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施里弗于1957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自1962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物理教授。他和巴丁、库珀一起研究超导现象,提出了目前被世界物理学家所认可的BCSN论,三人遂一起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
贺丽 《大学物理》2012,31(1):43-46
2011年是超导电性发现100周年.本文介绍了除诺贝尔奖之外,专门在超导研究领域设立的3个物理学奖项:马梯亚斯奖、巴丁奖和昂纳斯奖.这3个奖项分别奖励在超导材料、超导理论和超导实验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已有35位著名物理学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3.
C-60的发现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6年10月9日宣布,把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莱斯大学的小柯尔教授,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克罗托教授和莱斯大学的斯莫利教授,以表彰他们在1985年发现了富勒烯.  相似文献   

4.
《物理与工程》2005,15(3):64-64
华北地区高等学校“物理创新教育与研究式学习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就首届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华巾科技大学李元杰教授在物理创新教育和研究式学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讨.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李师群教授做了关于“2005年高等本科教学工作及物理基础课教学”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5.
著名物理学家巴丁教授来我国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巴丁(J·Bardeen)教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的邀请于1980年5月来我国讲学.巴丁教授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桨金物理奖.第一次是在1956年与勃拉丁(Brattain)和肖克莱(Schockley)合得的,得奖是由于其半导体理论导致晶体管的发明.第二次是在1972年由于他和年轻的物理学家库珀(Cooper)、施里弗(Schrieffer)一起创立了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现通称为BCS理论). 巴丁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学期间,作了有关“超导问题的发展与近况”、“超导计算机发展近况”、“量子阶异质结激光器”等方面内容的报告共7次.对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6.
《大学物理》2021,40(7)
随着2019年谷歌成功实现了“量子优势”,超导量子计算的研究正引起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超导量子比特是拥有量子化能级、量子态叠加和量子态纠缠等量子力学特性的宏观器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量子物理、原子物理、量子光学、量子化学、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等诸多领域中.本文将重点讨论位相、电荷、传输子以及磁通型超导量子比特的基本原理及其器件结构,并讨论器件的制备方法和量子态测量技术,最后对基于超导量子比特开展的物理问题的研究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1.5GHz铌腔RF超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大学重离子所自1988年开始“超导腔”课题的研究工作,经过三年不懈努力获得了重大进展,受到国内外同行与专家的好评。本文详述了此课题的实验准备工作及低温超导物理实验过程,总结了RF(射频)超导实验技术、微波及锁相测量技术、腔体的后处理技术、计算机模拟设计及计算机控制、数据获取与处理等有关工作的进展和成果。目前,1.5GHz铌腔在CW模式的低温超导实验中获得了8.6MV/m(Q_o=6.5×10~8)的加速梯度,并在2K温度时,测得Q_o=8×10~9,这些实验结果达到了当前国际上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7年,物理界庆祝高温超导体“物理界的伍斯托克”会议20周年,以及BCS超导理论50周年。然而,超导性的故事实际上却是开始于1911年,那年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最先发现了超导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刊曾经发表了“超导临界温度理论综述”(7卷2期)与“超导微观理论及其进展浅说”(7卷5期).前文侧重于超导微观理论的最新进展,后文侧重于早期微观理论的介绍.本期及下期将连续两期刊登“强耦合超导理论的物理基础”.该文将超导微观理论的物理图象以及从弱耦合到强耦合的发展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今年美国物理学“三月年会”在美国南方旅游胜地新奥尔良市(New Orleans)举行.去年纽约市举行的“三月年会”,重视了高温超导问题(参见本刊1987年9期。《高温》超导在1987年美国物理学年会上引入注目》),今年继承与发展了去年的做法,对高温超导作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在为期五天(3月21日至3月25日)的会议中,每天都有三个超导分会同时举行.从高温超导的材料性质到制作,从超导原理到应用都一一进行了研究.会议还临时安排了一个高温超导的专题报告会,探讨了最新发现的非稀土高温超导材料(-钙-锶-铜-氧,铊-钙-钡-铜-氧).引人兴奋的是中国留学人员…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发现的铁基超导体引发了全球超导研究的热潮。在本研究小组发现的铁基“111”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111”体系铁基超导体的压力效应,包括:“111”体系的3个组元LiFeAs、LiFeP、NaFeAs的超导转变随压力的演化;运用压力调控,获得“111”体系的最高超导转变温度;结合同步辐射技术,发现压力调控的“111”型铁基超导体的等结构演化以及对超导起关键作用的As-Fe-As键长和键角与超导转变温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戴闻 《物理》1999,28(6):376-376
固态化学与物理学的结合推动了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与发展.美国普林斯顿材料研究所的R.J.Cava,由于在上述领域创造性的工作,获得了’97国际超导大会(北京)奖.最近,Cava在一篇为《Nature》撰写的短评中讲述了发生于1986年12月的一段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3.
孙昌璞  王颖丹  张鹏  刘玉玺 《物理》2006,35(4):277-285
文章着重介绍作者及其合作者于2005年8月份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2篇文章及其相关的系列研究工作.其中包括:(1)利用超导电荷量子比特的“Bang—Bang”控制,去冷却与之相耦合的纳米机械谐振器件,使之接近基态,以展示其丰富的量子效应;(2)具有△型能级结构超导人工原子的物理实现及其绝热量子操纵的奇异特性.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工作的物理和潜在的应用背景,文章同时也介绍了超导量子比特物理实现及其相关的“全固态系统腔量子电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强调了基于超导人工原子的强耦合量子光学结构形成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改革“深化”和“简化”两种流行观点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大学普通物理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利用简化、深化和拓展等手段,从设立大学普通物理单元实验,改进大学普通物理实验内涵,在大学普通物理实验中完善计算机辅助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倪小静  杨超云 《物理与工程》2007,17(6):28-30,37
严谨的超导量子干涉器原理的阐述是非常深奥和繁杂的,我们在这里采用简明的物理图像和数学语言论述超导量子干涉器的原理及应用,以推动“大学物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第十八届国际低温物理会议(LT18)于1987年8月19—26日在日本京都国际会堂召开.这是三年一次的大型国际会议,内容很广泛,包括低温物理的各个领域.本次大会共有40多个国家的约1500位科学工作者参加,收到学术论文约1400篇(其中约半数来自日本本国),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为了便于进一步深入讨论交流,最近几届大会都在会议召开前后安排一些较小规模的专题“卫星”会议.1987年的卫星会议有:“安德森局域化问题”(在东京大学,8月16—18日);“极低温会议”(在名古屋大学,8月27—30日);“国际超导电子学会议(ISEC’87)”(在东京大学,8月28—29日…  相似文献   

