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齿辊式破碎机齿板的性能会影响到齿板的使用寿命、产品质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等因素,因此提高齿板材料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齿辊破碎机的工况条件和破碎机理,结合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研制了一种新型齿板用钢ZG32CrMnSiNi2Mo.以进口齿板材料作为对比材料,通过金相分析、透射电镜分析力学性能检测和耐磨实验研究了两种齿板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齿板材料淬火、200℃回火后组织均由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的碳化物有数量增多、尺寸聚集增大的趋势.进口齿板供货态的性能为A_(KU)30.0J和硬度43.4HRC,淬火后300℃以下回火,硬度均相对较高且数值变化不大,回火温度超过300℃,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逐渐降低.ZG32CrMnSiNi2Mo淬火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A_(KU)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抗拉强度σ_b和硬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00℃回火后具有最大值,具体值分别为σ_b 1733 MPa和硬度49.6 HRC.ZG32CrMnSiNi2Mo 200℃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相对耐磨性,其耐磨性为进口齿板(供货状态)的1.31倍.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不同的淬火(800℃,900℃,1000℃)和回火(200℃,400℃,600℃)热处理工艺,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锰球墨铸铁的合理热处理工艺为在900℃奥氏体化保温2h水淬,在200℃回火2h水淬.淬火后的组织为大量的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淬火和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球状石墨.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下降,冲击韧性提高,耐磨性下降.淬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大,回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用热穿-热轧法制备了新型贝氏体中空钢.研究了热处理对新型贝氏体钢和渗碳处理对中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贝氏体钢正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后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贝氏体和奥氏体组成;正火或淬火+低温回火后,新型贝氏体中空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正火+低温回火后,中空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新型贝氏体中空钢渗碳后空冷,渗层的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非渗层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实体中空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和渗碳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低合金耐磨钢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淬火和回火温度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920℃/30min水淬+260℃/2h回火处理后,试样晶粒细小,组织为板条马氏体、碳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并具有最佳的冲击韧性和硬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空冷态和空冷+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钢在860℃保温0.5 h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随后分别在250℃和400℃保温1 h回火.结果表明:试验钢空冷后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硬度约为41 HRC;而250℃回火后组织变化不大,硬度明显升高,约为49 HRC,韧性明显增加,由44 J/cm2增加到66 J/cm2,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明显下降.回火温度进一步增加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高碳高铬钢具有高硬度,但钢中存在网状共晶碳化物,使用时易断裂.为了改善GX160CrMoV12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OM、SEM观察,硬度测试,冲击韧度测试和XRD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GX160CrMoV12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X160CrMoV12钢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  相似文献   

