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动脉成窗的发生率及DSA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脑动脉成窗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 对6 432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回顾性分析DSA图像资料,得出脑动脉成窗的发生率及成窗血管合并其他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 脑动脉开窗283例,296个成窗,发生率为4.60%(296/6 432)。其中颈内动脉19例(21个成窗,,检出率为0.33%,左侧9个,右侧12个);大脑前动脉46例(51个成窗,检出率为0.79%,左侧25个,右侧26个);大脑中动脉54例(57个成窗,检出率为0.89%,左侧29个,右侧28个);椎动脉68例(71个成窗,检出率为1.10%,左侧37个,右侧34个);基底动脉95例(95个成窗,检出率为1.37%)。另外,有17个成窗结构的远端或近端伴发动脉瘤、5个成窗伴发动静脉畸形,37个成窗出现与成窗结构供血区相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其中6个出现经成窗结构远端供血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血管DSA可以清晰显示脑动脉成窗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有无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掌握脑动脉成窗的DSA影像学表现,对脑血管病的明确诊断及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于本文中,作者将由于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的功能性重新分配而形成的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arterial- portal venous shunts, IHAPVSs),皆定义为功能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functional IHAPVSs或F- IHAPVSs);以此从概念上区别于由于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而形成的器质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organic IHAPVSs或O- IHAPVSs),如伴发于进展期肝细胞癌和其他恶性肝脏肿瘤的O- IHAPVSs以及伴发于先天性肝脏血管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肝脏外伤(包括医源性损伤)等的O- IHAPVSs。在F- IHAPVSs中,最常见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向肝性门静脉血流减少而致肝动脉血流代偿性(或继发性)增多所形成的F- IHAPVSs,其形成机制分为3类:经肝窦性,如伴发于肝硬化的F- IHAPVSs;窦后性,如伴发于布加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F- IHAPVSs;窦前性,如伴发于胃肠道出血性休克患者的F- IHAPVSs。另一种F- IHAPVSs常见于一些原发性肝动脉血流增多的肝脏疾患,如伴发于富血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丰富的小肝细胞癌和肝胆炎性病变等的IHAPVSs,皆归之于F- IHAPVSs范畴;然而,此类F- IHAPVSs的形成机制是随其基础疾病而不同。临床上,依据下列3个要点可作出F- IHAPVSs的影像诊断:①首先是伴有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的各种肝脏疾病 (已如上述)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皆已经被排除;②肝动脉DSA动脉期像上显示门静脉早显的特征性表现;或(和)③肝脏CT/MR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像上显示一过性肝实质强化 (THPE),特别是如同时见到门静脉早显,则可确认为F- IHAPVSs无疑。但是,在鉴别诊断上,F- IHAPVSs必须仔细地与O- IHAPVSs、肝脏迷走静脉或体循环的异常向肝性引流静脉等所引起的局部肝实质灌注作鉴别;此外,伴发于肝硬化的小THPE如呈现为孤立小结节状时,则需谨慎地与小的肝细胞癌灶作鉴别。  相似文献   

3.
【摘要】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腹主动脉瘤伴发髂动脉瘤时保留髂内动脉已成为共识,可避免发生臀肌缺血、乙状结肠缺血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近年腔内器械不断更新,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成为可能。目前EVAR术髂内动脉重建术包括腔内髂分支支架技术、三明治技术、髂总动脉覆膜支架喇叭口技术、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腔内分流技术(反向“烟囱”技术)以及弹簧圈栓塞技术,该文就此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全脑血管造影及经动脉栓塞术对巨大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5月共治疗脑膜瘤108例,其中巨大富血供脑膜瘤28例,均经影像学及病理证实。先行全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内、颈外及双侧椎动脉,了解脑膜瘤供血动脉情况及选择需要栓塞的颈外动脉分支。26例行术前栓塞,2例未行栓塞。所有全部或部分栓塞患者均在1 ~ 3 d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28例中,完全栓塞12例,均为颈外动脉供血;部分栓塞14例,均为颈内、外动脉或颈外与椎基底动脉参与供血;未栓塞2例,均为完全颈内动脉供血。患者均在栓塞后1 ~ 3 d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在肿瘤完全栓塞及部分栓塞患者的切除术中, 出血量明显减少, 手术时间显著缩短, 肿瘤易被彻底切除。未发生与栓塞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富血供巨大脑膜瘤术前全脑血管造影及栓塞能减少术中出血, 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后血管狭窄的处理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67例。全脑血管造影后,责任动脉内泵入尿激酶,复查造影,溶栓后动脉残余重度狭窄者置入支架。结果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7例(25.4%),血管部分再通41例(61.2%),血管未通9例(13.4%)。临床症状恢复良好19例,轻度伤残23例,重度伤残8例,死亡17例。结论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时间窗应强调个体化,溶栓后血管残余狭窄可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造影术后视力模糊或双目失明的病因。方法6例患者,4例曾行脑血管造影,2例行心血管造影。结果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双眼视力模糊,2例双目失明。症状出现后眼科检查: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正常,眼动脉较细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显示清晰。当天头颅CT检查:除原发病变外,未见脑梗死及出血改变。结论视力模糊、双目失明是心、脑血管造影中非常少见的并发症,与对比剂的浓度、用量及患者本身的疾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5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186例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依据Simmons- 2导管成襻技术不同分为试验组(n=90)和常规组(n=96)。观察两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均获成功。试验组和常规组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分别为97.8%和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7.8%、97.8%、97.8%和72.9%、72.9%、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时间分别为(22.5±9.4) min、(28.3±8.3) min,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8.9±4.5) min、(12.6±6.5) min,试验组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7,P=0.035);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别为4.4%、5.2%(P>0.05),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动脉栓塞事件、穿刺出血、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导丝交换技术可提高Simmons- 2导管成襻、主动脉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及X线辐射时间,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作为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通过23例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例分析,总结顺行开通失败后选择腘动脉穿刺逆行辅助开通股浅动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23例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患肢对侧股总动脉逆行穿刺“翻山”后顺行开通股浅动脉失败,改行患侧腘动脉穿刺逆行通过股浅动脉闭塞段,以穿针技术将导丝插入对侧动脉鞘中并引出体外,形成工作导丝环;再经对侧动脉鞘沿导丝依次行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后扩张,完成股浅动脉开通。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静息痛消失,3例伴发足趾坏疽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见坏死足趾均已自行脱落,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经腘动脉逆行穿刺辅助开通股浅动脉闭塞是有效且可行的,可避免血管旁路移植术引起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院内病死率。对手术者手术经验和技术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陈旭  孙硕  佟小光 《工业加热》2016,(3):189-192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5例(4.9%)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支架植入术后5 min~6 h,5例患者脑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均获再通,无溶栓相关致残致死情况发生。 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原因多样,积极的干预措施可减少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llen试验阳性,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技术,在0.035英寸超滑导丝引导下,用5F猪尾导管及5F Simmons3型导管,分别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60例患者中58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6.7%(58/60),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者改穿同侧肱动脉成功完成手术。无手部缺血、桡动脉搏动消失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操作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适宜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