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斌  张正龙 《中外医疗》2011,30(17):100-100
目的 探讨输尿管息肉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近年来2例输尿管巨大息肉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泌尿系B超(US)检查,静脉尿路造影(KUB)和输尿管逆行尿路造影检查.IVP,RP表现为管腔内边缘光滑的索条状充盈缺损;CT检查发现输尿管内管壁增厚、腔内软组密充盈缺损.MR / MRU发现高信号管腔内低信号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输尿管占位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7例输尿管占位性病变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尿管癌中管壁增厚4例,腔内充盈缺损2例,腔外肿块2例,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结构浸润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腔内充盈缺损2例,腔外软组织肿块1例,输尿管息肉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结论 MSCT对于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分析,主要是将于2005年2月~2013年6月之间入院治疗的8例经手术确诊的输尿管息肉,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及输尿管梗阻现象,部分能清晰见到梗阻物回声。造影图像结果中显示出,其中5例输尿管和肾盂连接部位发现迂曲条索状的充盈缺损,2例在输尿管的中上段出现索条状的充盈缺损。另外1例出现在输尿膀胱壁内段,结论:输尿管息肉在影像学上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超声筛查及尿路造影可以帮助诊断该疾病。  相似文献   

4.
刘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127-128
目的概括小儿输尿管息肉引发肾积水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我院近年来共18例输尿管息肉引发肾积水的临床资料,均行腹部X线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泌尿系超声检查、CT平扫或增强及三维重组检查。部分患儿行磁共振尿路造影检查。结果临床有腹痛、腰痛及消化道症状者14例,不同程度血尿者4例。影像学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肾积水表现,VIP发现梗阻段输尿管扩张,增粗、迂曲,合并或可见充盈缺损。CT检查可见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全貌,或可见软组织密度影,或可见输尿管内肿物等征象。US检查可见输尿管内中、低混合回声的肿物征象。结论了解小儿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特点,充分结合临床,以US及CT检查为主要的诊断手段,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输尿管息肉亦称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是输尿管内良性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笔者搜集5例2000年10月~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纯输尿管息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单纯输尿管息肉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5~44岁,病程3个月至1年不等。临床均表现为全程血尿及腰痛,间断发作,4例肾区叩击痛明显,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1.2方法5例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3例加作逆行尿路造影,尿路造影前先摄泌尿系统平片作为造影对照,造影时在电视下监控并适时点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当输尿管显影欠佳时,采用延时或(和)改变体位等多种分段观察;逆行造影时,采用分段分次注射对比剂、分段摄片等方法。2结果2.1腹部平片5例泌尿系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2.2静脉肾盂造影输尿管梗阻部位3例位于左输尿管上段,病变侧肾、输尿管均可见轻中度积水,其中1例表现为管腔内不规则形、边缘光滑充盈缺损,输尿管壁光整,邻近输尿管壁光整,蠕动正常,剩余1例右肾及右输尿管未见显影。2.3逆行肾盂造影3例行逆行肾盂造影。1例右肾及右输尿管未显影者逆行插管至右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尿管息肉的CT表现及最佳的检查方法.方法 男9 例,女4 例;年龄11-70 岁,病程10d-15 年,2 例行64排螺旋CT、IVP及逆行尿路造影,3例行64 排CT,5例行IVP及逆行尿路造影检查,3 例逆行尿路造影检查.结果 输尿管息肉的CT表现输尿管息肉的部位、形态、累及长度及其以上输尿管、肾盂、肾盏扩张,X 线表现为输尿管充盈缺损及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扩张,逆行尿路造影可显示息肉的形态及部位.结论 排泄期尿路造影需要结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本病,64排CT检查是诊断输尿管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造影和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42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26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行MR-CP检查。结果病理证实为腺癌22例,腺瘤12例,间质瘤4例,肉瘤4例。腺癌患者,钡剂检查可见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三种表现方式。十二指肠腺瘤钡检表现为边界锐利类圆形充盈缺损。间质瘤钡检可见肠管内边缘光滑充盈缺损或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溃疡。肉瘤钡检表现肠曲内充盈缺损。22例腺癌中15例行CT扫描,见类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块影,在动静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6例行MRCP检查,肠管内呈息肉样或结节状均匀或不均匀的略低信号充缺。结论十二指肠造影在发现病变、精确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SCT较准确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及与消化管各层间的关系。MR检查可以分辨肌层和黏膜层,MRCP可以立体定位肿瘤位置和直观显示肿瘤大小、形态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MSCTV)诊断静脉受阻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5例应用直接MSCTV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静脉受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研究MSCTV成像方法,分析静脉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本组共35例患者,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上肢深静脉血栓2例,深静脉瘤栓3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11例。