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敏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2):866-867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于每晚睡前口服氯雷他定,治疗组42例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42例加用西咪替丁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8.17%、52.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4年5—9月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61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l穴位注射;对照组18例予氯雷他定10 mg口服。8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55.6%,两组比较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是一种中西医治疗疾病有效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笔者2005年7月-2006年6月采用中药敷脐、卡介菌多糖核酸及氯雷他定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12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治疗,联合组给予地氯雷他定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复发率为7.1%,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以及雷公藤多甙片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氯雷他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等治疗慢性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卡介菌多糖核酸、复方多雷乳膏及心理疗法综合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U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予地氯雷他定5 mg/次,1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针1 mg/次,隔日1次,复方多雷乳膏1 g敷神阙穴,每晚睡前敷贴,晨起去除。同时采用心理治疗方法:①支持性心理治疗;②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③暗示疗法;④生物反馈疗法;⑤系统脱敏疗法;⑥行为指导疗法等心理疗法。对照组58例予地氯雷他定5 mg/次,1次/d。2组均连用4周,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8周观察并记录各项临床指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3.098,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2%,5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7.289,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卡介菌多糖核酸、复方多雷乳膏及心理疗法综合治疗CU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自血穴位注射、中药免煎颗粒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l, CSU)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8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皆使用养血祛风颗粒和耳穴压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及自血穴位注射,对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总效率、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评分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自血穴位注射及中药颗粒剂和耳穴压豆对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血海、足三里、曲池穴,每次取同侧单穴,左右交替注射;局部皮损以梅花针叩刺及艾条温和灸治疗。对照组(34例)口服氯雷他定,配合卤米松乳膏外用。结果治疗3星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4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将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给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对照组53例,仅给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4周后,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于停药2个月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5.56%,对照组复发率为52.7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能够明显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潘毅  季禾子  陆千琦 《新中医》2016,48(4):189-19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和IL-25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择88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与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检测血清IL-18和IL-25水平。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88.64%,对照组为6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平均直径、风团外观、每天发作次数6项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18和IL-2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IL-18和IL-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地氯雷他定片治疗CU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抑制血清IL-18和IL-25与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草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甘草汤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00%,且对照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71%、16.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45%、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可以有效提高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中医》2016,(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和IL-25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择88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与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检测血清IL-18和IL-25水平。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88.64%,对照组为6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平均直径、风团外观、每天发作次数6项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18和IL-2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IL-18和IL-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地氯雷他定片治疗CU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抑制血清IL-18和IL-25与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依巴斯汀10 mg口服1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L注射双侧曲池或足三里穴位,隔日1次;对照组58例单纯予依巴斯汀10 mg口服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对照组为1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0.0%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个月,对照组患者复发9例,复发率为18.0%,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为4.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48例只口服地氯雷他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该疾病治疗疗效好,患者停止使用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探讨依匹斯汀片、酮替芬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依匹斯汀片10mg,每天1次及酮替芬片1mg,每晚1次,同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依匹斯汀片10mg,每天1次及酮替芬片1mg,每晚1次。两组均治疗1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9.23%和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4.61%和62.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匹斯汀片、酮替芬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自血疗法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口服地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穴位自血疗法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愈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14.3%,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地氯雷他定片等联合自血疗法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治愈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摩拉生物共振治疗技术(bioresonace therapy,MORA)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仪器组,采用生物共振技术治疗;药物组,给予口服地氯雷他定;联合组,应用生物共振技术加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3组疗效及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g E水平。结果:仪器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仪器组和药物组(P0.05);3组复发率比较药物组复发率最高,联合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g E OD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摩拉生物共振技术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方和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治疗。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5%和72.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方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自体全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患者不同的治疗手段,将其中给予单纯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50例纳入观察组,联合给予自体全血穴位注射治疗,比较患者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患者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自体全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疾病,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