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欣 《青海医药杂志》2006,36(10):60-60
我科于2005年11月份从一例上肢化脓伤口中分离出一株腐败假单胞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 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 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选择适宜的洗浴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月纳入13所医院伤口护理门诊创伤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创伤伤口资料、创伤后洗浴及伤口感染资料等。通过问卷星链接或二维码自愿完成在线问卷的匿名填写及提交。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洗浴和伤口感染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到949份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9.8%。(1)基本资料:男460例,女487例;年龄18~100岁,平均年龄(50.2±17.9)岁。创伤持续时间(42.7±66.7)d,全皮层损伤和部分皮层损伤分别占55.8%(528/947)和44.2%(419/947);致伤原因中以利器切割伤和跌倒外伤为主,分别占43.4%(411/947)和27.8%(263/947)。(2)伤后居家洗浴现况:伤后从未洗浴者占28.0%(265/947),带伤居家洗浴者占72.0%(682/947);洗浴方式以温水擦浴为主,占76.7%(523/682),包裹和敞开伤口温水淋浴分别占18.3%(125/682)和5.0%(34/682);洗浴以1次/周最多,占38.4%(262/682),其次为2次/周37.4%(255/682)和3次/周24.2%(165/682)。(3)伤口感染现况:伤口总感染率为36.0%(341/947),带伤居家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24.6%(168/682),伤后从未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65.3%(17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0,P<0.001);其中温水擦浴、包裹和开放伤口温水淋浴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5.8%(135/523)、20.0%(25/125)和23.5%(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P=0.395);居家洗浴频次1次/周者、2次/周者和3次/周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32.8%(86/262)、22.4%(57/255)和15.2%(2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3,P<0.001)。(4)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以伤口是否感染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感染组居家洗浴情况、洗浴频次、抗生素治疗情况、创伤持续时间、致伤原因、创伤深度、创伤部位比例与无伤口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家洗浴情况〔OR=0.30,95%CI(0.20,0.44),P<0.001〕、洗浴频次〔OR=0.60,95%CI(0.39,0.93),P=0.023〕、抗生素治疗情况〔OR=1.67,95%CI(1.20,2.33),P=0.002〕、创伤持续时间〔OR=1.64,95%CI(1.19,2.76),P=0.003〕和创伤部位〔OR=5.69,95%CI(2.72,11.90),P<0.001〕是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洗浴和增加洗浴频次不增加伤口感染率,是可行的皮肤清洗方法。抗生素治疗、创伤持续时间超过30 d和腰臀部及四肢伤口可能增加伤口感染风险,患者可根据自理能力和伤口疼痛、伤口异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洗浴方式和频次。  相似文献   

3.
腐败谢瓦纳拉菌(Shewanella algae/putrefaciens。SA)是一群氧化或非氧化的革兰阴性杆菌。过去俗称腐败假单胞菌,可分成三个亚种,其最主要的生化特征是在适合的培养基上产生大量硫化氢。SA在住院患者临床分离标本中的检出率较低,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SA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逐渐有所增加。除浅部的痰液、咽拭、伤口分泌物外。急性腹泻患者的大便,以致血液中均有检出的报道,显示SA的临床感染已日渐严重,应引起临床上的足够重视。2006年9月,笔者也从一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患者的胆汁中培养分离出此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伤后能否淋浴和如何淋浴成为国际争议的焦点.文中分析皮肤损伤患者伤后温水淋浴率及其特征,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伤口感染相关因素,为创伤后采取适宜的皮肤清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92例皮肤损伤患者.评估、收集纳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创伤...  相似文献   

5.
