非晶颗粒态结构;与玉米原淀粉相比,其溶解度和膨胀度在相同的测定温度下均明显增加。原淀粉经乙醇溶液处理后,其快消化淀粉含量由92.83%下降到81.64%。而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总含量由7.17%上升到18.36%。因此,采用乙醇溶液处理法对淀粉颗粒进行改性将有助于开发低热量和慢血糖应答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