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部盆地油气藏同生断层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和三水盆地,其中、新生界砂泥岩沉积地层广泛地发育着因重力滑塌作用而形成的同生正断层。用断层两盘同层位地层厚度的比值,不仅可以定量研究断层的发育,揭示断层本身的特征和规律性,而且还对与断层相关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即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起控制作用。文中以上述三个盆地的油气藏为例,论述了同生断层的定量研究方法及其在相关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主要盆地断坳结构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箕状断陷类型可分为对翘,反翘和单翘型,其形成是由于盆地中古隆起抬升导致拉张所致拉张所 而上覆坳陷型盆地则是侧向挤压所致。实践证明不论断陷,坳陷构造层,只要有丰富的有机质堆积和油气演化的热作用,都可形成含油气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箕状断陷类型、形成机理及含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大陆和大陆架自进入地台活化阶段以来形成的沉积盆地,不论位于东部、中部或西部,都有过拉张期和挤压期。箕状断陷是盆地唯一的基本构造单元,它可分为对翘型、反翘型和单翘型三大类九种亚类。它的形成是由于盆地中古隆起的抬升导致拉张作用所致,而上覆的坳陷型盆地则是侧向挤压所致。中央隆升力和侧向挤压力的形成则取决于板块俯冲倾角的大小。实践证明,当含油气盆地以箕状断陷发育阶段为主时,其发育中期即为主导成油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主要盆地天然气富集带形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部油区天然气主要有第三系深凹陷油型热裂解成气、第三系中浅层生物改造热作用成气、古—中生界煤系高演化成气三种主要类型。东部陆相富油盆地内天然气富集带的形成条件主要有:烃源层系内高异常地温场或早期生物改造条件的存在;高热演化烃源岩在中等热演化期没有较显著的排烃史或一次热演化程度不高;聚气构造带为区域拉张背景下的扭压应力环境所形成;各种流体势系统中的相对低势环境以及具有良好的储、盖及保存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砂砾岩成因类型及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超  罗运先  田景春 《石油物探》1996,35(4):76-86,96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砂砾岩体主要的类型有: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水下扇,浊积扇等。采用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相这三相标志综合研究,可有效地判断它们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文中总结了各类砂砾岩体的地震地质特征,指出了它们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区同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将非线性理论和塑性流动理论应用于同生断裂研究,并利用FORTRAN 77语言编写了二维带夹层单元弹塑性非线性等参八结点分析程序,应用于同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模拟,结果表明,同生断裂的生长源于上盘的应力作用。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还说明,太湖穹窿是由于水平应力作用导致盖层底部软弱层塑性流动加厚而产生的向上力源作用的结果。同时还可看到,地堑、地垒的形成与早期的断裂和边界条件有关,是它们组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依据X-衍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等分析测试资料,详细研究并阐述了吐哈盆地三叠系砂岩的储层物性特征、次生孔隙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综合分析认为,吐哈盆地三叠系储层主要为中上三叠统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总体属于中孔-低渗或低孔-低渗性储层;吐哈盆地三叠系砂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发育形成了较为有利的裂隙-溶蚀型次生孔隙,构成该盆地三叠系砂岩储层的主要油气储集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板块内部盆地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本着作者以前提出的“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力学分析”的原则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机制与发展历史作一轮廓性的说明。按照作者关于两个世代、两种体制的盆地的论点,这些盆地都是在中新生代期间发生在中国板块内部的盆地。在全球性板块运动的体制与中国板块的具体活动之间,在太平洋板块与特提斯—印度板块对中国板块的相互作用之间,在中国板块的整体与分体活动之间,在深部结构与块体活动的动力学机制与运动学方式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应该作统一的考虑,才能对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不同应力布局的盆地的内在联系作出总体的分析。遗憾的是,由于深部地质资料的贫乏和一些具体地层时代的不够确切,关于这些联系的许多方面的解释,在本文中只能作粗略而大胆的尝试。今后在取得更多资料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将有可能借助于实验模拟而获得较好的解决。作者希望这一工作将成为新兴的石油实验地质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故借本刊篇幅作初步探讨,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8段、太原组致密砂岩气藏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研究该现象的形成机理,对制定合理的储层保护和压裂改造的技术措施、提高气藏单井产量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密闭取心岩样,借助气水相渗、核磁共振、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手段,分析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含水饱和度特征和天然气成藏特征。结果表明:①应用气水相渗、核磁共振2种实验技术方法所测定的束缚水饱和度均高于密闭取心测定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值,说明该区盒8段、太原组致密砂岩气藏普遍存在超低含水和度现象;②气藏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增大,随着烃源岩在过成熟演化阶段干气的注入,天然气的携水能力不断增强,束缚水不断蒸发气化,并随着天然气的大规模运移及气藏后期的泄漏散失而带出储层,从而形成超低含水饱和度气藏。因此,针对超低含水饱和度储层吸水易形成永久性水锁的问题,制订了合理的水锁伤害预防与补救措施,以期有效提高储层气相渗透率和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盆地构造演化和构造类型、沉积演化和沉积特征、储集性能与烃源岩生烃潜力等成藏地质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渤海湾断坳型盆地内隐蔽油气藏类型多,资源丰富;松辽盆地断陷结构发育早,坳陷结构发育明显,但该大型盆地内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大.在对隐蔽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及时空配套史等成藏作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发现油气藏的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对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总结出5类基本成藏模式,包括潜山、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及火山岩等.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1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油藏类型及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是火山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也是辽河盆地已发现火山岩油藏最多的地区。火山岩油藏类型有裂缝型、裂缝-孔隙型、风化-淋滤孔缝型等。研究区火山岩夹于巨厚的生油岩之间,或上覆巨厚的生油岩,生油岩具有较好的生油条件;火山岩中原生及次生孔缝发育,储集性能较好,并且可以提供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成藏条件间还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因而研究区火山岩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火山岩油藏在分布上具有以下规律性:水下喷发形成的淬碎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等为有利岩石类型,在靠近主要及次级断层的应力集中部位较有利于油藏的形成,火山锥在地形上常为高部位,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4.
