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焊条电弧焊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焊条电弧焊工艺对双相不锈钢进行焊接,研究了焊条电弧焊对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焊接工艺,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和层间温度,可获得具有合理相比例且力学性能优良的焊接接头。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试验表明,焊接接头不同区域均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热影响区是点蚀最敏感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采用氩弧焊焊接方法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焊接,焊后对接头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母材、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奥氏体相比例均在40%~60%的合理范围内;弯曲试验后,试样表面没有裂纹产生;接头抗拉强度高于母材,硬度跟母材相当;接头的点蚀电位E-b为1.16 V,与母材相当,热影响区的电位差E_b-E_p高于母材和焊缝,自修复能力最弱;观察阳极极化曲线,热影响区的修复环面积最大,母材的修复环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LNG低温储罐用9%Ni钢进行焊接性分析,采用焊条电弧焊进行平焊及立焊2种焊接位置的焊接试验,并对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宏观形貌、断口形貌及金相组织分析,为LNG低温储罐的焊接施工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双相不锈钢(2304)钨极氩弧焊、气保焊两种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统计了两种接头的奥氏体/铁素体比例,通过拉伸试验发现焊接接头相对母材抗拉强度较高,但塑性降低。通过化学浸泡法对接头的耐点蚀、缝隙腐蚀的性能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富含Cl-的酸性条件下,接头容易发生较严重的点腐蚀和缝隙腐蚀。通过电化学方法进一步对两种接头的耐蚀性进行研究,接头焊缝区耐蚀性非常优良,而热影响区耐蚀性较差,同时,钨极氩弧焊接头耐蚀性优于气保焊。对两相比例对比发现,奥氏体含量越高,耐蚀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时效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德宁  韩英  范光伟  张威 《焊接学报》2010,31(11):69-72
对固溶处理后的焊条电弧焊焊接2205双相不锈钢接头进行850℃保温30,180,360 min时效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和铁素体仪分析了不同区域组织演变和σ相析出的规律.结果表明,焊接接头进行时效处理后,各区域均有σ相析出,析出位置主要在α/γ晶界或α/α晶界,并且σ相向铁素体内部长大,其析出机理是α→σ+γ2.延长时效时间,铁素体含量降低,σ相含量升高;σ相由点状→连续网状→片状分布转变;与母材和HAZ相比,焊缝区对时效处理最为敏感,σ相析出速率最大,当时效360 min后,铁素体几乎完全转变成奥氏体和σ相.  相似文献   

6.
沈亚仁 《电焊机》2021,51(2):70-73
介绍了2205双相不锈钢1.2 mm薄板端接接头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从2205的特点与应用、材料的焊接性、焊接工艺参数及操作要领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薄板端接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金相组织不均匀)以及为解决缺陷所采取的相关工艺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接头的耐蚀性研究进展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成果。主要介绍了双相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不同的焊接工艺给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耐蚀性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输入热能量、多层焊接、Ar+2%N2混合保护气、手工电弧焊(SMAW)和钨极氩弧焊(TIG)相配合,可以使得焊接接头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2205双相不锈钢多层多道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固溶处理;采用金相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固溶处理及其温度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焊缝中σ相减少,而奥氏体含量增加;尽管固溶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能显著改善接头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且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接头的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及冲击吸收能量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体保护钨极氩弧焊(GTAW)、焊条电弧焊(SMAW)和埋弧焊(SAW)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接头组织进行观察,采用数点法计算铁素体相的含量,测定接头的耐点蚀和耐CO2应力腐蚀性能,研究焊接方法对接头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方法影响焊缝组织形态及铁素体含量。GTAW焊缝由不规则的条状组织和两相交织分布的块状组织组成,而SMAW和SAW焊缝为方位不一的条状组织和少量的块状组织。GTAW和SMAW焊缝的铁素体含量为35%~55%,而SAW的不足20%。接头的耐蚀性与铁素体相比例密切相关,GTAW、SMAW和SAW的耐蚀性依次降低。从铁素体相比例和耐蚀性角度考虑,GTAW和SMAW能够获得满意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10.
对双相不锈钢2205堆焊工艺进行分析,采用小电流、快速焊、水中冷却的工艺规范,使用国产E309MoL(φ4mm)和E2209(φ4mm)型焊条分别进行过渡层和复层的堆焊;复层铁素体面积含量达到47.14%,通过常规力学性能试验、FeCl3溶液点蚀试验和NaOH溶液电解腐蚀试验,无金属析出物,化学成分满足堆焊E2209型要求,堆焊面层硬度在23.8~24.7HRC之间,成功堆焊出满足使用要求的双相钢堆焊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离子弧焊打底,分别用钨极氩弧焊盖面和熔化极氩弧焊盖面两种焊接工艺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焊接,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固溶处理。对采用两种焊接工艺的焊件的铁素体-奥氏体两相比例以及抗点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焊接工艺都可以满足焊接接头的各项性能技术要求,钨极氩弧焊焊盖面的焊接接头铁素体含量低于熔化极氩弧焊焊盖面,且冲击韧性也优于熔化极氩弧焊焊盖面,而熔化极氩弧焊焊盖面的焊接接头的抗点腐蚀性能优于钨极氩弧焊焊盖面。  相似文献   