MSCTV深静脉血栓表现为静脉腔内的充盈缺损,管腔中断,侧支循环形成。深静脉瘤栓表现为静脉腔内和/或腔外软组织肿块影,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充盈缺损。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为静脉血管增多、增粗、纡曲。结论静脉受阻性病变具有一定的MSCT征象,MSCTV对诊断静脉受阻性病变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21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均做了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和CT检查,其中10例另行逆行肾盂造影(RP),13例行MR检查。结果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表现为7例患侧肾不显影,14例显示肾积水和输尿管梗阻。B超显示21例肾积水,18例输尿管占位病变。逆行肾盂造影显示输尿管增粗、充盈缺损及梗阻。CT表现为局限性输尿管软组织肿块或输尿管管壁增厚或充盈缺损。MR检查均发现肿瘤。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对输尿管癌的定位、定性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病影像学表现,以达到提高定性诊断率及与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16例行上胃肠遭钡餐检查。6例同时行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4倒内窥镜检查。结果:腺癌13例,腺瘤、平滑肌瘤及脂肪瘤各1例。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为腔内菜花样充盈缺损,粘膜破坏,癌性溃疡形成,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良性肿瘤表现为充盈缺损,边界清楚税利,粘膜无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讨论其影像学诊断和鉴别。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患者均做腹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及B超;7例做逆行尿路造影(RU);2例做肾穿造影;3例做CT;2例做MR。结果良性肿瘤4例(3例带蒂),其中息肉3例,移行上皮乳头状瘤1例。均伴有尿路结石。恶性肿瘤5例,其中移行上皮癌4例、腺癌1例。7例RU显示杯口状、圆形、卵园形及条状或静脉曲张样充盈缺损。结论:RU及肾穿刺造影为最佳检查方法。条状或静脉曲张样充盈缺损是良性肿瘤的特征;扁圆钝状或边缘不规则的截断状梗阻常为恶性肿瘤;杯口状、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良、恶性肿瘤均可见,其充盈缺损边缘不光整时多见于恶性肿瘤。MR尿路成像有望成为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SMA)疾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SMA疾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3月期间31例SMA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MSCT影像学特征?结果:31例患者中,SAM夹层15例,SAM栓塞12例,SAM狭窄4例?本组15例SAM夹层患者的MSCT均清楚地显示SMA夹层,增强扫描动脉期横断位显示SMA内真假腔变细,甚至闭塞,假腔呈“月牙形”低密度影?12例SMA栓塞患者,平扫:显示栓子及血栓形成部位,CT值为40~60 HU,平均50 HU,较正常血管36 HU高;增强扫描:4例见SMA主干部分充盈缺损,缺损对侧见点状或椭圆形增强影,为SMA不全栓塞?8例患者见SMA主干截断,见增强的SMA主干突然变为低密度,为SMA完全性栓塞?4例SMA狭窄患者,MSCT平扫见SMA动脉壁内多发钙化斑块,增强扫描可见SMA狭窄部位管腔明显缩小?结论:MSCT能够清晰显示SMA的形态及管腔内充盈情况,可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SMA疾病,同时对病变肠道管壁?管腔?肠系膜及腹水的表现也能充分显示,为SMA疾病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患者入院均后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和MSCT检查,分析膀胱癌在不同检查方法中的影像学特征,并总结和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膀胱癌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82例膀胱癌患者共有病灶154个,静脉肾盂造影病灶检出率为80.52%,MSCT病灶检出率为97.40%;静脉肾盂造影对膀胱癌的正确诊断率为67.44%,而MSCT对膀胱癌的正确诊断率为93.02%,即MSCT对膀胱癌的检出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P0.05)。在MSCT平扫中,膀胱癌患者其膀胱多表现为充盈较差,膀胱壁不规则增厚,部分患者在膀胱壁局部可见肿块影和部分高密度影,进一步增强扫描可示肿块在其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为持续性轻度强化;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主要显示肾盏、肾盂和输尿管情况,可表现为无异常、盏杯口消失、肾盂积水、扩张等,对于胱充盈欠佳和充盈缺损也可一定显示。结论较静脉肾盂造影而言,MSCT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诊断率均明显较高,具有更好的扫描效果和定位诊断性,可更清晰的显示膀胱癌病灶的组织学结构,进而更有利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输尿管癌的价值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2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CT、MRI检查。结果:输尿管癌2例在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内充盈缺损和管腔变窄,梗阻近端输尿管及肾盂轻度积水扩张;B超显示肾盂轻度积水扩张;CT扫描显示软组织密度肿瘤影,梗阻处以上输尿管及肾盂积水扩张;MRI检查显示肿瘤在Tl加权为等信号,12加权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结论: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CT、MRI检查在显示输尿管癌病变各有特点,CT和MRI对诊断输尿管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并能对其准确分期,B超可行初步筛查,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平滑肌类肿瘤良恶性及与癌的鉴别诊断问题。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18例.包括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4例。18例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4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腔外型各2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粘膜皱壁受压推移。