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脂肪酸组成对26种(株)海洋微藻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60μmol/(m2.s)光强、温度(20±1)℃下对26种(株)海洋微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进行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40种脂肪酸.以所测定的每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欧几里德距离平方作为聚类统计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微藻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培养条件下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国际通用的海洋微藻的分类结果相吻合.因此,微藻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用来作为微藻分类的辅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系统(UPLC-Q-TOF MS)对6种海洋微藻3个培养时期(对数期、平台期、平台末期)的鞘糖脂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6种微藻中共检测到3种类型的鞘糖脂, 且每一种藻中仅检测到一种类型极性头部糖原的鞘糖脂.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 每种藻中总鞘糖脂的含量在对数期最少, 每毫克干藻中含0.23~8.42 nmol; 平台末期时大量积累, 每毫克干藻中含量达5.37~50.10nmol. 鞘糖脂组成和生长期含量的变化可为海洋微藻生理生态学研究、化学分类学研究以及赤潮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多胺对海洋微藻扩繁的影响, 在外加外源多胺条件下对假微型海链藻、角毛藻、东海原甲藻、扁藻和微绿球藻进行室内培养. 结果表明: 在适宜温度条件下(23℃), 外源多胺对不同微藻生长差别很大, 其中对硅藻扩繁促进效应比较稳定; 而对其他门类的微藻, 外源多胺的促进效果比较差, 甚至具备一定的抑制效应. 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5种胺对角毛藻的生长有差异, 其中23℃条件下, 与对照相比, 多胺对角毛藻生长是促进作用; 而在15℃和30℃条件下, 多胺对角毛藻生长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两株微藻的分离鉴定及Fe~(3+)对其生长和脂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青岛汇泉湾海水样品中分离培养两株微藻HQW01和HQW02,经形态和系统发育分析,两株微藻分别鉴定为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球等鞭金藻(Isocrydid galbana).采用吸光度和尼罗红荧光染色法研究了Fe3+对这两株微藻生长和脂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在Fe3+浓度为1×10-4mol/L培养时,生长速度最快且脂质含量最高,达到47.3%,是不加Fe3+培养时的4.2倍;Fe3+浓度为1×10-5mol/L时,球等鞭金藻具有最大生长速率,同时脂质含量提高至41.9%,是不加Fe3+培养时的2.8倍.这两种高脂质含量的微藻有望作为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5.
微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是确定微藻遗传转化体系中筛选标记的基础. 监测不同琼脂浓度下雨生红球藻的生长状况, 确定该藻藻落生长的最优琼脂浓度; 依据不同质量浓度庆大霉素、博莱霉素、氯霉素和壮观霉素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 确定该藻对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每种抗生素均设置固体和液体培养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 (1)固体平板培养基上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最佳琼脂浓度为0.8%. (2)实验浓度下, 雨生红球藻对庆大霉素、博莱霉素敏感性高, 可作为雨生红球藻遗传转化的选择抗生素, 其对应的抗性基因可作为选择标记基因, 所需质量浓度分别为5?g?mL-1和0.5 ?g?mL-1. 雨生红球藻对氯霉素不敏感, 可用于藻种无菌化处理. (3)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 雨生红球藻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稍有不同, 研究及应用需根据培养方式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浓度.  相似文献   