12.
陈今良  王海波  周洪 《焊接》2019,(1):55-58
采用TIG工艺,选取焊接电流为 100 A,分别选用直径为2.0 mm的ER308,Ni317焊丝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双面焊,研究了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拉伸性能、显微硬度和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焊接电流为100 A时,在选取的两种焊丝条件下,焊缝组织均为枝晶状,填中金属中Ni元素有促进奥氏体形成作用, 采用ER308焊丝得到的接头具有更好的塑性及抗拉强度,采用Ni317焊丝得到的接头比采用ER308焊丝得到的接头更耐腐蚀。  相似文献   

13.
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微区耐点蚀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形貌,采用自制的微电化学测试系统测量了母材、焊缝和HAZ的微区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焊缝中铁素体含量约为48%,与母材相当,HAZ中铁素体平均含量高于50%;在3.5%的NaCl溶液中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焊缝微...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钨极氩弧焊(GTAW)打底,焊条电弧焊(SMAW)填充和盖面的焊接方法,分别以ER2209焊丝和E2209焊条作为填充材料对2205双相不锈钢和Q235A异种金属的焊接进行了研究。对获得接头进行拉伸强度和显微硬度测试,发现拉伸试样断裂位于强度相对较低的Q235A母材一侧,在接头区域Q235A母材与焊缝金属交界面处的硬度值较高;金相组织观察显示,在接头的Q235A与焊缝金属侧分别存在脱碳层与增碳层,这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碳元素发生迁移的结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接头断口形貌,接头呈明显的韧性断裂;对接头焊缝金属区进行X射线衍射相结构组成测定,未发现焊缝金属区中存在有害相析出,表明获得接头的质量良好,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秦建  董显  路全彬  裴崟寅 《焊接》2019,(4):54-59,M0004
针对S22053双相钢的氩弧焊多层多道焊接接头,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对接头的强度、硬度及冲击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接头各区域的组织进行了分析,依据ASTM A923 《检测锻制双重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中有害金属间相的标准试验方法》对接头的耐点蚀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22053多层多道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焊缝区及热影响区组织为奥氏体和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含量分别为48.9%及62.43%,焊缝区及热影响区的奥氏体包含晶粒边界奥氏体、魏氏奥氏体以及晶粒内奥氏体组织,且元素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在奥氏体相中易于富集Ni,N元素,Cr,Mo元素富集于铁素体相。  相似文献   

17.
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对SAF2205双相不锈钢纵向角接板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进行了研究,用有限元计算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分别得出了名义应力和热点应力疲劳S-N曲线;用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和相同接头形式结构钢的疲劳强度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双相不锈钢纵向角接板焊接接头名义应力疲劳强度试验结果为FAT136,热点应力疲劳强度试验结果为FAT163,高于相同接头形式结构钢的疲劳级别;双相不锈钢的静载强度级别对其疲劳强度设计级别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