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术中配合要点,使杂交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对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术前心理护理,做好物品的准备,术中在做好防护工作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与外科护士、内外科手术医生以及麻醉师之间、默契配合,术后继续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和肾功能的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杂交手术,顺利植入支架,未出现手术意外,人工血管通畅,1例出现支架远端少许内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腹膜后血肿、下肢出血等并发症.通过精心治疗,严密观察,细心护理,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到10个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的积极、主动的护理配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对其实施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手术前做好患者降压、防感染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行静吸复合麻醉以及采用硝普钠降低血压,在患者体内植入覆膜支架治疗,手术后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镇痛。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 40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干预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以及相应控制血压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实施方便,镇痛效果明显,且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良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和HRSD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B组患者护理后HAMD和HRSD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77.12%)高于A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77.63±5.58)分]低于B组[(90.01±4.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良情绪,且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症及CoA外科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6例Co A合并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或Co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男5例,女1例;年龄44~56(50.3±5.01)岁。患者术前均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根据患者主动脉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4例患者(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穿通性溃疡,1例外科术后缩窄复发合并假性动脉瘤),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1例患者Co A外科术后吻合处假性动脉瘤形成采用TEVAR,并对外科姑息的缩窄进行栓塞;1例Co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先行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再对缩窄处进行封堵。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0~60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和再次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结论解剖条件合适的Co A合并症或Co 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可首先尝试TEVAR治疗。解剖条件不合适的Co 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行复合手术。此类患者应根据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及介入器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术中手术体位配合情况及术后头痛、呕吐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降低(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总疼痛率干预组为11.6%,对照组为7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术中体位耐受差比例及术后头痛、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缓解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加手术耐受,预防或减轻患者术后头晕、头痛、呕吐、腰背痛等不适,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使患者更好地适应和配合手术,利于术后康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7例,其中生存者89例,死亡者38例,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并发症等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127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死亡38例(29.92%);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包填塞、休克和意识障碍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手术或介入治疗为影响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的保护性因素。此外,选择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将患者分组,进行生存资料比较,无心包填塞及有手术介入治疗的患者群体,其生存率明显高出(P0.05)。结论心包填塞、休克及意识障碍可使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升高,应积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许治华  蒋岚杉  郭端  贾超 《山东医药》2012,52(45):45-4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ICU管理及效果.方法 选择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6例,根据术前、术后入住ICU的病情特点,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制定连续动态监测及实施治疗项目,强化监测及治疗滴定达标项目.观察ICU管理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重要脏器的保护及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前入住ICU 15例,其中行手术者12例,患者术后均在ICU顺利恢复;3例未手术者中,自动出院1例,瘤体破裂大出血死亡2例.术后入住ICU 31例,其中29例顺利转回原病房治疗,2例因术中巨大瘤体和瘤体术前破裂大量失血,术后并发DIC,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早期入住ICU,经监测和调控其生命指标,充分镇静镇痛,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观察和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33例,对患者进行降压、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情况、疼痛情况、心率、血压进行观察,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均得到良好的治疗,通过CT、MRA检查显示破口均愈合,半年后进行复查显示出现夹层机化现象。结论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严格掌握和观察,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地发生,使患者存活时间得到延长,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地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2例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恐惧心理,顺利接受手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针对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不同情况,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局麻术式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22例采用在局麻下行主动脉瘤及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术后直接送回病房后,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血压控制、患肢的观察及切口护理、发热护理、器官供血状况及下肢动脉栓塞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 22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局麻下行腔内修复术植入覆膜支架22枚,手术成功率100%(22/22),无内漏,无手术死亡,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及截瘫。术后造影显示夹层裂口完全封闭且恢复真腔血流。其中有17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中、低度发热,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6~8h可下床活动,7~10d出院。结论护士精心和专业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是局麻方式下行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手术安全和顺利康复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期间胃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的原因和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29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172例行胃肠内营养治疗,其中并发胃潴留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胃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 80例胃潴留患者经过干预治疗,32例症状消退,35例症状缓解,3例于ICU治疗期间中止胃肠内营养治疗,10例死亡,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通过分析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在ICU期间进行胃肠内营养治疗并发胃潴留的原因,并加以针对性处理后,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三分支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分析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心律失常3例,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大出血1例。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患者均逐步恢复正常,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介入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78例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差异性护理。给予参照组患者传统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而后就两组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配合治疗的总依从性94.87%高于参照组患者配合治疗的总依从性76.92%,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68%亦低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60%,且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亦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并且还可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妊娠和产褥期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及经验。方法:2010年6月至2016年2月间,共12例妊娠和产褥期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孙氏手术治疗,年龄(30.5±3.9)岁。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10例(83.3%);Stanford B型夹层2例(16.7%),均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结果:1例早期妊娠发病后继续妊娠至孕7周行引产术,术后患者存活;4例中期妊娠患者中3例存活,1例因术后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胎儿存活;3例晚期妊娠患者母体、新生儿均存活,其中1例新生儿剖宫产术后3个月院外死亡;4例产褥期患者中3例存活,1例术前合并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术后肾衰竭死亡。患者术后二次开胸探查1例,肾衰竭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低氧血症1例。结论:提高护士对该疾病的认识,加强围术期病情观察,做好并发症预防和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可改善孙氏手术治疗妊娠和产褥期合并主动脉夹层孕产妇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常规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经验,在此基础上采取全面干预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选取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49例.2010年10月以前为常规护理组210例,其后为强化护理组239例.强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主要采取绝对卧床休息、镇静止痛、控制血压心率、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病情监护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以患者离院时及在以后的随访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强化护理组围术期病死率较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4% vs.1.90%,P=0.325).强化护理组随访期间病死率低于常规护理组(2.6%vs.11.3%,P=0.001).强化护理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98.7% vs.80.0%,P<0.001).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其因素作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整病例,运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死亡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应用于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最终患者为67例。结果435例患者的总体病死率为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神经系统症状、心包填塞、手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对策应用后,6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死率为11.9%,与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总体病死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心包填塞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接受手术治疗则为主动脉夹层的保护因素,针对性护理对策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三分支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心律、肾功能及意识状态等进行监测与观察,并采取积极科学的护理措施。结果 56例患者经全面的观察及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行三分支支架置入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取全面系统的观察与护理措施,能保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2000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5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5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上胸部沿主动脉方向转移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其次为胸痛、腹痛、背痛.部分患者以胸闷、晕厥、呕吐、呼吸困难等为首发表现.血压增高及主动脉瓣区杂音是常见体征.药物、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3种治疗措施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危急重症,其发病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药物治疗基础上,A型夹层应积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B型夹层则首选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院内外连续性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院内外连续性干预,对照组常规进行院内治疗及护理。分别在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以此来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P=0.03)。结论与常规院内治疗及护理相比,对主动脉夹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院内外连续性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评价其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至2010年,6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68例,术后造影示支架位置良好,夹层破口被完全封闭或假腔供血明显减少,术后发生内漏8例,3例患者院内死亡。术后随访44例,均行主动脉增强CT(CTA)复查,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3 w~50个月),2例患者因其他慢性疾病而导致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的特点,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和短期生存率高,根据有限的资料证实B型夹层的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中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