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的感染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梅毒及性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2020年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性病门诊诊治的男性就诊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艾滋病知识知晓、高危性行为情况调查,以及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2020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2 028例,平均年龄(35.46±12.96)岁;在婚占56.71%;本省户籍占85.70%。其梅毒阳性率为11.39%;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8.55%;近3个月与女性性工作者、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者分别占17.31%、20.51%;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占2.91%,近1年曾患过性病占15.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抗体阳性与近1年患有性病(OR=3.51,95%CI:2.48~4.98)和感染HIV(OR=6.33,95%CI:2.96~13.54)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海口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存在一定的高危性行为,梅毒感染率高。应针对该人群制定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臧道爱  张景 《中国性科学》2010,19(9):24-26,31
目的:分析射阳县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梅毒疫情发病趋势。方法:利用2009年射阳县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和1988~2009年射阳县历年监测的梅毒报告病例数,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射阳县2009年度全县共报告梅毒71例,较去年同期减少40.34%。射阳县自1988年开展性病疫情监测以来,1992年发现并报告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1年达到峰值(172例),随即逐年下降至2003年的73例,2003年后再次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7年达到又一个峰值(160例),再次逐年下降。结论:射阳县实施的以强化梅毒疫情监测为重点的梅毒预防控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近两年梅毒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同全国及大部分地区梅毒疫情较大幅度上升有别;预计射阳县梅毒发病率将会比较平稳,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桐乡市近年来梅毒及淋病发病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10-2016年梅毒和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桐乡市梅毒发病率从2010年88.34/10万,下降到2016年42.51/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梅毒分期中以隐性梅毒为主,Ⅰ期和Ⅱ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病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61.83/10万,上升到2016年98.1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近几年来,淋病已成为桐乡市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梅毒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发水平,提示性病防治应全方位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中国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进一步消除麻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麻风病疫情监测年度报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 全国共累计报告新发麻风病患者2 697例, 其中儿童46例(1.71%)、女性894例(33.15%)、流动人口374例(13.87%)、多菌型2 443例(90.58%)和2级畸残患者546例(20.24%);发现复发患者203例。到2020年底, 全国登记现症麻风病患者1 893例, 较2010年(6 032例)减少68.62%;36(1.2%)个县(市)患病率大于1/10万, 新发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患者72例(17.73%)。结论 2016—2020年我国麻风病报告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稳步下降, 麻风病继续保持整体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舟山市2018年-2020年孕产妇梅毒母婴阻断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完善舟山市梅毒母婴阻断措施并消除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8年-2020年舟山市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个案资料,分析其基本特征、检测率、治疗率等.结果 2018年-2020年舟山市行梅毒检测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1987年~2001年肇庆市梅毒的流行趋势和病例特征,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市梅毒疫情报表及个案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目前肇庆市正处在梅毒疫情快速上升阶段;病例86.75%是20岁~49岁的青壮年,96.99%的学历在高中以下,30.12%是未婚者,84.34%是非婚性接触传播,非婚性接触与夫妻性接触发病的隐性梅毒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须加防治梅毒的力度,规范梅毒诊治,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性传播疾病     
20121055 2004-2009年广西天峨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傅剑羽(广西天峨县疾控中心),黄亚铭,吕昌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2).-116~117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全县近6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和HIV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核查并分析梅毒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客观分析博兴县梅毒疫情并制定下一步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设置统一的核查表,从大疫情网下载博兴县2014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报告的全部梅毒病例,通过现场调查进行核查,资料统一录入数据库,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核查104例梅毒病例,通过查重后最终100例列入统计处理,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双阳性者占85.00%,其中未进行非特异性抗体定量检测者占10.59%,仅特异性抗体单阳者占15.00%,仅非特异性抗体单阳者为0,所有报告病例均有实验室诊断结果。一期、二期、隐性梅毒正确分期分类率分别为21.62%,77.78%和33.33%,胎传梅毒均不符合诊断标准。结论博兴县网络直报梅毒存在一定不合理诊断和报告,需要加强临床医生对梅毒诊断分期分类培训并加强梅毒网络疫情报告质量管理,提高梅毒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9.
