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疾病, 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查清楚.本文对妊高征患者(95例)、正常妊娠妇女(60名)进行血小板三项参数(PLT、MPV、PDW)和凝血纤溶五项指标(PT、APTT、TT、Fib、D-二聚体)测定, 探讨妊高征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凝血联合纤溶指标的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到我院妇科就诊的10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与同期到我院住院的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及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检测三组人员的凝血指标和纤溶指标(D二聚体和FDP).结果 妊高征组的PT、APTT及TT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FIB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与对照组的纤溶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高征组孕妇纤溶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与妊高症有密切的关系,两者的联合监测对于妊高症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免疫炎症因子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150例,其中轻中度子痫前期50例,重度子痫前期50例,子痫50例;另外选取30例健康非孕妇女和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受检者的免疫指标、血浆凝血指标,包括C3、C4、IgA、IgG、IgM、D-D水平、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①健康非孕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组、轻中度子痫前期组三组C3、C4、IgA、IgG、IgM无明显差异,P>0.05.和健康非孕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组对比,重度子痫前期C3、IgG、IgM显著减低,子痫组C3、C4、IgA、IgG、IgM更低,P<0.05.②和健康非孕组对比,正常妊娠晚期组和妊娠高血压各组PT和APTT值显著减小,Fib和D-D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晚期妊娠组对比,妊娠高血压各组PT和APTT值显著减小,Fib和D-D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各组内对比,和轻中度子痫前期对比,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组PT和APTT值显著减小,Fib和D-D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对比,子痫组PT和APTT值显著减小,Fib和D-D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指标、免疫炎症因子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的关系密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C3、C4、IgA、IgG、IgM、D-D水平、凝血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尽早发现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及妊高征孕妇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正常妊娠孕妇30例,妊高征孕妇26例及对照组30例血清NO含量。结果正常妊娠组NO含量产前与本组产后、妊高征组及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妊高征组NO含量产前与本组产后、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两组产后比较,正常妊娠组NO含量略高于妊高征组(P〉0.05)。结论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的适应性生理变化,并与妊高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中,观察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行肝移植的局部晚期肝癌患者31例。根据有无癌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术中无肝期、术后3d内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a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r)等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以无肝期最为显著(P〈0.01),术后患者延长的PT、APTT、TT和升高INR逐渐回落。降低的Fib和PLT恢复较慢。组间比较,术前癌栓组患者Fib和PLT低于无癌栓组(P〈0.05)。术中无肝期及术后第1天,癌栓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程度都高于无癌栓组患者,围手术期癌栓组凝血物质的使用量多于无癌栓组。结论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癌栓患者围手术期低凝的因素较多,低凝状态在术中及术后1~2d表现更为突出,此类患者对凝血物质的需求较大,要注意补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一氧化氮 (NO)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化学比色法对妊高征孕妇 2 8例 (妊高征组 )、正常妊娠孕妇 32例 (正常妊娠组 )和 2 5例正常未孕妇女 (对照组 )血浆中NO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妊高征患者、正常非孕妇女与正常孕晚期妇女相比 ,血中NO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重度妊高征患者产前外周血中NO水平显著低于产后 ,亦显著低于轻度妊高征患者。结论 :NO合成的减少 ,可能是妊高征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凝血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的表达差异,探讨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凝血指标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肝硬化分为3组:乙肝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比较3组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分析Child-Pugh分级相同的情况下,3组患者的凝血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差异.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test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3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乙肝肝硬化组PT、INR、APTT、TT均较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值均<0.01),Fib、PLT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1).乙肝肝硬化组较酒精性肝硬化组TT水平明显增高(P值<0.001),Fib和PLT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酒精性肝硬化组PT、INR和APTT较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明显延长(P值均<0.01).Child-Pugh分级为A级患者中,乙肝肝硬化组较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P值均<0.05),乙肝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组较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PT和INR明显延长(P值均<0.05).Child-Pugh分级为B级患者中,乙肝肝硬化组较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PT和INR明显延长(P值均<0.01).乙肝肝硬化组较酒精性肝硬化组TT明显延长,Fib和PLT明显降低(P值均<0.05).Child-Pugh分级为C级患者中,仅仅乙肝肝硬化组与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T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组患者其他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存在差异,联合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检测和病因综合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妊娠晚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LH750血液分析仪、Sysmex CA-7000血凝仪、LG-R-80F全自动血粘度仪检测61例妊娠晚期患者和40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的血常规、血凝及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晚期妇女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低于正常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高于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FIB)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妊娠晚期妇女红细胞压积、血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妇女血容量增加40%~50%,但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数的增加,出现血液稀释,全血粘度下降,红细胞压积下降,血沉加快,而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使血浆粘度略升高。定期检测妊娠妇女的红细胞、血凝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妊娠并发症(贫血、妊高征、IUGR、血栓病、先兆子痫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时治疗,对于优生优育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筛选可用于临床监测并提示出血可能性、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本院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患者;动态收集患者中3个月前未出血(53例)、入院第一次和出院前最后一次凝血(172例)指标,比较自身对照数据,分析其对于患者出血可能性提示作用.并根据入院时出血量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凝血指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脉搏、血压等指标,筛选出对患者出血严重程度有意义指标.选取本院同期肝硬化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3例)凝血检测作为对照组,同出血前3个月患者凝血指标作比较,找出有出血危险性的提示指标.结果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3个月前凝血数据与出血入院时数据比较,提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低于出血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出血入院时,其中PT、Fib、TT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凝血指标,结果提示,入院时PT、TT高于出院时,APTT、Fib、FDP、D-dimer低于出院时,其中PT、APT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性比较时,出血组入院时与出院时比较,提示APT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轻、中、重度出血患者各指标,提示TP、ALB、Fib变化同出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未出血组与出血组出血3个月前凝血指标比较,提示PT、APTT、TT、FDP、D-dimer未出血组低于出血组出血3个月前,Fib高于出血组出血3个月前,其中TT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伴出血临界状态患者应重点监测PT、Fib、TT指标.发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Fib、TT是监测凝血功能状态有效的方法.出血发生后在监测凝血指标的同时重点关注TP、ALB、Fib、TT结果,可以辅助判断出血严重程度.普通肝硬化患者应重点关注TT值,可提示有出血隐患.  相似文献   