17.
超导电路器件是为数不多的具有量子化能级、叠加态和纠缠等量子特性的宏观器件。这种具有宏观量子特性的器件为实现超导量子计算与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打下了硬件基础,2019年谷歌和2021年我国中国科技大学相继实现"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在近期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信心。了解超导量子计算有利于增加对物理学前沿发展方向的把握,对非物理专业的理工科背景读者开阔思路也有一定的好处。不同于经典的超导物理教材力图全面的特点,本文根据超导量子计算物理特征和理解超导量子计算的知识背景要求介绍超导量子电路的核心物理原理,力图化简计算推导难度,突出物理图景,以期对超导量子计算建立一个原理层面上的简洁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18.
棱镜与摆锤:探究科学实验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忠 《物理》2008,37(10)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是美国纽约石溪大学哲学系的教授,1987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也是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史学家,以及英国物理学会出版品《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杂志的特约专栏作家,每个月为《物理世界》的“临界点(Critical Point)”专栏撰写一篇科学历史与哲学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为学生开设了由恽瑛先生创立的“双语物理导论”课程.课程“两个及早(TWOAsEarlyAsPossible)”的教育理念中,要求学生3人为一组自主选定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并最终以英文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每年,学院还会组织选拔出表现优秀的小组作为代表去参加国际物理会议,并作口头报告或以海报张贴.2010年,我幸运地通过选拔获得了这次机会,在2010年的夏天赴美国俄勒冈州(Oregon)波特兰市(Portland)参加了在那里举办的美国物理教师联合会(AmericanAssociationofPhysicsTeachers,AAPT)夏季年会,并做了题为“浅谈光学与西方绘画”的海报.  相似文献   

20.
戴念祖 《物理》2008,37(5):329-333
吴大猷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在物理研究、物理教育和组织管理上都取得了超凡的成就. 从1980年代后期起,我和吴大猷先生有一段特殊的联系,起先我们通信往来.1992年,他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东亚、太平洋、美国超导能对撞机实验与物理讨论会"(5月21至24日),"流体力为学和理论物理国际研讨会"(6月1日至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