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永旺  刘汇川  于志琪  王凯 《岩石学报》2021,37(4):1122-1138

塔里木克拉通保存有古元古代晚期与哥伦比亚超大陆演化相关的岩浆和构造记录。本文综述了塔里木克拉通周缘的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识别出两期(1.95Ga和1.85~1.73Ga)具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A型花岗岩。两期花岗岩均来源于具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成分特征的地壳的部分熔融。~1.95Ga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和Sr含量、Y/Nb和Ce/Nb比值、较低的εHf(t)值(-13~-5.2),为A2型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弧后伸展等构造环境;而1.85~1.73Ga花岗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和Sr含量、Y/Nb和Ce/Nb比值、和较高的εHf(t)(-5.9~+8.7)和εNd(t)(-6.2~-2.5)值,为A2向A1过渡类型,形成于碰撞后伸展或者陆内伸展背景。笔者综述还发现塔里木克拉通内部元古代晚期岩浆和变质也可以明显的分为两期,岩浆岩峰值分别为1.93Ga和1.85Ga,变质年龄峰值为1.96Ga和1.84Ga,说明塔里木克拉通内部存在两期不同的古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这两期构造-岩浆事件对应于俯冲型造山和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可能分别记录了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和裂解过程,也就是说哥伦比亚超大陆可能在1.85Ga左右已经开始部分裂解。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围场-隆化一带古元古代岩浆活动强烈,主体为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体,产状有岩基、岩墙、岩株、岩瘤及岩枝,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发育弱片麻状构造或似片麻状构造,是吕梁期造山运动的产物.古元古代早期形成中酸性变质闪长岩系列,晚期形成酸性变质花岗岩系列,末期形成韧性剪切带.化学分析表明变质闪长岩系列岩石化学与我国同类岩石相比,Fe2O3、MnO、MgO、P2O5含量略偏低,里特曼指数(σ)小于3.3;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37.02×10-6,Eu异常不明显,(La/Yb)N平均值为13.15,(Sm/Nd)N平均值为0.21,(La/Sm)N平均值为3.36、(Gd/Yb)N平均值为1.91,δEu平均值为1.00;微量元素平均值:Nb 9.2×10-6、Zr(83.92~183.76)×10-6、Rb (82.73~90.50)×10-6,岩石类型属于M型.岩浆源区位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变质花岗岩系列岩石化学与我国同类岩石比较,SiO2、Na2O、MgO、CaO含量略偏低,TiO2、Fe2O3、FeO、K2O含量略偏高,里特曼指数(σ)值在1.6 6~5.54之间;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210.27×10-6,LREE富集,δ Eu值平均为0.83,(La/Yb)N平均值为19.49、(Sm/Nd)N平均值为0.18,(La/Sm)N平均值为4.82、(Gd/Yb)N平均值为1.89;微量元素平均值:Rb(96.23~177.47)×10-6、Hf(4.6~10.6)×10-6、Ta(4.0~7.5)×10-6、Zr(97.3~213.60)×10-6.岩石成因类型为Ⅰ型,岩浆源区位于上地墁或下地壳.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内的中元古代魏家沟岩群原岩为一套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阶段,并于1036 Ma左右遭受变质变形.通过岩浆岩形成构造环境的判别,研究区中元古代岩浆活动贯穿于板块碰撞前、同碰撞及碰撞后.伴随着造山带的演化,本区中元古代经历了3期韧性变形,分别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及碰撞造山阶段.通过上述研究,确定了本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存在,并经历了大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的地质演化过程,证实了格林维尔造山运动在华北板块北缘的存在和对中元古代末期Rodinia超大陆拼合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西昆仑库斯拉甫一带侏罗纪断陷盆地呈近南北向展布,受控于西侧的区域性大断裂——库斯拉甫断裂。盆地中煤层主要产于侏罗系叶尔羌群杨叶组(J2y)和莎里塔什组(J1s),表现出层位多、单层厚度较薄且延伸不稳定的特征。淡水介壳滩、硅化木堆积层也在多个层位出现,显示有成煤植物的异地埋藏堆积特点,成煤沉积环境为河湖相和河湖沼泽相。晚印支造山运动后的伸展拉伸构造活动可能为该区域侏罗纪断陷含煤盆地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5.