10.
王革玲  周江华 《医学信息》2007,20(7):1228-1230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黏度、血沉及红细胞的变化。方法 时42例妊高征患者、41例正常妊娠者和40例正常非妊娠者应用全自动血黏度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初)。温氏法测血沉及红细胞压积。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妊娠组,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妊高征组没有中、重度妊高征组的全血黏度等指标变化明显。在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上各个实验组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高征患者的血液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没有升高。  相似文献   

11.
妊高征患者相关血管活性物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的: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浆ET、CGRP及NO含量,探讨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ET、CGRP及NO3项指标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果:血浆ET、CGRP及NO水平正常妊娠组与正常非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度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及重度妊高征两组则3项指标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浆ET、CGRP和NO浓度的变化,为研究其发病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及二者在妊高征发病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35例妊高征(轻度8例、中度14例及重度13例)患者(妊高征组)分娩前及新生儿脐静脉血VEGF与β-hCG水平.结果:(1)妊高征组孕妇血VEGF为(15.694±2.187)(μg/L),正常妊娠组孕妇血VEGF为(18.803±2.050)(μg/L),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中度及重度妊高征患者血VEGF分别为(16.359±0.389)(μg/L)、(14.562±0.653)(μg/L);VEGF水平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52,P<0.05).(2)妊高征患者血β-hCG为(1860.357±36.436)(mIU/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1611.163±62.341)(mIU/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重度妊高征患者血β-hCG(1985.872±82.861)(mIU/ml)明显高于轻、中度(1769.583±42.352)(mIU/ml)(P<0.05);(3)两组患者血清VEGF与β-hCG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r=-0.311);(4)两组患者新生儿脐静脉血VEGF、β-hCG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血VEGF、β-hCG可反映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成为妊高征的检测指标之一;VEGF与β-hCG在妊高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调节抑制.  相似文献   

13.
妊高征患者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浓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26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浆ADMA水平。结果:(1)妊高征患者血浆ADMA水平为(1.45±0.36)μmol/ L,正常妊娠组ADMA水平为(0.83±0.28)μmol/ L,两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2)妊高征组ADMA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r=0.67,P<0.01).结论:血浆中ADMA水平与妊高征关系密切,可能在妊高征的发病和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9例妊高征妇女(其中轻度15例、中度16例及重度18例),35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精VEGF、VCAM-1的水平。结果妊高征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而VCAM-1浓度则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度妊高征组血清VEGF、VCAM-1浓度与正常妊娠组无明显差别(P>0.05),中、重度妊高征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而血清VCAM-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结论血清VEGF浓度的降低可能与胎盘浅着床有关,血清VCAM-1的升高参与了妊高征血管内皮损伤过程,VEGF、VCAM-1均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产迈瑞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正常晚期妊娠妇女(70例),妊高征患者(70例),对照组(正常体检妇女70例)血液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着重观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的结果,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因此,检测血小板参数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对31例正常妊娠和28例妊高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升高 ,其中 ,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显著升高 (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 ,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 ,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 ,继发血液浓缩 ,血流缓慢 ,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导致氧运输量减少 ,微循环淤滞 ,直接影响胎盘血液循环灌注减少和胎儿缺氧。不利于胎儿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生长发育 ,提示血液流变学测定在妊高征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胎盘异铁蛋白的表达异常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孕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胎盘组织中胎盘异铁蛋白的表达 ,从分子免疫学角度探讨妊高征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30例妊高征胎盘组织 (妊高征组 )和 10例正常妊娠胎盘组织 (正常组 )中PLF的表达 ,通过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其定量分析。结果 PLF在中、重度妊高征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轻度妊高征和正常组 ,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胎盘组织中PLF表达降低 ,导致母胎的免疫耐受的破坏 ,其异常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妊高征发病的重要机制。诱导PLF的产生或调节母胎的免疫耐受 ,将为临床治疗妊高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妊高征患者血清中TNF-α、IL-12和CRP的表达情况,来初步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及参与炎症反应表达的CRP,在妊高征患者母体免疫系统中的功能,以及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妊高征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正常晚期妊娠妇女6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以上两组孕妇血清TNF-α、IL-12和CRP水平。结果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NF-α、IL-12、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予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TNF-α、IL-12、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血清IL-12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IL-12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1)。妊高征组血清CRP与IL—12和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1);轻度子痫前期纽、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CRP与IL-12和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体内IL-12、TNF-α及CRP浓度较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体内升高,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与妊高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或Cortas法分别对58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27名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以及20名未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血中β-HCG、N0和ET-1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是:妊高征患者血中β-HCG和ET-1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妇女,β-HCG和ET-1水平越高,妊高征病情越严重;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清NO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妇女;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中β-HCG与ET-1呈明显正相关,而NO与ET-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是:妊高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胎盘滋养细胞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妊高征待产孕妇45例(妊高征组),正常妊娠待产孕妇45例(正常妊娠组),正常非妊娠期妇女4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妇女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及血浆粘度。结果:(1)妊高征组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高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2)妊高征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正常妊娠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较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