7.
回火40CrNiMo钢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0CrNiMo钢在回火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组织结构变化。用穆斯堡尔谱学定量研究了40CrNiMo钢在回火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实验结果表明,300℃和500℃回火处理的40CrNiMo钢的室温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θ型碳化物的混合组织。随回火温度升高,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淬火温度对4Cr4W4MoV2Co4组织和抗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淬火后钢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硬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抗热疲劳性能受到晶粒尺寸、残余奥氏体含量及碳化物尺寸的综合影响,当淬火温度是1000℃时,抗热疲劳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正火温度对新研制的高强度贝氏体钢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将其经过热处理试验后,采用拉伸及冲击试验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正火温度的提高,贝氏体钢管的抗拉强度呈降低的趋势,当正火温度为930℃时,钢管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较高,冲击功出现最大值,为最佳正火温度。不同正火温度加热,贝氏体钢管的显微组织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和少量的铁素体,930℃加热组织细化程度较高,超过930℃加热,组织中板条贝氏体的比例增加,板条组织长度增加,组织粗化。930℃加热空冷、300℃回火,无碳化贝氏体钢管的力学性能为强度(R_m)为971 MPa,延伸率(A)为18.3%,断面收缩率(Z)为69%,冲击功A_(KV)为82.6 J。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膨胀仪测量试验钢Ac1、Ac3等相变温度,借助显微分析方法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910℃/25 min油淬+200℃/h回火处理后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试验钢洛氏硬度值为HRC 52,冲击韧度aKU值为45 J.cm-2,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80CrMol2 5 tool steel was investigated.Moreover,the effects of stabilization (holding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some periods before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and tempering before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can eliminate the retained austenite,making a better carbide distribution and a higher carbide amount.As a result,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wear resistance of cryogenically treated specimens is observed.Moreover,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s,and the toughness of the sample decreases.It is also found that both stabilization and tempering before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decrease the wear resistance,hardness,and carbides homogeneity compared to the deep cryogenically treated samples.It is concluded that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should be performed without any delay on samples after quenching to reach the highest wear resistance and hardness.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35NCD16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实验、硬度实验等设备及实验方法对875℃淬火,550℃、560℃、570℃和580℃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材料进行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分析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从而得出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875℃淬火+高温回火能有效改善35NCD16合金钢的显微组织,在实验温度范围内,35NCD16钢于550℃、560℃发生二次硬化现象,尤以550℃更为显著,此时硬度、抗拉强度、延伸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07 HRC、1 309 MPa和15.42%,断口呈微孔聚集型特征,大韧窝中分布着小韧窝;温度超过560℃,则出现过时效现象,580℃时硬度降至35.13 HRC,抗拉强度降至1 048 MPa,延伸率降至12.83%.因此,35NCD16合金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75℃淬火+550℃回火.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自动热膨胀相变仪、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及能谱分析和力学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含W的Cr15型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经淬火+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后的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中的逆变奥氏体两相组织,形成的逆变奥氏体与马氏体板条符合K-S关系.在基体上弥散析出的纳米级金属化合物Laves相以及富铜相ε-Cu起到强化作用.该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洛氏硬度为26~36,抗拉强度为895~1 009 MPa,延伸率为17%~21%.  相似文献   

14.
为得到热处理工艺对27SiMn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定了9种热处理工艺,并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27SiMn钢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与回火温度和时间有关,当回火温度低、时间短时,显微组织为回火屈氏体+马氏体;当回火温度高、时间长时,显微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同时,回火温度和时间对27SiMn钢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当回火温度为450℃,时间为45 min时力学性能最高,抗拉强度为1 175 MPa。当热处理温度为490℃,时间为75 min时力学性能最差,抗拉强度为975 MPa.综合分析27SiMn钢热处理最优工艺为900℃淬火+475℃回火75 min。  相似文献   

15.
低成本、高性能耐磨钢的需求增长及其开发都在进行中.本研究根据对耐磨钢性能的要求,试制了三种不同合金化方式的低合金耐磨钢,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洛氏硬度计、万能材料试验机、夏氏冲击试验机和磨粒磨损实验机研究了其组织和性能,讨论了它们问的关系.结果表明:0.25C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均获得了马氏体组织,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自回火现象,硬度均大于45HRC,屈服强度大于1000MPa,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并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在860℃淬火或920℃淬火并250℃回火后,实验钢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有最佳的配合,耐磨性最佳;V微合金化对钢的组织和性能没有明显影响.0.33C钢860℃或920℃奥氏体化后以等于或大于2.0%/s的冷速连续冷却或风冷至室温,回火或不回火即可得到由贝氏体与马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硬度超过50HRC,屈服强度大于900MPa,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耐磨性良好,与商用淬火一回火耐磨钢类似;但由于具有高的加工硬化能力和良好的冲击韧性,在冲击条件下的耐磨性会优于商用钢.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试验钢的磨损率随砂纸粒度和载荷增大而增大,载荷的影响较大,而磨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显微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揭示了不同温度回火给高速钢带来的组织变化,并从组织方面分析了高速钢材料的强韧性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低温回火组织的高塑性决定了组织的低硬度和高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而高温回火时特殊碳化物的析出等过程降低了回火组织的塑性,因而回火组织有很低的冲击韧性和很高的硬度及抗弯强度。同时分析认为,固溶强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二次硬化过程中的强化过程。另外碳化物析出可能是残余奥氏体催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