在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最为详实的巴布亚湾海域区块为例,从区域构造演化入手,探讨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油气圈闭类型,得出以下认识:1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前基底期、冈瓦纳同生裂谷—裂后期、珊瑚海同生裂谷—裂后期、达拉伊弧后伸展期和前陆盆地期等演化阶段,沉积地层垂向呈“二元结构”,即前陆构造层叠加在达拉伊弧后及其下的裂谷—裂后期构造层之上,并呈楔状向南西西快速减薄超覆于东部高地之上; 2巴布亚湾海域区块形成了以欧拉褶皱带为前陆冲断带、以莫尔比拗陷为前渊带、以东部高地为前陆隆起和以布莱盆地为隆外拗陷的前陆盆地系统; 3初步分析圈闭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后认为,裂谷—裂后和弧后伸展阶段形成优质海相烃源岩,前陆期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前陆冲断带发育的成排、成带逆冲背斜为首选钻探目标,前渊带的扇三角洲岩性体、浊积水道和前陆隆起带潜山构造及复合圈闭为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部地区断裂对成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地震及钻井资料,开展断裂性质、分布、活动性及封闭性研究。运用改进的断裂泥岩比率法和断面正压力法研究断裂的侧向和垂向封闭性。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按走向可划分为NE、NW、NEE向断裂,按性质划分,主要为高角度逆断裂;断裂在不同层位封闭性存在差异,掌岗图西断裂在盒2+3段、盒1段侧向封闭性好,山1段侧向封闭性中等,山2段和太原组差,且在各层段垂向封闭性普遍中等;结合封闭性分析,通过气藏解剖,明确二级断裂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发育,三、四级断裂控制着天然气的垂向运移与聚集,该研究为下一步优选有利目标区和勘探井位部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大型煤层气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目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是世界十大聚煤盆地之一,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煤系分布面积达24×104km2,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该盆地东部石炭二叠系的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面积为3.3×104km2,煤层气远景资源量约2.4×1012m3,具有形成大型煤层气气田的有利条件。根据该区大量热模拟资料,其煤层生成的气量远超过自身吸附能力;煤中气孔特别发育且次生构造张裂隙发育,煤层储集物性好;煤层顶、底板均为稳定分布且厚而致密的灰岩、泥岩,多处于承压水封闭区,区域性封盖条件好。参考国外煤层气勘探选区标准,认为该区的中部地区(绥德—吴堡)是煤层气勘探最有利目标区。在绥德—吴堡地区完成的煤层气资料评价井(吴试1井)钻探证实,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有望发现大型煤层气气田。图3(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7.
柴西地区尕斯断陷同生逆断裂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断陷逆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褶皱与断裂紧密伴生,断裂位于背斜构造的一侧或两侧,各构造层高点上下铅直叠合。大多数断裂对沉积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尕斯断陷北西西向区域性同生逆断裂控制着局部沉积凹陷(生油凹陷)的分布和范围,沉积中心位于断裂下降盘附近;而规模较小的同生逆断裂主要发育在凹陷或凸起内部,控制着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断裂与背斜构造发育不同期,断裂形成早,为边沉积边逆冲的基底同沉积断裂。背斜构造形成时间较晚,为第三纪晚期挤压或压扭性构造应力作用所致。背斜构造在中新世早期以后才显示出顶薄翼厚、岩性顶粗翼细的同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8.
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古生界埋藏类型与油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古生界埋藏类型划分为相对沉降型、后期沉降型和长期抬升型3类。相对沉降型埋藏区,古生界可部分二次生油气,下白垩统梨树沟组具有生油潜力;后期沉降型和长期抬升型埋藏区,由于地层埋藏浅,很少有油气生成。从构造演化角度看,在古生界隆起,中生界凹陷的交汇区,可寻找古生界原生和次生油气藏,在单斜区,如有好的生油凹陷侧向配置,将可寻找到新生古储的古生界次生油气藏,以三界泡潜山成藏条件为好。  相似文献   

19.
从盆地结构和构造特征分析入手,立足于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划分了中非剪切带裂谷盆地的类型,比较了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差异,探讨了不同类型盆地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中非剪切带经历了强、弱2期走滑作用,中非剪切带强烈走滑作用控制了裂谷盆地的形成,沿该剪切带形成了伸展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大型走滑断裂的走滑断块末端水平位移变换控制了穆格莱德、迈卢特、多巴等伸展盆地的形成;走滑断裂中部的弯曲形态和走滑运动方向的有效配置控制了多赛奥和塞拉迈特等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早白垩世中非剪切带强走滑作用使2种盆地均发生强烈裂陷作用,广泛发育中、深湖相沉积,控制了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盆地东部低渗砂岩气藏损害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甘宁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砂岩气藏进行较系统的敏感性试验研究及损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以下石盒子组为代表)粘土含量高,水敏及微粒迁移严重,孔喉细微,亲水性强,毛管压力高,含水饱和度高,对压力敏感,具有典型低渗砂岩气层的显著特点。水锁效应、水敏效应及微粒迁移是其主要损害原因,而压力敏感性又加剧了损害程度及克服的难度。这些损害主要与“水”有关。因此,改变钻井液完井液的性质(增强抑制性、改变润湿性质,降低表面张力等)和减少侵入量是控制其损害的主要着眼点,如何降低或缓和压力敏感性对损害的加剧作用及克服难度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