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雕刻艺术被称之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颗辉煌灿烂的明珠.哲学的光芒给希腊美学思想插上了翅膀;而神话传说又丰富了雕刻艺术的特有内容.文中以美学观念分析、论证了古希腊雕刻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使读者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古典名作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雕刻工艺由来已久,玉雕、木雕、竹雕、象牙雕种类繁多。中国人用灵巧的手、智慧的心谱写着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李新民,浙江雕花王木雕装饰厂厂长、高级工艺师,他用"雕花王"来命名了自己的木雕厂名字,源于他对雕刻艺术的尊重和自己对雕刻技艺的精益求精,更有他对艺术追求的专注心态。东阳木雕,就是他们的母亲河,她用浓香的乳汁滋养着一代一代的木雕人。在木雕行业摸爬滚打33年,从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到掌握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高浮雕、阴雕、锯空雕等多种木雕雕刻技术,又到自己设计图案,  相似文献   

3.
扬州瓜果雕刻艺术起源于隋唐,盛行于清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是由民间艺人创造西瓜灯用于祭祀活动,后由扬州厨师引用到餐饮宴席之中,以美化餐厅,渲染宴饮气氛。扬州瓜果雕刻艺术价值就在于突环雕刻的独特性,其造型可谓是鬼斧神工、妙趣横生,被誉为中国食品雕刻之最。  相似文献   

4.
福建古塔浓缩了历史人文、宗教思想、社会经济、建筑技术、雕刻艺术等诸多元素,是闽地丰富地方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哈莱姆文艺复兴是20世纪初美国新兴黑人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重新界定了黑人历史、音乐、戏剧及形象艺术,是新黑人文化意识和种族意识的生动反映.然而,绝大多数对复兴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其文学、历史等内容及主要特征的探讨上,对这一时期黑人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繁荣发展的介绍和研究甚少.分析和介绍了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在黑人绘画和雕刻艺术方面所涌现出的杰出艺术家及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吴哥神圣雄伟、格局均称、雕刻精美的历史遗迹,是建筑和艺术的伟大奇迹。身临其境,仍有着超乎想象的震撼!吴哥的建筑不仅指通常所知的吴哥窟,还包括吴哥通王城在内几百平方公里内大大小小的600多座建筑物。吴哥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大多源于印度南部输入的概念,印度教和佛教两大宗教的影响在高棉建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吴哥艺术的主题。以吴哥窟和吴哥通王城等为例,论述了吴哥建筑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及雕刻艺术等。  相似文献   

7.
以陕北神木大保当画像石为立足点,分析和整理其雕刻手法及技艺,并对其雕刻技艺所表现出的方法和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使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更为全面且多样的自身风貌,以期对现代造型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人物雕刻艺术上 ,唐朝和宋朝是具有不同风格的。这种风格的转变 ,发生在唐末五代时期。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人们的形象修养取向和审美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建筑承载着深遂的中国历史、文化、乃至深深的哲理内涵,木雕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反映着中国建筑文化关联性。以重庆“湖广会馆”建筑中的木雕刻为例,试图阐述中国建筑木雕艺术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简略介绍了中国传统糕饼模的历史发展情况,论述了由糕饼模折射出来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雕刻艺术以及民风习俗。  相似文献   

11.
《饰》2008,(Z1)
中国玉雕艺术源远流长,是玉石和工艺美术的巧妙结合。本文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论述了各个朝代玉雕工艺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和艺术风格,并着重阐述了各时期玉器的用料、造型、装饰纹样、雕刻技法等方面的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人物雕刻艺术上,唐朝和宋朝是具有不同风格的。这种风格的转变,发生在唐末五代时期。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人们的形象修养取向和审美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塔是一种古老的佛教建筑,同时也是一座庞大的雕刻艺术宝库,通过对比泉州东西塔与福清瑞云塔雕刻题材以及排列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佛塔在2 0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由高不可攀的宗教建筑,演变成具有儒、释、道以及民间传统观念的多功能建筑,体现出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世俗化趋向。  相似文献   