<正>腐败谢瓦纳拉菌(Shewanella algae/putrefaciens,SA)是一群氧化或非氧化的革兰阴性杆菌,过去俗称腐败假单胞菌,可分成三个亚种,其最主要的生化特征是在适合的培养基上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出一种能从腐败材料中分离出鼠疫菌的指示敏感选择培养基.方法 将变形杆菌和鼠疫菌分别接种在去氧胆酸指示选择培养基、胆盐培养基、胆碲铜紫培养基、含水合氯醛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比较这几种鼠疫菌常用选择敏感培养基分离结果.结果 胆盐培养基和含水合氯醛培养基不适合分离鼠疫菌;胆碲铜紫培养基抑制变形杆菌,鼠疫菌生长缓慢;含去氧胆酸指示选择敏感培养基能抑制变形杆菌的迁徙生长,迅速分离出鼠疫菌.结论 含去氧胆酸指示选择培养基从腐败材料中分离鼠疫菌优于其他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胃手术特别是胃癌根治术中,易发生脾脏损伤。贾宗良等曾报道了一组621例胃大部分切除术中发生脾脏损伤12例,占1.8%。我院自1988~2002年共行胃大部切除术362例,发生脾脏损伤9例,占2.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海战伤致急性肾衰的机制和救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海战伤的常见并发症,其独特发病机制涉及海水浸泡后导致的严重低温、高渗性脱水、加重的感染、低氧血症等,使急性肾衰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陆地战伤。在治疗中CRR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急救手段,可针对海战伤情特点进行救治,在海战伤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情况及耐药模式,并对9种抗生素做药敏试验,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ESBLs菌株,以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在11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6株(5.45%)产AmpC酶,20株(18.2%)产ESBLs,1株(0.90%)同时产AmpC酶和ESBLs。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产AmpC酶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株,治疗产2种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朱玉玫  王煜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966-968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及耐药模式,并对9种抗菌药做药敏试验,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菌株来源于2005年1月~2007年5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送检合格痰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43株、肺炎克雷伯菌67株。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ESBLs菌株,以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在11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6株(5.45%)产AmpC酶,20株(18.2%)产ESBLs,1株(0.90%)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6.98%、5.97%,ESBLs检出率分别为16.3%、20.9%。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产AmpC酶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株,治疗产2种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某海域海鱼弧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从中国某海域海水中分离出的海鱼弧菌的致病性。方法:分为①毒力实验组:35只二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4组,②伤口感染实验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细菌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脏器和伤肢病理光镜检查,并将鼠体内分离的菌株和实验前菌株进行核酸指纹图比较分析,确认细菌来源。结果:①毒力实验:海鱼弧菌组(海组)腹腔注射细菌悬液后一般情况差,持续24h,病理学检查见多脏器水肿、变性。②伤口感染实验:伤口感染阳性率为100%,病理学检查伤肢皮下及横纹肌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有蜂窝织炎形成。结论:自中国某海域分离出的海鱼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实验鼠的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尹会义  刘瑾琨 《四川医学》2012,33(4):689-691
目的 了解我院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2010年12月的47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6例,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间以及不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00%,其中抗茵药物使用率较高的药品为甲硝唑、氨曲南、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结论 我院行阑尾炎术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预防性用药时间偏长、起点偏高,少数药物联用方式不当的问题,因此应加大医院的管理力度,逐渐改善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对68例复杂肝胆胰手术患者采用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治疗.术后所有患者中无切口裂开、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其中一期愈合66例,切口感染2例,2例均随访1年,无切口疝形成.提示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促进切口愈合、防治感染,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伤口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其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发生率,探讨影响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患者伤口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糖尿病患者中,90例发生慢性伤口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占24.44%,泌尿道感染占18.89%,皮肤软组织感染占21.11%,消化道感染占23.33%,其他感染占12.22%。90例慢性伤口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19株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肠球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鲍曼不动杆菌20株,大肠埃希菌14株,白假丝酵母菌26株。