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传统的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受胸锁乳突肌的阻挡,暴露甲状腺不充分,为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近年来将该手术改良为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本研究比较该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进行充气式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行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改良入路组),另39例行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入路组(均P<0.05)。改良入路组术后1、3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均P<0.05)。改良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传统入路组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入路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入路组(89.74% vs. 66.67%,P<0.05)。结论 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操作相对更容易,可以改善手术状况,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感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满意程度也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30例经胸乳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美容满意度[(4.76±0.51)分]高于对照组[(4.11±0.57)分](P<0.05)。结论:经腋窝双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经腋窝双乳晕入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目前较为常用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主要有经腋窝入路、经胸乳入路及经口入路等。经腋窝入路相较于其他术式,其利用颈部肌肉的自然间隙建腔,在颈前带状肌深面显露甲状腺并进行手术操作,对颈部功能影响较小,而且无需充CO2,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小,因此近年来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接受。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寻找胸锁乳突肌肌间隙是该术式的一大难点,在此步骤中较多初学者不能准确定位肌间隙,进而增加了手术时间及创伤。为此,笔者中心对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作了一定的改进,降低术中寻找肌间隙的难度。本研究对该改良术式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估,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改良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观察组),另23例接受常规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在胸锁乳突肌胸骨部与锁骨部之间的间隙内注水分离,扩大肌间隙,然后缝线定位胸锁乳突肌胸骨部后缘,准确进入肌间隙后,按照常规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实施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5.6 min vs. 87.2 min,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腋窝皮下血肿,经抽液、包扎后改善,余患者均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手足麻木、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部疼痛评分及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行个体化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结论 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胸锁乳突肌缝线定位联合肌间隙注水分离操作方便、实用,便于术中寻找肌间隙,降低了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整体手术难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经腋窝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甲状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另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行开放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甲状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美容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美容效果N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1 d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皮下积液2例,神经损伤2例,对照组发生神经损伤3例(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可有效改善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提高美容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86-2289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 Matta影像学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髂腹股沟入路组为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盆骨折的复杂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均效果显著,但前者手术暴露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现代骨科手术微创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在甲状旁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组(14例)和腔镜组(10例),开放组行传统开放甲状旁腺手术,腔镜组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所有患者接受围手术期“5A”模式整体管理。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切口疼痛和颈前区功能指标。结果 开放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声音嘶哑,5例术后第1天发生低钙血症,6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腔镜组3例发生低钙血症,3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组术后无切口血肿及感染病例。2组的术后第1天低钙血症发生率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例均未出现疼痛≥3分的切口疼痛、吞咽痛而不敢或不愿咳嗽排痰者。术后第3天及6个月,开放组的吞咽障碍指数均高于腔镜组(P<0.05),且开放组术后6个月的瘢痕评估评分和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均低于腔镜组(P<0.05)。结论 相比较于传统开放甲状旁腺手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旁腺手术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常规髋外侧入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经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弧形切口加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改良组),27例采用常规髋外侧切口加DHS固定(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Evans分型、合并症、受伤至入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负重天数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7个月。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改良组和常规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64±1.28)周和(12.29±1.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5,P=0.15)。术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肢体短缩、髋内翻畸形愈合、主钉切出股骨头、内固定松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髋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达到充分暴露,并能减少肌肉损伤,降低手术风险,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手术团队2020年5月~2022年12月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44例资料。以手术时间为指标,应用累积和分析法研究该手术的学习曲线,将学习曲线的拐点作为学习提高期和成熟稳定期的分界线,比较2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学习曲线拐点在21例,以此为界分为学习提高期和成熟稳定期。两阶段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提高期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成熟稳定期[(124.5±9.9) min vs.(82.0±8.8) min,t=15.166,P=0.000],术后胸锁乳突肌肿胀僵硬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28.6%) vs. 1例(4.3%),χ2=3.174,P=0.075];2个阶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其他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熟练掌握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需要完成2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充气经腋窝后入路腔镜甲状腺微灶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2年2月我院对47例甲状腺微灶癌行无充气经腋窝后入路腔镜甲状腺单侧腺叶和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5~145 min,(101.5±20.3)min。术中出血量5~40 ml,中位数15 ml。住院时间3~9 d,(6.0±1.4)d。术后病理:微灶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2~11枚,(4.7±1.9)枚。术后无严重并发生发生。术后美容满意程度评分表(9.2±0.7)分,满意度较高。