高山林  林晋炎  陆彦俊 《岩石学报》2013,29(8):2676-2684
对华北克拉通西缘贺兰坳拉谷南段泾源县石咀子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石咀子花岗岩体具有高硅(SiO2=72.28%~76.69%)、富钾特征,Na2O+ K2O平均值7.61%,K2O/Na2O为2.17 ~7.39,Al2O3 =10.59%~11.84%,A/CNK为0.86~1.11(平均为1.01),低钙镁,岩石为高硅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为340.4×10-6~468.9×10-6,轻稀土富集,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配分曲线呈典型的右倾“海鸥型”;高场强元素Ta、Nb、Ti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相对富集,花岗岩具有造山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为1803±15Ma,为古元古代晚期,表明贺兰坳拉谷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其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大陆裂解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华北板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 ,它由内蒙西部狼山起向东延伸到辽西和吉林东部一带 ,全长 2 0 0 0余km。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不同类型变质的沉积岩、火山沉积岩 ,以及各种类型深成侵入岩。在 1.0Ga左右 ,由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碰撞 ,形成了巨大陆缘碰撞造山带。这次构造事件是Rodinia超大陆拼合事件的一部分 ,表明了在Rodinia超大陆时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是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塔里木克拉通北部沙雅隆起桥古2井(QG2)基底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847±19Ma,为古元古代晚期。岩石SiO_2=66.32%~76.39%,Na_2O+K_2O=7.13%~8.93%,Al2O3=11.21%~13.46%,FeO~T/Mg O=12.1~19.2,TiO_2=0.29%~0.57%,A/CNK=0.89~0.99,为高硅、富碱、富铁、低钙镁、贫钛的准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REE=64.4×10~(-6)~212.7×10~(-6)),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_N=10.2~13.8,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δEu值为0.67~1.03,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Sr、P、Ti、Ta、Nb等元素。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56~959℃之间,Ga/Al比值高,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具有低Y、Yb、∑HREE、(La/Yb)N和Mg~#值及较高的Nb/Ta、Zr/Sm比值,推测岩浆源区为含有石榴石、斜长石、金红石、辉石等的麻粒岩相,岩浆的形成可能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QG2井A型花岗岩可能代表了塔里木克拉通北部古元古代晚期(约1850Ma)造山期地壳增厚事件的结束,指示了区域构造环境从挤压体制开始转为造山后陆内伸展体制。  相似文献   

8.
孙立新  任邦方  王树庆  许新英  张云 《地质学报》2018,92(11):2167-2189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块位于兴蒙造山带中部,地块前寒武纪岩系由宝音图群和片麻状花岗岩等组成。锡林浩特地块~1.4Ga片麻状花岗质岩石的发现为古老地块提供了佐证,但其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不清。苏尼特左旗地区中元古代花岗岩主要由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和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组成。4件样品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1373~1399Ma,属中元古代中期。片麻状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K2O/Na2O比值>1和过铝质等特征,并且稀土总量高、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富集且重稀土亏损,属于A2- 型花岗岩。总体具有弱亏损的同位素组成,全岩εNd(t)除一个样品为负值(-0.2)以外,均为较小正值(+0.3~+1.0),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 为1.88~1.97Ga,锆石εHf(t)值均为正值(+0.8~+11.1),tDM2 大多介于1.45~2.17Ga之间,表明主要源于古元古代末期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区域上~1.4 Ga钾质花岗岩类的广泛出现表明为一次陆壳伸展作用引发构造岩浆事件,它是对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响应,锡林浩特地块中元古代(~1.4Ga)A- 型花岗岩的发现表明中元古代中期华北克拉通和锡林浩特地块同处于大陆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辽宁营口虎皮峪地区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云伟  王惠初  康健丽  初航  田辉 《地质学报》2017,91(11):2456-2472