患者年龄≥60岁、高中以下学历、住院时间≥4d、病程≥10年、合并脑血管疾病、有创治疗、血糖≥13.9mmol/L、血液透析、患有糖尿病并发症、应用抗菌药物为影响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患者伤口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病程、合并脑血管疾病、有创治疗、血糖、血液透析、糖尿病并发症、应用抗菌药物为影响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患者伤口愈合的危险因素,且主要感染菌为革兰阴性菌,故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对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震伤员开放性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及目标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先云  陈蜀岚  刘华 《四川医学》2009,30(5):737-739
目的了解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四肢开放性伤口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感控办专业人员每天进入收治地震伤员科室,通过对伤员伤口查看、症状体征观察、参加医生护士查房、查阅微生物检验报告及病历资料,对地震伤员开放性四肢伤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目标监测。结果共监测165例伤员,发现伤口感染66例40.0%(66/165)。从年龄、损伤情况、伤口个数分析:〉60岁伤员感染率高于〈60岁伤员;有骨折伤员感染率高于无骨折伤员;有〉2个创口感染率高于一个创口感染率,P〈0.05。感染病原菌:芽胞杆菌感染2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28例;其它病原菌感染18例。其中多重(〉2种)病原菌感染占47.O%;引起伤口感染的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主等阴性杆菌为主。结论及时对地震伤员四肢开放性伤口进行感染目标监测,能早期识别特殊病原菌、及时发现耐药菌感染,对降低继发性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歪丙沙星软膏治疗小鼠创面细菌感染,结果表明,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绿脓杆菌感染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和迅速地抑制细菌,促进创面的愈合。本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诺氟沙星乳膏、红霉素软膏以及磺胺嘧啶银盐软膏。  相似文献   

17.
目的〖KG*2〗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及对下肢肢体功能的影响。 〖HTH〗方法〖KG*2〗选取足部开放性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伴足部骨折。实施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 cm×3 cm~24 cm×12 cm,供区游离植皮或拉拢缝合。 〖HTH〗结果〖KG*2〗60例患者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均顺利存活;创面Ⅰ期愈合57例,延期愈合3例。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供区未见肌力减退,质地及外观满意,触觉及温度觉恢复、活动好,其中55例皮瓣完全不臃肿,有较臃肿和较严重瘢痕形成各5例;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为95%。骨折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8.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状况中优35例,良20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7%。 〖HTH〗结论〖KG*2〗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薄,不切取股外侧肌,对供区损伤小,皮瓣质地及外观满意,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能满足对足部创面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创面面积诊断仪精确分析学生在接受烧伤创面面积诊断培训前后的诊断准确率变化,以此评估面积诊断培训的教学效果,为此类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和线索。方法以创面面积诊断仪作为标准,对2013年在长海医院烧伤外科学习的120名不同学历的学生在接受烧伤创面面积诊断培训前后的诊断准确率进行评估。结果培训前所有的学生对创面面积诊断的准确率平均不到40%。在培训了1周之后,准确率上升至60%以上;2周后可以达到7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同培训时间内,不同学历的学生之间准确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过烧伤科临床教学系统培训的学生,对创面面积诊断的准确率有显著提高,并且与学习的时间成正比,但是与其学历无相关性。不同学历的学生在经过2周的创面面积诊断培训后都可以达到相应的技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驻极体对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有体对猪浅Ⅱ度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凡士林油纱布(对照组(和+700V之驻体薄膜(且)覆盖在猪背部24个浅Ⅱ度创面上,地术后第1,2,3,5,7d,分别测定创面上皮细胞DNA含量;光镜下观察上皮细胞生长情况;科用微机计算创面面积的缩小及肉眼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面积缩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光镜下显示实验组上皮细胞生长旺盛,术后每天 其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20.
(1)目的:总结下呼吸道感染的克雷伯杆菌的菌株类型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2)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2000年3月就诊于上海中山医院的患痰标本中培养出的全部克雷伯杆菌,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2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3)结果:共分离出克雷伯杆菌19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76株(89.3%),催化克雷伯杆菌20株(10.2%),及鼻臭克雷伯杆菌1株(0.5%),感染患90%有明确的基础疾病,药敏测定结果为克雷伯杆菌对各种抗生素(除泰能)耐药率较高,敏感性最好的前3位药为泰能、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4)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克雷伯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偏高,提示进一步的微生物学检查,如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测定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