47例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12.2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无充气经腋窝后入路腔镜甲状腺微灶癌手术安全可行,能很好地全程暴露喉返神经及保护甲状旁腺,美容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接受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105例,根据其手术入路进行分组,其中51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的患者为改良Stoppa组,54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的患者为髂腹股沟组。记录所有患者手术相关参数(切口长度、手术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及住院时间。采用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自拟“骨盆骨折手术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改良Stopp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暴露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髂腹股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髂腹股沟组(P<0.05)。出院、末次随访时,改良Stoppa组患者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高于髂腹股沟组(P<0.05)。改良Stoppa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92%,髂腹股沟组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toppa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就诊体验、伤口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髂腹股沟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4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腔镜组)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切除术,23例(开放组)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传统开放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技术在女性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女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腔镜组(n=25)与开放组(n=25)。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术后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患者对切口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技术与开放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根治术中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手术美容效果更好,对美容要求高且颈侧无肿大淋巴结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完全腔镜与常规开放甲状腺切除术之间的差别,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甲状腺良性肿瘤130例,随机分为经胸壁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58例(腔镜组)和开放切除术72例(开放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开放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显著多(长)于腔镜组(P <0.05),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费用、引流量、术后疼痛 VAS 分值显著少(短)于腔镜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患者美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开放组(P <0.05)。结论经胸壁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临床效果优于开放切除术,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是值得推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病理数据伴随开展手术例数增加的变化特征并研究BMI与腔镜手术开展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单侧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组)99例与单侧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开放组)72例病人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绘制腔镜组手术技术探索曲线,划分技术探索期和技术成熟期,并比较技术成熟期腔镜组病例与开放组病例临床病理数据的差异。进一步将病例分为BMI>28和BMI≤28亚组,探讨BMI与技术成熟期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各临床病理数据的关系。结果 腔镜组病人年龄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1±9.2)岁vs.(44.3±9.3)岁,P<0.05]。根据技术探索曲线,腔镜组技术探索期为26例,技术成熟期为73例。技术成熟期腔镜组病人的手术时间(102.5±21.4)min、术后引流量(133.6±40.7)mL和术后住院时间(3.9±0.6)d明显多于开放组[手术时间67.7±14.0)min、引流量(67.3±25.7)mL、术后住院时间(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下假体隆乳术的术后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长沙雅美医疗美容医院美容外科收治隆乳患者211例(年龄18~52岁,平均)。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腋窝入路组、乳晕入路组、乳房下皱襞入路组,对3个组患者术后疼痛、切口瘢痕、引流量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乳晕入路组与乳房下皱襞入路组患者术...  相似文献   

16.
郭磊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1):76-79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及对创面和骨折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合肥市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 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康复指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切口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短于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 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5); 观察组切口美观满意度(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良 好,可有效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有利于缩短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踝关节功能,且患者的切 口美观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手术方式对颧骨复合体(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ZMC)骨折患者术后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ZMC骨折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3)。观察组:给予局部入路复位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复位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的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1周一次性骨折复位成功率,术后3个月手术满意度。结果:术后1d、术后3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及术后3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一次手术复位成功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手术满意率53.49%,低于观察组的72.73%(P<0.05)。结论:头皮冠状入路与局部入路均能治疗ZMC骨折。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法术后骨折复位效果更好,但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局部入路法简单、安全、快捷,且适用于对头面部美观要求较高及长时间手术耐受性差的ZMC骨折患者,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经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经腋窝入路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胸乳入路[(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胸乳入路[(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胸乳入路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腋窝入路在处理单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胸乳入路,美容效果较好,两种入路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选取相同时间段内行常规显露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做对比。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下肢放射痛VAS评分、ODI评分;测量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测量术后1年时多裂肌残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0~54个月。小切口组平均随访时间35.5±7.3个月,常规显露组平均随访时间34.8±5.1个月。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腿痛VAS、ODI均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小切口组术后3d腰痛VAS评分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3d和5d的CRP水平低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节段在末次随访时仍存在4.1°±1.5°的活动度,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现断钉及螺钉松动病例,小切口组减压侧多裂肌残留率高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椎间隙高度在术后3个月时有所增高,但在末次随访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小切口组2例切口延迟愈合,常规显露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显露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较常规显露小,对肌肉组织损伤小,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