辽宁营口虎皮峪地区存在3期古元古代侵入岩浆活动:早期虎皮峪辽吉花岗岩成岩时代为2119±16Ma,富硅、富碱、低铝、低钙及负Eu异常显示其具有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低Sr高Yb的特点指示其形成压力很低,与减薄的地壳有关;第二期后松树沟奥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1892±16Ma,富硅、富钠、高铝,Na2O/K2O1.35及无Eu异常或正Eu异常显示其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中—高Sr低Yb的特点指示其形成压力较高、深度较大,与碰撞后加厚地壳底侵玄武岩的部分熔融有关;晚期南台子石英二长岩成岩时代为1850±11Ma,富碱(Na2O+K2O=11.32%~11.93%),里特曼指数δ=4.78~7.20,属碱性岩,低Sr低Yb的特点指示其形成压力中等,深度大概40~50km,是造山作用完成后板内伸展背景下的产物。上述3期岩浆事件对整个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早期辽吉花岗岩可能形成于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早期弧后伸展阶段;后松树沟奥长花岗岩则代表古元古代晚期碰撞后地壳加厚阶段的产物;南台子石英二长岩属后造山花岗岩,标志着辽东地区克拉通化的完成,开始进入后造山伸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八五”期间在辽西1/5万区调过程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层学研究、微古植物和同位素测年,以及原岩建造和地球化学研究,将测区一套浅变质岩,从太古宙原建平群中解体出来,建立魏家沟岩群,划归为中元古代。按其原岩组合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下岩组为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和泥质岩建造的浅变质岩,形成于被动陆缘构造环境。上岩组为变质的钙碱性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这些岩层在中元古代晚期遭受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改造,发生了变质与变形。魏家沟岩群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古大陆边缘地壳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红玲  吴泰然  赵磊 《岩石学报》2009,25(3):515-526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梁斯太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岩性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它具有较高的SiO2 (74.69%~76.16%)、Na2O+K2O (8.63%~9.62%)、Rb (73×10-6~200×10-6)含量和10000×Ga/Al (3.21~3.32)、Rb/Sr (3.27~8.68)比值,较低的CaO、Ba和Sr含量,碱性指数AI=mol(K2O + Na2O)/ Al2O3) ≥0.90,属于碱性A型花岗岩。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轻稀土相对富集,Eu负异常较为明显,δEu=0.03~0.06;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亏损Ba、Sr、P、Nb、Ta和Ti,富集Rb、K;这些特征类似中国东北二叠纪A型花岗岩。在判别图解上,所有样品均显示了A2型(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其形成可能与后碰撞板块断离作用有关。乌梁斯太岩体的形成过程可能为,俯冲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发生底侵作用,底侵的玄武质岩浆的加热作用以及地壳伸展的减压效应导致中下地壳的脱水部分熔融,随后经历了分离结晶和晚期的交代作用。乌梁斯太岩体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7±3Ma,表明其形成时代并非原来认为的三叠纪,而是早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翁牛特旗勃隆克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侵位于上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中。详细的岩相学研究显示,勃隆克花岗岩具有粒状结构、蠕虫结构和文像结构,块状构造,部分斜长石已绢云母化、泥化。对勃隆克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134.0±1.8Ma和134.9±4.1Ma的侵位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有较高的SO2(74.1%~75.6%)、Na2O+K2O(8.98%~9.2%)、Rb(210×10-6~225×10-6)含量和10000×Ga/Al(2.69~2.80)、Rb/Sr(5.8~18.9)值,具有较低的CaO、MgO、Ba和Sr含量。铝饱和指数A/CNK=0.99~1.03,属于偏铝质或过铝质A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显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负Eu异常明显;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Ba、Sr、Nb、Ta、P、T强烈亏损,富集Rb、Th、K、Hf等元素,与华北板块北缘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类似。