6.
13种饵料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6~1999年间对我国13种习见海、淡水微藻及部分单克隆藻株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自适宜培养条件下获得的13种藻类细胞中,硅藻门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金藻门的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具有较高的EPA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9.13%~28.00%、24.62%、27.80%、21.45%和26.65%;而13种藻类细胞中DHA的含量普遍较低,只有绿色巴夫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存在有意义的DHA含量.蓝藻门的钝顿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绿藻门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unaliella salina)、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淡水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淡水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没有或仅有很小比例的EPA和DHA.利用高EPA藻种三角褐指藻和DHA含量较高的球等鞭金藻饲育河蟹第一期(ZI)和第二期蚤状幼体(Z2),Z1至Z2的变态率及大眼幼体(M)育成率均明显高于海水小球藻、螺旋藻和鸡蛋黄饲育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16种贝类脂肪酸和甾醇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分析了16种东海沿海贝类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共检测出26种主要脂肪酸和14种甾醇.结果显示:分类地位相似的贝类基本具有相似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瓣鳃纲贝类中PuFA以EPA和DHA为主;腹足纲贝类中PUFA以EPA和ARA为主,EPA含量与瓣鳃纲贝类相当.但DHA含量明显低于瓣鳃纲.甾醇以胆固醇为主,其中瓣鳃纲中胆固醇含量占总甾醇的50%左右,腹足纲中90%左右都是胆固醇,瓣鳃纲中菜油甾醇、菜子甾醇和谷甾醇含量明显高于腹足纲.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杜氏盐藻、小角毛藻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辐射对小角毛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高剂量UV-B辐射对盐藻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2)2种微藻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UV-B辐射使盐藻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后升高,而小角毛藻则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3)2种微藻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2种微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较对照组呈现出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洋饵料微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细胞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为观测指标,研究了氯霉素、遗传霉素(G418)、青霉素对3种海洋饵料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Beij.),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Parke 8701)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Ehr.)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100 mg.L-1的氯霉素对小球藻的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00mg.L-1时抑制作用显著;低于25 mg.L-1的氯霉素促进金藻8701的生长,大于100 mg.L-1时显著抑制;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长随着氯霉素浓度的增高而不断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不同浓度的G418对3种藻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于100 mg.L-1的青霉素能够促进3种藻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升高,相对增长率逐渐下降.实验结果可为3种海洋饵料微藻的无菌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实验利用不同内外径比的气升式光反应器分别在 5L/min和 2L/min的充气量下研究了内外径比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 2L/min充气条件下光反应器的内外径比在 0 .4、0 .6、0 .7及 0 .9等 4个水平上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的影响有著差异 (P <0 .0 5 ) ;而在 5L/min充气条件下此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两种充气条件下均以 0 .6、0 .7的内外径比为最适 ,球等鞭金藻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松花粉诱导法从海藻、腐木等海洋漂浮物上分离得到6株破囊壶菌, 其中菌株PC003、PC021、PC022为Schizochytrium属, 菌株PC004、PC014、PC060为Thraustochytrium属. 经分析, 分属2个属的菌株的脂肪酸差异较大, Schizochytrium属的3个菌株含有占总脂肪酸22%以上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8.3%以上的二十碳五烯酸(EPA), 9.4%以上的二十碳四烯酸(ARA)和19%以上的C16:0(软脂酸); Thraustochytrium属的3个菌株含有占总脂肪酸33%以上DHA, 7.8%以上的EPA, 和24.7%的C16:0. 其中, Thraustochytrium属菌株PC004的脂肪酸中DHA含量高达56.32%, 可培养成为DHA高产菌株. 结合6株菌之间的亲缘关系推测, 亲缘关系相近, 所产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相似, 因而从Thraustochytrium属中更容易筛选到DHA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规格瓯江彩鲤的含肉率、脏体比、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大规格瓯江彩鲤含肉率(54.76±2.21)%显著高于小规格鱼(40.99±2.83)%;3种不同规格彩鲤肌肉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各为44%,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均超过29%,且基本一致;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为91%~95%;大规格鱼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而小规格鱼以廿碳五烯酸和廿二碳六烯酸含量较大.瓯江彩鲤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总体组成较好,是富有营养的优质动物性食品.  相似文献   

13.
乌骨鸡磷脂侧链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氯仿:甲醇(2:1)超声提取乌骨鸡总磷脂,丙酮脱油精制后,经皂化、甲酯化处理,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侧链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乌骨鸡总磷脂中含有硬脂酸27.46%、花生四烯酸21.39%、油酸18.22%、亚油酸16.67%、棕榈酸12.1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2.26%、二十碳三烯酸1.71%、棕榈油酸0.16%.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60.41%和42.03%.乌骨鸡磷脂侧链脂肪酸中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是乌骨鸡磷脂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番茄籽油中脂肪酸成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番茄籽油中脂肪酸成份进行了分析,采用氢氧化钾-在室温下对番茄籽油进行酯化,并采用气-质联用仪鉴定了番茄籽油中脂肪酸。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鱼粉营养价值、新鲜度的影响. 以新鲜杂鱼为原料, 分别采用60、80、100、120、150℃热风干燥以及冷冻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结果显示: (1)不同干燥方式对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采用热风干燥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 采用冷冻干燥时, 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80℃干燥组接近. (2)100℃干燥时鱼粉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且赖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80℃干燥时组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采用冻干处理时赖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3)150℃干燥时SFA和MUFA含量最高, 80℃干燥时PUFA含量最高, 且EPA和DHA含量也最高. (4)VBN和酸价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 当采用冷冻干燥时, 鱼粉的酸价显著高于采用干燥组(P<0.05), 冷冻干燥和60℃干燥鱼粉的VBN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果表明: 与热风干燥相比, 冷冻干燥对鱼粉营养成分破坏小, 但不能改善鱼粉新鲜度. 热风处理时提高温度可以改善鱼粉新鲜度, 但干燥温度超过100℃对鱼粉的营养价值有破坏.  相似文献   

16.
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sp.)一般营养成分,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原绿球藻含水分80.56%,干品中含有蛋白质42.32%,碳水化合物15.11%,粗脂肪11.47%,灰分17.48%;氨基酸35.88%,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37.54%)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62.46%);13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41.74%),8种不饱和脂肪酸(54.43%).在光照20μmol·(m^2s)^-1,温度20℃,pH 8.16,盐度20.2‰的条件下藻液蓝绿色,叶绿素a、b的比值为5.24.实验表明:原绿球藻可作为一种高品质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来源,有望作为直接投喂的饲料或作为饲料中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和低氧的结合对肌肉脂质代谢的影响.取大鼠血液和肌肉,测葡萄糖、甘油三酯、组织乳酸、肌糖原、游离脂肪酸、胰岛素、脂肪酸合酶(FAS)、脂蛋白酯酶(LPL)、激素敏感酯酶(HSL).结果显示:CLA对大鼠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低氧降低大鼠体重(P0.01);CLA可以升高胰岛素(P0.01),产生胰岛素抵抗,并升高游离脂肪酸(P0.01);CLA显著升高HSL(P0.01),并降低LPL和FAS(P0.01);低氧显著降低HSL和FAS(P0.01),并升高LPL(P0.01).结论是CLA和低氧都能影响大鼠的生长;CLA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有助于对低氧的适应,CLA和低氧都可以通过调节FAS、LPL、FAS影响肌肉脂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