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晗  吴旗  艾洪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83-5685
目的:检测乙肝感染孕妇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所产新生儿脐血清HBV-DNA,探讨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寻找有效阻断乙肝宫内感染的措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2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用Realtime-PCR法检测新生儿脐血清HBV-DNA。结果:"大三阳"和"小三阳"孕妇分别占64.90%和21.19%,"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88%,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1.02%。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27%,远高于阴性组的1.28%。结论: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密切相关,孕妇血清HBeAg可作为宫内感染发生的预测指标;HBeAg阳性妇女待HBeAg转阴后再妊娠,可大大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孕妇的不同感染状态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该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20例HBs 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HBs Ag,HBe Ag,HBc Ab均为阳性)、B组(HBs Ag,HBe Ab,HBc Ab均为阳性)、C组(HBs Ag,HBc Ab为阳性)、D组(HBs Ag,HBe Ag为阳性),另选取孕期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妇乙肝两对半,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PCR-HBV-DNA值,检测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的乙肝两对半。结果 A组孕妇与B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1×10~5(基因拷贝/ml)的新生儿血HBs Ag阳性率为53.8%,1×10~5(基因拷贝/ml)的为100%(P0.001),即当母血中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新生儿出现HBs Ag阳性的概率升高(χ~2=24.828,P0.001)。结论乙肝大三阳孕妇或体内HBV-DNA载量高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杨柳  周世媛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829-3830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将62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胎儿为观察组,60例HBsAg阴性孕妇及其胎儿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HbsAg、HBeAg、及经利凡诺尔引产的胎儿心脏血清HBsAg,用Southern印记杂交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HBV-DNA和胎儿肝细胞HBV-DNA。结果观察组6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eAg阳性26例,HBV-DNA阳性44例;其胎儿HBsAg阳性9例(14.52%),HBV-DNA阳性10例(22.73%)。对照组60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中,HBeAg阳性4例,HBV-D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胎儿HBsAgl例(1.67%),HBV-DNA检测结果均阴性。胎肝HBV-DNA的整合与孕妇HBV-DNA存在相关(x2=4.88,P<0.05)。结论 HBV可以进入宫腔内感染胎儿,同时证明孕妇HBeAg和HBV-DNA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母婴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探讨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4年1月-2007年9月于住院分娩的孕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安市HBsAg阳性孕妇发生HBV宫内传播(BIT)现况及其影响因素,随访幼儿HBV传播转归和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对341例HBsAg阳性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所生344例新生儿于产后24 h内以及1岁后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组分析新生儿发生BIT、宫内显性感染(DBI)和宫内隐匿性感染(OBI)情况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在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对该幼儿人群进行随访,获得高危幼儿HBV传播的转归和HBsAb阳性率。结果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BIT、DBI和OBI率为46.51%(160/344)、8.14%(28/344)和38.37%(132/344),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DBI和BIT的风险分别是HBeAg阴性产妇的2.60倍(95% CI:1.19~5.70)和2.21倍(95% CI:1.36~3.61);产妇外周血HBV DNA载量≥200、≥103和>106拷贝/ml者所生新生儿发生BIT的风险分别是<200、<103和≤106拷贝/ml者的1.99倍(95% CI:1.29~3.08)、1.73倍(95% CI:1.11~2.69)及2.33倍(95% CI:1.33~4.10);发生前置胎盘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DBI是无前置胎盘者的14.07倍(95% CI:1.23~160.76);孕期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者所生新生儿发生BIT是注射者的1.60倍(95% CI:1.02~2.53)。随访发现,14例DBI幼儿,9例发生HBsAg转阴(9/14);OBI率为24.17%(22/91);乙肝疫苗免疫总的应答率为69.23%(63/91)。OBI幼儿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为59.09%(13/22)。结论 HBsAg阳性产妇所生幼儿随访中发现,OBI较高,乙肝疫苗应答率较低,是乙肝防控的空白区域,应加强育龄妇女及幼儿HBV监测、HBsAg阳性产妇控制乙肝干预是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筱雯  郑九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30-353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世界关注的卫生问题,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人群中HBV携带率高达10%~15%。母婴垂直传播是人群中HBV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重要措施。HBV母婴传播主要通过三条途径造成:产前经胎盘引起胎儿宫  相似文献   

7.