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勃隆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晚中生代,华北板块北缘构造体制经历了重大的转变,地壳从挤压体制转为岩石圈减薄和地壳伸展体制,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上覆地壳长英质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勃隆克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Ar-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通过对柴北缘-东昆仑地区一批金矿床中绢云母的Ar-Ar测年,确定金矿床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印支期,是该区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金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晚期。金成矿与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复合造山作用在时空上的“构造迁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毕娜  郭进京  韩文峰  赵海涛 《地质通报》2017,36(9):1616-1624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漳县地区出露一套具有磨拉石沉积特征的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其现今的空间分布和沉积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地壳隆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层的厚度、砾石成分、形态和粒度特征、古流向特征、物源特征等研究,探讨其沉积环境和形成的构造背景。提出了西秦岭北缘上新统韩家沟砾岩代表新近纪上新世以来,西秦岭地块向北逆冲推覆构造背景下形成前陆磨拉石盆地沉积的认识。该区域上新统韩家沟砾岩现今出露最高高程与北缘断裂带之南的山顶夷平面高程相近,可能指示了其形成之后和西秦岭一起经历了长期的侵蚀夷平,最后在新近纪末期或第四纪初形成了统一夷平面。该夷平面代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隆升的起点,新近纪末期以来,该夷平面的隆升、侵蚀和解体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隆升过程,即青藏高原东北缘真正隆升是新近纪末期或第四纪以来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构造边界带。该构造带内新生代沉积地层出露完整,包括渐新统—中新统巨厚的河流相—洪泛相—三角洲相—浅湖相—深湖相多旋回沉积地层和角度不整合其上的上新统冲积扇砾岩层,其中漳县含盐盆地沉积序列底部渐新统砾岩层(孙家峡砾岩)和上新统砾岩层(韩家沟砾岩)是两套代表性砾岩沉积。虽然两套砾岩都为粗砾岩,但沉积特征却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两套砾岩的地貌特征、沉积岩石组合、砾岩的砾石结构和成分及古流向等特征的比较,提出了孙家峡砾岩是一套典型的河流加积砾岩层,而韩家沟砾岩则是一套典型的冲洪积扇粗砾岩的认识。结合对两套砾岩空间分布、地层产状和其上覆、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其与区域断层之间的构造配置关系等分析,认为渐新统孙家峡砾岩是伸展正断层控制的断陷河谷沉积,而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则是逆冲断层控制的冲洪积扇沉积。这为西秦岭北缘新生代不同阶段的构造属性、构造转换和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过程等提供了新的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16.
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内产有炭窑口、东升庙、霍各乞和甲生盘等海底喷流-沉积铅锌铜铁硫化物矿床.它在裂解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间歇性海底火山喷发.已分别在霍各乞、东升庙和炭窑口矿床容矿岩组中已找到岩性不同、并具有变余斑状或聚斑状或显微球粒结构、变余杏仁构造的海相火山岩与凝灰岩层,它们是确认该裂陷槽裂解过程的有效标志.依据(1)西部炭窑口矿区容矿岩组中发育钾质"双峰式"火山岩,其基性火山岩的K2O(4.23~5.93%)>Na2O(2.15~3.14%)、Na2O+K2O=6.51~8.08%、长石斑晶为钠长石(No.=2.8~7.2),酸性火山岩的K2O(6.22~4.83%)>Na2O(2.78~3.87%)、Na2O+K2O=8.63~9.00%、长石斑晶为钠长石(No.=0.2~0.7)、长石微晶主要为钾长石;(2)东升庙矿区则发育钠质"双峰式"火山岩,其基性火山岩的Na2O(3.84~4.30%)>K2O(2.49~3.80%)、Na2O+K2O=6.44~7.92%、长石斑晶为更长石(No.=11~25),酸性火山岩的Na2O(3.64~5.31%)>K2O(1.19~2.75%)、Na2O+K2O=6.28~7.68%,长石斑晶与基质均为钠长石(No.=0~1.1);(3)霍各乞矿区发育基性火山岩,其Na2O(1.36~3.78%)>K2O(0.30~2.16%),Na2O+K2O=2.03~4.09%;(4)炭窑口、东升庙与霍各乞矿床三矿区火山岩的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蛛网图的标准化曲线有相似性和显著差别;(5)炭窑口、东各庙和霍各乞矿区基性火山岩的Sm-Nd模式年龄依次为1857~1877Ma和2006~2132Ma、1740~1867Ma、1486~1606Ma;(6)容矿岩组中有多层凝灰岩与火山碎屑及少量含火山碎屑的矿石,再结合该裂陷槽内各矿床的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和甲生盘矿区只有少量凝灰质夹层,可以揭示该裂陷槽在中元古代的不均匀裂解过程,表现出从西部炭窑口→东升庙→东部的甲生盘一带先后裂解、狼山南侧早于北侧裂解以及从狼山→渣尔泰山同沉积期火山活动由明显→微弱的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神农架群(约1400—1000 Ma)发育于扬子克拉通北缘鄂西北地区,自下而上发育有下亚群(大岩坪组、马槽园组、乱石沟组、大窝坑组和矿石山组)、中亚群(台子组、野马河组、温水河组和石槽河组)及上亚群(送子园组和瓦岗溪组)。