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某三厢轿车在粗糙的老旧沥青路面上行驶时,车内后座存在严重的低频轰鸣声。通过车内空腔声学模态和装饰车身结构模态仿真计算,发现车内后座低频噪声产生的原因为车内空腔的第二阶声学模态与装饰车身车顶后部第六阶局部结构模态强烈耦合。为避免耦合共振,改进了后车顶横梁结构设计。实车验证改进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2.
车内低频结构噪声是汽车NVH 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降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对于控制车内噪声有着重要意义。运用声传递向量(ATV)技术,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预测仿真,得到场点频响函数并针对该场点进行面板贡献度分析;运用模态声传递向量(MATV)技术,进行车身结构模态贡献量分析,提取贡献较大的模态结果,进而预测对场点声压影响较大的车身结构。经过车身结构改进后,车内低频噪声得到一定程度抑制。为改进车内噪声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系统介绍了整车路噪仿真及优化技术在设计开发阶段的应用,包括路噪目标值设定方法、高精度整车模型搭建、逆矩阵法计算6自由度载荷、整车路噪仿真、路噪问题诊断FS方法、路噪优化案例。提出了系统的诊断路噪问题的“FS”方法,运用此方法可系统的对路噪问题分析诊断,快速定位问题点。给出“FS”法在某车型路噪问题诊断案例,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结构噪声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建立在轮心加速度激励下整车NVH性能仿真分析CAE模型,探讨匹配传递函数的车内噪声峰值优化方法.以某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在襄阳试车场对整车60 km/h时速下的车内噪声和轮心加速度等参数进行测量,作为整车结构路噪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获得了驾驶员右耳处车内噪声仿真值,其与试验数据基本...  相似文献   

5.
某纯电动汽车在粗糙路面上以60 km/h匀速行驶时,主观评价会有严重的压耳感.经过和目标值对比,以及对音频的滤波回放,确认30 Hz和40 Hz峰值是引起主观压耳感的主要原因.该电动车为后轴驱动,电驱动总成通过三点悬置安装在后副车架上,而后副车架与车身通过4个衬套连接,形成二级隔振系统.通过分层级传递路径分析,确认30...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车型低频路噪大问题,建立时域弱耦合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识别出后纵臂为主要传递路径。对车身进行模态测试分析,后侧围部位在问题频率存在呼吸模态。通过优化后纵臂衬套隔振及抑制车身板件振幅,有效降低车内路噪。  相似文献   

7.
纯电动汽车的噪声源和内部结构与内燃机汽车有着明显差异,由于电机总成噪声较低,使得纯电动汽车的车内路噪变得更加突出。对某款纯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车内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在中低频范围内,结构路噪是车内噪声的主要原因。结合纯电动汽车车身及其板件的动态结构特性分析,识别出车内结构路噪的主要振动源和影响途径。研究结果可对纯电动汽车车内结构噪声的优化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非线性和随机过程的特点,使得技术上难以确定轮心的载荷。采用坐标转换矩阵将车轮上三自由度平动力转换到六自由度轮心力,运用试验方法进而确定六自由度轮心力的数值估计,通过对后座噪声测量与合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估计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六自由度轮心力,进行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揭示了轮心力矩对车内噪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不拆除耦合部件情况下,实现车内噪声辐射源和振动激励源快速辨识,应用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建立车内噪声传递多输入、单输出模型。进行偏奇异值分析辨识出车内噪声主要辐射源和振动激励源,计算各条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贡献量,并且将目标点合成噪声与实测噪声进行对比。在定置怠速工况下通过拆除某路径后预测噪声与实测噪声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该方法不限具体车型,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首先针对某型客车建立了汽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通过比较计算得出的模态数据和实车试验得出的模态数据,验证了该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模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车身减振降噪的改进方案, 在车身模型上对结构进行了改进并且对改进前后的车内噪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能有效降低车内的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针对某微型电动轿车驾驶室内低频噪声问题,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轿车声腔声学模态,并通过模态叠加法预测驾驶室内的声学响应频响函数。进行整车的振动噪声试验,得出驾驶室内的噪声及主要测点的振动瀑布图,一定程度上佐证仿真的结果。为降低噪声辐射面板振动,运用边界元法计算车身主要板件对驾驶室内声压测点的声学贡献度,提出在板件表面粘贴阻尼片的方法,并用声固耦合方法对粘贴阻尼片后驾驶员耳边声压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驾驶室内噪声得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标规定,对某车车内噪声进行测试。利用傅立叶变换对在不同转速工况下测得的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其关键频率。在对急加速工况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傅立叶变换可以分析出整体的变化规律,但不能得到其细节信息。由此采用小波分析对其进行补充,利用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变化”的时频窗结构得到信号的细节,并加以处理得到更多的频率信息。  相似文献   

13.
首先建立车辆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通过与模态试验结果的对比进行模型修正,控制前8阶固有频率偏差在3%以内;其次建立结构-声场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两种试验工况下结构激励引起的内声场声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方法和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在低频段分析驾驶室面板声压贡献量,采用添加自由阻尼层的方法对驾驶室进行降噪处理,计算表明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产某车型开发后期车内存在的轰鸣声的声源进行识别,确定车内轰鸣声由排气噪声引起。利用GT-POWER软件对消声器结构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出一种双频Helmholtz共振腔消声结构来消除车内的轰鸣声,降低车内噪声6 dB,明显改善了车内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SRV车,建立可靠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声腔边界元模型和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模型;在计算出场点声压频率响应的基础上,对峰值频率处进行面板贡献量分析,找出产生峰值声压的主要来源;基于模态修改法优化主要振动区域腹部节点的速度来降低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16.
基于FEM-BEM的轿车车内低频噪声综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NASTRAN和SYSNOISE软件,采用FEM声固耦合及FEM-BEM耦合方法对轿车车内低频噪声进行分析,并根据车身板件贡献量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结构修改方案,改善车内特定检测点的噪声状况。  相似文献   

17.
轿车车内减振降噪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轿车车内噪声产生的机理,并对主动控制方法在汽车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提高某微型车车内NVH性能为目标,通过建立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噪声传递函数分析,以车内响应点噪声峰值为评判标准,筛选出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危险激励频率和危险工况;进一步通过工作变形有限元分析,确定在危险工况下振动变形最大的车身板件,即引起车内噪声的危险板件;以加装动力吸振器的方式抑制危险板件的振动,进而降低车内噪声。试验结果表明,车内48 Hz噪声峰值降低2 d B(A)左右,满足优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噪声问题,提出基于层递分析的噪声治理流程,根据噪声源产生的原因、传递路径及产生的结果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激励源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激励源所对应的传递路径进行第二层次的分析,最后根据产生的结果进行第三层次的分析,该方法层次明确、过程清晰,能有效地解决汽车噪声问题。最后针对一辆样车的车内噪声问题,运用该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