12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7例,腔外型2例,腔内外型3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邻近粘膜皱襞撑平、消失;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影,2例腔内、外型呈“哑铃”状,2例胃平滑肌瘤密度均匀,2例平滑肌瘤密度不均匀,有钙化。2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均为腔内外型。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重要的补充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了诊断价值.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泌尿外科2001年5月~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5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分析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来了解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105例,其中男60例(57.1%),女45例(42.9%)。年龄44~90岁,平均66岁。病程1周~2.5年,平均5.5月。右侧输尿管癌50例(47.6%),左侧输尿管癌55例(52.4%)。病变位于输尿管上段者20例(19.0%),位于输尿管中段者15例(14.3%),位于输尿管下段者65例(61.9%),多发者5例(4.8%)。105例均行B超检查,21例发现输尿管内低回声团块,72例提示患侧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输尿管扩张,32例显示不清或未见明显异常;75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U),31例显示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17例提示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输尿管梗阻,17例病变侧不显影,21例显示不清或未见明显异常;逆行尿路造影(RGP)55例,25例显示输尿管充盈缺损,21例显示输尿管梗阻或插管失败,9例显示不清或未见明显异常;多层螺旋CT(MSCT)检查65例,发现输尿管腔内软组织肿块57例,43例显示病侧肾积水、输尿管扩张,7例未见明显异常。MS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阳性率、诊断符合率较B超、IVU、RGP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为早期快速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提供有力证据,其诊断准确率高,并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例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胃肠钡餐、CT及DSA影像资料。结果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37~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和消化道出血。行胃肠钡餐X线(GI)检查4例,CT检查5例,DSA检查3例。(1)GI示:2例胃体呈类圆形充盈缺损,粘膜撑开、展平,浅表溃疡形成,局部胃壁尚柔软;2例胃窦肿瘤呈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粘膜破坏。(2)CT示:5例胃内及小肠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呈中度或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发生于小肠的可见小肠推移。(3)DSA示:2例空肠、1例末端回肠肿瘤呈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局限性腔内外生长的软组织肿块提示该诊断,血管造影对小肠肿瘤的检出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缺血的MSCT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MSCT对急性肠缺血(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MI患者的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MSCT肠系膜血管成像(MSCTA)图像,描述AMI的肠系膜血管及其相关病变MSCT的表现特点.结果 5个病例中,1例肠系膜血管显示正常.肠系膜上动脉(SMA)梗塞2例,其中1例断面图像表现为SMA起始端以远血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MSCTA示SMA起始端以远未显影;另1例断面图像SMA未见明显异常,MSCTA显示SMA近端局限性狭窄,血管壁明显增厚.肠系膜上静脉梗塞(SMV)2例,其中1例SMV完全闭塞,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MSCTA示SMV和门静脉均未显影;另1例SMV内见充盈缺损影,MSCTA示SMV内见条状低密度影.5例均见小肠病变肠管壁明显增厚、肿胀,肠管积液扩张及腹水,2例见肠系膜水肿,2例并肠壁积气.结论 MSCT能准确显示AMI的肠系膜血管及相关病变情况,是AMI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不同影像检查中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的影像征象,探讨提高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评价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儿童纤维上皮息肉手术和组织学确诊病例中的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urography,IVU)、CT及MR影像学检查。分析各种检查的充盈缺损、梗阻以远段输尿管显影以及梗阻段输尿管增粗等征象,评估各征象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价值。结果 37例儿童(男36例,女1例)手术确诊为纤维上皮息肉,均为单发,左侧输尿管息肉35例,右侧2例。儿童年龄范围为4~15岁,平均年龄(8.3±2.8)岁。临床表现包括间歇性钝性腹痛(75.68%,28/37)和/或血尿(48.24%,16/37)。在37名儿童中,行IVU检查34例,CTU检查32例,MRU检查15例,其中9例同时行以上三种检查,31例同时行IVU及CTU检查。各检查方法对充盈缺损、梗阻以远段输尿管显影、梗阻段输尿管增粗征象的显示:IVU检查分别为67.65%(23/34)、76.47%(26/34)、38.24%(13/34);CTU检查分别为为37.50%(12/32)、34.38(11/32)、84.38%(27/3...  相似文献   

20.
张锦  权建渊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64-356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造影和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分析并总结其X线和CT表现。结果:上消化道造影可显示早期及进展期胃癌。表现为黏膜中断、破坏、腔内充盈缺损、龛影及局部管腔狭窄、管壁僵直和蠕动消失等;CT检查可显示胃壁增厚、肿块、龛影、局部管腔狭窄、管壁僵直等,同时可以观察周围组织受累及远处转移情况。结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胃癌的常规及首选检查方法之一,可用于早期,进展期胃癌的诊断;CT扫描可作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补充,确定胃癌分期,同时为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