每亚群均由相对较深水相碎屑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组成。一系列岩石组合特征、宏微观沉积组构和沉积构造等表明,神农架群发育环潮坪相藻碳酸盐岩、浅海相碎屑岩、台缘浅滩颗粒碳酸盐岩和台缘斜坡砾屑碳酸盐岩等4类沉积组合,形成于远端变陡型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背景。环潮坪沉积分布最广,遍布于所有碳酸盐岩地层,不同类型叠层石发育,构成向上变浅沉积序列;进积作用强烈,干裂构造、蒸发岩等常见;沉积相带由浅潮下、潮坪及潮上带组成。浅海碎屑岩沉积组合主要见于台子组及大岩坪组,由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组成,石英砂岩分选和磨圆较好,自生海绿石常见,平行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发育,泥岩中自生黄铁矿发育,总体经历了滨岸浅滩—浅海陆棚—碎屑潮坪—局限台地等的高频变化。台缘浅滩颗粒碳酸盐岩以鲕粒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及内碎屑白云岩)和斜歪锥、柱状叠层石为特征,主要见于乱石沟组、野马河组;大窝坑组及石槽河组以鲕粒和砂—砾屑白云岩及藻碎屑(团块或凝块石)为特征;大中型板状交错层理、递变—平行层理和冲刷—侵蚀构造普遍,表明浅潮下带强水动力条件环境。台缘斜坡砾屑碳酸盐岩发育在大岩坪组中上部及马槽园组,由滑塌堆积的透镜状、巨厚层状巨—粗—细砾岩和砂岩组成,砾岩成分以白云岩等为主,可见大型交错层理、波痕和侵蚀—冲刷等沉积构造。对神农架群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过程的研究,为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晚期的盆地演化与重建、沉积充填过程及地层—沉积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及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昆仑北缘沙拉吾如克铜铅矿是区域内较为典型的矿床类型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加里东期阿勒玛勒克杂岩体中,受沙拉吾如克断裂的控制。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矿石铜铅品位相对较贫,一般Cu含量为0.50%~1.33%(平均0.7%),Pb为0.60%~5.99%(平均0.9%)。铜铅矿石的稀土总量(ΣREE)为83.5×10~(-6)~122×10~(-6),相对围岩(ΣREE为257×10~(-6)~342×10~(-6))来说,明显偏低。铜铅矿石的δEu为0.90~1.04,δCe为0.95~0.96,表现为铕和铈的无异常。含矿岩系稀土元素含量及配分模式显示出成矿元素直接来源于阿勒玛勒克杂岩体,特别是来自晚序次的似斑状石英二长岩或二长花岗岩(均为埃达克岩),矿床类型属于斑岩型矿床,为区域上加里东期成矿事件的产物,与大同一带加里东期铜钼矿的形成具有一致的大陆动力地质学过程,即原特提斯洋(西昆仑北洋)向南俯冲消减,进而引起花岗质岩浆活动并成矿。  相似文献   

19.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86±10 Ma(MSWD=1.4,n=50)和1099±10 Ma(MSWD=1.8,n=58)。所有样品具有高硅(SiO2为69.44%~73.98%)、富碱(Na2O+K2O为6.11%~7.72%)、贫钙(CaO为0.39%~1.46%)、贫镁(MgO为0.52%~0.76%)、低钛(TiO2为0.30%~0.59%)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强过铝质(A/CNK=1.19~1.35)及中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它们具有高的稀土元素总量(∑REE=211.60×10−6~349.01×10−6),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4.32~7.36);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Th、Hf等,亏损Nb、Ta、Ba等元素,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46~0.59),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27~912℃之间,展示了A型花岗岩的属性。这些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通过中上地壳的中酸性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它们最可能形成于弧后的伸展环境,综合扬子陆块周缘晚中元古代的岩浆记录,元谋杂岩中1.09 Ga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应与扬子陆块开始参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20.
黎敦朋  刘健 《地质通报》2011,30(09):1369-1373
报道了在西昆仑山北缘的恰哈、桑株、柯克亚等地的西域组中上部地层中发现数十层泥石流沉积。容重测量表明,泥石流以粘性泥石流为主,典型沉积相组合为AC、AA1C、DAA1BC、AA1BC、AA1B、A1BC,反映泥石流沉积从上游向下游由扇顶向扇缘环境演化,泥石流沉积时代对比为早更新世早中期。青藏高原西北缘西域组中上部泥石流沉积的发现,为分析该区西域组沉积时期的构造背景、地貌条件、气候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