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苯乙烯—孕酮免疫微球的新法制备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改进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并对聚合反应温度和有机溶剂含量对聚合反应和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再将合成的聚苯乙烯微球与孕酮抗体反应,结果表明通过加入少量有机溶剂,提高了聚合反应速度和转化率,制备出了粒径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免疫微球,粒径在200~800nm之间,微球具有较高的抗体结合容量,且结合后保持了较高的抗体活性。用合成的孕酮免疫胶乳进行免疫凝集实验,观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确定了免疫反应的基本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
PELA幽门螺杆菌口服疫苗微球黏膜免疫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应用复乳挥发法制备PELA泛影葡胺显影微球与缨门螺杆菌超声上清口服疫苗微球,并进行靶向与黏膜免疫研究。方法:采用CT技术,研究显影微球的靶向,PELA幽门曙杆菌超声上清口服疫苗微球口服免疫小鼠后,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唾液,肠粘液的抗体改变情况,ELISPOT法分析派伊尔氏结(PP结)抗原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ASC)的数量增减,结果;口粒径在10um以下的微球,首先粘附在胃肠黏膜表面,后投递于PP结;H.pylori疫苗微球免疫后可诱导较高的唾液sIgA水平和肠道sIgA反应,PP结抗原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ASC)数量与肠道 sIgA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可生物降解的PELA微球可用于靶向口服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免疫磁性海藻酸钠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向治疗系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用微乳化-离子交联方法制备包覆阿霉素的碳包铁/海藻酸钠复合纳米微球,以水溶性碳二亚胺为交联剂,将载药微球与单抗Hab18连接,制备出了免疫磁性药物纳米微球.对该免疫磁性微球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检测了免疫磁性微球中抗体的活性和免疫磁性微球与靶细胞的体外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磁性药物纳米微球平均粒径约为171.2nm,外观为球型,铁含量为14.6%,载药量为10.8%,且具有强磁响应性和长时间药物缓释效果.同时在体外该微球能够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这种免疫磁性药物纳米微球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靶向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靶向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载药毫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二亚胺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抗人晶状体免疫毫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 ,使毫微球表面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再将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和结构 ,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载药毫微球粒径。ELISA法检测偶联后的抗体活性 ,MTT法检测免疫毫微球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和细胞内化过程。结果显示载药毫微球表面光滑 ,平均粒径为 191.0± 0 .2 0 2nm ,其载药率为 8.2 % ,药物利用率为2 4 .6 %。免疫载药毫微球中的单克隆抗体HILE6保留达到原免疫活性 84 % ,2 4h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抑制率可达6 8.4 2 %。该免疫载药毫微球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30min后可吸附到晶状体上皮细胞上 ,在 4h内进入细胞质最后进入细胞核。该实验为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后囊混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一种高灵敏、高特异的免疫磁性微球(IMMS),为其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分别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3-(2-吡啶二硫代基丙酸酯)(SPDP)和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作为交联剂,将鼠抗人免疫球蛋白G(IgG)偶联于磁性微球上.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和125Ⅰ标记抗体考察偶联效果.比较交联剂、磁球微球上功能团、间隔臂、偶联条件及抗体用量等因素对偶联效果的影响.分别对不同浓度人源IgG进行吸附,确定最低检测值.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间隔臂对偶联效果影响不大.两种交联剂均可将抗体联接于磁性微球上,EDC为交联剂,工艺更为简便,室温条件下抗体结合效果优于4℃条件下.本实验所制备的IMMS对人源IgG的最低检测值为50pg/mL.结论 本实验以人源IgG为肿瘤标记模型,成功地制备了一种高灵敏、高特异免疫磁性微球,制备简便,成本低廉,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背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当粒度的聚苯乙烯微球是日常工艺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分散聚合得到的微球具有很好的单一分散性,其粒径在几百个纳米到几个微米之间。 目的:观察分散聚合法中分散介质及单体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与分布宽度的影响。 方法:在配有机械搅拌和冷凝管进出口的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无水乙醇和水,在70 ℃下预分散    30 min,缓慢滴加入溶有偶氮二异丁腈的单体苯乙烯,在70 ℃下聚合反应8 h,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即得聚合物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对聚苯乙烯微球进行了形貌表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 结果与结论:当使用一定配比的混合介质无水乙醇和水,在一定的单体用量下,用分散聚合法能制得粒径在1.0~2.0 μm之间,分布宽度在0.715~0.965之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7.
细胞标记用新型彩色高分子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及有机染料为原料,合成了大粒径彩色高分子微球,并通过两步化学反应在微球表面衍生出可与蛋白质迅速反应的叠氮羰。基探讨了降合条件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并测定微球的红餐光谱及结合蛋白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偏酸性条件下加入适量有机溶剂,电解质及油溶性染料可制得大粒径彩色高分子微球。微球的红光谱图在2140cm^-^1处有吸收峰,表明微球有叠氮羰基。电交易法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微球对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伤风全程免疫需要连续 3次注射疫苗。为减少注射次数 ,提高接种覆盖率 ,降低辍种率 ,开发具有长效作用的单剂破伤风类毒素控释系统是全球儿童疫苗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微球作为疫苗载体是近年来免疫学和疫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观察了聚乳酸微球对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制备不同载药量及粒径的微球 ,分为小粒径微球、大粒径微球、低载药量微球、高载药量微球、空白微球、混合微球 (由小粒径、高载药量及低分子量聚乳酸等剂量比组成 )。将微球混悬于含 0 5 %山梨醇、0 1%羧甲基纤维素及 0 …  相似文献   

9.
明胶微球乙肝疫苗动物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并优化微球乙型肝炎疫苗的配方,观察微球乙肝疫苗对温度的稳定性。方法 用明胶包裹HBs制备微球,设计不同配方及不同粒径微球乙肝疫苗、冻干微球乙肝疫苗于不同温度放置一定时间,免疫动物观察免疫效果。结果 微球疫苗HBs包裹率〉90%,微球疫苗的免疫效果受佐剂配方及制备程序等因素影响,〈10μm的微球(5.6μm)免疫效果明显优于〉10μm的微球(25.4μm)(P〈0.02)及铝佐剂组(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胶乳微球标记抗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抗体,并初步建立GP73的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方法用人工重组GP73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将纯化成功后的抗体蛋白共价偶联到胶乳微球上;优化偶联条件,制备免疫胶乳,建立GP73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测定法。结果制备的纯化抗GP73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达到16 000,用其致敏的胶乳微球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磺酸钠盐(EDAC/NHS)浓度为10 mg/m L、反应溶液为PBS(p H=6)、室温反应3 h,偶联率最高。所建立的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线性范围在(6.25~200)ng/m L,检测下限在10 ng/m L。结论成功纯化出GP73多克隆抗体,制备GP73免疫胶乳微球颗粒,建立GP73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