孕妇HBV感染模式与宫内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感染模式及其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部分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PCR法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HBV-DNA。结果孕妇HBV感染率为8.63%(264/3060),HBsAg阳性率为8.19%(251/3060),孕妇HBV感染模式有12种,以“小三阳”模式较多见,占孕妇感染总数的35.98%(95/264)。“大三阳”、“小三阳”孕妇HBV-DNA检出率分别为97.73%(43/44)和26.31%(25/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eAg(+)、血清HBV-DNA(+)及PBMC中HBV-DNA(+)孕妇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6.15%(6/13)、66.67%(8/12)、70.00%(7/10)。结论孕妇中存在一定数量和程度的HBV感染;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多见,“大三阳”孕妇体内HBV复制水平较高,易发生宫内感染。HBV宫内感染与孕妇HBeAg(+)及HBV-DNA(+)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HBsAg阳性孕妇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前HBIG注射史、家人HBV感染史、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资料。以新生儿是否发生HBV宫内感染将379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HBV宫内感染组36例,非HBV宫内感染组343例,进而分析HBsAg阳性孕妇的一般情况、家人感染HBV史、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及HBIG注射史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HBV宫内感染组与非HBV宫内感染组的HBsAg阳性孕妇年龄、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HBsAg阳性孕妇文化程度、家人HBV感染史和HBIG注射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sAg阳性孕妇的年龄(OR=0.398,95%CI0.159~0.996)与HBeAg和HBV DNA双阳性(OR=2.539,95%CI 1.233~5.227)被引入回归方程。同时分析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含量分级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结果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3,P=0.004),且进行趋势卡方分析后,显示HBV DNA拷贝数在>106时,HBV宫内感染率明显上升。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年龄(>30岁)是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保护因素,而血清HBeAg和HBV DNA均为阳性和HBVDNA拷贝数>106时,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上,孕妇DR3、婴儿DR3、母婴DR3同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胎盘感染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是HBV官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4.71(1.62~13.66)、3.91(1.18~12.94)、5.96(1.14~31.15)、6.59(2.72~15.97)、4.53(1.93~10.64)和2.51(1.12~5.60);在α入=0.05,α出=0.10水平上,进行HBV宫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DR3(OR=4.65,1.44~15.05)、孕妇血清HBV DNA(OR=6.56,2.65~16.23)被引入回归方程,为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其他因素的暴露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别.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其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χ2=16.74,P<0.os).结论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HLA-DR3阳性和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HBV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中HBVDNA含量增高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率,为临床提供判断宫内HBV感染的实验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88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HBsAg、HBeAg。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HBV-DNA,检测新生儿血清HBV-DNA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DNA。结果:①以新生儿HBsAg阳性作为判断指标、8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6.82%(6/88);以新生儿血清BHV-DNA阳性作为判断指标,8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3.64%(12/88);以新生儿PBMC内HBV-DNA阳性作为判断指标,8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7.05%(15/88)。②孕妇HBsAg阳性,同时伴有HBeAg和HBV-DNA阳性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只有HBsAg阳性而HBeAg和HBV-DNA阴性的孕妇。结论:新生儿HBsAg检测,检测方法简便、易行,但作为判断宫内感染的指标,有漏检和低估的可能。必须结合血清和PBMC内的HBV-DNA检测才能正确判断。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孕妇更有宫内传播HBV给胎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HBsAg阳性孕妇细胞转运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HBsAg阳性孕妇细胞是否可进入胎儿血循环,探索母-儿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关系。方法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fic PCR,AS-PCR)和半巢式PCR(hemi-nPCR)技术扩增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S-DNA,判定母.儿细胞转运。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一儿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结果 以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作为母亲的特异性等位基因,检测42对信息病例对中26例(61.90%。26/42)新生儿发生了母-儿细胞转运。母-儿细胞转运、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BV 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40(1.42~49.74),8.78(1.23~62.69)。结论 母-儿细胞转运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PBMC可能介导FIBV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相似文献   

12.