14.
林风眠的人生与艺术,是在充满动荡与变革的20世纪大背景上展开的。他的人生坎坷起伏,历经奋斗、辉煌与劫难;他的艺术追求艰辛曲折,又始终如一,并与他的人生相表里。他的人生与艺术经验,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5.
在雕刻曲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传统的曲面描述方法难以较好地处理曲面几何 信息与艺术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此提出了谐波分析方法对雕刻曲面进行参数化描述,通过提取雕刻曲线、曲面的特征参数来实现雕刻曲面或曲线的几何信息与艺术特征信息的记录,并探讨了如何应用谐波特征参数拟合出雕刻曲线与曲面的几何形状及其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鹅项岭礼园和盘溪花园秘室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的近代石构房屋室内外的雕刻图形及文字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这两处建筑雕饰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和装饰艺术珍品所具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不仅仅因为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结构体系,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富含民族特色的雕刻和绘画.雕刻和绘画是我国古建筑装饰装修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建筑作品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发展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古建筑雕刻技术和绘画作品因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在建筑艺术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分析了不同装饰风格的雕刻和绘画作品在各个时代所具有的内涵和寓意.绚丽多彩的建筑绘画和雕刻作品是中国传统建筑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为我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讨论了艺术与哲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哲学根源.第一部分,但托以奥登的<悼念叶芝>为引,通过奥登和叶芝所认为的诗歌在政治上无能为力说,讨论了艺术和政治的关系.艺术似乎只是扮演着一种类似宗教仪式般的功能,致力于使记忆神圣化,但却于事无补.就此他提出了疑问,既然如奥登等人所说,为什么社会上会普遍流行着一种认为艺术是危险的政治态度?这种态度从何而来?在他看来,这种态度来源于哲学对于艺术功能的剥夺.第二部分,但托试图通过将这些剥夺艺术的理论考古学化,来考察哲学剥夺艺术的历史.他认为这些理论的源头就在柏拉图的美学著作中,并指出了柏拉图抨击艺术的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艺术与真理隔了三层"的主张,使艺术看上去微不足道.第二种是使艺术理性化,让艺术做哲学之所做.但托认为在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中,隐藏着这两种对艺术的压迫.前者认为应当"无利害性"地看待艺术作品.这种做法采用的方式虽与柏拉图不同,但最终都使艺术远离现实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哲学家,例如乔治·桑塔耶那、布洛等,他们将艺术放在一定的审美距离之外,艺术自此被美学所束缚和削弱.柏拉图抨击艺术的第二种途径在黑格尔的理论中得到体现.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和宗教处在哲学之前的绝对精神旅程的最后阶段,它们是哲学在自我异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绝对精神在经历了艺术之后,艺术的哲学使命就完成了,因此它必将让位给宗教和哲学,艺术在此意义上走向了终结.因此,为了完成其哲学使命,艺术必须作哲学之所做.在这一点上,杜尚的作品极好地印证了黑格尔的观点,他通过<泉>,在艺术中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但托看来,正是这两种做法造成了哲学长期以来对艺术权能的剥夺.而且,哲学对艺术的压迫最终反过来殃及自身:在实证主义的阶段,哲学之于科学的地位,就恰如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艺术之于哲学的地位.但托发现柏拉图抨击艺术的两种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悖论,如果艺术是无能为力的,而艺术又是哲学的异化形式,那么哲学本身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他认为,要解救哲学的困境,首先必须从哲学中解放艺术,最终使哲学和艺术都回归自身.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但托试图为摆脱了哲学使命后的艺术找到它自己的定位,他将艺术的作用与修辞的作用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真正的魅力在于它在情感上的修辞作用,即通过感染人的情感从而影响人的行动,但这也正是艺术被视为危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阿多诺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批判学者,他对美学(文艺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美学现代主义的代表。阿多诺深入研究并批判了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商品化倾向、文化产业技术和文化产业导致主体性沦丧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他倡导艺术的否定性、艺术应扬弃和谐外观,对现实事物远离和彻底否定,认为艺术应否定和批判异化的社会,从而拯救社会、拯救人性。  相似文献   

20.
按照伊斯兰教教义,"天园"是最接近真主的地方,也是永久享受世俗幸福的地方.所谓"天园理想"即是穆斯林对"天园"的向往,它是伊斯兰教与世俗生活的重要纽带."天园理想"首先涉及对生存环境的营造和对生活物品的制造,它在造物艺术方面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中国这样一个远离伊斯兰教原创地的国度,"天园理想"也明显地表现于穆斯林造物艺术之中,主要表现在穆斯林绿化、纺织品、雕刻、彩画和釉面砖等门类.各种手工艺通常以华美但不乏宗教格律感的纹样,展现出"天园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