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曹式丽应用辛通畅络法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认为膜性肾病的病位在肾络,病机关键为肾络郁滞,强调肾络郁滞贯穿膜性肾病全程,从络论治是治疗膜性肾病的重要原则,提出辛通畅络法治疗膜性肾病,临床应用祛风通络法、祛湿通络法、祛瘀通络法辨证论治膜性肾病。  相似文献   

2.
杜雨茂教授认为膜性肾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指水湿、湿热、瘀血为患,而"正虚标实"贯穿该病始终。治疗上主张健脾益肾为主,又要重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热利湿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临床经验。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基于"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的病机理论,以开达膜原、益肾解毒、导邪通络作为基本大法,并辅以利咽解毒、下病上治及外治灌肠、温泄水毒之法,达到和阴阳、调气机、保肾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肾性蛋白尿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性蛋白尿是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指标,又是肾病恶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病情缠绵,临床疗效较差.文章指出采用健脾益肾、固摄精微、清热化湿、活血通络、疏风宣肺之法治疗肾性蛋白尿, 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总结林兰教授从风论治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兼有血瘀、痰湿、火(热)等病理因素。治疗当在益气养阴基础上,注重镇肝熄风,同时结合活血通络、健脾化痰及清热之法。临床辨证施治时,擅用全蝎、蜈蚣、蝉蜕等性善走窜的虫类药物搜风通络,同时配合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提出新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选取15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75只参照改良Border法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贝那普利组、活血通络方5.04、10.08、20.16g/kg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蒸馏水,贝那普利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kg/d),治疗组给予活血通络方。在给药的第4周末检测大鼠血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γ干扰素(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IFN-γmRNA、VEGFmRNA表达。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的水平;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大鼠造模期间,共有3只死亡。造模4周后,造模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结束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P、ALB显著下降,24h-UTP、TC及TG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活血通络方治疗各组与贝那普利组TP、ALB均不同程度升高,TC、TG均明显下降,活血通络方5.04、10.08、20.16g/kg/d组与贝那普利组相比,差异不明显,各组BUN、Scr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及活血通络方5.04、10.08、20.16g/kg/d组IFN-γmRNA表达下降,VEGF mRNA表达显著上升。结论:活血通络方可明显升高膜性肾病大鼠血总蛋白、血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膜性肾病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血TC、TG水平,下调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IFN-γmRNA,上调VEGF mRNA,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查纬民运用"异病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的4则验案。查纬民善用疏肝和胃泄热、健脾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口腔扁平苔藓;益气养阴、通络解毒法治疗紫癜性肾病合并慢性胃炎;补益肝肾、健脾化湿、搜风通络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合并筋膜炎和网球肘;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扶正固本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8.
膜性肾病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西医学常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等治疗本病,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故从气虚、血瘀、湿热等方面探讨膜性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对应用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法治疗膜性肾病的治疗原则和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从而确立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法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病-证-症-势"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指出辨病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时可将"风邪-风药"作为中西医汇通辨病治疗的结合点,总结出青风藤、僵蚕、蝉蜕的辨病靶药;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本证型为脾肾亏虚、风湿瘀内蕴证,以健脾益肾、祛风通络为治疗大法,基于此总结出临床常用的基本方。临床中又在辨病、辨证治疗的基本方基础上随症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时刻把握疾病病势的发展,方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虽有自愈倾向,但仍有35%的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赵玉庸教授认为"肾络瘀阻"为膜性肾病的核心病机,并据此总结出"三位一体"之观点."一体"指本病病机本源为脾肾两虚、肾络瘀阻,"三位"指健脾益气、化瘀搜络、化浊解毒等治疗三法.赵教授拟定"芪苓通络方"治疗膜性肾病,重用虫类通络类药物,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特点、病案举例等方面介绍了庞鹤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经验。针对下肢ASO的治疗庞鹤提出其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浊毒阻络",主张益气扶正、逐瘀祛浊、化毒通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具体治疗则益气活血贯穿始终,注重善破血分之虫类药物的使用;活血时不忘增新血、充脉道之"增血行瘀";重视清热解毒药的使用,下肢ASO早期应用解毒药以清化浊毒;灵活运用活血、温通、祛风湿、舒筋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临床中采取"益(气)、祛(瘀)、解(毒)、通(络)"之法治疗下肢ASO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治疗方案目前尚有许多争论。陈志强教授通过详细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脾肾亏虚、风湿瘀痹"的基本病机,进而提出"益气温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中围绕主体病机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胡樱丽  唐阁 《河南中医》2022,42(2):190-194
瘀阻肾络,精气下泄是膜性肾病蛋白尿的主要病机,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膜性肾病蛋白尿的基本原则.膜性肾病初期,风挟湿邪,风湿扰络,气血运行不畅,瘀滞脉络,致肺失宣散,脾失运化,肾失封藏,遂见蛋白尿,治疗当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水病可致血瘀,瘀血可致水肿,治疗需利水渗湿,祛瘀通络,临床用真武汤加减化裁.膜性肾...  相似文献   

14.
膜性肾炎也称膜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肾小球基膜上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基膜增厚,通透性改变,尿蛋白漏出。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多数初起就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血中尿2活血化瘀解毒,祛邪治标此病在初期阶段,多为湿热内蕴,脾失健运,属邪实正虚,治宜清热利湿、祛邪扶正。在健脾补肾基础上,应积极配合化瘀解毒之法,使邪去正安。除用蛋白饮外,药物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茯苓,配合健脾活血之党参、丹参、苍术、白术、山药、益母草等,以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活血方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点。①调节免疫:可使膜性肾…  相似文献   

15.
魏品康教授采用分期辨证施治治疗神经性皮炎,并始终将清热除湿、养血祛风、活血通络之法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之中,体现了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为三期治疗。早期用滋补肝肾,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法;中期用温肾健脾,益气活血之法;晚期用益气养血,化瘀散结,通腑泻浊之法。结果与结论:从络病论治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志强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肾脏疾病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对膜性肾病的治疗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提出膜性肾病的病机为"脾肾亏虚,瘀水互结",治疗遵循健脾补肾、祛湿利水、化瘀通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强调健脾补肾以助正气,宣通三焦以泄湿浊,化瘀通络以消瘀血,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附医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膜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肺脾肾气阳两虚,外邪、湿热、痰阻、瘀血扰肾。本文通过对各名家治疗膜性肾病经验的总结,归纳总结出从益气活血论治、从温阳法论治、从化瘀通络论治、从湿热论治、从六经论治、从痰瘀论治等六种膜性肾病临床常用的中医治疗思路,从理法方药方面,对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整理,以期提高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169-172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将78例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给予基础治疗和活血通络方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魏酸哌嗪分散片,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TP(血总蛋白)、ALB(血清白蛋白)、24h-UTP(24小时尿蛋白定量)、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BUN(血尿素氮)、Scr(血肌酐)及UA(血尿酸)水平,临床疗效评价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经过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TP升高至60.26±0.60g/L,ALB升高至36.95±0.49g/L,与治疗以前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24h-UTP下降为1.67±0.09g/24h,血TC下降为5.02±0.15mmol/L,TG值为2.42±0.06mmol/L,下降幅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意义,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2.临床疗效指标观察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通络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无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大。檀金川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脾肾亏虚、肾络瘀阻入手,以益肾通络方加减,扶正固本,脾肾同调,善用虫类药以搜剔经络,并注重综合调护,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