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含量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HBV含量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外周血HBsAg、HBeAg;FQ-PCR对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66例新生儿中有28例发生HBV宫内感染(16.87%);在HBV宫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孕妇HBVDNA暴露、各级病毒载量与HBV宫内感染趋势χ2检验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它的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72.10%,阳性预测值为37.10%,阴性预测值为95.19%。结论孕妇外周血HBVDNA阳性不仅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妇血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增高,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孕妇血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孕妇血清中HBVDNA水平对于预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HBV复制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PBMCHBV)复制状况。方法 收集2001年6月~2002年12月由太原市传染病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井分娩的151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153例新生儿.用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PBMC HBV rcDNA与PBMC HBV cccDNA的检测。结果 HBsAR阳性孕妇PBMC HBV rcDNA的检出率为36.42%(55/151),PBMC HBV cccDNA的检出率为9.93%(15/151);新生儿PBMC HBV rcDNA的检出率为22.88%(35/153),PBMC HBV cccDNA的检出率为4.5B%(7/153)。结论 PBMC为HBV的肝外复制场所,新生儿PBMC HBV复制与其母亲体内PBMC HBV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太原市乙肝病毒不同感染状态的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的参考指标,分析依据参考指标下注射HBIG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以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分娩前HBIG的注射史、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新生儿24 h内的乙肝标志物的资料。分别以HBeAg、HBVDNA两种病毒复制指标为分组指标将278例HBsAg阳性孕妇分组,分析组间HBIG注射的差异,进而分别以HBeAg、HBV DNA为分层因素分析孕晚期注射不同剂量HBIG和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HBsAg阳性孕妇母亲HBV DNA组与HBV DNA阴性组注射HBI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639,P=0.000),而孕妇母亲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注射HBI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627,P=0.099);两个参考指标组内注射HBIG与新生儿宫内感染均无关联。结论:太原市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以孕妇HBV DNA阳性作为是否注射HBIG的参考指标,孕晚期注射HBIG不能阻断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孕期梅毒妇女胎儿宫内感染的超声影像特征以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孕期梅毒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抗梅治疗的38例孕妇为治疗组,18例未接受抗梅治疗的孕妇为未治疗组,治疗组中根据接受抗梅治疗的时间分为早孕组(≤12周)、中孕组(13~28周)以及晚孕组(>28周);对所有孕妇进行产前超声影像监测,统计并比较28例孕期梅毒孕妇胎儿的异常超声表现发生情况;比较正常与梅毒胎儿比例及各组患者生产情况。结果 56例孕期梅毒孕妇中单胎分娩32例,双胎分娩4例,分娩失败20例,存活胎儿40例;治疗组存活胎儿30例,其中正常胎儿28例、先天性梅毒胎儿2例,未治疗组存活胎儿10例,其中正常胎儿4例,先天性梅毒胎儿6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三组患者梅毒胎儿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中孕组无流产和死胎,足月产75%,未治疗组流产、死胎均>20%,足月产20%左右,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梅毒妇女妊娠水平较低,超声影像能够直观反映孕期梅毒妇女胎儿宫内感染情况,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期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进行孕期检查和分娩的3 063例孕妇临床资料,探讨引发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生宫内感染者临床症状分布以及孕期宫内感染者孕周与婴儿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063例孕妇共发生185例孕期宫内感染,感染率为6.04%;主要临床症状为末梢血白细胞≥15×109/L、C-反应蛋白≥8mg/L和体温≥38℃伴畏寒;孕期宫内感染率在胎膜早破、孕期性行为引起的阴部感染、孕期致病微生物感染、阴道检查次数、总产程以及羊水粪污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37周新生儿感染率低于27~33周新生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期38~42周新生儿感染率显著低于27~33周与34~3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性胎膜早破、孕期性行为引起的阴部感染率、孕期致病微生物感染率、多次阴道检查、总产生时间较长以及羊水粪污染均为引发孕期宫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孕期宫内感染者孕周越大,新生儿感染率越低。  相似文献   

17.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1 28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情况。[结果]1 280例血清中HBV DNA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有425例HBsAg呈阳性,宫内感染率为33.20%。按母亲HBV DNA含量滴度的高低分为5×103~4,5×105~6,5×107~8拷贝/mL三组,分别为436例、398例、446例,其胎儿宫内感染分别为8例、82例、335例,感染率为1.83%、20.60%、75.10%,经统计学处理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情况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67例.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的心理状况.结果 抑郁和焦虑均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分别为-0.17、-0.22,均P<0.05);症状自评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18、-0.07、-0.18,均P<0.05).结论 社会支持程度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负性心理情绪反应有联系.在怀孕期间加强家庭、社会、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力度,培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有助于降低其分娩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T细胞亚群,探讨HBV宫内感染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68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出生24 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DNA含量,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儿股静脉血中的CD3+、CD4+、CD8+T细胞亚群,并分析HBV宫内感染与T细胞亚群表达的关系。结果:宫内感染组新生儿股静脉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与未宫内感染组相比升高,CD4+/CD8+与未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相比降低,宫内感染和非宫内感染组新生儿股静脉血T细胞亚群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观察到HBV宫内感染新生儿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