2003-2005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佛山市南海区2003-2005年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该区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大幅增长的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地区系统的梅毒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来南海区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早期梅毒为主,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呈逐年增长趋势;职业构成以工人、农民、无(待)业、个体、饮服为主;梅毒患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根据南海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1984年~200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20年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该市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大幅增长的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地区系统的梅毒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年来深圳市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早期梅毒为主,二期梅毒报病数高于一期梅毒;职业构成以工人、饮服人员、无业、干职及个体从业者为主;梅毒患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根据深圳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清远市1996年—200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梅毒是我国重点防治的8种性传播疾病之一,为了解清远市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控制梅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清远市1996年-2000年梅毒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全市各责任报告单位疫情月报表。人口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及诊疗情况,为制定有效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下载2010—2015年天津市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49家医疗机构梅毒和淋病检测筛查情况及2015年梅毒治疗情况。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2015年间天津市梅毒和淋病疫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上升;调查的49家医疗机构中均开展了梅毒两类血清学检测,淋球菌检测开展率83.67%;49家医疗机构中只有12家(24.49%)配备苄星青霉素。结论:目前天津市性病病例报告质量较高,淋球菌的实验室检测以及梅毒的规范化诊疗有待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惠州市大亚湾区2002年~2004年梅毒、淋病流行特征.方法:对大亚湾区2002年~2004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和淋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亚湾区梅毒、淋病占惠州市同期发病数18.96%,平均发病率122.4/10万.结论:大亚湾区梅毒、淋病得到初步控制,但是梅毒、淋病的流行已成为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加强综合治理,普及科学知识才能有效地遏制梅毒、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梅毒妊娠孕妇死胎原因及影响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98例梅毒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梅毒孕妇的病历资料以及妊娠结局,对其中9例梅毒死胎孕妇和89例正常妊娠梅毒孕妇进行对照观察,就梅毒妊娠孕妇死胎原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毒史、TRUST滴度、性伴侣数、是否完成治疗等因素与梅毒孕妇死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了梅毒孕妇的婚姻状况、TRUST滴度以及是否完成治疗是造成梅毒妊娠孕妇死胎的高危因素。结论:梅毒孕妇TRUST滴度1∶8以及未完成临床治疗是造成梅毒妊娠孕妇死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133例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94年首次报告梅毒疫情,至2001年底已累计报告梅毒患者1133例。现将1133例梅毒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1-2005年广东省潮州市梅毒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1-2005年潮州市梅毒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今后制订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潮州市性病疫情报表的各种资料,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梅毒发病率从最高2001年的3.50/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83/10万。以个体、农民和工人等人群发病为主,中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结论:潮州市梅毒流行呈现下降趋势。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做好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Spectrum-STI模型估计贵州省成人梅毒疫情,为梅毒传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Spectrum-DemProj模块和贵州省2010—2020年人口学数据为基础,在STI模块中对不同人群规模、梅毒感染率等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人群的梅毒患病率、发病率及流行曲线。结果 Spectrum-STI模型拟合结果显示,2011—2021年全人群梅毒患病率及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患病率从0.71%下降到0.36%,其中男性从0.74%下降到0.43%,女性从0.67%下降到0.28%;发病率从2011年的249/10万下降到2021年的129/10万,其中男性从270/10万下降到161/10万,女性从226/10万下降到93/10万;男性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高于女性。梅毒发病率最高的前三位人群分别是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嫖客和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 FSW),2021年分别高达2 447/10万、1 685/10万、427/10万。模型估计的新发病例数逐年下降,而每年实际报告的梅毒病例数逐年上升,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梅毒流行的空间分布模式,为梅毒监测与防治提供新方法。 方法 建立2011年中国各县区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梅毒疫情进行频数分布、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2011年全国2 925个县区梅毒发病率中位数为21.17/10万(25%分位数9.28/10万,75%分位数43.00/10万),最小为0.00,最大为515.34/10万,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偏度为3.1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中国县区级梅毒疫情呈正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指数为0.5762,P < 0.001),空间分布模式为“高-高”聚集(全局G系数为0.0331,P < 0.001)。通过局部自相关分析输出了中国县区级梅毒疫情分布的热点地图,确认了117个一、二期梅毒疫情的热点县区(其发病率均超过50/10万),主要分布于华东、西北、东北和华南等地区。 结论 地理信息系统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具有可视化和精确定位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的重要工具用于梅毒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莱芜地区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为改变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高危行为,遏止性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2006年6月~2011年12月主动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男性就诊者,包括未患梅毒的男性就诊者的资料,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婚姻情况及受教育程度、个人行为如冶游史、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传染性伴侣的情况、性病史、梅毒防治知识的情况加以收集,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影响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婚姻(OR=1.769,95%CI:1.420—2.115)、同性性行为(OR=6.447,95%CI:1.826—22.769)等是莱芜地区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主要促进因素。结论:针对莱芜地区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提出为防止梅毒感染疫情,应提倡广大大龄男性结婚,降低男男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2013—2022年宁夏梅毒疫情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为确定重点防控区域,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22年宁夏梅毒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使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年度变化趋势,应用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13—2022年宁夏累计报告梅毒病例33 07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53/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8—2022年快速下降,发病率的年度变化(APC)为-14.76%,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各类梅毒病例中,隐性梅毒报告数占79.54%。女性梅毒的发病率为53.01/10万,高于男性(44.22/10万),男女性别比有增大趋势。≥6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例数最多,占35.18%。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为主。2013年宁夏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现空间正相关(Moran′s I>0,且P<0.05),高-高聚集地区主要集中在银川市,低-低聚集地区主要集中在固原市。结论 近十年来宁夏梅毒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应增强、巩固、完善梅毒病例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